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

這件大事他已經籌劃很久,他希望在十到二十年後能夠在大明全面推開。

朱由檢打算給大明五十歲以上的農民發放養老金。

這個計劃是構建大明社會福利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一旦順利實施,將與養濟院、低價醫療、免費教育、農業補貼等措施一起,形成讓大明所有人都不用再爲生存而憂慮的全面保障制度。

自古以來,華夏土地上最苦的就是農民。

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辛苦勞作,換來的是食不果腹、寒無暖衣,這個羣體承擔着最重的勞役和賦稅,卻換不來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這是最大的不公平,如果不加以徹底改變,那穿越當皇帝就變得毫無疑義。

朱由檢承認,自己是個理想主義者,他試圖用盡所有手段去構建自己理想中的社會制度,讓公平正義之花盛開在華夏大地,就算將來沒有達成目標,也絕不讓自己留下遺憾。

努力過了,結果交給上天。

以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一切都在緩慢地向着他既定的目標前進着,這正是他一直沒有倦怠的支撐。

自從崇禎十九年起,四海商行、匯通商行名下的各種產業都實行了退休金制度後,仿照後世養老保險而設立的大明退休保障金制度應運而生,朝廷明文規定,凡在大明朝廷所轄區域內從事生產的各種行業,均要強制施行此條例,違抗者將會面臨關閉產業的重處。

儘管這一條例頒佈之後引發了大多數士紳大戶的不滿和不解,並且在實施的過程中遭受各種各樣的抗拒,但在官府強硬手段打壓下,在廣大僱工們強烈支持下,條例終於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所有從事生產經營的業戶,最終都按照條例規定的基數,每月向官府指定的四海銀行賬戶繳納名下產業僱工所需的退休保障金,到了官府規定的退休年齡後,僱工們就可以每月按時從四海銀行領取到這筆養老金了。

這一制度推行中自身也是麻煩不斷,在朱由檢提出這一策略時,閣臣們也是爭論不休,在經過幾次商議後,內閣建議擇地試點,等到所有漏洞得以補全後,再於大明全境推行,朱由檢欣然應允。

試點選擇了工商業日趨繁榮的京畿地帶,經過約一年左右的試錯,詳細的施行條例才得以順利出爐。

內閣隨即將具體實施細則下發各地官府,並要求各地務必於兩年之內全面落實到位,期滿後,朝廷將會安排有司官員、御史、錦衣衛予以查訪,瀆職懈怠者就地免職,永不敘用。

這一舉措能夠順利施行,大明公民身份證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實踐證明,首先在城市頒發的身份證,爲以後所有福利制度的推行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地證據,也讓官府對於轄區人口狀況有更全面的認知。

工商業僱工的養老金有其固定來源,但是農戶本身收入就十分微薄,若是讓其自繳保費就太過勉爲其難,這時候,朝廷就當擔負起應有職責,盡力爲其提供生活保障,不使其老無所依。

朱由檢之所以將這個計劃訂到十年二十年後開始實施,就是希望在此期間,大明能夠開闢更多新市場,從海外獲取更多利潤,並始終保持和延續這種良好勢頭,以此來維持朝廷對弱勢羣體的鉅額補貼,使更多人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當前的體制,已經不用像後世那樣特意推行改開了。

從古至今,私有制一直是華夏社會經濟運行的主體,反而是公有制成爲了市場的配角。而朱由檢要做的,便是要讓公有制掌控住經濟命脈,在引導經濟前進方向的同時,將產生的利潤以及其他社會資源進行合理再分配。

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朝廷財政收入除了依靠稅收之外,還有就是海外獲取的利潤了,雖說這些加起來也能夠支撐當前的社會福利體系,但如果將來人口出現爆發性增長、大明公民平均壽命延長的話,這種體系承受的壓力就會越來越重,甚至極有可能因爲意外事件而崩塌,那對整個社會的衝擊將是非常嚴重的。

如何獲取長久不衰的巨大利潤呢?

唯一的辦法就是大明紙幣成爲天下最主要的流行貨幣,持有這種紙幣,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能購買到自己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但是怎麼才能達成這個目標呢

紙幣在大明既周邊國家的流通問題不是很大,但如果想要得到歐洲國家的認可就沒那麼簡單了,這需要同時滿足很多條件才能完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明的綜合實力要遙遙領先於任何一個國家。

打鐵還需自身硬。

現在各國世面上流通的貨幣基本上以白銀爲主,白銀的貴金屬屬性也是大明銀幣能夠獲得其他國家認可的先決條件,但白銀的儲量終究是有限的,未來隨着世界各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產量稀少的白銀根本無法承擔起大宗商品交易所需要的流通價值,紙幣的發行和流通已經是大勢所趨。

如果各國紛紛開始發行本國紙幣,那麼就會出現一個棘手的問題:你國的紙幣我國不認。

舉個簡單的例子,葡萄牙發行了紙幣後,想拿着它來採購大明的商品,大明會願意嗎?

答案是否定的。

你家一堆廢紙就想換我家的綢緞布匹?想得美。

這個問題會發生在各國之間,那如果我想從你國採購巨量的鐵礦石該怎麼辦?

現在的辦法就是用黃金、白銀或者是銀幣來結算,這是大家都認可的貨幣,但黃金白銀太過稀缺,數量太少,並且運輸和攜帶都極爲不便,這就極大的限制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也就是說,在不久的將來,世界經濟流通環節會缺少一種大家都認可的通用紙幣,有了這種攜帶方便、成本低廉、可以無限度產生的貨幣後,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會變得更加安全和通暢。

誰若是成爲這種貨幣的發行國,那麼,整個世界就是它的。

在資本主義還沒有成型的當下,大明應當去引導世界前行。

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十七章 樊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四章 洪承疇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
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十七章 樊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四章 洪承疇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