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

“啓奏聖上,宗藩事涉天傢俬事,更兼與親親之人倫有關,故臣等不敢輕易置喙。但聖上所言確是事實,兩百年來,諸藩坐享其成,但卻於皇明無任何補益,期間與朝廷、百姓齟齬之事數不勝數,實是到了革舊除弊之時,至於具體如何處置,臣等恭聽聖裁。”

聽到朱由檢突如其來的一番言論後,事先沒有打探到半點風聲的衆臣先是一陣愕然,隨後衆人之間迅速交換了一下眼神,溫體仁率先起身施禮奏道。

皇帝想拿天下人人厭憎的宗室開刀,這當然是文臣們喜聞樂見之舉,溫體仁的話只是想從側面提醒朱由檢:雖然您的這一決策我們雙手贊成,但由於涉及到了親親相隱的人倫觀念,您這樣幹,很可能會在青史上留下不好聽的名聲,至於如何選擇,還是您自己看着辦吧。

親親相隱是漢人千百年來的傳統觀念,這個詞簡單解釋,就是說親人之間不能胳膊肘朝外拐,不管對錯,自家人就要向着自家人,哪怕殺了人,親人也要幫他遮掩辯護。

與之相反的概念相信後世人更加耳熟能詳:大義滅親。

這個在後世是極爲褒義的行爲,在當下是絕對違揹人倫的,會被所有人唾棄。

當然了,朱由檢不會太過在乎這些,所謂的青史留名,有時也是可以從中轉圜的,強勢者無所不能。

“啓奏聖上,裁減諸藩所享永業之事,臣等並無異議,但許諸藩可離封地之議,臣以爲尚需好生斟酌一番。

聖上宅心仁厚自不必多言,可宗室中人並非皆如聖上之品性。現聖上欲借開海之事整治江南,臣以爲此舉雖是利國利民,但或許會引發不可測之動盪,而此時若廢除宗藩不得擅離封地之規,萬一有心懷叵測之人從中蠱惑,說不定會有更大禍患生髮。”

很少發言的李邦華起身施禮後,把撤銷宗藩無故不得擅離封地可能引發的後果講了出來,但他的這番話並沒有引起其餘重臣的共鳴,陳奇瑜更是面帶不屑的起身反駁道:“夢暗兄此言有些過慮了。

江南諸輩久處繁華,血性早已消散於醇酒美婦、煙雨飄搖之中,現既有孫白谷、盧建鬥這等久歷沙場之重臣親自督陣,彼輩誰敢妄動?

若是有人試圖尋釁,別說尚有廠衛暗中窺伺,就算只有三二家將在側,亦能將彼輩殺個屁滾尿流!

宗藩亦如此狀。其人身份雖貴,但空擁巨財而無民心,既無兵甲之利,又無貪天之望,何來禍患生髮?

以聖上之英明,豈能未曾慮及此處?

故此,聖上不管欲以何策推恩,諸藩只有束手拜服之論,餘者皆不須憂之!”

陳奇瑜說罷,朱由檢不禁暗自點頭。

論起看大勢的眼光,李邦華確實不如陳奇瑜。李邦華正直敢言,人品沒的說,但思維還是太過固化,總是拿着歷朝歷代發生過的個例來推斷當下的事件,缺少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

看來老李還是更適合言官這個角色,在朝政問題上確實有所欠缺。

“玉鉉所言有理,老夫實是想的過了,謹受教!”

李邦華爲人坦蕩,聽到陳奇瑜一番分析之後當即向他拱手施禮以示尊重,絲毫沒有因爲遭到對方的駁斥而惱羞成怒的樣子。這種君子之風讓包括朱由檢在內的衆人均是大爲欽佩,陳奇瑜也是趕忙拱手回禮,二人相視一笑,心中再無芥蒂。

“李卿實有歷朝名臣之風範,朕心甚慰!諸卿所論皆是爲公,此般風氣已具盛唐之象,望諸卿今後一如既往,你我君臣攜手奮進,共譜皇明新篇章!”

“臣等謹遵聖喻!”

羣臣齊齊起身拱手施禮迴應道。

“啓奏聖上,不知聖上欲推何策於諸藩?

據臣所知,周藩所獻田畝已成開封府之公田,目下分與三百戶佃租耕種,至今共繳納佃租十二萬石之多,其產出均已納入開封府常平倉之內。

若是聖上裁減力度加大,那各地官府倉房積糧將會連年遞增,此實乃天下黎民之幸也!”

侯恂看到朱由檢終於下定決心準備對宗藩動手,生怕他拿出的舉措力度太小,於是趕忙舉出周王獻出三十萬畝田地後給朝廷帶來的好處,試圖蠱惑朱由檢以此爲標準,讓諸藩們全都獻出一半田地來。

“侯卿所言乃小道耳,朕此次欲將宗藩之事做一個徹底瞭解,永消諸藩於大明之害,並將視爲永例!”

朱由檢微微一笑,幾句話之間便一下子將衆人的胃口吊了起來。殿內諸人收起各自的心思,把目光全部聚焦到了朱由檢的臉上。

“據朕所知,兩百年來,諸藩所積甚巨,其所擁巨財大部來自經商所得,各人名下田地所出並非各府主要收入。

自崇禎九年下半年,朝廷於運河開徵商稅以來,除卻四海商行及各親王府之外,所有行進運河之商船,全都照章納稅,此筆收入也成爲太倉充盈源頭之一。

有鑑於此,朕欲下旨,從即日起,無論是四海商行還是各親王府,所有經運河販運貨物,全部與普通商戶一樣繳納商稅,此令將由駐運河鈔關親軍執行!”

朱由檢的話音一落,衆臣心裡都是暗自吃驚不已:臥槽,皇帝對自己下手可真夠狠的,居然連自己的稅都敢收,這可是千古未有的奇聞啊!

不過,皇帝既然來了這麼一出,那誰還敢不繳稅?誰還好意思不繳稅?

這下那些整天指桑罵槐的江南士紳們嘴巴該閉上了吧?這還怎麼罵?

“僅僅如此還不夠,衆所周知,目下大明最爲缺乏的便是糧食,而不管是皇莊還是諸藩,所擁田地皆是免賦稅之田,如此算來,朝廷便少了近兩百萬頃應納之賦稅。

故此,朕決意,自即日起,皇莊及諸藩名下所有田畝,除卻應享之永業田外,其餘全部按朝廷之規繳納租賦!”

隨着朱由檢這段令人感到震驚無比的話音落地,殿內的空氣就像突然凝固住了一樣,包括王承恩在內的衆人全部石化當場。

自古以來,皇帝就是天下之主,向來只有皇家向他人索取,從來沒有過皇家向別人繳納賦稅之事,可是,眼前的這位年輕帝王卻打破了這個亙古不變的規矩,竟然準備向朝廷繳稅。

“皇爺,您再好生想想啊!這天下是咱家的,天下萬民就該供養天家,哪有天家拿出錢糧給別人繳稅的道理啊!如此一來,咱們天家豈不是與常人別無兩樣?”

首先從震驚中回過神來的王承恩再也顧不上什麼規矩,滿臉焦急之色的扯了扯朱由檢的衣袖小聲勸道。

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六章 皇莊2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
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六章 皇莊2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