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

洪承疇自是明白皇帝的話中之意,正值壯年的他當然也是不甘心一輩子蹉跎於疆臣之位,朝堂之上位列朝班纔是他的最終目的。

皇帝已經明明白白的告訴他,不光是可以用厚爵升賞吳家,只要他能將遼東之事辦的漂亮,內閣之中肯定會有他的位子。

“洪卿,若是此次寧錦一事辦妥,朕欲於明年開春之後舉大軍攻伐建州,到時以你爲統兵之帥,卿意如何?”

洪承疇施禮領旨後,朱由檢接着開口問道。

“攻伐建州?此是聖上之意還是本兵之建言?聖上意欲動用何處之兵?員數多少?此戰以何爲目的?”

洪承疇有些意外的問道。

朱由檢將對盧象升說過的話又重複了一遍,末了道:“自去歲洪卿等平定流賊後,各路官軍已是休養多時,今年內再予以整合操訓,兵強馬壯之下,應足以對抗建州奴賊。只要再攻滅建州,大明內憂外患既消除大半,此後數年內朝廷便以與民生息、改善民生爲主,只要卿等與朕同心協力、共謀奮進,不出十年,卿將會看到一個國富民強之嶄新大明!”

洪承疇並不爲皇帝的慷慨激昂所動,他遲疑一會後開口道:“既是聖意已決,臣自當遵從;只是臣曾聞建奴兵甲強悍,更兼有數萬靼虜鐵騎助陣,其勢不容小覷;明年之戰須得有萬全之策,否則稍有不慎怕是有損朝廷之威啊!此非臣懼敵之言,實是臣由衷之心聲也!”

按照洪承疇的本意,在他接任薊遼總督之後,不管是對寧錦集團還是對建州女真,都應以孫承宗當年採用的策略爲主體,步步爲營、穩步進取,分階段實施不同的方法,逐步分化和蠶食這兩個割據政權;利用朝廷財政日漸寬裕的優勢,爭取五至十年內把兩大武裝集團的勢力徹底削弱,之後再聚集重兵予以雷霆一擊,徹底消除這兩個威脅大明多年的肘腋之患。

但朱由檢突然提出明年就要解決遼東邊患,這讓洪承疇有點措手不及的感覺。

“聖上還是心急了。某與盧建鬥、孫白谷等人,統帥數萬官軍,耗時近十年時間方纔將流賊絞殺殆盡;這得虧流賊大部皆爲未經正規操訓之農戶,其兵刃甲冑皆遠遜於官軍的緣故。若是對上兵甲犀利之建奴與靼虜,戰果恐難預料啊!”

朱由檢清楚洪承疇心內所想,知道他對官軍的戰力心存疑慮,生怕率兵出關後大敗而回,導致一世英名盡毀。

但朱由檢更加清楚建奴的戰力。經過關寧軍或有心或無意的渲染,建奴的戰鬥力被虛誇了不少,其實建奴並沒有後世之人想象中那樣驍勇善戰,所謂的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純粹是自我吹噓而已。

天啓元年的渾河之戰就是個明證。

渾河血戰不僅僅只有3000浙兵,還有10000白桿兵,這兩支軍隊都是來救援瀋陽的。

但浙兵和白桿兵沒到瀋陽前便起了內槓,兩軍先是械鬥,打出火氣後浙兵甚至拿火炮轟擊白桿兵,白桿兵駐地旁邊的民房都被轟倒不少。他們在內鬥時瀋陽已經被後金軍隊攻破了,得知救援對象沒了兩軍開始撤退,在撤退的路上被八旗軍追上。

八旗軍先是攻打白桿兵,然後浙兵圍觀不救,裝備簡陋的1萬川軍步兵給予八旗軍大量殺傷,先是紅巴甲喇軍被白桿兵大敗,努爾哈赤的後軍增援後也數次被川軍擊退。八旗軍參領西佛先、佐領席爾泰、格朗和三千八旗兵被殺。

川軍本來千里趕來就已經精疲力盡了,後勤沒有保障又孤立無援,面對八旗的連續進攻才敗下陣來,要是白桿兵和八旗軍一樣多又有騎兵相助的話後金軍根本贏不了。

白桿兵被滅後八旗軍再次集中力量打3000浙兵。由於戚繼光已去世多年,天啓元年的浙兵從數量和戰鬥力上已是大不如前。即使如此,渾河血戰時戚家軍還是綻放了最後的餘暉。

在後金軍隊已經攻下瀋陽時,3000浙兵在平原地帶面對數萬八旗軍的進攻奮勇抵抗,一開始八旗軍根本無法攻破浙兵的防禦,還是等到浙兵火藥耗盡後用白刃戰將浙兵打垮的。此戰雖然浙兵慘敗,戰後幾乎無人生存,但用3000步兵面對十幾倍後金軍在平原地帶戰鬥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不錯了。

要是白桿兵和浙兵不內槓儘快趕到瀋陽,有瀋陽城做後盾不擔心補給的話八旗根本打不贏的。

“洪卿之慮朕自是心中有數,明年出兵之前提是建立在寧錦之事得到有效解決上;每年數百萬之遼餉猶如無底黑洞,將大明百姓繳納之稅賦盡數吸入,使得太倉無法拿出更多錢糧用於救濟於生死線上苦苦掙扎之百姓,朕每每思及便覺無法忍耐!此事亦是朕之初步打算,並未形成最後決議,洪卿且先於私下謀劃明年之戰事,到時根據實際情況再做打算;此事萬不可使他人知曉!攻伐遼東目前只有本兵與兩位侍郎、宣大盧卿、陝西孫卿、漕督陳卿知曉,內閣諸人朕亦未告知,洪卿切記!”

留下洪承疇用過午膳之後,朱由檢親自送這位名臣出了大殿。

薊州鎮位於京師東北方兩百里處,是距離京師最爲接近的一個鎮。所以,薊州鎮既要擔負抵禦外侮、拱衛京師的功能,又要起到震懾叛賊,維護朝綱的作用。這雙重作用,使得薊州鎮的重要性超過了其他的邊防重鎮,所以在兵力上也是超過一般的重鎮。

名將戚繼光曾於萬年年間在此鎮守長達十六年之久,期間整飭邊備、花費大量錢糧修繕長城,使得薊州鎮數十年內平安無事。

薊鎮總兵府位於遷西縣西面三屯營鎮的中心位置,是由戚繼光在建設三屯營城的同時修建的。

總兵府前門外達通衢,兩側各有次門,門前有高大影壁。

府前東西兩側各有桓表,其間爲廣場,場中可容千馬。次門內,有車候廂房和鉦鼓亭臺。入儀門,有甬道直通大堂。堂列五楹,衡高臺廣,臺下可容數千人。大堂後有層樓,樓後爲牙舍。

大堂之左爲一般官吏居住之地,牙舍之右爲圖書府,其前齋有亭池,齋右爲習射之區。整個鎮府雄偉壯觀,裝飾華麗。

總兵府後面的牙舍內,年過四旬的薊鎮總兵吳襄正在與次子吳三桂閒談。

“父親大人,依照現下的情形看,我吳家已是很難再去到關外之地,從上次移鎮一事已是看出,朝廷對我祖、吳兩家不滿與防範之意日重,後續還不知有何章程對付我等;兒打算過幾日回一趟錦州,將孃親及其他家眷接到關內,不使雙親家眷長久分離,不知父親大人意下如何?”

一身白色直身便服的吳三桂剛滿二十五歲,外形俊朗、英姿挺拔;自崇禎八年奉調率部入關參戰近兩年後,於崇禎十年三月回返薊州鎮。

身穿紫色圓領長袖綢緞直身的吳襄皮膚白淨,眉目清秀,看起來根本不像一位統兵過萬的大將,更像是一名儒雅的書生。

“我兒入關參戰兩載,眼界倒是開闊了不少;你且說說,從何處看出聖上以及朝廷打算對付我祖、吳兩家?”

吳襄笑眯眯的看着愛子,眼神裡滿是掩飾不住的讚賞之意。

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八章 皇莊4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五十章 殘暴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百章 客戶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九章 皇莊5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十五章 譁變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十七章 樊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
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八章 皇莊4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五十章 殘暴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百章 客戶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九章 皇莊5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十五章 譁變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十七章 樊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