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

“我皇欲親征?此是哪個奸佞蠱惑我皇?!此賊當斬之!土木堡之變殷鑑不遠,我皇欲效英宗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天子御衆臣,凡事可代其勞也!我皇親征,其意爲我大明無良將乎?臣堅決反對此事!”

盧象升勃然大怒,霍地站起身來,細長的雙眼猛然圓睜,一股殺氣自眉間溢出,征戰疆場多年、屍山血海中養成的氣勢十分的駭人。

乍聞皇帝有此想法的王承恩也是嚇得心驚肉跳。此前朱由檢並未透露出一點風聲,所以王承恩不知曉。

開什麼玩笑,你以爲看戲本呢?還御駕親征,英宗就是親征才被蒙古人俘獲,土木堡事變成了大明的奇恥大辱!這纔過去多少年,皇帝你要重蹈覆轍不成?你這是嫌棄手下沒有能人嗎?養這麼多文臣武將是幹什麼吃的?

“盧卿且聽朕把話講完。親征乃朕偶然思及方纔有此念頭,並非有他人蠱惑!大伴,給盧卿倒茶!盧卿且安座!”

朱由檢被盧象升的舉動嚇了一跳,之後略感尷尬的笑着解釋道。

他知道一說出親征,肯定會遭到盧象升的激烈反對;若換做溫體仁、楊嗣昌的話,此事尚有緩頰餘地,盧象升性格過於忠直,很難用道理說服他。

難道對盧象升說:爲了讓看這本書的書友們找到爽點,朕被逼無奈之下只能學人家狗血一回?

王承恩端起茶壺先給朱由檢斟滿,然後一手提壺一手拿盞行至盧象升近前,盧象升用滿是不善的目光看着走來的王承恩,他內心認爲定是皇帝身邊之人鼓動親征之事,王承恩就是嫌疑人之一。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將茶杯遞到盧象升手中,一邊倒茶一邊低着頭用蚊子般細小的聲音說道:“盧學士,萬不可讓皇爺親征!”

盧象升聞聽之後方纔消除了對王承恩的誤會,端着茶盞對朱由檢口稱失禮後坐了下來,內心猶自思量着到底是誰提議讓皇帝親征的,若是教自己知曉後定不會放過此賊。

“可不能由着皇爺的性子胡鬧!戰陣之上刀槍無眼,弓箭炮子滿天亂飛,萬一不小心傷了皇爺,這天下人給皇爺陪葬都陪不起!皇后不敢幹涉朝廷大事,此事須得知會懿安皇后才行!皇爺對懿安皇后的話還是能聽得進去!”

王承恩心裡琢磨着如何打消皇帝親征的念頭回到朱由檢身後立定,手裡拎着茶壺未曾放下卻不自知。

“盧卿,親征一事暫且不提,卿以爲朕與本兵商議之策如何?卿征戰經年,於戰陣之事應有更深之見解,此策若有不當之處還望卿予以指正!”

明年用兵遼東的方案,是朱由檢與楊嗣昌等兵部要員幾次商議後製訂出來的。現在這只是個初步的策略,最終朱由檢還要徵詢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陳奇瑜等知兵重臣的意見,再由兵部上下拿出詳盡的細則,予以徹底完善之後才能付諸實施。

“孫子有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奇正之用存乎於一心亦!臣以爲此方略雖大體可行,但細微處仍需用心推敲方可;此戰勝敗關乎遼東將來數十載安否,須得做足充分之備。臣再次申明,官軍明年若欲建功於東北之地,關寧軍之事須得於今年徹底解決方可,不然的話臣不建議對建州用兵!”

盧象升對於祖寬及其部下的跋扈難制有着深刻的印象。雖說後期剿賊勝利在望的情形下,遼東援剿之兵收斂很多,但祖寬等人只有數千士卒就敢抗命,若是數萬關寧騎兵聚集一處,怕是誰的命令也敢違抗。

祖大壽在崇禎二年開抗命之先河,居然置京師安危、皇帝聖旨與不顧率部返回遼東,事後朝廷也對他無可奈何,這更加助長了遼東軍上下驕狂自大的風氣。

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來形容遼東軍最爲合適,不顧國事只講私利是祖大壽們的一貫作風,若想打建州,必須先解決遼東軍,否則深入東北的官軍後路絕難保證不出問題。

只要解決了這個隱患,盧象升對於平滅建州還是很有信心的。

在他的眼中,建州再強也不過是割據於苦寒之地的部落而已;若按照皇帝所講的方略,十幾萬精兵正面進攻,建州必須用全部兵力與官軍相抗衡,到時他率騎兵由側面給其重重一擊,其敗亡就在頃刻。

“盧卿所言極是!朕所慮者亦是遼東!其多年來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朕思慮良久亦是苦無良策!現下只能寄望於洪卿能有良方解此頑疾,亦使朝廷能節省大筆開銷用於民生之上!”

目前來看,洪承疇是薊遼總督的最佳人選。

洪亨九行事狠辣果斷,又善於變通,心機手腕都不缺,但願他能解決掉這個大麻煩。

自己和古人比起來還是欠缺政治智慧和手段,這都琢磨了幾年了,也沒想到什麼好辦法收拾掉祖大壽,每年只能捏着鼻子繼續給祖家送去大筆錢糧,要說心裡不窩囊是不可能的。

洪承疇要是能辦了這件大事,內閣的職位肯定是跑不了的,甚至給他封爵也不是不行,就看老洪的本事了。

朱由檢知道與這些歷史名人比起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差了不少;但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身處高位,只要一直秉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方針,最大程度上放權給手下,爲歷史上的這些牛人提供足夠寬廣的舞臺,讓其盡情施爲,那在很多事情上結果應該不會很差。

自己不能如別的穿越大神一樣,文能造玻璃制香水,武能提刀上馬大殺四方,充其量就是一個智商處於正常水準的普通人,乍登高位,對於如何治國理政的方法和經驗極其缺失,在很多事情上並不具備戰略眼光。能在幾年內將千瘡百孔的大明治理成現在這樣,已經算是不容易了。

“盧卿此去宣大之後,從兩處邊鎮抽調一萬四千精兵前來京師,之後與天雄軍六千人一同歸入勇衛營孫應元麾下。如此一來勇衛營人馬將會有四萬有餘,再加上京營三萬人馬,此七萬餘強軍將是明年攻略建州之主力,依建州現有之兵力來看,其唯有盡遣主力方能與之相抗,此舉可爲卿之側翼突襲創造最便利之條件!”

依據史書上的記載,滿洲八旗總兵力也就十萬人上下,就算今年皇太極四處攻伐,收攏科爾沁、察哈爾等蒙古部落,擴充蒙八旗,其總兵力也就與明軍的十五萬人差不多;別忘了建奴還要留下人守衛盛京、赫圖阿拉這兩處要害,不可能把所有兵力用來與明軍對決。

而且建州此舉正好爲明年盧象升的突擊提供了便利條件。

皇太極將蒙古部落遷往建州,正好在西邊製造出大片的無人區,這使得數萬騎兵長途奔襲更容易遮蔽消息的傳遞。

“臣遵旨!臣建議明年官軍出關之後切勿分兵幾處,而是聚兵一處,直驅僞都盛京!此謂攻其必救!建奴既已改號建國,其僞都必守!我軍騎少步多,而建奴以騎兵爲主,遼東之地平坦開闊,最是適宜大股騎兵突擊;一旦我軍分兵,恐遭其聚而殲之!臣聞勇衛營已建車營,此營正是步卒剋制騎兵之利器也!當年戚元敬正是憑藉車營威震薊遼!此營屏障敵騎之正面衝擊最合適不過!”

朱由檢對盧象升的提議自是極爲讚賞,因爲這和他想的一樣: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但他是因爲從歷史上的松山之戰中吸取的教訓後得出的結論,這明顯不算什麼本事。而盧象升則是憑藉着戰場上積累的經驗做出的判斷,這就顯示出了盧象升傑出的指揮才能。

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四百章 佈防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十六章 平叛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六十章 追擊2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三百章 證據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
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四百章 佈防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十六章 平叛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六十章 追擊2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三百章 證據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