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洪承疇

河南汝寧府信陽州衙,衙前是一個小型的廣場,場中間高高樹立着一杆大纛,上書五個大字”五省總督洪”。門口兩邊,各立着八名彪悍的兵士,披盔戴甲,手按腰刀,目光不斷掃視着周圍。一看就是久經戰陣的強兵,這是五省總督洪承疇的標營護衛。

州衙的大堂裡,一個面容清癯的中年官員身着大紅仙鶴補服,頭戴烏紗端坐於大案之後,手捋鬍鬚在靜靜的思考着,身側立着一位文士打扮的中年幕僚。他便是欽命總督陝西,山西,河南,湖廣,四川軍務的五省總督洪承疇。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兩浙提學道僉事,天啓七年調任陝西布政使參政。適逢當地流賊蜂起,洪承疇展示了他的文韜武略,大力剿殺流賊,表現出衆。

崇禎三年,接替死在任上的張夢鯨出任延綏巡撫。上任以後指揮手下勇將曹文昭先後剿殺了王嘉胤、點燈子、王左掛、白汝學等規模比較大的流寇,頗德皇帝的賞識。

崇禎四年接替被逮捕的楊鶴,出任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兼兵部右侍郎。僅僅一年多的時間,整個陝西境內的賊寇不是被剿滅,就是逃竄至他省,洪承疇威名大震。

崇禎七年接替因爲車廂峽招撫賊寇失敗,導致其蔓延的陳奇瑜擔任五省總督,可謂位高權重。

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隨着地位的提升,本來意氣風發的洪承疇感覺到壓力越來越大,內心苦不堪言。

本以爲起自陝西的流賊被剿滅後,剩餘的以及逃竄的都是疥癬之患不足爲道。沒成想賊寇卻是日益勢大,越剿越多,到如今已經成了氣候。

原先的小股賊寇逐漸壯大起來,並且行軍作戰頗有兵法,尤其以闖王高迎祥部以及射塌天拓養坤部最難對付。他曾經向皇上上疏,談及剿殺追逐之難已今非昔比:開始是賊兵畏懼官兵,只要看見官兵旗幟就望風而逃,基本不敢正面接戰。如今已經敢於和官兵對峙,並且會誘敵,會埋伏,會用騎兵衝殺。

這其中當然有投賊的官兵教導所致。但也不難看出,賊寇的戰鬥經驗越來越豐富。

其次是追逐之難。賊兵以騎兵爲主,有的甚至一賊雙馬,陣戰不利立刻逃跑。官兵大都是馬三步七,就算陣戰勝利也只能眼看對方逃竄而追之不及。

再者就是賊兵逃跑後躲進深山老林的據點,依據險要地勢堅守。官兵一是軍糧難以爲繼,二是無法攜帶攻城器械,很難破敵。因爲守着險要地勢,攻方宛如攻城一般,沒有器械難道憑人命去填嗎?

再次就是敵衆我寡。因爲持續的乾旱,饑民越來越多,很多人抱着都是死,不如死前吃頓飽飯的心態加入賊軍。因爲賊軍四處劫掠,所以一般不缺糧食。加入賊兵作戰勇敢的往往都能吃的飽,這對已經餓紅了眼,已經開始易子相食的饑民來說是致命的誘惑。

現在各個賊頭加起來,手下的流賊超過了三十萬,而圍剿官兵僅僅四萬餘,並且這種差距越拉越大。官兵陣亡後很難得到補充,而賊兵則一呼百應,嘯聚非常容易,目前的形式已經越來越棘手,甚至有惡化的態勢。

這次他在汝州召集部屬僚佐召開軍事會議,研判當前形式和賊寇動向,部署下一步的方略。

此前他向皇上以及兵部遞交了新的作戰方案——以四川巡撫,總兵移駐夔門,達州,策應湖廣;湖廣巡撫,總兵移駐襄陽;鄖陽巡撫固守本土;鳳陽巡撫北上至亳州,兼顧河南府歸德,汝寧;山東巡撫移駐曹州,濮州,防範賊兵南下;山西巡撫移駐蒲州,進援靈寶,陝州;河南巡撫移駐汝寧與南陽之間防禦;陝西巡撫移駐商州,策應興安,漢中;此方案的目的就是四面圍堵,爭取將賊寇驅趕並徹底剿殺與河南境內。

雖然皇上已經批准了方案,但遭到了以河南巡撫玄默爲首的官府以及河南士紳的激烈反對。因爲一旦在河南擺開戰場,如此大的戰陣就意味着河南會被全部打爛,大部分地區會成爲一片焦土。河南士紳的利益將會受到嚴重損害,到時百姓流離失所,人口大面積減少或流失。

在這個土裡刨食的年代,沒有人口光有土地有何用?守着幾千上萬畝田地可無人耕種,士紳們大部分會破產。況且打起仗來,不管是賊還是官兵,分分鐘能毀掉一個大戶,賊過如梳,兵過如篦着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大明官兵的名聲可不好聽。

對於玄默所代表的河南方面的心思,洪承疇心知肚明,但方略已經批了下來,向改變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乾脆裝聾作啞,河南巡撫幾次求見,都被總督府以各種理由所辭。這次會商,氣的玄默乾脆稱病不來,洪承疇也懶得搭理他,畢竟方略開始實施的話,你玄默作爲河南首官,也不敢違抗軍令,那可不是丟官罷職的事,是會丟命的。

正思襯間,衙外傳來陣陣馬蹄聲,人聲嘈雜,問候聲,大笑聲,甲冑鏗鏘作響聲,然後腳步攘攘直往衙門而來,隨着一聲聲通傳,不一會一羣頂盔摜甲的大明軍將進入大堂。

“卑職昌平總兵左良玉參見督帥,副總兵湯九州參見督帥!”

“卑職援剿總兵左光先參見督帥!”

“卑職臨洮總兵曹文昭參見督帥”

“卑職四川援剿總兵鄧玘參見督帥!”

“卑職寧夏總兵尤世威參見督帥!”

“卑職孤山副總兵艾萬年參見督帥!”

各省總兵,副將,參將,遊擊,都司等都是單膝跪地,拱手過頂,唱名參見,五省總督的威名還是能鎮住這羣驕兵悍將的。

“諸位請起”洪承疇緩聲道。

“謝督帥!”一片甲葉碰撞聲中,各人紛紛立起,然後分列左右。

五省總督主要負責的是軍務,各省巡撫都要負責本地民政事物。除了河南巡撫,其餘主官也沒必要召集與會。但河南巡撫心氣難平,稱病未至,也就無所謂了。至於汝州知府,信陽知州則被安排去籌集大軍糧草。

“今日本督召集會商剿賊方略,你等衆將有何良策皆可道來!會商完畢制訂下一步作戰方案,一旦方案形成,衆將皆要嚴格遵照執行,否則軍法從事!”洪承疇目光炯炯掃視衆將,語氣十分嚴厲。

衆將面面相覷,他們打仗可以,但戰略方面並不擅長。再說總督大人讓他們建言獻策也就是客氣話,誰會信以爲實。於是左良玉出列拱手道:“敬請督帥吩咐,咱們聽令就是!”

“那本督就宣佈軍令!”洪承疇道。

正要開口時,突聞外面衛兵大聲稟報:“報督帥,緊急軍情!”

洪承疇楞了一下,心裡有不詳的預感,揚聲道:“傳!”

眨眼功夫,一名衛兵手捧一個紅色匣子快步而入,來到案前單膝跪倒,雙手將匣子高舉過頂。洪承疇身邊文士繞過案几來到衛兵身前將匣子接了過去,轉身回到洪承疇身邊,打開匣子,將裡面的一份文報拿起來迅速掃了一眼後,眉頭緊皺着遞給了洪承疇。

洪承疇接過後看了起來,這是鄖陽巡按餘應桂呈送來的,文字簡短,內容明確:趁大督洪公合師會剿,將成未成之時,羣寇由潼關,淅川,內鄉諸路盡數入秦!

洪承疇臉色頓時陰沉下來,自己和幕僚辛苦月餘制訂的方略完全作廢了!

洪承疇心裡異常惱怒,該死的流寇,真當得起這個“流“字!自己率領部下辛苦征戰,可以說轉戰千里,方纔把賊兵趕到河南,湖廣一帶。本想着聚而殲之,沒成想因爲陝西境內有戰鬥力的軍隊都被自己帶到了河南,賊兵們嗅覺靈敏,竟然趁着陝西空虛殺了個回馬槍!

大兵出行,耗費糧草無數,竟然被賊兵耍的團團轉,真是令自己威名蒙羞!還會惹得皇上不高興!這些該死的流賊,誓要把他們斬殺殆盡!不過,現在最急迫的是要改變方略,拿出相應的對策,以解燃眉之急,否則如果讓流賊在陝西再次大肆禍害一番,自己的前途堪憂啊。

想到這裡,他吩咐道:”你等暫且紮營住下,平日裡不忘操練軍士,等候本督軍令!”

衆將齊稱遵命,洪承疇起身往後堂而去,衆將目送他轉過屏風後才紛紛離去。其間有關係不錯的不免小聲議論紛紛,不熟悉的則默不作聲,出了州衙後打了招呼,自有親兵家丁牽過戰馬,衆將翻身上馬,帶着各自親隨迴歸營地。

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三十三章 安排
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三十三章 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