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

六禮是漢族傳統的婚姻儀禮,指的是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采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六禮去求婚。

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找人進行占卜。

納徵,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

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親迎,即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納采”爲六禮之首。

《禮記·昏義》日“:納采者,謂採擇之禮,故昏禮下達,納采用雁也。” ¤Tтkд n ¤c o

清人秦蕙田解釋說:“將欲與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許之,乃後使人納其採擇之禮。”

意爲男家向女家求婚,由媒妁代爲轉達,女家同意後,再收納男家送來議婚的禮物。

納采禮物用“雁”。

《儀禮士昏禮》“昏禮有六,五禮用雁,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是也。”

至於何故用“雁”?《儀禮士昏禮》者認爲“:用雁爲贄者,取其順陰陽往來者。

就當回到軍營中的李進忠盤算着身上剩餘銀兩夠不夠結婚所用時,當日未時左右,兵部衙門的李書吏來到了軍營,用既遺憾又不解的語氣告知他:邱郎中託人找到養濟院的張主事後,張主事委託信國成親自上門提親,但趙小娘子不同意這門婚事,回話說請李將軍另覓佳偶,並將提親用的大雁退了回來。

趙小娘子的這一行舉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中,也讓李進忠徹底蒙了。

本以爲十拿九穩的好事,第一關都沒過去就被人擋在門外。

因爲按常理說,不論是人材還是身份地位,李進忠配趙小娘子都是綽綽有餘,右眼已盲的趙小娘子這是典型的高攀了,可萬萬沒想到,這樣的好事竟然被人家給拒絕了。

“李書吏,趙小娘子爲何拒了提親之事?莫不是看不上額這副醜樣?還是嫌棄額是粗魯軍漢,怕成親後額會欺負與她?”

李進忠黑黝黝的臉龐上帶着無限的失落之意,說話的語氣也變得低沉起來,一旁地麻敬天擡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剛要出言安慰幾句,但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纔好。

“李將軍,趙小娘子的原話我也不知,聽她的意思,大概就是說自己這幅樣子配不上將軍你,還說若是她將來出嫁,久病的老孃和幼弟將無人撫養,爲了照看家中老幼,她此生已絕了婚配之念,趙小娘子謝過將軍的一片情意,說是隻願來生能有緣與將軍相識!”

“也就是說,趙小娘子不是不願給額做婆姨,是有些許顧慮才拒了額?若是她心憂之事都能解了,她就肯嫁給額對不?李書吏,是這意思不?”

聽完李書吏的簡述,李進忠暗淡的眼神突然大亮起來,情不自禁之下,他伸手抓住李書吏的臂膊連聲發問道。

“大概可能就是此般意思吧,李將軍,你且放手!”

被李進忠大手攥的手臂生疼的李書吏齜牙咧嘴的回道。

“哈哈!那就成了!”

李進忠大笑着鬆開手臂,二話不說,邁開大步一陣風一樣出了房門,直奔不遠處的馬廄而去。

“李進忠,恁這是要做甚子去!這都快申時了,京師夜晚可是不容行走!”

麻敬天一邊大喊一邊追出門去,李進忠早就跑出數十步之外,麻敬天生怕這個夯貨惹事,急急忙忙地追來過去。

李進忠跑到馬廄裡,把放在一旁的馬鞍抱起來放到一匹棗紅色戰馬的背上,手腳麻利地扣好皮扣之後,解開戰馬的繮繩搬鞍認凳飛身上馬,一帶繮繩,戰馬唏律律嘶鳴一聲調轉過來,李進忠雙腿用力一夾馬腹,無視飛奔過來的麻敬天,棗紅色戰馬四蹄翻飛,直奔營門而去。

營門口值哨的士卒都是他的手下,遠遠看到自家上官打馬奔來,趕緊上前合力打開營門,棗紅色的戰馬帶起一股塵煙疾馳而去。

兵部批准的假期還未結束,加上夏日天光尚早,士卒們以爲自家上官還有東西尚未置辦完,這是趁着沒事的時候再去市場花錢呢。

在京城待了數天的李進忠,憑着軍伍出身對地形地貌特殊的觀察力和記憶力,在這幾日的四處閒逛中,對來回走動的幾條道路都是爛熟於心,縱馬出了營門後,李進忠催動坐騎直奔北城養濟院而去。

時節雖是夏末,日頭卻依舊毒辣,申時不到的光景下街道上行人並不算多,馬蹄踏在寬敞平坦的石板路上發出清脆的響聲,不過小半個時辰,李進忠便趕到了養濟院。

李進忠翻身跳下戰馬,門房看到這位軍爺再次臨門,所以在上前笑着招呼一句話便上前牽住繮繩,李進忠心急火燎地開口問道:“這位兄臺,趙小娘子可在院中?”

門房聞言楞了一下後隨即笑着回道:“趙小娘子適才因有事回返家中,現下尚未回來,將軍有事的話可去找信管事分說。”

“你可知趙小娘子家住何處?”

李進忠知道肯定是因爲養濟院的管事受託登門提親之事,這才讓趙小娘子提前回家等候,之所以現在沒有回來,可能是因爲駁了管事的面子,心裡不安所致。

這位門房對趙小娘子被人提親一事已有耳聞,對趙小娘子拒絕他人的提親也是感到有些惋惜,現在眼見李進忠如此模樣,略一琢磨便恍然大悟。

“知道知道!不瞞將軍說,小人與趙小娘子住處相隔不遠,算是近鄰,於趙小娘子一家也是最爲熟知。

說來趙小娘子也是個苦命人,家中父兄與數年前接連病亡,其母也因此重病纏身,家中積蓄花去大半,大小事情只能由趙小娘子一力承當。

因家中日見窘迫,不得已下她才尋了這份差事,每月略賺些銀錢補貼家用,一個大好的小女子,其命卻是如此之苦,唉!”

李進忠本不耐他如此絮叨,但因事涉自己的意中人,對於急於知道趙小娘子所有情況的他來說,對方的嘮嘮叨叨居然讓他聽得津津有味。

“你看我這囉嗦半天,險些誤了將軍大事。趙小娘子家就在前面不遠,索性現下無事,小人就帶着將軍走一遭,這來回不過片刻,也誤不了自家差事。對了,將軍,今番帶了多少人馬前來?”

門房絮叨半天后,看到李進忠並未煩躁,高興之下遂自告奮勇,要帶着這位憨厚壯實的軍將去認個門。

這位門房對溫柔賢淑的趙小娘子抱有極大好感和同情心。

在他看來,眼前這位軍將對趙小娘子確實是真情實意,這回親自登門,說不定要上演一出搶親的好戲,這可是會成爲能談論多年的談資啊。

“人馬?甚子人馬?這位兄臺,時辰不早了,咱還是趕緊過去吧!”

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八十章 困難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五十章 殘暴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
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八十章 困難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五十章 殘暴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