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

在朱由檢對大明的總體規劃中,農業仍舊是壓艙石,但這個農業並非單指糧食,而是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以畜牧養殖及經濟作物種植爲方向、更加現代化的農業。

在這個整體規劃裡,南亞各藩屬國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畜牧養殖帶來的好處自不必多說,其產品在滿足大明人口腹之慾、帶來更加豐富的營養價值的同時,也會極大地減輕大明對糧食的依賴。

而養殖業是需要海量雜糧的,大明自有土地的作用是確保口糧,預防長期極端自然災害引發的危機,那麼養殖業所需糧食從何而來?這時候,南亞藩屬國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

朱由檢並沒有打算幫助藩屬國發展經濟,至少在大明主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到來前不會這樣去做,藩屬國的使命就是爲大明提供糧食,等大明所有經濟形式都走上良好運行的正軌,那到時可以考慮將一些落後的手工業轉移到各藩屬國,用的也是宗主國支持藩屬國發展經濟的名義。

作爲負責任的大國,幫助各國民衆提高生活質量,這是大明無可推卸的義務嘛。

大明百姓可以將多餘的糧食售賣給四海酒業或者官倉,價格現在以每石三錢爲標準,以後會隨着物價的漲幅而向上浮動。

在售賣糧食獲得銀錢之後,百姓們可以用極低的價格從四海糧行購買到產自南亞的玉米、大豆、稻米等農作物,然後用這些糧食輔以其他草類飼料餵養家畜家禽,等到這些豬牛羊雞鴨長大之後,再拿到市場上售賣。

這一來一往之間,大明百姓付出的不過是時間和勞力,至於餵養的糧食成本本身就已經賺錢了。

三錢一石賣糧,一錢一石買糧,簡單的交易中,平民和農戶們無形之中就賺了兩錢,再加上家禽家畜售賣後所得的銀錢,長此以往,擺脫貧困甚至過上小康生活並非難題。

農戶們賺取的利潤其實就是朝廷給的,四海商行在這項產業鏈中很難獲取利潤,甚至還會賠本,但這件事,四海商行必須去做,這是它存在的意義。

四海商行各種產業存在的目的,不僅僅是爲了賺取利潤,更重要的是,這個實際上已經成爲半國有的龐大經濟體,要爲穩定社會、發展經濟、帶動更多平民百姓致富做出無人能比的貢獻。

四海商行涉及產業種類太多,每年利潤太過驚人,已成爲大明經濟的基石,也應當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商行每年到底賺多少錢,這是一個未解之謎,除了朱由檢以及首輔孫傳庭、次輔盧象升、戶部幾位堂官以及其他具體經手人之外,旁人無從得知,但據有心人推測,當不在八百萬兩以下。

因爲這個商界龐然大物最大股份持有者是皇家,所以它只能算是半國有性質,可就是這個半國有,也能在富民強國的變革中,承擔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在未來多少年後也是無可替代的。

正是有這種強力支撐做底氣,朱由檢纔敢放手施爲,以強有力的舉措推廣各種惠民計劃並落到實處。

醫院、學堂、養濟院、惠農補貼等等,此間種種都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如果單靠太倉收入是遠遠不夠的。

太倉收入除了要拿出一半左右金額支持各項軍費開支外,剩餘的會被分作數塊,用在水利設施及道路的修繕與維護、防災減災、採購糧食入倉、官吏俸祿發放、城市改造與維護等等諸多事涉民生的方面。

朱由檢知道,其他方面或許可以想法子節流,但軍費是無論如何不能節省的,尤其是官兵的餉銀,這個必須按時足額發放到位,這是他特別強調過的。

在他的要求下,每到餉銀髮放日,直屬錦衣衛領導的軍紀官都要現場監督整個過程,並且會事後進行暗訪,在這樣公開透明的機制下,十幾年來,剋扣士卒餉銀一事從未有過發生,這從根本上保證了官兵對皇帝以及朝廷的忠誠度。

除了這件事關軍心的大事外,軍費開支的另一大項就是軍需的保障,正北、西北、東北方向成爲軍需消耗的大頭,每年單是棉衣被服靴帽就要耗費大量的銀錢物資。

考慮到這幾個地方都處在極寒地帶,朱由檢特意下旨,讓兵部大大增加鴛鴦戰襖中棉花的含量,提高保暖度和舒適度,不使官兵在日常操演、巡哨時因凍傷而減員,棉靴、帽盔樣式和材質也要更加適合官兵保暖,棉手套、耳帽、棉質圍脖這幾樣,都是朱由檢效仿後世產品樣式,親自畫出圖畫後交由兵部製作的。

官軍禦寒軍需每三年發放一次,夏秋單衣兩年發放一次,淘換下來的可由將官士卒帶回家中,給其家人使用,這也算一種變相福利吧。

現在大明境內各種大小水利設施工程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當中,由於事涉局部甚至全局,所以各項工程的結束不能以年來計算,是要拿出數十年、上百年的時間來常抓不懈的。

戶部和工部每年都會拿出一個兩百萬銀幣的總預算,然後根據各省上報的情況來進行分配,這其中尤以湖北、江西、河南三省爲重,總預算的五成以上會投入到三省相關府州縣,不管是續建還是新開,都會從朝廷獲得大量的撥款。

因爲每年水利工程牽涉的金額太過巨大,爲了防止出現嚴重額貪墨現象,朱由檢特意下旨,命令當地錦衣衛派遣精幹力量入駐負責採購物資、發放工錢的工程指揮署衙,盯緊每一筆款項的進出,盯牢每一名涉及支出銀錢的官吏,不使一分銀幣成爲某些人的私財。

四海商行也會抽調賬務高手不定期進行查賬,如此雙措並舉之下,在銀錢支出上將很難出現大的漏洞。

爲了提高官吏們的工作積極性,朝廷也出臺了各種獎勵舉措,這其中就包括參與者俸祿外能夠領到各種補貼,這些補貼累積起來可不是個小數目,豐厚的待遇足以讓所有人都心甘情願的付出全部精力了。

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二章 駱養性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六章 皇莊2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
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二章 駱養性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六章 皇莊2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