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

現在西北地區的局勢正處於爆發前的平靜階段,在朝廷的全力支持和供應下,曹文昭正在率領數十萬軍民修築西寧城,按照施工進度來看,今年入秋之後便可以完成主體工程,這座堅城將會成爲西北地區重要的堡壘。

曹變蛟和羅世芳分別帶隊四處遊擊,將一個個蒙古或者其他民族的小部落南遷至西寧城附近,這些遊牧民族有一部分將會被改造成農耕民族,其餘的將會在官府的管束下從事本行。

在強大的武力面前,這些少敏部落除了順從還是順從,些許桀驁不馴、試圖用骨箭和生了鏽的鐵刀,在父老鄉親面前逞強的漢子,眨眼間便與大地同眠。

他們的骨箭和鐵刀,對滿身鐵鎧的大明官軍沒有造成任何傷害。

吃虧在於不老實。

大明官軍是來解救你們這羣穿着破爛皮袍,長年累月吃不上一口青菜的窮人的,你說你拿個破刀衝上來作甚?

說解救並非虛言。

等到一羣羣或是誠惶誠恐、或是心懷怨恨的少敏們被帶到了正在修建中的西寧城附近後,這才知道,自己被那羣如狼似虎的軍爺趕羊似的驅趕到這邊,真的是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只不過軍爺們的手段太過粗暴了一些。

每一個到來的部落男女,都會領取一身嶄新袍服襦裙、一斤茶葉、一斤鹽巴、一石大麥麪粉,另外每戶都會領取一口鐵鍋。

這些東西可都是他們夢寐以求也求不來的寶貝,沒想到突然就這樣到手了。

沒有一絲防備,也沒有一絲準備,就這樣猛地出現了。

當然了,這些東西可不是白給的。

官府會根據各家的情況,從每家帶走馬牛羊等牲畜,不過,價格是很公道的,部落民衆雖然都不識數,但知道自己所得與付出基本對等。

接下來的一系列安排,都是部落中的頭領根據官老爺的交代吩咐下來的。

頭領們早就在官員們的恩威兼施下倒向了大明朝廷的懷抱,在他們的幫助下,大大小小數十個部落南遷工程進展的相當順利。

朱由檢整個計劃的根本目的,就是將日後可能導致西北青海、蒙古等地不穩的因素全部扼殺在萌芽狀態,先行一步,將那些將來有可能人口和實力逐漸壯大的蒙古部落收攏到一起,然後加以分化和監視,慢慢將其徹底同化。

青海與蒙古接壤的地帶,一直有和碩特部和土默特部一些部落存在,雖然在崇禎十年時,土默特部的大部分歸順了朝廷,但還有一些部落並未一同南遷,這次正好被一併歸攏了過來。

在青海、蒙古西部徹底穩定後,隨着西寧城的落成,這一片廣闊的區域便會徹底安定下來,到時候曹文昭部便可以把精力全部集中到後世的新疆方向,爭取儘早平定這塊多民族混雜的地域。

朱由檢已經給曹文昭專門下旨,命他務必在崇禎十七年初,將流賊李自成部全部殲滅,而且要將李自成、劉宗敏等匪首活擒並押解至京師。

甲申天變的祭辰,朱由檢要將李自成、劉宗敏凌遲處死,告慰那位後世被潑了無數髒水地漢人最後一位皇帝。

苟且江南的南明根本不算朝代。

一個十七歲的青少年,在從未接受過任何帝王心術教育的情況下倉促登基,接過了祖宗們留下的千瘡百孔的江山,對於治國理政並沒有任何認識,事事處處被朝臣矇蔽和欺騙,最後帶着不甘和屈辱以死殉國,死後幾百年,仍舊被很多嘴炮狂噴。

朱由檢實在想不明白,後人爲何對一名也就上高二的高中生如此苛求。

就算信息爆炸的時代,你讓一名高二學生去當皇帝,他知道的再多,不還是照樣被那些成人玩弄於股掌之上嗎?等到他長大成人明白過來怎麼回事的時候,一切已經晚了。

何況是一名從小長在深宮裡、對外界一無所知的青年人,他只能儘自己的努力,憑藉自己的觀察和認知,試圖拯救已被利益集團私底下聯手賣掉的家業,但已經挽回不了註定的悲劇。

現在的李自成依舊如原先的歷史中一樣,屬於打不死的小強,當然,這是有原因的。

在曹變蛟和羅芳兩員虎將的持續圍追堵截下,李自成帶着三千餘名老營精銳,與官軍稍觸既走,一路向着西狂奔,沿途還不忘掃蕩一些蒙古小部落,帶走牛羊和青壯丁口,壯大自己的實力。

李自成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官軍的故意縱容,他才幾次在關鍵時刻帶領主力及時逃走,要不然以曹變蛟和羅世芳的強悍,滅了他只是分分鐘的事。

據官軍收集的情報來看,李自成部在進入大唐安西四鎮勢力範圍內之後,已經先後與原屬蒙古的杜爾伯特部,以及土爾扈特部和輝特部、畏兀兒部發生衝突,爲了爭搶糧食和地盤,各方大打出手,死傷雖不是很大,但看情形,各方之間的連場大戰即將上演。

在曹文昭的壓制下,曹變蛟和羅世芳不得不強忍即刻參與進去的意念,帶領各自手下,一趟趟往來奔馳於各種地方,以此檢驗沿途兵站的承受能力,順便收集各地的地形資料。

西向兵站以一百里一個的標準建設着,各種糧草物資也是按照每個兵站可供三千騎兵使用五日的標準儲備,這其中又以糧食豆料爲最多。

在兵部和戶部的命令下,臨洮府、平涼府等地連年豐收後的巨量糧食,每日都在源源不斷地往西輸送着,這些糧食除了有部分是開荒田地已經開始繳納的一半賦稅外,大部分是由朝廷花錢從農戶手中收購來的。

戰爭是消耗財富最多最快的行爲。

據朱由檢得到的數據來看,從曹文昭奉旨修築西寧城,到西向諸多兵站的建設,加上陸陸續續往西移民所產生的各種開支,自崇禎十二年至今,大明在西北方向的投入,總價值已經超過了六百萬兩銀子。

幸虧現在朝廷財政狀況良好,大明其他方向的威脅基本都已消除,朝廷賦稅的大頭主要集中在改善民生方面,其餘的軍費開支都可以忽略不計了,要不然的話,這種曠日持久的西北燒錢戰略,很快就能將大明拖垮。

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西北方向最遲在崇禎十五年下半年便開始展開攻勢,兩萬騎兵加上一萬五千步卒,將會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西域所有不服王化的勢力,之後將會分兵駐紮各處險要之地,移民屯田也將陸續跟上。

新的行省自然還是以新疆命名,但不會冠以自治區的後綴。

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五十章 殘暴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章 皇莊3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
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五十章 殘暴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章 皇莊3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