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

張獻忠列舉合營的種種好處,極力勸說曹操等人前來黃茅關共同抵禦官軍的圍剿。考慮再三的情況下,曹操代表老回回等人表示,回到房縣後就率部向竹山靠攏,以此呼應獻營。若是發現官軍勢大,那各路人馬就會合兵一處,共同抵禦官軍。

從獻營紮營的黃茅關出來後,老回回打馬趕上跑在前面的曹操後開口問道:“老羅,爲甚要答應黃虎合兵?官軍來剿的是他,俺們轉身走就成,跑進大山裡,官軍上哪找俺們?”

革裡眼也跟着問道:“曹操,俺知道你鬼心眼多,不過這回明擺着不是能賺便宜的事;說是合兵,還不是得俺們出人幫他抵擋官軍啊?這買賣不划算!”

羅汝纔打馬前行,頭都不回的道:“俺曹操是吃虧的人?先答應他再說!俺們到時看風色再做決斷!”

老回回急忙道:“老羅,也就是說俺們不必非得幫着黃虎?”

羅汝才放緩馬速,嘆了口氣,側過身子對老回回道:“老馬,強如高闖王都折在官軍手裡,恁覺着俺們要是不幫他,黃虎這回能撐多少時日?”

老回回道:“黃虎言明官軍頂多不過兩萬人馬。他說手下聚攏近兩萬人,俺看那黃茅關地勢險要,官軍想破也不易。俺覺着只要他能撐上一月,時日長了官軍就疲了,到時候準就撤兵也不一定!”

羅汝才嗤了一聲:“他要是真強還要俺們來幫忙?俺們先回去準備,若是官軍人少,等他們打的差不多時,俺們再上去撿便宜;若是官軍勢大,俺們就跑!”

劉國能堅辭了曹操邀他在房縣暫歇一晚的盛情,和老回回等人分手後帶着親兵快馬加鞭往回返,終於在天黑之前趕回了保康的自家營地。

一進營地大門,王二娃匆匆迎了上來,待劉國能跳下馬來,王二娃走到他近前壓低聲音道:“大哥,李老四回來了!說是巡撫尋空見了他一面,叫他回來轉告大哥,若是真想歸降,大哥須得親自去一趟襄陽才中!大哥,這怎生是好?”

劉國能急忙道:“李老四現在何處?快帶他來,俺有話問他!”

襄陽府衙二堂內,年約五旬的湖廣巡撫方孔炤端坐於交椅上,幕僚陳同側立在旁,襄陽知府周斌陪坐於下手位置,其他的佐貳官並沒有到場。

堂下跪着兩個人,正是連夜從保康趕來的劉國能和李老四。

在仔細問過李老四見到巡撫時的場景與對話後,劉國能不顧王二娃等人的反對,決定冒險搏一把,親自去襄陽面見湖廣巡撫方孔炤。

在囑咐王二娃等人,若自己兩天之內回不來,就立刻帶着劉母以及部衆向西南跑路,尋機進入蜀中之後,劉國能帶着李老四連夜趕往近兩百里外的襄陽。

二人趕到襄陽時天色未明,城門尚未開啓,於是二人在城牆外找了個地方坐等天亮。

隨着天色的放亮,不到辰時時分,厚重的城門緩緩開啓,一隊軍卒來到城門外排開,開始在城門處盤查進城的行人。李老四將幾塊碎銀暗中遞到守門隊官手中後,二人順利的來到城內。

由於尚未到衙門上值時間,李老四找到上次花費重金才搭上的撫衙書吏家中,將自家頭領已經來到城內一事知會與他,請他代爲通稟。

二人在那名書吏家中苦苦等待,直到巳時左右,一隊軍卒在一名隊官的帶領下找到他們,搜身之後,將兩人帶往襄陽府衙。

主座上的方孔炤打量着堂下跪着的劉國能,沉聲問道:“堂下所跪何人?所爲何來?”

劉國能磕了個頭回道:“回大老爺的話,罪民劉國能,以不義之身對抗朝廷,現今幡然悔悟,欲歸降朝廷,故親來襄陽,以示誠意!”

方孔炤開口道:“爾前番遣人稟告有欲降之意,本官思之再三,遂令爾親來以觀其誠;若是爾心懷叵測,定不敢親自前來!今番爾既親至,可見確有悔悟之心!爾可知大學士盧部堂已知會本官,數萬官軍已至鄖陽府,不日將對爾等展開迅猛之攻勢,若非你見機得快,不用多少時日就將灰飛煙滅!”

劉國能聞聽之後心裡既驚又喜。若自己再猶豫下去,朝廷大軍齊至,到時哪怕自己臨陣反水,爲防自己詐降,盧象升也會將自己的人頭砍下,自己喊冤都來不及。

就在劉國能請降數日之後,隨着盧象升的一聲令下,官軍分三路向竹溪、竹山、房縣一帶包抄過去。

按照盧象升的部屬,官軍右路黃得功與李重進部進攻竹溪一帶的流賊,將其擊敗後趕往竹山方向。

左路的秦翼明與祖寬部則是進擊房縣,然後將其往保康方向驅趕,與湖廣巡撫方孔炤率領的官軍兩面夾擊,爭取將其殲滅。

他自己則帶着天雄軍與京營兩萬人馬由正面進攻竹山,爭取將張獻忠部全殲與竹山。

張獻忠將重兵部署在了竹山縣城裡,力圖依靠城牆給與官軍以重大殺傷。

當聞聽官軍只有不到萬人時,張獻忠心中略微鬆了口氣。

看來壽州之戰官軍折損也是不少,不然怎地纔來了這麼點人馬?

劉文秀和艾能奇在壽州之戰剛剛打響便已逃跑,所以對當時的戰況知之不深,只是說有數路官軍合圍而來。

看來高迎祥雖在壽州吃了大虧,以至於被官軍擒獲,但在還是給官軍造成了很重的傷亡。

既然官軍人少,那就派人知會曹操等人,讓他們前來合兵,爭取在竹山給與官軍以重創,然後再向蜀中進發。

張獻忠沒打算出城跟官軍野戰,自己手下差不多有兩萬,留守黃茅關的有三千人,城內這一萬人中雖然有數千老營精銳,但當不得官軍的正面衝鋒。

若是曹操等人從東面帶兵過來,官軍肯定會分兵攔截,正面的官軍也就有七八千的樣子,若是分出一半的兵力去打曹操他們,那自己就會趁機帶着老營人馬出城與官軍混戰。只要打破官軍陣勢,城內剩餘人馬就可以順勢衝殺,真要如此的話,一場大勝也許就在眼前。

他卻不知道的是,盧象升生怕把他嚇跑了,這才故意在正面擺放了不多的兵力。

現在官軍前來的北門正面,只有神機營與伍軍營各三千人馬,以及天雄軍的兩千人,而茅元儀與馮勳各自帶着五千大軍,從竹山東面的羅英山穿過,已經繞到了竹山的南門,將張獻忠部通往蜀中的道路給徹底切斷。

竹山縣城西門外五里處的堵水橋雖然並不甚寬闊,但卻是連接縣城與黃茅關的必由之路。

張獻忠在橋西靠近黃茅關的一側佈置了五千人,由孫可望率領,專門來防守這座小橋,以確保城內人馬想退往黃茅關時的通道暢通。

正當孫可望接到城內通傳,說是官軍已至北門時,他派往北面的一隊探子急慌慌打馬來報:近萬官軍從北而來,據此不到五里!

孫可望顧不上探究官軍從何而來,馬上遣人進城稟告後,立即下令排好陣型面向北方,準備與官軍接戰。

雖知道自己這五千人不一定是官軍的對手,但孫可望硬着頭皮也得迎戰。

堵水橋不能讓官軍給佔了,不然的話城內的義父就無法退往黃茅關了。

現在只能寄希望於義父能迅速派兵過來接應支援了,自己要是率部退往城內,那往西的道路就徹底斷絕了。

當堵水橋西的流賊在紛亂中排好陣型不久,楊茂功率領四千天雄軍以及神機營、伍軍營各兩千人趕到。

盧象升的戰術很明確,將黃茅關與竹山縣城隔斷分開,消滅黃茅關之賊,將竹山北、南、西三面完全隔斷,只留向東的通路。

看到對面數百步外的流賊歪歪扭扭的陣型,楊茂功輕蔑的一笑,在與神機營和伍軍營的兩名遊擊簡單商議過後,神機營兩千銃手分爲五排向前行去。天雄軍的一千弓手則居於左側,三千名長槍手緊隨其後;伍軍營的一千刀盾手、一千名長槍手居右突前,隨時準備上前給中軍銃手做遮蔽。

孫可望一聲令下,流賊五百餘名弓手畏畏縮縮的向前迎去,走出數十步站定後組成一個小方陣,彎弓搭箭指向迎面而來的官軍。

神機營銃手用的火銃、火藥改良過的,射程威力都大大提高,射程由原先的四十餘步提升到了近六十步的距離。

在官軍銃手距離還有七十步開外時,流賊弓手中有人在慌亂中已經將箭只射出,剩餘的五百餘弓手下意識中也隨着射出了長箭。

第一波弓箭並未對官軍造成任何傷害,絕大部分箭只都紮在了官軍前面的地上,神機營銃手依舊排着整齊的陣型邁步向前。

隨着雙方距離的迅速拉近,賊人弓手不斷將箭只拋射進銃手的方陣中。帶着寬沿鐵盔的銃手紛紛將頭低下,擋住了從天而降的箭只的傷害,只有少部分長箭射中目標,但並未穿透銃手身穿的內襯夾有鐵片的棉甲。

右側伍軍營的刀盾手快步來到銃手身前,舉起大盾遮蔽着流賊的弓箭。一聲尖利的喇叭聲響後,銃手們停下腳步,前排刀盾手伏低身子,第一排銃手舉起火銃指向前方的賊人弓手。

射完五六輪的賊人弓手看到黑黝黝的銃口指向自己,心中的恐懼感陡然加大。前排的賊人發一聲喊,轉頭向後跑去,方陣頓時亂作一團。

一聲短促的喇叭聲過後,一陣爆豆般的轟鳴聲響起,四百枚彈丸從銃口激射而出,呼嘯着飛向亂糟糟向後逃竄的賊人弓手。

五十餘步外的賊軍人羣中飛濺出無數血花,百餘名賊人被銃子擊中倒地。除了被射中頭部當即死亡的,其餘中了銃子的賊人們並未立即身死,巨大的疼痛感讓他們忍不住在地上翻滾哀嚎起來。

神機營第一排銃手打完迅速收起火銃向兩側撤去,第二排上前,迅即打響火繩早已點燃的火銃。

兩輪火銃打完,流賊五百餘名弓手倒下近兩百人,其餘的驚叫着跑回了自家陣營。

左側的天雄軍弓手已行至賊軍陣前六十步外排好方陣,隨着哨管的一聲令下,一千隻三棱長箭如同一小片烏雲一樣飛到賊人頭上,然後轉頭紮了下來。

流賊陣型右翼的士卒,在三輪長箭打擊過後便留下一地的屍體傷員後惶然逃竄,隨着一聲長長的喇叭聲響,官軍長槍手繞過弓手,大步向前衝去。

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二百章 客戶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八十章 困難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四十章 大戰4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十六章 平叛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
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二百章 客戶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八十章 困難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四十章 大戰4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十六章 平叛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