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文脈之爭

這三天,陸北顧、程顥、程頤三人備考極爲用心,而宋堂是亦傾力相助。

他不僅提供了歷年省試真題,更以其豐富經驗,針對三人錯漏處進行糾正。

而程顥、程頤本就根基深厚,這三日針對性地提升墨義,彌補了應試技巧上的細微疏漏,愈發顯得沉穩自信。

陸北顧也展現出驚人的效率,他像一塊乾涸的海綿,快速地吸收着國子監沉澱百年的積蘊,尤其是那些記載着冷僻墨義註疏的書籍,有很多都是外面根本就見不到的。

所以,陸北顧的實力,尤其是墨義方面的實力,也呈現出了突破的趨勢。

比試之日。

往常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國子監,今日門前的東大街竟罕見地停了好長一排的馬車、騾車。

除了爲數不多的監生,門口等着的,還有不少聞訊趕來的京中儒士,以及不少太學學子,但這些人都被國子監的吏員給攔在了外面不準進。

只有陸北顧三人,被放了進去。

顯然,胡瑗與楊安國這場經筵上的爭端,經過三日的發酵,早已成爲開封文壇的一樁大新聞。

而這種場景,也完全出乎了程顥等人的預料。

一直在埋頭苦學的他們,並不知道事情會鬧得這麼大。

不過想想也能理解,翰林侍講學士判國子監楊安國與天章閣侍講管勾太學胡瑗打擂臺,賭的更是國子監這僅存的體面,怎能不引人矚目呢?

進行比試的堂內。

楊安國一襲紫袍,頭戴直角襆頭,早早便端坐在主位一側,腰桿挺得筆直,竭力維持着天子近臣的威儀。

然而,他那緊抿的嘴脣卻泄露了內心的焦灼情緒。

他目光不時掃向堂下入口,當看到陸北顧三人進來時,緊繃的臉色才稍稍舒緩,眼中浮現出希望。

而陸北顧三人也是進來才發現,堂中竟然還有一位他們認識的人在。

非是旁人,正是歐陽修。

“歐陽公。”

三人齊齊行禮。

這下輪到楊安國有些驚訝了,扭頭問道:“永叔認識這三位年輕才俊?”

“當然,老夫今日便是爲他們而來,若是應戰的是你那些國子監監生,老夫還不來了呢。”

楊安國臉上的喜色微微一滯,隨即化作一絲尷尬.他昨天邀請歐陽修來觀戰,以爲歐陽修答應完全是看在他面子上呢。

而歐陽修此時遞過來了一個眼神,落在最後面的陸北顧會意,把門順手給關了。

“長話短說。”

隨後,歐陽修把他們叫到近前,沉聲說道。

“你們也都知道,老夫一直提倡古文體,反對太學體,畢竟這太學體本是石徂徠當年爲矯西昆浮靡而生的利器,初衷是振聾發聵,衛道護統。可傳到如今,卻被劉幾之流奉爲圭臬,變本加厲,成了堆砌生僻、語意晦澀、譁衆取寵的敲門磚.此風若長,非但文壇凋敝,士林習氣亦將虛誕浮誇,遺禍無窮!”

歐陽修是真的痛心疾首。

他在各種場合一直反覆強調這件事情,所以他的這種態度,其實一直都遭到太學或明或暗的敵視,只不過礙於其文壇盟主的身份不好公然發難罷了。

但歐陽修反對太學體,這可是斷人入仕之路的事情說實話,性質不比斷人財路來的少招人恨,因此太學也一直都在尋找反擊的機會。 歐陽修繼續說道:“而太學諸生,尤其是那些以‘太學體’自矜、視其爲晉身之階的佼佼者,豈能甘心坐視其根基動搖?他們需要證明其奉行的文風不僅無錯,反而是學問精深、才氣橫溢的象徵,證明是他們代表了文壇的正統和未來。”

“所以,太學才選中了國子監?”

楊安國若有所悟,他與胡瑗這麼多年一直都有齟齬,所以這次的事情,他也沒往其他方面想。

“正是如此。”歐陽修乾脆挑明說道,“國子監在昔日太學未興時,也曾是天下英才匯聚之地,如今雖式微,但畢竟掛着國朝最高學府的名頭。擊敗國子監,豈非最能彰顯他們太學體的正確?更能向朝廷、向天下士子證明國子監已無人矣,唯有太學,纔是文脈所繫。”

一席話,如驚雷貫耳,徹底揭開了隱藏在這場比試背後的緣由。

陸北顧瞬間明瞭。

——難怪!

如此一來,一切就都解釋得通了,原來這看似普通的學府切磋,竟牽動着未來整個大宋文壇的文風轉向,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文脈之爭!

程顥與程頤對視一眼,隨即涌起一股更強烈的責任感。

原來他們不僅是爲國子監、爲濂溪先生正名,更是直接站在了歐陽公所倡導的“古文正道”的陣線前沿,對抗着“太學體”的反撲!

“國子監是他們選中的‘磨刀石’。”歐陽修看向陸北顧三人,“所幸,這磨刀石足夠硬,今日怕是會反硌了他們的刀鋒。”

“哈哈,永叔此言甚妙!”

楊安國朗聲大笑,方纔的尷尬一掃而空,代之以暢快。

“既然永叔如此看好這三位青年才俊,那我便放心了。”

“別放心太早。”歐陽修微微搖頭。

就在這時,院落裡腳步聲再次響起,幾人停止了交談。

門被引路的吏員敲響後推開,太學衆人來了。

只見門口,一位身着樸素儒衫、鬚髮皆白的老者,在數名衣着統一的士子的簇擁下,緩步走了進來。

這老者,正是如今“宋初三先生”裡唯一還在公開露面的胡瑗,胡安定。

而胡瑗身後緊跟着的一名青年,約莫二十出頭,身材頎長,眉宇間帶着一股掩不住的孤高。

胡瑗向楊安國微微頷首,算是見禮,神情平淡如水,看不出喜怒。

楊安國也只得勉強回禮。

隨後,歐陽修也與胡瑗互相行禮。

雙方各自落座,涇渭分明。

太學一方以劉幾爲首,另有幾位同樣氣宇不凡的學子,顯然都是太學中的佼佼者,陣容鼎盛。

相比之下,國子監這邊僅有陸北顧、程顥、程頤三人,就顯得有些勢單力薄了。

又過了一會兒,今天准許前來圍觀的京中名士、碩儒,也悉數到場了。

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儒擔任主裁,他清了清嗓子,朗聲道:“今日太學與國子監學子切磋論學,旨在砥礪學問,交流心得。比試內容,依約定爲貼經、墨義、時務策三項貼經五十道,墨義五十道,時務策二十道,題目由老夫與幾位翰林院學士、國子監博士、太學博士共同抽取擬定,當場寫就,答題時限皆爲一個時辰,超時即止,當場判出結果方可繼續,諸位可有異議?”

雙方皆道無異議,比試隨後正式開始。

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44章 詩賦之道第222章 清風樓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29章 前往成都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51章 歸途第225章 向“太學體”開戰!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128章 真神了!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3章 一紙《御夏策》,文成滿堂驚!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59章 《黑神話:西遊記》的雛形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54章 小娘子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241章 你們現在就是監生了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121章 分別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225章 向“太學體”開戰!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31章 《水龍吟》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63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40章 天下奇才!第98章 流觴曲水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141章 觀瀾社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57章 嫂嫂來信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50章 國朝懸案第251章 官家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65章 抉擇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30章 江川號子第179章 跨馬遊街,傾城相賀!【求月票!】第35章 “鐵面御史”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197章 《與兄書》【求月票!】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3章 一紙《御夏策》,文成滿堂驚!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10章 遲早要被這書呆子拖累死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127章 “水窗”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177章 州試第一,陸北顧!【求月票!】第27章 旬測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210章 甜水巷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
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44章 詩賦之道第222章 清風樓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29章 前往成都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51章 歸途第225章 向“太學體”開戰!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128章 真神了!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3章 一紙《御夏策》,文成滿堂驚!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59章 《黑神話:西遊記》的雛形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54章 小娘子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241章 你們現在就是監生了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121章 分別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225章 向“太學體”開戰!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31章 《水龍吟》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63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40章 天下奇才!第98章 流觴曲水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141章 觀瀾社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57章 嫂嫂來信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50章 國朝懸案第251章 官家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65章 抉擇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30章 江川號子第179章 跨馬遊街,傾城相賀!【求月票!】第35章 “鐵面御史”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197章 《與兄書》【求月票!】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3章 一紙《御夏策》,文成滿堂驚!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10章 遲早要被這書呆子拖累死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127章 “水窗”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177章 州試第一,陸北顧!【求月票!】第27章 旬測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210章 甜水巷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