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

“《六國論》。”

“瀘州合江縣,陸北顧。”

“六國覆滅,世皆咎其賂秦。然秦得天下而失之愈速,其故安在?曰:制也。 wWW ◆ttκǎ n ◆c ○

昔者,秦僻居西陲,六國棄衛鞅如敝履,然孝公用其制,裂阡陌,立軍功。匹夫斬首一級,則爵顯於庭;刑徒陷陣一呼,則籍脫於簿。秦民見戰如賈人遇市,聞鼓如佃農望秋,故韓魏折脊而獻地,趙楚裂裳而求和。此制之利,在合君民於殺伐。

彼六國卿大夫,仍守井田如守祖塋,視變法若睹洪災,是以蘇秦空佩六印,吳起客死異鄉。六國豈無干將?制鎖其鋒也。

然法無萬世之利,制亦因時而變。昔白起坑趙卒,人只謂其暴;而王翦求田宅,世反譏其貪,豈是王翦不知滅國有不世功耶?蓋因軍功之制如湍流,可載舟於激險,必覆舟於平川。

六國在,則首級可索於外;天下定,則禍患反生於內。及至陳涉揭竿,章邯竟釋驪山刑徒以戰;項梁舉義,王離猶困長城戍卒未歸。賈生謂‘攻守之勢異’,於此觀之,豈虛言哉?

嗟夫!人議封建,多慕三代之舊。昔周封諸侯,其衰也,諸侯強而王室弱;秦廢封建,其亡也,戍卒叛而郡縣散。故制無絕對,惟適者存。

裂舊制則銳,守舊法則僵;聚民力則強,竭民力則亡。

後世變法者,可不慎歟?”

陸北顧的這篇《六國論》,在開篇第一句,他便拋出了一個與主流觀點截然不同的論斷。

在衆人紛紛討論“賂秦”或“抗秦”之時,他選擇了一個鮮有人提及的角度——制度!

其中一位老儒先開口道:“此文以‘制’爲眼,開篇如龍,所謂‘秦民見戰如賈人遇市’之喻相當貼切,盡顯商君法之機樞。至於中篇,尤妙在‘湍流覆舟’一論,將王翦求田、白起坑卒諸事串作珠鏈,照見秦軍功制崩壞之必然。”

“而後篇觀‘戍卒叛而郡縣散’,念及開篇鋪陳軍功之利,方纔如見秦卒爭赴疆場,卻陡聞阿房焦土之息,實在是令人不得不精警於‘裂舊制則銳,守舊法則僵’,如此結尾可謂洪鐘大呂矣!”

“陸北顧此文雖文采斐然,但論調偏激。”

有位先生擰着眉頭說道。

實際上,哪怕心中不喜,他也不好說陸北顧這篇文章文采不好。

因爲“可載舟於激險,必覆舟於平川”以及“六國在,則首級可索於外;天下定,則禍患反生於內”這種文字質感極佳且氣勢極爲磅礴的句子,都是明擺在眼前的。

不管多不要臉的人,都沒法睜着眼睛說瞎話。

所以,只能從論調來攻擊。

“六國破滅,弊在賂秦,此乃自西漢賈誼《過秦論》開始便有的公論他卻另闢蹊徑,大談制度之弊,甚至隱約推崇秦制,未免有譁衆取寵之嫌。”

馬上有人反駁道:“此言差矣!”

“文章貴在合適之新意,若人人皆如《過秦論》一般言賂秦之弊,豈非陳詞濫調?況且這文章裡面也沒有推崇秦制,陸生只是從制度入手,剖析六國何以不能變法自強,秦國又爲何因不能再次調整制度而滅亡,所言正是切中要害,理據極爲完整。”

說到這裡,他們爭執的其實已經不是陸北顧這篇《六國論》的事情了。

“要我說,這話荒謬!”一位身着靛藍直裰的先生很不滿,“六國敗亡分明是合縱之失,與制度何干?”

“制度若是沒關係,那爲何”

幾位先生不約而同望向東北方向——那裡是開封所在的方位。

十二年前的慶曆新政,雖如曇花一現,卻在士大夫羣體中留下了深深的裂痕,有人支持新政,自然就有人反對新政。

文中那句“視變法若睹洪災”,何嘗不是暗諷當下?

而隨着范仲淹的離世,這場大宋部分有識士大夫企圖拯救危局的行動,也成了許多人心裡永遠的遺憾,或者說傷痛。

正因如此,當“是否應該根據時局需要來進行制度變革”這個話題被提出時,纔會引發如此之大的爭議。

別地方不好說,但在大宋絕大多數地方的州學或者縣學裡,支持慶曆新政的學官,肯定比反對的學官要多。

——因爲范仲淹真的給了他們賴以謀生的職位!

“諸位,今日只論文章,不論朝政。”

李畋見他們吵的不像樣子,輕咳了一聲提醒道。白沙先生既然發話了,他們也都理智了一些,開始就事論事。

有人說道:“蘇轍之文穩重,方渭之文華麗,而陸北顧之論雖劍走偏鋒,卻自成一家之言。若論第一,恐怕還是要在蘇、陸二人之間抉擇。”

“我倒是覺得方渭寫得好,既然各有各的想法,那便投票吧。”

因爲每人只能投一票,所以除了江子成以外的八人投得很快。

方渭2票,蘇轍3票,陸北顧3票。

州學先生們都看向了江子成。

江子成沉吟片刻,說道:“蘇轍之論,如老吏斷獄,穩中求勝;陸北顧之論,如利劍出鞘,鋒芒畢露。然史論之道,貴在發人深省,陸生此文,雖非完美無瑕,卻足以令人深思,深思之後更是難免有些感懷我這票便投給陸北顧了。”

其中意思再明顯不過,每個人的觀點喜好都不同,有人認爲蘇轍文風穩健、立論紮實,合該拿第一,也有人更覺得陸北顧觀點獨特、文辭犀利,同樣也該拿第一。

但江子成一方面是瀘州州學的教授,同等條件下肯定想讓自家的新生拿第一,另一方面又實在感念范仲淹,內心裡支持慶曆新政,所以權衡之下,他就更傾向於陸北顧了。

見他們都討論好了,李畋也沒有什麼意見。

結果已定,江子成直接宣佈了排名。

“今年迎新雅集,陸北顧第一,蘇轍第二,方渭第三,董弘毅和俞鐸並列第四。”

方渭聽到自己位列第三,臉上笑容一僵,顯然對排在蘇轍之後心有不甘,而更令他意外的是,此前名不見經傳的陸北顧竟能拿到第一。

而江子成也是知道很多新生既好奇又不服氣,所以乾脆讓人將前五名的卷子謄寫出來數份,用來給現場的新生們傳閱。

蘇轍看了陸北顧的《六國論》之後,也忍不住走過來行禮道:“陸兄之論,確令在下茅塞頓開,我原只思及六國地理形勢,卻未去考慮制度之重要。”

“蘇兄過獎。”陸北顧連忙回禮:“地理要衝與合縱抗秦之說纔是正經道理,反倒是我這說法有些劍走偏鋒了。”

兩人心裡其實都清楚,這次蘇轍錯失第一,並非蘇轍寫的不夠好,只是陸北顧以史論表達支持新政的觀點,更合大多數州學先生的心意。

不過兩人都是氣度的,對於誰最後拿了第一倒也並不耿耿於懷,反而因爲對方的文學水平不凡而有惺惺相惜之感。

“陸兄看着似是比我年長我是寶元二年二月二十日的生日,不知陸兄是什麼時候的生日?”

“寶元二年一月十九日。”

“那還是喚在下爲弟吧。”蘇轍誠懇問道,“還有許多問題想與陸兄探討,不知這幾日可有時間?我們會在瀘州停留三日。”

“當然,求之不得。”

陸北顧重重點頭,他已經發現了,蘇轍的性格穩重儒雅,很是少年老成,是個值得深入結交的人。

坐在不遠處的李畋看着兩位年輕人互相謙讓,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對江子成說道。

“學術之道,貴在交流切磋,今日得見二位英才論史,實乃一大快事。”

“是啊,看着他們,就想起了我從前上學的時候。”

隨着文章傳閱結束,今年的迎新雅集也就算到此爲止了。

江子成宣佈解散後,新生們三三兩兩地離開。

陸北顧正欲隨衆人離去,卻忽然被李畋叫住。

“年輕人,陪老夫走走。”

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75章 豐厚回報第282章 《別歲》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229章 王霸之辨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35章 “鐵面御史”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73章 狗子無佛性【求月票!】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136章 童謠第67章 意外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88章 晚宴第21章 略施小計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30章 江川號子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53章 上門催稿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274章 嫂嫂的家世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46章 《賦得梅》第251章 官家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280章 只是大號孔明燈而已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174章 新法第21章 略施小計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3章 一紙《御夏策》,文成滿堂驚!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271章 心懷宇宙第75章 豐厚回報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82章 《別歲》第51章 歸途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78章 新家第121章 分別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279章 唯有自己獨享的秘密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156章 開封再見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44章 詩賦之道第136章 童謠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162章 當行何策?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28章 難得奢侈第75章 豐厚回報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
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75章 豐厚回報第282章 《別歲》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229章 王霸之辨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35章 “鐵面御史”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73章 狗子無佛性【求月票!】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136章 童謠第67章 意外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88章 晚宴第21章 略施小計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30章 江川號子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53章 上門催稿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274章 嫂嫂的家世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46章 《賦得梅》第251章 官家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280章 只是大號孔明燈而已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174章 新法第21章 略施小計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3章 一紙《御夏策》,文成滿堂驚!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271章 心懷宇宙第75章 豐厚回報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82章 《別歲》第51章 歸途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78章 新家第121章 分別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279章 唯有自己獨享的秘密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156章 開封再見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44章 詩賦之道第136章 童謠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162章 當行何策?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28章 難得奢侈第75章 豐厚回報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