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前往成都

第29章 前往成都

閉上眼睛,第一勺入口,滾燙的湯汁就燙得他舌尖發麻,但隨之而來的是羊肉特有的鮮美,混合着茱萸的辛辣,在口腔中炸開。

肉塊燉得軟爛,幾乎入口即化,纖維間滲出的油脂與麥飯完美融合,每一口對於許久未嘗肉味的他都是極致的享受。

隨後他又用勺子舀了點豆腐,沾了點羹湯送入口中,豆香與肉香在舌尖交織,嫩滑得幾乎不需要咀嚼。

“說真的,陸兄。”張晟壓低聲音,身體前傾,“你是怎麼做到的?從198名直接跳到第9名?何聰那夥人的臉色你是沒看見,跟吃了蒼蠅似的。”

陸北顧嚥下口中的食物,思索片刻:“其實也沒什麼秘訣,帖經就是多背,我每天晨讀都會把《論語》按不同部分來過一遍,至於墨義得多下工夫理解了。”

盧廣宇說道:“多虧了陸兄,寒食節假期我也沒有虛度,這次旬測的成績,比之上次提高了不少,排名從32名到了24名。”

“是啊,這些日子晨讀也很有效果。”

張晟贊同道:“今天考帖經的時候,一看到熟悉的字,心裡馬上就默背出來了。”

美美享受完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就在陸北顧挺着肚子打算回去小憩片刻的時候,忽然有個小吏走進了會食所。

“陸北顧嗎?收拾一下東西,隨我去縣衙見知縣。”

合江縣衙前堂,李磐正在翻閱一份公文。

“見過令君。”陸北顧行禮的時候彎腰有點費勁兒。

李磐微微頷首:“聽說你這次旬測考得不錯?”

“得令君教誨,學生僥倖有所進益。”

“僥倖?”李磐輕笑一聲,從案几上拿起一份文書,“學正呈報,你貼經乙上,墨義乙下,綜合第九。從墊底到前十,若這都是僥倖,那縣學二百餘學子豈不都成了酒囊飯袋?”

陸北顧沒想到李磐這麼快連具體成績都一清二楚,正欲答話,卻見李磐從案几邊上取出一封信函,蠟封上蓋着他不認識的印章。

陸北顧心裡默默計算了一下時間,如果李磐此前是派人走陸路去、水路回,來回這一趟也就剛十天出頭,基本上是全速前進、片刻未歇了。

“張相公很看重你提的建議,待會兒我處理完公務,你隨我前去成都府一趟.縣學那邊我已經替你打好招呼了。”

“張相公?”陸北顧適時地表現出了詫異之色。

市井小民恭維讀書人叫聲“相公”沒什麼,可要是在知縣嘴裡說出來的“相公”,那可就不是鬧着玩的了,能擔得起這個稱呼的必然是位高權重之人。

“嗯,戶部侍郎、成都知府張方平,聽說過嗎?”

這裡暫且按下大宋那令人頭禿的官制不表,畢竟別說現代人搞不清楚,就是宋人自己都未必能搞得清散官、寄祿官、職、差遣、勳、爵這些玩意之間到底有哪些區別。

這裡只說讓人能快速理解的兩個東西,那就是“官、差遣”。

官,就是寄祿官階,意思就是按什麼級別待遇給你發俸祿。 差遣,就是你實際上做的事情,決定了你到底有多大的權力。

張方平就是以戶部侍郎這個級別的待遇,來擔任成都知府的而在大宋,州、府、監、軍雖然理論上是同一行政級別,但普通地方基本都是州,只有重要的地方纔設府,比如京師開封府,以及如今仁宗的受封之地江寧府。

成都作爲四川腹心之地,在仁宗寶元二年由益州升爲成都府,距今已經有17年了,從來都是由朝廷遣大員來知成都府事,坐鎮西南。

喔,要是以二品以上大員或者帶中書、樞密院使的職銜出任者,則稱爲“判成都府事”。

而因爲此時大宋的“路”實際上還有着監察區的性質,並沒有正式演變爲行政區,所以成都知府,在事實上對整個四川都擁有着巨大的影響力。

“沒聽過。”陸北顧裝了下傻。

《宋史》有傳的人物他當然聽過,但瞭解的不算特別深入,再加上《宋史》對張方平履歷和任職時間段的記載都相當模糊,故此之前他並未反應過來。

“昔年李元昊叛亂自立,張相公上書《平戎十策》曰:‘入寇巢穴之守必虛,宜卷甲而趨之’,可惜宰相呂夷簡未能用,夏軍起全軍寇邊,我軍被動防禦,三川口一戰大敗。”

李磐慢悠悠地給陸北顧介紹道。

“後來張相公以修起居的身份出使遼國,回來後歷任知制誥、開封知府、御史中丞,官至三司使,整頓河北鹽務因爲一些事情,這些年一直貶官在外,我聽說朝中有些動向,明年張相公大抵就要官復原職了。”

官復原職,那就是重新當三司使。

前唐設鹽鐵、度支和戶部並稱“三司”,宋隨唐制,這套制度被大宋所繼承。

三司使總攬全國財政,被稱爲“計相”,地位僅次於中書門下的宰相和樞密院的樞密使,是大宋財政體系的決策人物,權力包括賦稅徵收、軍需調配、國庫管理等等,可以說是權勢滔天。

若是能得到這種即將高升的大人物的賞識,那確實是前途不可限量。

“上過《平戎十策》,整頓過河北鹽務.怪不得李知縣這麼肯定我的計策能得到這位的賞識。”

一切都豁然開朗了起來。

見陸北顧明白了過來,李磐也不廢話,處理好了手中的文件,就帶着陸北顧向縣衙外面走去。

兩個親隨能騎馬一路狂飆到成都府,但陸北顧又不會騎馬,所以這次旅途的交通工具,選擇的是馬車。

李磐作爲合江知縣,放到整個大宋來看級別並不高,但畢竟是一縣之尊,出行自有規制。

他們所乘的馬車並非民間常見的簡陋馬車,而是漆木廂車的馬車,通體黑漆,車廂四角包銅,車簾爲靛青色粗布,繡有簡單的纏枝紋樣。

車廂不大,能容二人對坐或者斜靠半躺,內置軟墊,可稍減顛簸之苦。

(本章完)

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13章 漱玉別業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276章 姐夫第62章 實力排序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114章 第四層的秘密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32章 驛站見聞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165章 抉擇第59章 《黑神話:西遊記》的雛形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61章 五觀堂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51章 歸途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174章 新法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268章 拜碼頭第152章 “三難”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98章 流觴曲水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84章 詩賦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251章 官家第147章 放榜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3章 一紙《御夏策》,文成滿堂驚!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73章 狗子無佛性【求月票!】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62章 實力排序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229章 王霸之辨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126章 陸北顧的想法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40章 天下奇才!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88章 晚宴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185章 《蜀饌錄》【求月票!】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51章 歸途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229章 王霸之辨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267章 剜肉補瘡,寅吃卯糧第23章 獨竹漂第252章 趙徽柔第220章 三易回河
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13章 漱玉別業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276章 姐夫第62章 實力排序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114章 第四層的秘密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32章 驛站見聞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165章 抉擇第59章 《黑神話:西遊記》的雛形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61章 五觀堂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51章 歸途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174章 新法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268章 拜碼頭第152章 “三難”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98章 流觴曲水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84章 詩賦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251章 官家第147章 放榜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3章 一紙《御夏策》,文成滿堂驚!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73章 狗子無佛性【求月票!】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62章 實力排序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229章 王霸之辨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126章 陸北顧的想法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40章 天下奇才!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88章 晚宴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185章 《蜀饌錄》【求月票!】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51章 歸途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229章 王霸之辨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267章 剜肉補瘡,寅吃卯糧第23章 獨竹漂第252章 趙徽柔第220章 三易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