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

崇禎十年六月下旬,經過半個多月的長途行軍,勇衛營副總兵茅元儀率兩萬大軍抵達松山,在與前來迎接的沈世玉、張鬥簡單寒暄過後,大軍入駐提前到達的輜重營於松山城外搭建的簡易軍營,茅元儀則在沈世玉和張斗的陪同下入城拜見洪承疇。

“久聞止生文武雙全之大名,今日終得相見!止生所修之武備志浩繁雜復、包容兼蓄、博大精深,真恢弘之作也!吾閒暇時尤愛燈下品讀,每掩卷必歎服不已,心有所得時便於戰陣之上實踐之,其效極佳!止生之才吾不及也!”

松山城守備署衙後院的書房內,洪承疇執着茅元儀的雙手,毫不掩飾對這位大才的讚賞之意。

茅元儀的武備志成書於天啓年間,凡二百四十卷,由兵訣評、戰略考、陣練制、軍資乘、佔度載五部分組成,可謂是集歷代兵書之大成者,也是價值不可估量的歷史鉅作。但當時並不被朝廷上下所重視,所以刊印冊數卻並不多。洪承疇有幸收藏了一整套並隨身攜帶,每每於剿賊的空暇之餘翻看,對茅元儀的才華推崇不已,但一直沒有機會得見本人。

“洪公過譽也!下官不過善紙上談兵耳!論起剿賊撫民,洪公十載之功舉世側目,此纔是國之棟樑也,下官怕是終生難望洪公之項背!何來不及之說,下官愧不敢當!”

茅元儀先雖爲勇衛營副總兵,但洪承疇卻是拿他當了文臣對待,言談間也是文人之間的語氣稱謂。而茅元儀雖未曾中試,但一直以文人自居,加上其也是官宦家庭出身,所以在面對洪承疇這等重臣時也是一副不卑不亢的姿態。

見禮過後,四人分賓主入座。遼東巡撫方一藻稱病未至,遼西的將領洪承疇則是一個也沒招呼前來。

親兵端上茶水退下後,在洪承疇的示意下,沈世玉離座側身而立,對照着懸掛在牆壁上的輿圖將義州敵情做了簡短講解,戰前會商正式開始。

“洪公,不知廣寧之敵多寡?其距義州僅數十里之地,若其守禦薄弱,何不一併將其攻下?以使錦州東北面多一層屏障,之後再發民夫修繕廢棄之大淩河堡,如此一來,則遼西固若金湯也!”

看着輿圖並瞭解了大致情形後,茅元儀拱手發問道。

在他看來,不到兩千建虜駐守的義州唾手可得,不如趁機擴大戰果,將戰線向東北方向延伸。

“止生所言之事吾亦曾慮及,只是目下時機尚未成熟。廣寧雖爲敵所據,守城建虜僅有數百之數,奪取並不費力,但食之無味也!蓋因廣寧周邊爲大片平原,最利大股馬隊縱橫馳騁,此敵之所長、我之所困也,義州背河而立,有險可據,廣寧則不然,故奪下廣寧並無多少益處;聖上有意於明春聚重兵攻伐遼東,相信止生已有所聞;但吾來次之後觀其地勢,覺攻伐雖可,策略須變;吾有意以義州、錦州爲固守之地,誘使建虜主力集結於此,借寧錦狹長之地勢與其決戰,爭取一戰將其主力重創,之後再揮師北上,直搗黃龍!”

廣寧凸出於錦州東北,不像義州這種靠河而建的城池一樣有地利的優勢,其城並不寬大,僅能供數千士卒駐守。若奪下後派兵守城,建虜一旦大軍雲集攻城,那麼錦州和義州就要派軍救援,那就意味着要與建虜野戰,廣寧城外是遼闊平坦的遼中平原,正是騎兵發揮威力的最佳戰場。對於和建虜野戰,洪承疇卻是沒有一點信心。

“還是洪公思慮甚遠,下官孟浪了!既是如此,那就先拿下義州再言其他!”

洪承疇的一番解說讓茅元儀佩服不已。自己雖然有軍事方面的鴻篇鉅作,平時也以知兵自居,但與十年間經歷無數惡仗的洪承疇相比,自己的眼光還是不夠長遠,未曾想到將眼前戰事與明年的大戰結合起來看。

“止生之才具遠勝許多朝臣,只是缺臨陣之經驗也!吾久聞勇衛營乃我大明一等強軍,善用各類火器,與太宗當年所創之神機營極爲類似,不知止生此次所領於攻城有何獨到之處?”

洪承疇笑着安撫道,他對勇衛營之名雖有耳聞,知道這是皇帝最爲倚重的一隻強軍,但對其真實戰力卻並不瞭解。

“下官就任勇衛營已近兩載,雖未接觸過大明其餘官軍,但對我勇衛營之戰力還是頗爲自信!勇衛營現已擴編至四萬有餘,賴聖上厚祿相待,全軍糧餉充足,絕無苛虐士卒之事!日常更是操演不斷,全軍將士士氣高昂,皆具無畏之心,誓言以死以報聖恩!下官此次所率兩萬餘人中,有原盧大學士麾下之六千天雄軍,其久歷戰陣,忠心可用!軍中有中型佛郎機炮一百門,每門重約五百斤,由於其有子銃裝填,施放極快,故對敵之密集陣型殺傷極大!另有重型紅夷大炮十門,每門重約一千五百斤,由牛車拉拽,其雖笨重,但對遠在數裡外之敵有較大殺傷,用來攻城亦是甚佳!待攻取義州後將其置於城頭,實是守城之利器!攻取義州,唯火器耳!到時且請洪公作壁上觀即可!”

一提到勇衛營,茅元儀語氣中是滿滿的自豪。

據他所知,整個大明數十萬官軍中,唯有勇衛營和京營是以火器爲主。日常他率部操演時,經過改良的火器和火藥威力驚人,更使得全軍上下士氣高漲、信心倍增。

洪承疇雖然領兵十年,但所率邊軍中仍是以長槍大刀弓弩爲主,使用火銃的士卒極少。由於長期以來一直是流動作戰,火炮笨重攜帶不便,軍中只有數量不多的虎蹲炮,佛郎機之類的大炮更是從未裝備過。他對火炮的威力倒是有所瞭解,但從未見識過這種裝備大量火器的官軍的作戰方式。因此當他聽到兩萬人的軍隊中居然有一百門佛郎機炮、十門紅夷大炮時,而且茅元儀滿是自信的話語後,除了驚訝以外,心裡也是將信將疑。

“呵呵呵!既是止生對奪下義州把握十足,那吾也就寬心不少!此戰關乎重大,容不得半點差池!義州之敵人數雖少,然戰力不凡;勇衛營此次皆爲步卒,爲防建虜以馬隊衝擊,故寧錦須遣馬隊遮蔽步卒兩翼,一切佈置妥當後,大軍即可開拔!”

爲了穩妥起見,洪承疇決意還是要從遼西將門中抽調馬隊,防止勇衛營在建虜馬隊的衝擊下大舉潰敗。

勇衛營剛一到達松山,錦州的祖大壽便得到了消息,爲此他特意將兩個堂弟祖大弼、祖大樂,以及祖澤潤、祖寬、吳三桂等下一輩中的佼佼者召集到一起,商議京師突然派兵出關的事宜。

“先是洪亨九以大學士之銜督師薊遼,洪某人尚未有何動向,這突然又遣了兩萬精銳前來寧錦,朝廷莫不是要對我等下狠手不成?你我戍守遼西多年,多少親眷子弟命喪於此,敢不成朝廷一點舊情不念?俺們花了恁多銀兩,事到關頭,那幾個重臣怎地一絲風聲都沒透露?”

正位上的祖大壽眉頭微皺,語氣中略帶着煩躁。

祖大樂與祖大弼對視一眼後開口安慰道:“大哥切莫胡亂猜想,朝廷要是想對付咱們,還值當調派大兵?來一夥太監廠衛,手拿聖旨問罪,咱們還敢造反不成?俺在關內剿賊近兩載,聽聞皇上性子甚是寬容,沒聽說皇上和以前那樣逮這個拿那個的。咱們遼西上下現下還能派上用場,皇上是明白事理之人,應當不至於翻臉!長伯,你說是吧?”

祖大樂和吳三桂曾經同在洪承疇手下聽命過,他知道吳三桂交遊廣闊,瞭解的朝廷秘事比他要多,消息也格外靈通。雖然直覺告訴他,朝廷大軍到來並非爲了對付祖家,但在心裡拿不準的情形下還是向吳三桂發問道。

眼見書房裡衆人的目光都看向自己,明白這次大軍前來,可能與明春戰事有關的吳三桂抱拳開口道:“三舅爺所說甚是有理,孩兒亦覺着朝廷此次派兵前來並非爲我遼西之事,或許是爲了征討建虜、順便立威警示我遼西不成?孩兒與洪督師帳下幕僚沈先生交好,要不孩兒前去打探一番?”

祖寬大咧咧的道:“大伯勿要多慮,咱們祖家又不是反賊,值當朝廷動用大兵?再說這幾年咱們也聽從朝廷調遣,派兵入關剿賊立下功勳,皇上閣老們都記着咱的好呢!萬一朝廷要是降罪,俺就去找盧督帥求個人情,保準屁事沒有!不過長伯既是人面熟,那就趕緊去打聽打聽,別嚇得大伯晚上睡不着了!哈哈哈哈!”

祖大樂怒斥一聲:“大寬,說話嘴上缺把門兒的是吧?再沒大沒小的,老子把你吊樹上抽死你!”

祖寬嘿嘿笑着別過頭去,祖大壽沒功夫和這個混蛋侄子計較,而是連聲吩咐道:“長伯,你攜重金速去松山尋着沈先生打探一番,有事趕緊回來報知!”

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七十章 商路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三百章 證據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十八章 容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
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七十章 商路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三百章 證據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十八章 容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