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

現在銀票的初級貨幣屬性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這主要得益於四海商行龐大的市場佔有率。

四海商行名下的產業已經涵蓋了目前市場上的所有方面,與之交易的工商業戶更是數不勝數,由於大宗商品交易時,鉅額銀兩及不方便攜帶,本身也不安全,所以四海票號趁勢退出的銀票,在經過許多商戶幾次驗證後,已經在大明境內被衆多商戶所認可。

因爲四海商行的背景已經人盡皆知,所以銀票的信譽就有了最高層次的保障,基於此一點,未來兩到三年內,銀票全面佔據大明境內市場上大額交易份額毫無問題,剩下的就是採取適當的策略,讓周邊國家地區也能接受這種紙幣的價值和使用,並形成習慣。

至於能否向全世界推行,那就要根據形勢的發展和變化來決定了,首要的一點就是,大明必須具備強悍的武力,官軍要有足以碾壓天下任何軍隊的實力,再輔以其他手段,才能在長時間後讓歐洲各國接受這種新貨幣。

銀幣的出現其實對平民和農戶的傷害微乎其微,普通家庭日常所用基本是以銅錢爲主,只有少數家境殷實的儲備有一些銀兩,銀幣最主要的受害者就是那些豪門大戶,但別說他們不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就算知道了真相,可在大勢面前,他們也無力反抗。

這種種劫富的手段,最後都會被朱由檢用作濟貧。

等到市面上流通的銀兩日趨減少後,朝廷就會行文天下,強制使用銀幣結算,逼迫大戶們用儲存的銀錠兌換銀幣。

其實掠奪財富並不是朱由檢的最終目的,有些理由可能看起來冠冕堂皇,很虛假的樣子,比如民富國強之類的,但實際上也許就是提出這些目標之人的初心。

將社會財富以合理合法的手段集中起來,然後以其他形式再次分配,並且再分配的原則是向弱勢羣體進行大力傾斜,這纔是廟堂之上者手中權利的真正意義。

在朱由檢的心目中,一個文明社會的特徵之一,不是對強權的崇尚和敬畏,而是對弱者的關愛和寬容,是人性的光輝成爲整個社會中自然的普遍存在,是道德高尚者的樂園、卑鄙齷齪者的墳墓。

而文明社會的構建,是需要豐厚的物質基礎的,現在他要做的是,儘可能爲大明積累更多的財富,搭建各種優秀制度的基礎,以便後來者施政時更有餘力去發揚光大。

養濟院制度便是朱由檢的計劃之一,也是社會福利制度的具體形式。

自崇禎十年重建養濟院的旨意下達後,隨着各地官府財政情況的日益變好,所有縣的養濟院都陸續恢復並投入使用,據各地錦衣衛反饋的信息來看,至少在府州縣城中,已經見不到乞丐的身影。

這幾年隨着戶部下撥專項銀錢的增多,雖說各地並沒有做到應收盡收,但養濟院中鰥寡孤獨廢疾者人數卻是直線上升,這充分說明了大明大多數官員的良心並沒失去,聖賢書還是沒有白讀的。

那些貧病無依者是弱勢羣體中最慘的一個羣體,可以說是時刻掙扎在死亡線上,收攏他們,並給他們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一口熱湯、一頓飽飯、一句問候、一句關心,讓許多瀕死之人,在離開人世間時感受到些許的溫度,讓他們的心裡能多少得到一絲安慰,這樣的話,朝廷賺來的銀錢也算沒有浪費。

朱由檢心中時刻記得對羣臣說過的那一席話:使天下黎庶永不再受飢寒凍綏之苦,使天下人有冤屈能得伸,使有才能者能得揚,使富庶者不驕奢,使貧窮者能餬口,使天下蒼生皆能安居樂業!

這個夢想是他畢生追逐的目標,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夠親眼看到這一幕實現,爲此,他將不惜一切手段,敢於阻撓破壞者,就讓他肉體徹底消失。

現在新成立的鑄幣局共有七臺機器,每天可以鑄造各種價值的銀幣達七千兩左右,算下來一年可以鑄造兩百五十萬兩左右的銀幣,如果根據大明現在官方和民間的財富擁有量,銀幣的鑄造速度可以說是偏慢的,戶部尚書已經提出了增加鑄幣機的數量,加快銀幣鑄造流通的意見,但朱由檢並沒有採納。

任何新生事物的誕生,總要給世人留出適當的適應期,像貨幣制度改革這樣的大事,牽扯到千千萬萬個家庭,沒必要急於求成。

這人就是不知足啊。

按照這個速度,現在單單是鑄幣給太倉帶來的利潤就能達到近六十萬兩之多,這可相當於原先大明每年的鹽稅總額了,要是擱在八年前,每年能多出六十萬兩銀子的收入,當時的戶部尚書侯恂睡覺都能樂醒。

現在戶部太有錢了,戶部上下眼界都高的很,已經到了百八十萬兩銀子都不放在眼裡的地步。

士紳一體納糧新政的實施,加上各種新舊行業的誕生和發展,使得太倉歲入猛增到一千萬二百萬兩左右的數額,並且每年還在持續增長着,由於新舊產業規模不斷在擴大之中,所以每年的增長率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

而內帑收入也是迭創新高,因爲銀子太多的緣故,朱由檢特意撥出一百萬兩銀子成立了一個慈善基金會,然後將這一百萬兩銀子入股四海商行,以每年的分紅作爲基金會的支出。

慈善基金會日常由宗正府宗正、駙馬鞏永固管理,朱由檢對這位駙馬都尉的品德是極爲信任的。

鞏永固在四海商行中的股份,每年可以爲他帶來十萬兩以上的收入,加之他並非喜奢侈之人,府中風氣也非常之正,所以不管是勳貴還是文官們,都對這位皇帝眼中的紅人較爲敬重,深受朱由檢影響的鞏永固,也時常散財扶危救困,是管理基金會最合適的人選。

按照朱由檢的旨意,基金會財富更多的向婦幼傾斜,讓更多缺少男勞力的家庭受益,基金會僱請的書辦、雜役平日裡的主要工作便是,收集京畿地區上述家庭資料,在覈查無誤後,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基金的發放額度。

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四百章 佈防第二章 駱養性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十五章 譁變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
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四百章 佈防第二章 駱養性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十五章 譁變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