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詩賦之道

第44章 詩賦之道

“不敢讓您久候。”陸北顧深施一禮。

趙抃擱下筆,示意他坐下:“昨日回去可看了那《春秋尊王發微》?”

“粗略翻了翻。”陸北顧如實答道,“泰山先生見解精微,學生許多地方尚不能領會。”

“無妨,經學非一日之功。”

趙抃從案頭拿起一迭紙箋,問道。

“今日我們先說詩賦,你可知爲何科舉要考詩賦?”

陸北顧略一思索,答道:“可是爲觀學子文采?”

“文采只是其一。”趙抃搖頭,“詩賦一道,最能見人之性情、學識與器量。詩言志,賦體物,無真性情者難成佳句,無廣博學者難用典故,無開闊胸襟者難見境界。”

他指着房間裡塞滿了好幾個書架的《文苑英華①》。

“再者,就算不說這些,說的功利點朝廷取進士,起碼要的是能寫奏章、草詔令的人才,這些公務文書,哪個不需要駢四儷六的功夫?這便是詩賦之道的作用了。”

進士,並不是都要外放出去主政一方的。

恰恰相反,很多進士都是不外放的,他們會留在京城任職。

而任職,主要有三條路。

要麼去給皇帝當秘書,要麼去給皇子當老師,要麼埋頭修史養望。

這三條路里,第一條路,升官是最快的。

縱觀歷朝歷代,書法好且草詔水平高的人,作爲天子近臣很容易得到帝王的喜愛。

所以走這條路,比在翰林院點燈熬油地修史可輕鬆多了。

第二條路,則屬於那種升官很慢,但只要升就是一飛沖天的那種。

第三條路,沒什麼好說的,雖然走的慢,但是一般都很穩健,而且沒有第二條路那種押寶錯了一輩子不得翻身的風險。

而趙抃的意思也很明白,以後陸北顧倒不見得必須走哪一條路,但如果具備這個技能,不光科舉考試有用,以後就業也會有用。

“學生明白了。”

陸北顧趕緊點頭,對方的提點顯然是很有意義的。

見他明白了,趙抃也不再囉嗦,只道。

“老夫聽李磐說了,你詩賦不佳,觀你策論、奏疏,應當不是天賦不足,大抵不得其法尚未入門罷了.如此來講,只要稍得其法,提升起來比需要消耗時日的墨義會快得多。”

“這樣,先看看具體什麼水平。”

趙抃抽出一張紙:“這是去歲眉州州試的賦題,你試着按考場規矩,作來看看。”

陸北顧心頭一緊。

賦題,跟策論是不一樣的。

策論的格式要求並不嚴格,屬於議論文,主要是考察考生對於題目的觀點,只要適當用典、條理清晰,基本上就算作合格了。

但賦題,則要求嚴格遵循“賦”這種文體的格律,一點都不能錯。

問題是陸北顧也沒深入研究過詩、詞、賦的格律啊!

之前在瀘州江上吟的那闕《水龍吟》,若是認真計較其實格律問題是很大的,只不過當時也不是在考試,所以李磐就沒計較那些細節而已。 可現在讓他去寫比詩、詞還要難上一籌的賦,還要嚴格遵循格律,那可真就是上難度了!

而且,這還不是縣試的題目,是州試的!

要知道,州試跟縣試,完全就不是一個難度!

一般來講,四川的州縣裡,每年都是在縣學二百人裡排名至少前五的學生,才能通過縣試,錄取率是2.5%左右。

而縣試是一年一次,州試是三年一次。

所以實際情況就是,當你作爲縣學的佼佼者,千辛萬苦通過了縣試進入州學,你會發現這裡不僅全都是縣學裡的佼佼者,而且還堆了足足十幾屆!

你不僅要跟同輩競爭,還要跟考試經驗比你豐富無數倍、學習時間也比你長不知道多少的前輩去競爭!

那麼州試是什麼錄取率呢?

以簡州爲例,按解額的數量來算,錄取率常年在1%左右,陸北顧所在的瀘州高點,大概2%。

哦,要是按舉人數量來算,那可能會好看的多。

但是大宋的舉人身份是一次性的你光考中舉人沒用,你得有解額才能去禮部省試。

所以,舉人身份只能證明你在某一年裡,是某個州考試的佼佼者。

當然了,要是非得說的話,也是有一些隱形影響力的,一般來講沒人願意得罪一個舉人,因爲指不定哪天,人家就中進士了。

而在如此低到令人髮指的錄取率下,其實每個能走到禮部省試考場的士子,都是自己故事裡的天才。

只不過,天才亦有差距。

甚至,天才,只是見到絕世天才的門檻。

陸北顧在心裡嘆了口氣,收回思緒。

這州試賦題雖然比縣試難上許多,但他也不敢推辭。

他只得接過紙筆,在院中石桌上鋪開,凝神構思。

過了兩刻後,陸北顧額頭已見細汗,勉強完成了賦文。

趙抃接過細看,這位嚴厲的老師眉頭越皺越緊,最後嘆道:“用典有不恰當的地方,駢句對仗有幾處不工,最大的是格律的問題,別說考州試了,怕是考縣試都勉強。”

沒辦法,現代學者寫論文又不研究這些,就算有相關研究,那也是以文學、美學、史學作爲出發點進行剖析,而不是要自己動筆去寫。

陸北顧自己不會,前身水平也一塌糊塗,當然就只能如此了。

看他垂着頭,趙抃到嘴邊的話還是收了回去,好歹誇了一句。

“不過你有個長處——文氣貫通,這是許多死讀書的人學不來的。”

正所謂“因材施教”,在知道陸北顧不擅長詩賦的前提下,大概瞭解其當前水平以後,趙抃也調整了他的教學計劃。

他從案頭取出一冊手稿:“這是老夫早年寫的詩賦心得,裡面除了格律、用典的講究,還有總結的‘三遍法’。”

“敢問何爲‘三遍法’?”陸北顧恭敬接過。

“一遍立意,二遍修詞,三遍煉字。”趙抃解釋道,“考場時間緊迫,許多人急於成篇,結果漏洞百出,這個法子是先用兩刻鐘定下主旨與結構,再花兩刻鐘寫出初稿,隨後用一刻鐘逐字推敲,最後才進行謄寫,看似多費功夫,實則事半功倍。”

隨後,趙抃打開手稿,按照不同的詩賦題目案例,給陸北顧詳細講解。

——————

①《文苑英華》是宋太宗命李昉、徐鉉、宋白及蘇易簡等二十餘人共同編纂而成,從太平興國七年開始,至雍熙三年完成,宋真宗時亦曾進行幾次修訂。全書足有一千卷之多,上繼《文選》,下訖晚唐五代,選錄作家兩千餘人,作品近兩萬篇,書中約十分之一是南北朝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作品,按文體分賦、詩、歌行、雜文、中書制誥、翰林制誥等三十九類進行分類。

(本章完)

第278章 宋庠的明示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30章 江川號子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261章 包青天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103章 同學正少年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89章 白沙先生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279章 唯有自己獨享的秘密第75章 豐厚回報第114章 第四層的秘密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34章 芙蓉城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10章 遲早要被這書呆子拖累死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19章 收穫不菲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281章 除夕第18章 終無應者第34章 芙蓉城第162章 當行何策?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210章 甜水巷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67章 意外第162章 當行何策?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135章 《哪吒降龍》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208章 呂惠卿的小心思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98章 流觴曲水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78章 新家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29章 前往成都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158章 州試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第276章 姐夫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241章 你們現在就是監生了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281章 除夕第29章 前往成都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82章 縣試第21章 略施小計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136章 童謠第61章 五觀堂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215章 兌獎時刻
第278章 宋庠的明示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30章 江川號子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261章 包青天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103章 同學正少年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89章 白沙先生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279章 唯有自己獨享的秘密第75章 豐厚回報第114章 第四層的秘密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34章 芙蓉城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10章 遲早要被這書呆子拖累死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19章 收穫不菲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281章 除夕第18章 終無應者第34章 芙蓉城第162章 當行何策?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210章 甜水巷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67章 意外第162章 當行何策?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135章 《哪吒降龍》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208章 呂惠卿的小心思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98章 流觴曲水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78章 新家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29章 前往成都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158章 州試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第276章 姐夫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241章 你們現在就是監生了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281章 除夕第29章 前往成都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82章 縣試第21章 略施小計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136章 童謠第61章 五觀堂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215章 兌獎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