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

提到次子溫侃時,溫體仁語氣中的自豪之意任誰都能聽得出來。

他這個次子雖然在功名上成就很一般,但在實務上卻表現出了高人一等的才能。

溫侃在司農寺分管的事務上凡事都會親力親爲,只要不懂的就去翻找書籍或者請教內行,平時在與下屬甚至農戶打交道時從不擺任何架子,並沒有首輔公子的那種傲氣,這種低調樸實的作風博得了司農寺上下的一致好評。

“還是聖上眼光卓絕,用人並不單看其學識,而是更看重才幹和品行,選賢用能並未只停留在口中,如此一來方有如同吾兒一般之能吏有施展才幹之處。

長此以往,將來這般能吏或是蒞任地方主官,或是身居廟堂高位,其務實之風定會使我皇明之氣象煥然一新,聖上所言遠超漢唐盛世之景象不遠矣!呵呵呵呵!”

許是年紀大了的緣故,平日裡端謹嚴素的溫體仁話也多了起來,穿堂過院之間,與溫元聊得不亦熱乎。

“老爺下值了?妾身和孫氏恭賀老爺壽誕之喜!願老爺身體康健、無病無災、福壽延年!”

把溫體仁送到四進的住宅門前,溫元施禮回返前院,溫體仁搖搖擺擺的進了內宅中,老妻胡氏和妾室孫氏已是聞聲立在主房的堂前,看到自家丈夫進來後,兩名婦人連同幾名婢女齊齊蹲身施禮。

“唔,自家人不必多禮了,今晚你二人也陪着老夫喝上一杯,多年來你二人跟着老夫也受了許多委屈,溫家到今日這般地步,你們也是付出良多,老夫心中自是有數!”

看到滿頭銀髮、年逾花甲的老妻,以及已過知天命之年的妾室,溫體仁的心中也是感慨萬千,本待多說幾句溫情的話語,但礙於外人在場,最終還是略作安慰,隨後邁步進了屋內。

“老爺,妾身已叫人去知會儼兒、佶兒,稍後他們便會過來給老爺問安。

今日既是壽誕之喜,老爺待會可要多喝幾杯。妾身知道老爺不喜排場,儼兒本打算去外面請了戲班來府上唱戲,也叫妾身給擋下了,還是咱們一家人熱熱鬧鬧一起吃個飯就好!”

胡氏和孫氏一邊幫着溫體仁脫下官服和靴子,換上寬鬆舒適的道袍和便靴,一邊絮絮叨叨的跟溫體仁拉着家常,溫體仁則是一改在外面沉肅端正的做派,臉上帶着笑容任由老妻邊捯飭邊絮叨,沒有絲毫不耐煩的樣子。

當年他還是一個一文不名的窮書生時,大戶人家小姐出身地妻子便毅然嫁給了他,隨後便拿出自己的嫁妝支持他讀書科舉,這個恩情他一輩子都記在心中。

“下個月初六是你的生辰,到時候叫儼兒再將戲班子請來府中,咱們好生熱鬧一番。多年來,老夫生受你了!”

待衣袍靴子換好之後,溫體仁端詳着老妻已現老人斑的面龐,目光中滿是溫暖之意。

“這可使不得。老爺是一家之主,這壽誕都辦的如此冷清,妾身哪有資格比老爺還要隆重。

老爺有這份心意,妾身就知足了。你我夫妻一場,本就該相互扶持,哪來生受之說,老爺可別這般說道。妾身一把年紀了,也不喜喧譁吵鬧,老爺還是罷了此唸吧!”

聽到溫體仁這番言辭,胡氏慌不迭的擺手拒道。

“此事不用再議,老夫自有計較。時辰不早了,飯菜可曾準備妥當?”

溫體仁心中主意已定,遂笑着把話題岔了開去。

“老爺,姐姐算計着老爺回家的時辰,剛纔帶着妾身親自下廚各自燒了幾個拿手菜,現正在蒸鍋裡溫着呢,老爺這便要去用食?”

一向沉默寡言的孫氏笑着開口問道。

正在這時,溫儼和溫佶分別帶着妻妾兒女呼啦啦進了主院,溫侃的妻妾則是跟隨在後。

看到父母親正站在屋裡敘話,溫儼和溫佶趕忙搶上前來跪倒在地,胡氏和孫氏避到一旁,溫體仁反身端坐在了花梨木的交椅之上。

“孩兒恭祝父親大人松柏常青、福壽安康!”

溫儼和溫佶跪在地上衝着溫體仁抱拳拱手賀罷,隨後磕頭作響三聲,溫體仁笑着吩咐二人起身,隨後一衆孫子孫女紛紛上前跪倒磕頭,口出吉祥祝福之語,最後則是幾人的妻妾們上前行了蹲禮。

今年已近五旬年紀的長子溫儼自幼身子骨弱,平日裡也是甚少出門活動,二十幾歲考中生員之後便安心在家歇養,沒想到這一歇又是二十幾年,到現在依舊一事無成。

崇禎三年溫體仁設計趕走周延儒,最終如願以償坐上了首輔的寶座,但因爲顧忌到朝堂上對他的風評甚惡的緣故,所以也無法把自家的三個兒子的前程給安排好,只是在崇禎七年纔將次子溫侃補入內閣,做了一箇中書舍人,其餘兩子仍然在家閒置。

崇禎九年,在朱由檢的過問下,溫儼和溫佶分別被安置進了太常寺和光祿寺中,以散官職階領了一份俸祿,終於成爲正兒八經的朝廷官員,也算是了卻了溫體仁的一塊心病。

“現下侃兒正在荊襄地區四處奔忙,指導當地農戶及相關移民按規劃墾闢垸田、修建垸堤,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年節也將會在湖北行省渡過。

此項公務乃聖上欽定,是以自湖北巡撫以下各級官吏,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修垸築堤之上,林氏切勿心生怨懟爲好。

張氏和吳氏空閒時多去林氏處走動一下,看看有無需要幫忙之處,若遇大事儘可跟你等母親大人分說,一切自有老夫做主!”

溫體仁環視着一衆兒孫家眷緩緩開口道。

“父親大人且寬心,嫂嫂與弟妹時常過來幫襯奴家,家中也並無大事生髮,若有往來京師與湖北者,還望父親轉告相公,家中一切皆好,讓他安心爲朝廷辦差便可。相公常年在外,身邊無人照應,萬事還需自家注意纔好。”

聽到溫體仁的一番解釋,林氏趕忙站出來衝着溫體仁蹲身施禮後細聲細氣的回道。

林氏也是書香門第出身,其父林友倫原爲禮部一名主事,現在沾了溫體仁的光,從禮部調到光祿寺坐到了少卿的位置。雖然無甚職權,但起碼品級提了上去,每月的俸祿比原先高了一大截,這讓沒什麼野心的林友倫感激不已。

“唔,難爲你如此識得大體。

侃兒此番前去湖北,看似吃苦受累,實則是在爲將來之前程打下雄厚基礎,一旦荊湖地區全面開發取得良好成效,侃兒必在立功冊頁之前列之中,我溫家亦會多出一名身穿緋袍之大員!”

溫體仁的一番話讓林氏和溫侃的兩名妾室頓時喜笑顏開,溫儼、溫佶兩人的妻妾則是既羨又妒。

但自家人知自家事,二人的妻妾心裡清楚,也不怪老爺日常偏向老二家,自己的相公才具確實平庸,就算老爺有心提拔也是根本使不上勁。看來這以後更得好好巴結着林氏些,等到老爺致仕之後,自家孩兒的前程說不得全指着老二了。

溫儼和溫佶對於自家老二能混出一番成就之事倒是一副樂見其成的樣子,他們兄弟三人平時相互之間便是友善有加,聽到溫侃前程一片光明,兩人也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就在溫體仁起身準備前去餐廳入席之時,一張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突然出現在了屋外的臺階下,溫體仁一見之下頓時一驚:他怎麼來了?

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
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