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

華夏先賢們雖說留下過“遠交近攻”的名言,但朱由檢在細細探究過、並且結合後世的經驗分析後認爲,這句話裡“攻”的含義是非產廣泛的,並不僅僅是指的武力,還包含着經濟和文化等其他各方面的因素,要是單純把“攻”當成武力征服,那就完全背棄了祖宗們的真實用意。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

要想建立一個東南亞儒家文明共榮圈,對大明各個近鄰,尤其是東南亞諸國,在武力威懾的前提下,從文化和經濟方面着手,要比使用武力更能徹底達成目的。

經過與內閣諸臣反覆研究和商討,針對朱由檢提出的宏偉計劃,大明朝廷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目的當然是讓整個東南亞地區的人民將來能夠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首先就是東南亞諸國政府要統一上表,明確與大明爲宗主國和藩屬國關係,爲此,鴻臚寺將分遣官吏出使每一個國家,然後將各國的表章及使節帶回大明。

只要大明與各國之間的地位關係確定無疑,那大明將會保障各國現任國主家族及後裔執政地位的安全,絕不支持和允許其國內出現推翻現任政權的情況發生。

一旦某國出現局勢動盪,有政權更迭的危險,那作爲宗主國的大明,將會派遣官軍前往事發國,協助其“合法”政權鎮壓反對勢力,直至其國內局勢完全平穩爲止。

與上述條例相反的是,如果某一國不承認大明宗主國地位,那其政權的合法性將不會受到大明朝廷的承認和保護,如果其國內發生內亂,大明將會支持“正義”的一方成爲合法政權,並會給其爲爭取自由的鬥爭提供多方面的援助。

大明朝廷歡迎各國政要及貴族子弟前來留學,大明會在理工學院專設人文學院,挑選大儒名士擔任授課老師,專門教授這些留學人員儒家文明的“精髓”,以使其將來執政後,能夠充分理解和接受儒家文明的內容,並在其國內大力推行。

其次,凡是承認雙邊關係的各國,都要在本國大力開展學漢話、着漢服、認漢字、習漢俗的運動,大明會選派人員分赴各國,對其進行指導和培訓,力爭使各國與大明之間形成文化背景相同、語言相通的良好環境,促進各國民衆之間可以進行無障礙交流和溝通。

此條將與第一條合併執行,拒絕或抗拒者,均會被大明朝廷視爲有意與宗主國進行全面對抗,因此而產生的後果,將由抗拒者自負。

其三,爲促進各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提高各國民衆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大明朝廷將會加大對各國經濟援助的力度,在大力採購各國商品貨物的同時,讓大明的優質商品更多的進入到各國市場中,使更多人能夠享受到這些精美的商品。

其四,除了大明銀幣以及銀票以外,各藩屬國不得接納其他任何國家的貨幣在本國市場流通,一經發現有此行爲,將會追究相關人等之責任。

大明會在各國開設使領館,並派駐相關人員,幫助其政府監督一切違背條例事件的發生。

大明使領館將會開設在各國繁華城市及地段,使領館被視爲大明國土的延伸,未經大明朝廷允許,任何人都不得踏入使領館安全範圍之內,否則將會被視爲對大明國土的侵犯,有此引發的嚴重後果將由挑釁者自負。

聖旨發出後,參與條例制訂的鴻臚寺卿鄭芝鳳回到署衙後,立刻召集司內高官們研究制訂相關措施及派遣各國的使節,半月之後,一支支目的地不同的使團,分別自天津衛碼頭登船後前往馬尼拉,然後在當地駐軍護衛下出使諸國。

北海艦隊雖然已經遠征歐洲,但大部分官軍並未跟隨艦隊西行,因爲海戰不用登陸作戰,所以除了回返登州駐地的官軍外,在馬尼拉還有五千人留守,這支官軍由參將李定國統一指揮。

李定國已經接到旨意,要即刻備戰,雖是應對可能會發生的不遵守新條例的狀況。

朱由檢的旨意很明確,一旦有此類狀況出現,駐軍務必以最快的速度將其徹底鎮壓,朝廷只看結果,不看過程,採用何種手段,全憑守將自決。

這幾句話的含義相信李定國會理解的很透徹。

以大明官軍現在的威望和聲勢,朱由檢不認爲這次出現什麼大的風浪,大明宗主國的地位是兩百年來諸國一致公認的,現在自己只不過是以一種新的形式再次確認一遍而已,他真心希望不要引起各國的誤解,他是非常真誠的向帶着大家一起發家致富的。

不過,要是真有不識擡舉者,朱由檢相信大明官軍會教他如何做人。

一百年前西班牙人征服呂宋時,可是掀起一片腥風血雨,到最後那些猴子樣的土著還不是乖巧如貓一般?

朱由檢估計,南亞這些貧窮落後的國家,絕大部分都會接受大明的新條款,唯一可能出現變數的就是交趾了。

交趾這個大明曾經的布政使司,在經歷了數次降而復叛後,現在爲黎朝通知階段,北部爲鄭氏家族控制,南部爲阮氏家族掌握,其國主處在名存實亡的尷尬境地,大明新藩屬條例能否在交趾得以貫徹,現在的確存在不確定性。

交趾人性狡善變,生性也是極爲好鬥,因爲其複雜的地形以及潮溼炎熱的氣候,明初時大明官軍雖然對其進行數次征伐,但最終都因氣候環境的緣故,大明官軍出現了大面積的疫病減員,所以纔不得不屢徵屢棄。

在醫療條件極度落後的現下,朱由檢對此也是比較撓頭,後世黴菌在當地打了十年,最後都鎩羽而歸,大明官軍雖然強悍,但一旦陷進去怕是也是難以有什麼好的結果。

對於交趾的問題,朱由檢與羣臣商議過後決定,若其有異,那就施行全面封鎖,然後遣人對其進行分化瓦解,讓整個交趾陷入內亂之中,以後再視狀況制訂相應策略。

交趾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還有一個就是一衣帶水的東瀛。

朱由檢與內閣諸臣在商談過數次後一致認爲,東南亞諸國,只有交趾和倭國是較爲棘手的存在,對此,大明應該做好充足的準備,尤其是倭國,這個在神宗朝被大明官軍大敗的國度,若是其無視大明朝廷的新條例,那官軍應該跨海擊之。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還沒等交趾和倭國那邊有何動靜,另一個從未引起大明上下關注的地方卻有消息傳來。

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六章 皇莊2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三百章 證據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三百六十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一百章 心安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
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六章 皇莊2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三百章 證據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三百六十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一百章 心安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