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皇莊3

”啓稟皇爺,這條河叫白浪河,以前水量很大,河兩岸的田地很容易灌溉,產糧也比現在多不少。只是這幾年水量越來越小,要是再過幾年,田地就指望不上它了!到時候莊裡的農戶不知道如何是好,唉!”

劉朝一邊介紹一邊感慨道,最後的嘆氣讓朱由檢微微一笑。

“劉朝,你管理此莊幾年了?”

朱由檢問道。

“啓稟皇爺,奴婢被分派到這個莊子已經有五載了,因爲每年給宮裡納糧比其他莊子多出許多,所以蒙曹公公賞識提拔奴婢爲御馬監奉御!”

“做的不錯,好生做事,朕虧待不了你。”

朱由檢溫聲說道。

他心中清楚的很,世上每個人都渴望被別人讚揚,尤其當下屬做的好的時候,上司適當的鼓勵會讓其更加賣力。

“奴婢當不得皇爺誇獎,心裡只想爲皇爺一家盡心效力!”

果然,被皇帝表揚的劉朝發自內心的眉開眼笑起來,回話裡也流露出慷慨之氣。

“朕打算把此莊當成一塊試驗田,玉米與紅薯是第一步,之後還要蓋起工坊,製造一些緊要的物件,此事不能讓任何人知曉!以後你的責任會很重大,此爲朕對你之考驗,就看你經得起經不起了!若是你完成的好,那將來也會在宮裡被尊稱一聲公公!假如你有負朕之所託,後果你也能猜得到!”

崇禎揹着手看着遠方,語氣平淡的說道。

劉朝心思電轉,要緊的物件,還有玉米紅薯,至於試驗田他沒聽懂,但也大致明白,這是聖上要重用自己啊!如果自己做好了,那將來可就不是這小小的奉御了!

皇爺都說了,別人會稱呼自己爲公公!宮裡能叫公公的,那都是曹公公,王公公這類大鐺啊!

心裡這些念頭也就是瞬間的工夫,劉朝馬上跪倒在地叩首道:“皇爺放心,奴婢就是舍了這條命,也不會誤了皇爺分派的事情!如果做的不好,不用皇爺處置,奴婢自己就找個地方了斷了!”

“起來吧,聽其言不如觀其行,朕就看你之後如何行事了。”

朱由檢並沒看他,而是負手舉目望去,田地的盡頭是蔥鬱的山脈,巍峨起伏,連綿不斷。

“遠處是哪座山?”

朱由檢開口發問道。

”稟皇爺,遠處那座山叫妙峰山,山下有個村落,喚做門頭溝。溝裡面出產石炭,以前當地村民每到冬季就挖碳往京城裡售賣,村子因此較爲富庶。但前幾年聽說溝裡的石炭被某個勳戚圈了起來,石炭自家挖出售賣,別人不得挖碳,也由此惹得當地村民怨聲不斷,聽說之前好像還出過人命。”

朱由檢的臉色陰沉起來,轉頭對駱養性吩咐道:“回去查清楚是誰幹的!與民爭利,還鬧出人命,誰給他的膽子!”

駱養性急忙答應,招過一個錦衣侍衛,低聲吩咐了幾句,侍衛轉身疾步離去。不一會,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近及遠而去。

朱由檢對駱養性的辦事效率和態度極爲滿意,讚許的看了他一眼道:“難得出來,今晚在此住一夜,明早再起駕回宮!”

王承恩聞言大急,連忙出聲相勸:“皇爺,還不到午時,用過午膳回宮也不晚,在這裡過夜不僅不安全,閣老大臣們知道了也會找麻煩的!”

“安全不用擔心,大臣們也不用去管!朕在武英殿避居不見廷臣,閣老們是知道的,何況溫體仁不是個沒有眼色之人!他不說話,其他人誰會自討沒趣?朕在此處還要細細考慮一下,之後拿出方略讓劉朝執行!大伴不用再勸,朕意已決,去安排吧!”

朱由檢笑着答道。

他的前身崇禎皇帝除了祭祀以外,從未出過宮,現在忽然出人意料的要在宮外過夜,這讓王承恩感到很不適應。

“朕不能總在宮裡,對宮外之事、對百姓之疾苦一無所知!朕要做個接地氣的皇帝,而不是隻會與文臣鬥心眼的傀儡!”

駱養性等人不敢接皇帝的話,只能低頭稱是,因爲這些話已經牽扯到朝廷,他們三個的身份都不能摻言。

回到村裡莊頭家裡已到中午時分,王承恩和劉朝急忙去準備午膳,朱由檢和駱養性在屋裡喝茶等候。

不一會工夫,王承恩和劉朝端着飯食來到屋內,劉朝滿臉堆笑對朱振卿道:“皇爺,鄉下飲食鄙陋,您多擔待着些!”

朱由檢笑道:“飲食乃小道,如今天下不太平,與那些飢餓而死的百姓比起來,能吃飽便是幸事!平日在宮中朕撤膳裁樂,過於奢侈之享樂非朕所欲!”

駱養性等人齊齊躬身恭聲道:“聖上真乃千古名君,臣(奴婢)等敬服!”

朱由檢擺手道:“恭維之言不必再說,朕勤勉節儉,只望能中興大明、拯救黎民與水火之中,如此方能對得起列祖列宗!”

飯菜端上桌子,八菜八碗,雖說不上珍饈美味,但也算豐盛。

朱由檢吩咐道:“留下四個菜式,朕與駱養性足夠,其餘的給侍衛們享用吧。”

王承恩遲疑道:“皇爺,飯菜本就不多,再給別人就顯得太過寒酸了!”

朱由檢催促道:“照朕吩咐去做便是了!大伴你常年在朕身邊,難道不知朕並不喜浪費不成?”

王承恩無奈,與劉朝將其餘飯菜撤走,桌上只留了四個菜式。

朱由檢招呼駱養性就坐,端起米飯就着菜吃了起來,王承恩,劉朝在一旁站立服侍。

古人講究食不言,席間無話,不一會朱由檢一碗米飯下肚,桌上的菜也動的不多。駱養性在皇帝面前拘束無比,也只吃了一碗米飯,至於桌上的菜根本不敢去夾。

朱由檢也不管他,自顧自的放下空碗站起道:“朕吃飽了,出去走走消食。王承恩,你二人坐下吃吧,不必跟着,朕就在院內。”

駱養性沒想到皇帝用膳如此快速,他急忙放下飯碗道:“臣也吃飽了,隨陛下走走。”

王承恩,劉朝待要跟着,朱由檢瞪了他倆一眼,二人無奈只能留在了屋裡。

君臣二人一前一後來到院中,侍衛正在輪流用飯,看到皇帝出來,吃飯的趕緊放下飯碗操起兵器準備護衛。

朱由檢溫聲吩咐道:“你等且吃着,朕在院內走走,不必緊張!”

侍衛們這才放鬆下來,沒吃完的繼續端起飯碗大口快速的猛吃起來。

朱由檢走了幾步,忽的想起一事,轉身向身後的駱養性問道:“駱卿,錦衣衛緹騎有無使用火銃?”

駱養性急忙回稟道:“回聖上的話,錦衣緹騎都是武技高強之輩,平日以刀槍弓弩作爲兵器,甚少有用火銃的。蓋因火銃長大,發射繁瑣且威力也小,官校都不願使用。”

朱由檢聞言眉頭皺了起來。

熟知歷史進程的他當然清楚,火器替代冷兵器是大勢所趨。

但明朝的火器質量實在不敢恭維:火銃沒有標準化流程,口徑大小不一;銃子也存在同樣問題,火藥也不是純淨的黑火藥,導致了火銃射程太近、殺傷力並不大,而且因爲工匠的粗製濫造,火銃非常容易炸膛。

在大明,製作火器的工匠毫無地位可言,在衣食無着,忍飢挨餓的情況下,誰還用心去生產?

其實大明不缺優秀的工匠,關鍵是要制訂嚴格的制度,獎懲分明,充分調動起工匠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

在良好的制度監督下,火器肯定會在實戰中大放異彩,再也不是兵士棄若敝履的雞肋般的存在。

茅元儀!這個名字突然如閃電般出現在朱由檢的腦海中。

這可是明末的火器專家啊,能文能武,被時人稱之爲“下馬爲學者上馬既將軍”,這樣的人才可不能埋沒,只是不知他現在身在何處了。

對了,還有一個火器大家畢懋康,那可是後世鼎鼎大名的人物,如果說茅元儀是火器專家,那畢懋康就是火器宗師了。

隱約記得歷史上他研製成功了燧發火銃,那可是劃時代的發明。

現在的火銃受制於天氣的因素,一旦雨雪大風天氣基本就無法使用,嚴重影響士兵的戰鬥力。

只是老先生生年歲應該不小了,崇禎五年以南京兵部侍郎銜致仕回了老家,不知身體能否擔得起自己交付的重擔呢?

想到這裡他隨即吩咐道:“駱卿,你即刻安排人手去查訪兩個人!”

朱由檢說出名字後繼續道:“着人攜朕的手諭,找到兩人後立刻護送前來京城!畢懋康年事已高,着當地官府安排人手好生服侍着!”

駱養性躬身接命。

畢懋康他有耳聞,畢竟是高官致仕。

這個茅元儀他卻從未聽說,但看的出陛下非常重視,自己可要安排精幹人手前去,不能讓陛下挑出一點毛病來,

他招手叫過一個錦衣衛來,低聲吩咐幾句,侍衛領命後迅速轉身出了院門,上馬直奔京城方向而去。

說話間,王承恩和劉朝吃完飯出了屋子來到朱由檢身邊,王承恩躬身道:“皇爺,現下是否休憩一番?”

朱由檢笑道:“朕又不是七老八十,用不着歇息。你二人跟朕來,朕有事吩咐,劉朝你去拿筆墨,駱卿,你去找個地方,把朕所言之親軍事物好生想想,拿出一個方略給朕。”

說罷,朱由檢轉身當先回了屋內。

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章 皇莊1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五十章 殘暴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八十章 困難第七十章 商路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
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章 皇莊1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五十章 殘暴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八十章 困難第七十章 商路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