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

看到許有成猶豫半天,最終答應了自己的請求,方文心下大感舒爽,隨後兩人就接下來如何行事再次商議一番,方文心滿意足地起身告辭離開。

在邁出千戶所大門數步之後,方文突然敏銳地覺察到,在街頭巷尾間,正有不少隱藏的目光正在觀察着自己。

他心裡頓時醒悟過來,這些肯定是蘇州城內的士紳大戶們派過來打探情況的,因爲懼怕門口值哨的校尉的緣故,所以躲在遠處觀望着風色。

反應迅速地方文隨即停下腳步,臉色在一瞬間變得凝重起來。

他先是擡頭望天呆愣半晌,然後裝模作樣地搖頭嘆息了一聲,緩緩轉身衝着衛所署衙上下打量一眼後,一甩袍袖邁步走向停在一側的官轎,等候在此的管家打起轎簾,方文躬身鑽入轎中,隨後四人官轎晃晃悠悠地起行而去。

衛所門口值哨的校尉看着方文這一連串莫名其妙的舉動,心裡不覺有些詫異:這位知府適才還一臉輕鬆的模樣,怎地忽然之間就變了顏色呢?

這當官的真是變臉如翻書啊。

那些偷偷摸摸窺視方文的各家各戶派來的管家僕從,在看到方文離去之後隨即也四散而走。

方文回到府衙之後,立刻打發管家去把任元山喊到了後宅的書房之中。

“老任,本官之本意,原是想借着錦衣衛這把利刃,威嚇一下不服朝廷號令之人,沒想到此次許有成居然有借揭帖之事大肆牽連之意,若是任由廠衛肆意妄爲,那蘇州之士紳可就有滅頂之禍啊。

劉繁若此等四品致仕高官說拿就拿,其他人誰敢言能脫得過去?”

方文一臉沉重之色,語氣中透着一股無奈之情。

“那該如何是好?

府尊來蘇州府已有兩載,應該知曉,這些士紳大戶其實並無視朝廷如無物之意,咱們蘇州府每歲上繳之賦稅也是在各府中名列前茅,此次事端看似洶洶,實則衆人只是一時之間有些肉疼,想着藉機發泄而已,若是被以謀逆論處,下官也替他們覺着冤屈啊!

府尊,關鍵時刻,身爲蘇州主官,你可得想法阻止他們纔好,要不然咱們這官聲在士林中可就徹底毀了啊!”

任元山在蘇州任職日久,與部分士紳日常之間走的很近,聽到方文如此說道,任元山不由得有些着急起來。

這事不能再無限制的擴大下去了。

要是與自己交好的士紳也不幸被廠衛羅織罪名拿進廠衛大牢,這萬一要是把自己擡出來,那可就黃泥巴落進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了。

“本官此去有許有成面議,試圖說動他放棄株連、只誅元兇。

開始他也是執意不肯,妄想於此事中撈取晉升之資本,但是在本官曉以大義、直指其此舉可能會破壞聖上大政方針之後,許有成態度有所鬆動,但最終仍未鬆口。

本官在回返路途之中靜思一番,覺着此事應當從兩處着手,或許會取得可喜之成效,不過,此事尚需老任你從中費一番力了,你要是能在接下來之事情中有所收穫,那此事大有可爲!”

方文先是說明了一下今日去千戶所的結果,隨後目視任元山,將自己打算讓蘇州城的士紳大戶簽下保證書的計劃講了出來。

“府尊實在是高明!此策的確大有可爲!下官以爲,只要能確保不被牽連進謀逆案中,蘇州府大部分士紳還是開明的!

下官這便去召集相關人等與其協商一番!”

任元山琢磨了片刻,覺得眼下來講,方文這個辦法應該是最佳策略了,只要別把與自己相熟之人牽扯進去,那自己就不會深陷其中,落得個無妄之災。

“老任,咱倆也不是外人,本官跟你說句腹心之言。

只要聖旨到達,我蘇州府能在士紳一體納糧這等大事中拔得頭籌,那你我之名定會入得聖聽,本官估計在此地也不會待多久了,而蘇州知府之位。。。。”

爲了最大限度的激發任元山的辦事熱情和效率,方文不失時機地拋出了一張大餅。

“府尊說的哪裡話,爲聖上盡責,爲朝廷辦差,是我等義不容辭之事,升擢一事下官根本不去多想!

府尊且安座,下官去也!”

任元山強忍欣喜之意,義正言辭的表明了態度,隨後起身告辭疾步而去。

接下來的幾天內,任元山連續召集蘇州城數得着的鄉紳大戶們與會,擺事實講道理,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勸說士紳們認清形勢,千萬莫要行錯踏錯,最終落得人財兩散的結局。

期間雖有不少士紳因爲恐懼害怕的緣故,在任元山的一番說辭之下動搖起來,當仍然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任由別人搶自家錢財的事實,舉出大明曆代帝王如何善待士紳種種事實,與任元山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任元山將勸說無果,數次大怒之下便欲起身離去,但因爲考慮到很可能自己會身涉其中,最終還是忍了下來。

就在幾次會商後,雙方向陷入膠着狀態時,擊垮士紳們最後一絲幻想的殘酷現實到來了。

接到了將松江府襲官案犯押赴蘇鬆常各府鬧市處斬的聖旨後,一隊隊錦衣衛各自押解着或百十口,或幾十口的人犯分赴各處城中,在鬧市中將各家大小人丁當衆砍下了腦袋。

一時之間,蘇鬆常三地府城中觀者如山,隨着監斬官一道道命令發下,各個鬧市區頃刻間血流成河,強烈的血腥味衝擊下,不少人嚇得暈倒當場,有個別膽小的甚至嚇得大小便失禁。

或是親眼目睹,或是聽人描述這一慘烈場景後,蘇州城所有士紳大戶都嚇破了膽,隨後便在任元山再次召集會商時,痛痛快快地在擬定好的文書上簽字畫押。

也由不得他們不害怕。

顧呂徐週四姓海商在江南一帶可是赫赫有名,不論是家世還是財富都是冠絕一時的人物,沒想到這回卻被廠衛連根拔起,所有榮華富貴眨眼間煙消雲散。

蘇州府的士紳們在恐懼之餘,各自掂量了一下,從四姓海商到最近的劉燦景,哪一家的分量都是不輕,可最後如何?

在刀把子面前,什麼名望關係、豪宅錢財,統統沒派上任何用場。

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一百章 心安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十五章 譁變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四章 洪承疇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
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一百章 心安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十五章 譁變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四章 洪承疇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