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

“尊敬的陳副相、鄒部長、李部長、方司長,首先感謝貴方這幾天來對我們荷蘭使團的熱情款待,大明帝國首都繁華的市場、乾淨整潔的街道、非常完善的市政配套設施,以及精美的食物都給我們留下了最爲美好的印象。

我和我的同伴一致認爲,大明帝國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國度,比我們去過的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強盛和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非常高,這一點足可以和我們荷蘭國民相媲美!

我們覺得,拋開不同的國家治理制度不說,大明帝國現在的皇帝陛下是這個世界上最爲仁慈和慷慨的君主,這一點通過昨天我們參觀養濟院就能得出結論。

我和我的同伴都被貴國對人性的關懷所感動,同時也爲我們荷蘭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感到羞愧!

尊敬的幾位先生,我們鄭重請求,在談判結束後,請給我們一個覲見明帝國皇帝陛下的機會,我們想要親自向這位偉大的陛下致敬。並且,我們希望貴國政府,能夠把皇帝陛下的肖像畫贈送給使團,我們將會帶回國內,向荷蘭國民展示陛下的英姿,並講述他的事蹟,讓這位偉大君主的光輝形象能在歐洲範圍內流傳!”

會談在禮部衙門的二堂內進行,大明官方參加會談的依舊是武英殿大學士陳奇瑜、禮部尚書鄒維璉,鴻臚寺卿李進番、司賓署署丞方用之,荷蘭方面只有範布隆霍斯特和巴列維特兩人,黃安繼續擔任現場翻譯。

爲了防止有守舊官僚破壞會談的氣氛,朱由檢並沒有讓禮部的幾名侍郎參與這次會談。

在雙方見禮落座寒暄幾句後,範布隆霍斯特神態莊嚴的站起身來,對大明官方的款待表達了謝意,隨後對朱由檢進行了高度評價,並出人意料地提出了索取畫像的請求。

陳奇瑜等人一邊微笑,一邊聽這位滿臉褐色鬍鬚、身材高大的荷蘭人對大明的誇讚,各人心裡都是十分的受用,尤其是聽到對方對大明皇帝的盛讚時,陳奇瑜等人都是一副與有榮焉的表情。

當黃安把範布隆霍斯特的請求翻譯出來後,陳奇瑜等人先是一陣愕然,在與鄒維璉相互對視一眼後,陳奇瑜當即痛快地點頭答應了對方的請求。

雖說歷代大明皇帝在位時,都有無數番邦小國派遣時節出使大明,但還沒有人提出過類似的請求,沒想到這名來自極西之地的紅夷居然有着這種心思,在座的大明官員對這位大鬍子的好感驟然提升了數個檔次,就連黃安也是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胸膛,翻譯的時候聲音也是格外洪亮。

通過對範布隆霍斯特和巴列維特的表情判斷,陳奇瑜迅速斷定對方這個請求確實是真心實意,並沒有想通過這種要求來獲取談判籌碼的用意在裡面。

“貴使請坐,本官代表大明朝廷,對貴國於我皇之尊崇表示謝意。

我大明上承中華數千年之禮儀,向以仁孝爲之國方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此爲我中華文明之精髓。

中華之土上,歷朝歷代帝王都以此爲基本執政之策,而我皇明當今聖上,更是將儒家文明之核心要義進一步發揚光大,論起仁之一字,我皇可謂萬世僅有之一也!”

陳奇瑜神色莊重地發表了一番感言,鄒維璉等人也是頻頻點頭表示認同之意,秀才功名的黃安撓着頭皮,費盡心思才把這段話的大意翻譯明白,範布隆霍斯特和巴列維特在似懂非懂的情形下,也是一起點頭表達了讚賞。

會談剛一開始,氣氛就熱烈了起來,這似乎預示着接下來的談判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範布隆霍斯特和巴列維特的心中不由得多了一份對成功的希冀。

“尊敬的諸位先生,我們這次遠東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與大明帝國達成展開全面貿易的協定,對此,我們也是抱着最大的誠意和願景,希望雙方能在互利互讓的基礎上完成協議的簽署,這樣將會對雙方國力的提升都有巨大的幫助。”

巴列維特微微欠身示意後,把荷蘭方面的訴求講了出來。

與第一天雙方見面不同的是,他值此未提臺灣問題,而是將全面貿易作爲了雙方談判的主要目的,這種細微的變化被老奸巨猾的陳奇瑜和鄒維璉敏感地捕捉到了。

“貴使所提全面貿易之說,本官雖不通曉,但也知大概之意。但本官再次強調的一點是,臺灣是大明固有之土,任何他國佔有臺灣一寸土地都是非法的,除此一點外,其餘皆在可談之列!”

巴列維特講完之後,陳奇瑜先是點頭表示理解對方的訴求,但隨後便斬釘截鐵的定下了談判的基調。

“尊敬的陳副相,據我們瞭解到的情況,臺灣遠離明國本土,在明國政府以前,我們現在所處這片土地上換過無數王朝,但都沒有把臺灣視爲中國的傳統領地,所以我們荷蘭方纔在島上修築城堡,用作我們遠東貿易的一箇中轉站,這一點還希望貴國政府能夠理解。

現在你們明國政府突然提出,臺灣島是明國的領地,這個說法讓我們一時難以接受。爲了雙方談判能夠成功,我們希望貴方能夠妥善考慮這個問題!

我們認爲,雙方完全可以在臺灣島上劃分邊境,讓臺灣成爲荷蘭和明帝國共同擁有的土地,這樣會對雙方以後的全面合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面對陳奇瑜定下的調子,巴列維特對此提出了荷蘭方面的疑問,並且在話中委婉表達了荷蘭並不想獨佔臺灣的想法。

“呵呵,對於貴使臺灣並非中華固有之土之說,本官並不認同。

本官在此只舉一例:早在千三百年之三國魏晉時期,吳王既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統帥一萬大軍渡海抵臺,並與其上立碑誌之,僅此一點便足可說明,臺灣乃我中華固有之土。

而我皇明承繼中華正統,自是順承歷朝之所轄,此一點根本不容置疑!

去歲貴國軍隊與我皇明偏師之一戰,最終以貴國軍隊全軍覆沒收尾,我皇聞訊後當即對我臺灣駐軍予以大力賞擢,並謀劃於合適之機將精銳之師運送上島,以求徹底收回臺灣全境。

我皇雖是仁慈之主,但於事關領土之事上卻從不心慈手軟,現今大明內憂外患既除,數十萬勇武之師正愁無處建功立業,而貴國存於臺灣島上之人員,怕是都會成爲官軍升賞之功!

而貴使適才所言,貴國據臺灣一地,乃爲貿易中轉儲存之地,換言之,此地對貴國僅爲臨時之所,若有他處更佳之地,貴國大可棄之而不用。

據本官所聞,貴國以商立國,所求者,利也!若有遠超臺灣之利放在貴國面前,貴使以及貴國朝廷還會有現今之態否?”

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七章 皇莊3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
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七章 皇莊3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