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

眼看着事態幾乎就要到了大宋江山危如累卵的地步,開封知府王素馬上跑去稟告宰執們,而宰執們選擇繞開了狄青和王德用這兩個武人樞密使,把樞密副使王堯臣叫了過來閉門開會。

當時劉沆建議馬上抓人,但文彥博比較冷靜,他召集宰執們商議之後並沒有馬上抓人,而是進行了覈查,發現這件事完全是誣告,虛驚一場。

於是宰相們再次商議後,寫文書,將誣告之人當衆處決,以震懾心懷不軌之徒。

而後,最有意思的環節來了。

仁宗清醒之後,劉沆偷偷對仁宗說,是文彥博要搞宮變不成才殺人滅口。

顯然,劉沆利用了仁宗對於十餘年前參與“慶曆宮變”的四名士卒全部被殺沒有留下任何口供的心理陰影,試圖挑起仁宗對其他宰執的猜疑之心。

而嘉祐元年的這次誣告事件,怎麼看,從頭到尾都透着詭譎。

從事實上來講,禁中士卒的軍心,在仁宗病重的那段時間確實不穩,而作爲官家耳目的皇城司幾乎沒有半點察覺,是真的察覺不到,還是已經失控了?

畢竟,史志聰任“內副都知”,作爲內侍省的大宦官,直接管轄獨立於三衙之外的皇城司的日常事務,而皇城司的職責就包括了宮門啓閉、禁衛調度、宮禁安全及監察百官動向。

而史志聰怎麼做的?

文彥博要求史志聰每日向中書省彙報仁宗病情,史志聰起初以“禁中事嚴密”爲由拒絕,後來推脫不得,不單是彙報仁宗病情,乾脆宮門下鎖的決定權這種關鍵權力都一併交給宰執們了。

對於宰執們來講,這當然是好事,免得有武人兵變,若是一旦仁宗駕崩,也可以馬上控制禁中,迎趙宗實登基。

但醒了之後的仁宗怎麼想?

總而言之,這件事情極爲撲朔迷離,仁宗已經起了罷相的心思。

還好樞密副使王堯臣當時心眼多,作爲跟文彥博、韓琦、包拯的同屆進士,他悄悄提醒文彥博讓劉沆在文書上也簽名,並且把原件保留了下來,文彥博這才得以洗脫罪名。

不過,經此一遭,文彥博和劉沆也算是徹底撕破臉皮了。

陸北顧點點頭,恭敬道:“學生知道了。”

他略一沉吟,又問道:“那恩師在廟堂之上,可有不睦之人?學生初涉此地,定當格外小心謹慎,留意言行,免得無意間給恩師惹來麻煩。”

趙抃捋須,坦然道:“你是聰明人,爲師也沒什麼好瞞你的。若論私仇,確是沒有,但公怨麼”

他頓了頓,說道:“倒是有兩位,一位是劉沆,另一位則是知諫院的範鎮。”

陸北顧的臉上露出探詢之色:“哦?敢問恩師,這公怨因何而起?”

“皆因這御史臺的職責所在。”趙抃解釋道,“先說與劉沆的糾葛,根源在於他本人便與御史臺勢同水火。”

“這又是爲何?”陸北顧追問。

“當年他主持溫成皇后(張貴妃)喪儀,因行事不夠檢點,被天下人諷爲‘劉彎’——市井間稱賣棺材者爲‘彎’,暗指其從中漁利。此事鬧得沸沸揚揚,御史臺職責所在,自然羣起彈劾。” 趙抃嘆了口氣,接着道:“劉沆豈是忍氣吞聲之輩?今年狄青狄樞密因御史彈劾罷官一事,他便借題發揮,向官家上奏,說什麼‘御史私下結黨,利用職權罷黜陛下的將相,削弱陛下爪牙,恐有不可測之陰謀’。這話的後半句,可真是戳中了官家當時的心事。”

“如此指控,分量極重啊。”陸北顧瞭然。

“正是。此等大帽子扣下來,我等豈能坐視?當時御史中丞張昪、侍御史範師道,與我一起,連上十七章奏疏辯駁,如今劉沆因誣告之事,已是罷相在即了。”

趙抃語氣平靜,並無得意之色,顯然有些話他沒往深裡說。

那就是.代價呢?

宰相,終歸是宰相,就算被彈劾下去,御史臺也不可能毫髮無損。

“那與範諫院的矛盾呢?”陸北顧繼續問道。

“與範鎮的不睦,緣由有二。”趙抃條理清晰地說,“其一,御史臺與諫院同爲言路,職能相近,這‘臺諫之爭’本就是題中應有之義,天然就容易生出齟齬。其二嘛範師道和爲師曾彈劾過範鎮阿附前宰相陳執中。”

正所謂恨屋及烏,陳執中致仕後,人走茶涼,凡與其親近者,難免被清算。

範鎮確是陳執中與龐籍提拔起來的,他與王逵的境遇,從緣由上來講並無二致。

“只不過範鎮其人,品行爲人還是相當不錯的。”趙抃語氣帶着一絲公允,“或者說,能在言官位置上坐穩的人,品行都不會太差無論是出於本心還是爲了立身,身爲言官,首要便是自身無懈可擊。”

這話沒錯。

不貪財貨,慎交朋黨,這都是爲了免於被人扣上貪墨結黨的帽子。

一旦沾上這等污名,作爲言官的立身之本就蕩然無存了,所言所行,皆會被視爲收了錢財替人張目,或是爲朋黨私利發聲,再無人信服。

而包拯,其實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包拯的彈劾之所以能無往而不利,就在於他真的做到了持身以正,別人找不到他任何把柄,完全就是毫無破綻。

毫無破綻到了什麼程度呢?

好歹趙抃還有正常的人際交往,而包拯不僅不與人交往,不接收任何私人信件,甚至連親戚都統統斷絕往來,衣食住行比市井百姓還節儉。

在大宋的廟堂裡,不乏有人彈劾包拯與文彥博、韓琦結爲朋黨,包拯是在替兩人攻擊他們廟堂中的敵人。

但是沒用,因爲沒有任何證據。

平常包拯根本不跟文彥博和韓琦有任何公務之外的私人接觸,甚至公務接觸都在能避則避,實在避不開,那也是大門敞開,於衆目睽睽之下對話。

君子論跡不論心,包拯的行爲毫無疑問是清正君子所爲,這個沒什麼好說的。

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62章 實力排序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46章 《賦得梅》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268章 拜碼頭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167章 淯井監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236章 周敦頤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82章 縣試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52章 “三難”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81章 帶着祝福努力吧!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236章 周敦頤第88章 晚宴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126章 陸北顧的想法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88章 晚宴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135章 《哪吒降龍》第210章 甜水巷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127章 “水窗”第179章 跨馬遊街,傾城相賀!【求月票!】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82章 縣試第29章 前往成都第53章 上門催稿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127章 “水窗”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210章 甜水巷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251章 官家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174章 新法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216章 摸底小測
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62章 實力排序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46章 《賦得梅》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268章 拜碼頭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167章 淯井監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236章 周敦頤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82章 縣試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52章 “三難”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81章 帶着祝福努力吧!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236章 周敦頤第88章 晚宴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126章 陸北顧的想法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88章 晚宴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135章 《哪吒降龍》第210章 甜水巷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127章 “水窗”第179章 跨馬遊街,傾城相賀!【求月票!】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82章 縣試第29章 前往成都第53章 上門催稿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127章 “水窗”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210章 甜水巷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251章 官家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174章 新法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216章 摸底小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