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

隨着幾聲不似人聲的嚎叫,倖存地鐵炮手不約而同地扔掉鐵炮,開始發瘋似地轉身狂奔,早就被鮮血浸透的地面變得溼滑無比,很多人或是滑倒在地,或是被地上的屍體絆倒,但仍舊是跌跌撞撞、連滾帶爬的繼續奔逃。

剛剛發生的一幕,在這些倖存者心裡如同噩夢一般。

他們平時引以爲傲的鐵炮根本沒有擊發的機會,那些昨天還在一起談笑的戰友轉瞬間就變成了冰涼的屍體,這是活着的鐵炮手從未見過,也從沒有聽聞過的。

對面的明軍簡直就是地獄裡的一羣魔鬼,他們用的根本不是人間的武器,那是閻王爺的催命符。

已經距前陣還有百步左右的後陣三千名鐵炮手也都是呆愣原地,因爲上峰的命令還沒有下達,一時之間這三千人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絕大多數鐵炮手都是臉色蒼白,眼神也是四處亂瞟,軍心士氣已是明顯大沮。

明軍火器展現出來的威力,已經超過幕府軍上下所有人的認知。

先是震懾人心的火炮,直接將兩翼長槍兵擊潰,後有射距超遠、準度極高、殺傷力驚人的火銃,在這兩種火器的打擊下,自己只能捱打,無法還手,這還怎麼打?

沒等第一陣鐵炮手那些倖存者跑多遠,明軍銃陣方向那種令人牙酸尖利喇叭聲再次響起,緊接着爆響聲連綿不絕,煙霧升騰中,一輪輪彈雨又一次向着近三百米距離外的幕府軍第二陣鐵炮手襲來。

對於最大射程達到近四百米的米涅銃來講,三百米的距離同樣處在有效殺傷範圍之內,站立不動的幾個鐵炮手方陣猶如人性靶標一般,射起來那種舒爽的感覺讓明軍銃手們越發熱情高漲,陣型轉換與換彈擊發越發流暢,射擊速度也明顯加快,就連原本沉悶地銃聲聽上去也彷彿更加清脆悅耳。

“炮手再射三輪後騎兵衝陣!

騎兵衝陣後,中軍向前掩殺,兩翼策應!”

眼見得明軍左中右三路都已取得絕對優勢,李定國放下望遠鏡後淡定地下令道。

由於銃聲太過密集,喇叭聲已經無法穿透聲幕,一名旗手聽令後舉起手中三角形的紅旗,分別向兩翼炮陣搖動數下,另一名旗手則是高擎一面黑色方形旗幟,衝着右翼後陣待命的騎兵揮動着,正在候命的騎兵遊擊興奮的大吼一聲,六百名披掛整齊的騎兵紛紛搬鞍認凳翻身上馬。

北海艦隊本來是沒有騎兵編制,所有軍卒都是步卒,這六百名騎兵是從護衛朱慈烺的一千騎兵中分出來的。

本來按照朱慈烺的意思,這一千騎兵都可以上陣衝殺,但張清源堅持留下一部分護衛太子安全,朱慈烺犟不過他,最終採取了這個折中的策略。

接到命令的兩翼炮手們,立即將炮口仰角太高,開始對同樣踟躕不前的幕府軍第二陣長槍手進行轟擊,右翼六百名騎兵上馬後,在帶隊遊擊的號令下,結陣後催動坐騎向前慢跑,準備在距敵三百步左右時將馬速提起後進行衝殺。

“張卿,傳令下去,命剩餘馬隊由左翼突擊!”

在看到短短不到一刻鐘時間裡,官軍便佔據了全面優勢,樓車上觀陣的朱慈烺果斷的下令,讓護衛周邊的四百騎加入道衝陣中去。

張清源本待張口勸阻,但眼前的戰局勝負已是十分明晰,既無遠程火力威脅,又無近身可能的幕府軍已經不可能對己方構成什麼威脅,這時候要是不讓剩餘騎兵上陣立功,那自己可就是枉做好人了。

於是他趕忙向太子施禮後下的樓車,對侍立在側的護衛千總吩咐一聲,那名正急的抓耳撓腮的千總隨即接令後大聲吆喝一句,四百名騎兵紛紛上馬,在那名千總的帶領下,向官軍左翼馳去。

在明軍中路火銃大陣超遠距離的轟殺下,毫無還手之力的幕府軍第二陣鐵炮手們重演了第一陣的悲劇,幸虧已經反應過來的頌平一郎果斷下達撤退的命令,第二陣鐵炮手纔在損失千餘人之後敗退下來。

不等幕府軍首領們想出應對之策,在隆隆的炮聲中,兩翼的長槍手大陣再次被接連不斷飛來的彈丸擊垮,由於缺乏對明軍這種立體式打擊的認知,頌平一郎等幕府軍主將如同失了智一般,一時之間根本想不出好的辦法。

無奈之下,臉上失去了血色的頌平一郎只能下令全軍後撤,先與明軍脫離後,重新組織好陣型,再安排如何退出戰場。

從明軍開始炮擊幕府軍兩翼長槍手,到中路犀利無比的火銃遠距離轟殺,再到明軍發動第二輪攻勢,這一刻鐘時間,對幕府軍上下來說,宛如一場噩夢。

但是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個噩夢剛剛只是剛剛開始。

在火銃和彈丸落地揚起的漫天硝煙後面,兩支配備了全副鐵甲和馬鎧的鐵騎,正在隆隆炮聲的遮掩下,分別從左右兩翼向幕府軍迅速靠近。

從開始與明軍接戰到現在,在根本沒有對明軍造成任何威脅的情況下,幕府軍就已經損失了超過五千人,而明軍卻是無一傷亡。

現在的戰場雖然開闊平坦,但兩軍交戰時,一方想要從容撤離卻是非常之難,全軍轉向之間不能混亂,還要指定多少人馬作爲後陣掩護,稍有不慎,在對方的追擊下就會成爲一場大潰敗。

尤其是在這種一方慘敗的局面下,三萬多幕府軍想要安然撤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的。

這場戰事完結後的第三天,大明太子朱慈烺在大帳中接見了池田輝政等一干倒幕聯盟首腦人物。

隨後經過數天休整準備,以九州島剩餘兵力以及俘虜組成的聯軍爲先驅、七千明軍爲後隊的大軍開始向東進發,大軍將渡過關門海峽,登陸日本本州後征伐日本全境。

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七章 皇莊3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十八章 容情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
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七章 皇莊3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十八章 容情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