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

黃茅關位於竹山縣城西北約三十里處,是竹山腳下的一座古隘口,也不知建於哪個朝代,青石壘就的矮牆基本都已坍塌。

原本寂靜無人的黃茅關自數月前突然變得熱鬧無比起來。先是數千流賊在張獻忠的帶領下來到這裡,在地勢平坦開闊的山腳處開始安營紮寨,後來隨着在壽州參戰的劉文秀、艾能奇帶着衆多逃兵的加入,荒僻無人的黃茅關整日人喊馬嘶,喧囂無比。

張獻忠先是分別派兵打破了附近的良河鎮,將鎮上的士紳大戶搶掠一空後全部殺死。帶着搶來的財物糧草,裹挾着鎮上及附近村莊的青壯返回黃茅關,留下一小隊人馬監督剩餘的老弱婦孺繼續種田拓荒。

他是看中了竹山易守難攻的地形,以及附近竹溪河、堵水兩條河流沿岸的大量田地。這裡完全可以當成休養生息的根據地,可以一邊經營一邊派兵四處搶掠,等兵強馬壯後或者往東攻略襄陽、德安府,或者向西進入四川打出更大的地盤。

他不知道的是,高迎祥在壽州兵敗後一路西逃,從竹溪東北方兩百餘里的鄖縣穿過後直奔陝西而去。

雙方一個忙着搶掠建設,一個只顧着逃命,竟都絲毫不知道對方的存在,更沒想到壽州一別最後成了陰陽兩隔。

隨着劉文秀、艾能奇按照原先的約定找到竹山,張獻忠才知道壽州之戰的前後經過,並知道其可能直奔陝西而去。聞聽高迎祥被數路官軍夾擊大敗虧輸後,張獻忠放聲大笑,胸中的悶氣一掃而光。

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俱是開心不已,高迎祥以及手下的驕橫狂傲早就讓他們心中不爽,此次大敗之下,想要再恢復元氣不知還要幾年呢。

四個義子中只有李定國皺眉不語,張獻忠笑過之後看到他的樣子不禁有些奇怪,他開口問道:“定國,你爲甚子皺着眉毛?高闖子日常可沒少給咱獻營氣受,這下看他吃癟,老子心裡別提多高興了!你做這樣子是爲哪般?”

李定國抱拳施禮道:“義父,孩兒亦是不耐高闖日常之舉,此次他實力大損,要想東山再起已是難上加難;可義父您可別忘了,這幾年正是有高闖在前面頂着,我獻營不用直面官軍圍攻,這纔有時機從容壯大!可現今高闖慘敗,我獻營沒了遮風擋雨之棚屋,官軍定會合兵對我獻營形成圍攻之勢,此事不得提早慮及,還請義父早作決斷!”

孫可望等人聽完後都是陷入沉思之中。

李定國的話很有道理。自崇禎八年正月間,張獻忠與老回回、曹操、革裡眼等賊首率衆攻擊鳳陽並焚燬皇陵後,在皇帝的嚴令下,各路官軍對他們這幾夥義軍展開了猛烈進攻。經過幾次交手被官軍打的慘敗後,衆人不得不分散逃命。張獻忠無奈之下才率衆投到了高迎祥的麾下,以求保全剩餘的部屬。

“定國我兒思慮甚遠,實是俺的好孩兒!”張獻忠由衷的誇道。

孫可望不服氣的道:“義父,俺覺着定國多慮了!那高闖壽州之敗並非敗於官軍驍勇,俺看是敗在自家太過大意之故!若是其早做防備,不等官軍合圍便打破壽州飽掠而去,一兩路官軍決計打不贏他!現下這黃茅關地處偏遠,加之地勢險要,官軍要來也會被俺們輕易哨探而知,再想如壽州般圍住俺們絕無可能!”

劉文秀贊同道:“大哥說的沒錯!俺們這易守難攻,官軍要來也討不了好去!不過二哥也是老成之言,孩兒以爲要多多哨探,以免大意之下爲官軍所趁!”

艾能奇則是在一旁沉默不語。不管官軍來不來,他只要聽從義父號令即可。

張獻忠讚許的點頭道:“幾個孩兒說的都有理,等下吩咐下去,哨探沿周邊官道撒的遠遠地,以防官軍突襲!”

孫可望點頭應下,日常巡邏哨探這塊由他管轄,東路和北路是官軍最有可能的來路,一會兒這兩路多多加派人手即可。

張獻忠接着道:“俺們獻營既是打算在此地久留,那便要好生經營!一是要多打糧草,二便是要招兵買馬後勤加操訓,三是要遣人去襄陽這等大府採購食鹽、鐵料,順道打聽一些鐵匠、木匠這等匠人,尋個空將他一家老小捉了來,給咱們打造修補兵刃盔甲,此事便由文秀去做!要多遣人手,多帶銀錢!文秀腦子活泛機靈,正合適做這等差事!”

劉文秀抱拳接令。

張獻忠這幾個義子中,孫可望勇悍,適合帶兵衝陣;李定國多謀略,適合操訓領兵;劉文秀聰明,適合與外界打交道;艾能奇木訥忠厚,適合做貼身死士。

李定國開口道:“義父,孩兒覺着這黃茅關雖是險要,但地界稍顯逼仄,俺獻營若是想做大,還得要往四周擴展才好!”

張獻忠笑道:“俺家定國將來決計是個帥才,比俺老張強出太多!這才十幾歲便有如許眼界,長大了還了得!定國孩兒,你說說,俺們接下來該如何行事?”

孫可望嫉妒的瞥了一眼李定國:這老二就愛譁衆取寵,義父何許人物,豈能不會早有打算,要你這般逞強!

李定國從容的抱拳道:“義父過獎,孩兒只是一己之思,說出來還望義父多多指教!”

張獻忠滿臉欣慰的看着李定國,目光裡滿是讚賞之意:自家這幾個義子,將來唯有李定國成就最大。遇事不慌,從容大氣,總能迅速找到應對之策,說是智勇雙全毫不爲過。剛纔幾個人所說他心裡早就明白,來此也是早有打算,但自己幾十歲的人能想到的,這幾個十幾歲的孩子便能慮及,這纔是最值得他高興的。

李定國接着道:“孩兒覺着,現下應向東西兩側分兵,分別攻略竹溪縣及竹山縣,打破這兩座城池便能獲取大量財物糧草和人口。之後便仿前期良河鎮之行徑,遣人監視督促老弱屯田拓荒,至此兩縣之間大片田地便盡數我獻營!待明年夏收有了大批糧草,兩縣便已徹底穩固,再派兵將房縣拿下,至此鄖南這大片土地盡屬我獻營!三縣之地編練數萬士卒當無問題。除非官軍遣五萬以上精銳來剿,不然難擋我獻營崛起之勢!”

張獻忠點頭道:“定國之言甚合俺意!之前俺們義軍都是四處攻掠,並無在一地駐留之習!朝廷那些大官兒都稱俺們是流賊!哈哈!這名兒着實起的妙!俺閒暇時也曾想過,要想成大事,這個流字要不得!俺們得跟朱皇帝的老祖宗學着,得找個安身之處好生經營,須得沉得住氣悶聲發大財纔可!這鄖陽府便是個好地界,這回啊俺們就在這塊紮下跟腳,安安穩穩的幹他幾年再說!”

隨後張獻忠下令,孫可望、李定國率一千老營精兵及三千普通士卒向西打下竹溪縣,並駐留當地經營;劉文秀挑選數十人攜帶大量銀兩前往襄陽辦差;他自己則率三千人攻打三十里外的竹山縣城,艾能奇留在黃茅關守住營盤。

竹溪和竹山縣城都無軍卒把守,眼見流賊來攻,縣衙只能組織青壯上城防禦。這些未經戰陣的青壯大部分手持棍棒農具,怎經得起流賊的刀槍弓箭?城頭的青壯基本是一觸即潰,兩座城池都在不到半個時辰內陷落,知縣、縣丞等主官不是戰死就是全家殉城,獻營大掠全城,獲得物資無數。更令張獻忠高興的是,當他率兵打破竹山縣城後,竟然有兩名縣城諸生親自來降。

這兩人都是縣學生員,一個叫潘獨鰲,另一個叫徐以顯。兩人年齡相仿,俱是年過四旬。二人平素交往密切,皆是自詡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平日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但卻是數十年連府試都過不去。

兩人並未從自身尋找原因,竟然一致認定是朝廷不公,那些中舉及第之人皆是走託門路才上的榜,二人因此對朝廷極度不滿,心中也是怨恨無比。

潘獨鰲和徐以顯雖然於八股之上無甚成就,但兩人日常都喜讀雜書,尤其對兵略智謀一類的書籍頗感興趣。時間長了,慢慢對操兵演武之事有了一些心得。

隨着大明局勢越來越動盪不安,流賊似有崛起之勢,兩人也動了別樣的心思,私下閒談時都對大明的前景極度悲觀,認爲其覆滅已是必然之舉。他們一致認爲,高迎祥、張獻忠皆是一代梟雄,將來兩人定能成就大事。

若是按原先的歷史軌跡來講,兩人的判斷非常準確,大明最後確實亡於流賊之手,並且張獻忠最終也是在蜀地稱帝,兩人最後也確實都身居高位。

但是由於信息極度閉塞的緣故,他們不知道的是,有個本不該出現之人來到了這個世界,原本岌岌可危的局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流賊攻入城中開始大肆搶掠時,早就聽說過張獻忠大名的潘獨鰲和徐以顯湊到一起一商量,反正在大明這邊也不受待見,不如干脆燒個冷竈投了流賊。以兩人的智謀見識幫助張獻忠幹出一番大事來,說不定將來也能博個封妻廕子,從此光耀門楣。

得知兩名讀書人前來歸附的張獻忠大喜過望,立刻在竹山縣衙中接見了二人,並當場贈予兩人紋銀各五百兩,封潘獨鰲和徐以顯爲左右軍師,並慨然許諾,若是將來成得大事,兩位先生定當爲左右丞相云云。

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十六章 平叛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
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十六章 平叛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