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

而程顥此刻對“心性”與“天道”貫通的強烈直覺,正是他後來“識仁”、“定性”等心性論思想的源頭活水。

他口中的“活潑潑地”,當然不是疊詞裝可愛,而是對這種內在生命活力與宇宙生機共鳴的生動描繪,遠非後世理學裡高度抽象的“天理”概念,反而是一種充滿感性張力的生命體驗。

“兄長所言極是。”

一旁的程頤神情嚴肅,腰背挺直:“然我以爲,探求此‘大道’或‘天理’,非僅靠玄思冥想,更需在‘禮’中求之《論語》雲:‘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禮者,非虛文也,實乃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也!”

“聖人制禮作樂,非憑空而來,必是體察天地萬物自然之序、人倫日用當然之則而成。如同日月運行、四時更替,自有其不易之常理。”

“故格物致知,窮究物理,亦當從日用倫常、進退揖讓之‘禮’入手,由具體之‘分殊’,方可體悟那普遍之‘理一’!此乃切實可行、步步踏實之途。”

雖然是親兄弟,但程頤的路徑,與兄長程顥的靈性感悟明顯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迥異於張載的宇宙論追問。

他更強調“理”的客觀性與秩序性,試圖在具體可感的“禮”這個人世間最精密的規範系統中找到“天理”的具象化表達。

這種重實踐、重規範、強調“由分殊到理一”的思維特質,是他後來“性即理”、“格物窮理”思想的早期雛形。

程頤這種對“禮”的極端重視,既是對佛老出世傾向的否定,也是對漢唐註疏脫離日用實踐的反撥,試圖將高遠的“道”拉回人間,賦予其堅實的實踐基礎。

歐陽修捋着短鬚,沉吟不語。

他當然欣賞這些年輕一代的銳氣,但作爲畢生致力於古文運動與文學革新的文壇領袖,他其實更關注的是文風這些在未來幾年有機會扭轉的現實層面問題。

畢竟,哲學層面的突破,對於現實的影響,是有嚴重滯後性的。

一種哲學思想,從提出,到討論,再到被思想界普遍承認,時間短則十數年,長則數十年,而歐陽修沒這個時間了。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這些事情,只能由年輕一代來完成。

但韓愈是歐陽修心中永遠的榜樣,不僅是古文先驅,更是《原道》中儒家道統的闡述者與佛老的批判者。

所以,張載的這些話,也是能引起歐陽修共鳴的。

歐陽修微微頷首,語氣溫和,帶着方向性引導:“子厚、伯淳、正叔所言,皆有所見,發人深省,突破漢唐註疏之窠臼,直探本源,此志可嘉,勇氣可佩。”

“昌黎先生倡古文,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探求天地大道,亦當如此,需融會貫通,循序漸進,切不可好高騖遠,流於空談.文章載道,道在日用倫常,在社稷民生,此乃根本,不過。”

梅堯臣溫言道:“誠如伯淳所言,這‘理’應是活潑潑的。觀‘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豈非天地間自然之理?活潑潑地,生機盎然。聖人之意,或在教人於此生機勃勃之世界中,體察那生生不息之仁心與天道。”

不過,歐陽修和梅堯臣雖然認同張載、程顥、程頤這些年輕人在哲學層面的探索,但在場青松社的其他人,卻並非都是這般認同。

曾鞏還是眉頭緊鎖,良久纔開口道:“子厚兄所言‘氣化流行’,雖新奇,然終覺縹緲,近乎道家。伯淳之‘活潑潑’,更似禪家機鋒至於正叔以‘禮’爲天理節文,恐將聖人制禮之深意簡單化了。”

曾鞏的觀點,也代表了當時學界主流對這股新思潮的普遍態度。

——漢唐註疏的權威雖受挑戰,但根基猶在。

張載的“氣”、程顥的“心性”、程頤的“禮即理”,這些探索在傳統儒生看來,或失之空疏,或跡近異端,或過於刻板。

畢竟,這些哲學家,此時也都年輕,思想尚處於萌芽期,並沒有達到登峰造極的大成期。

所以他們的這些本身理論體系就不完備,漏洞百出的思想萌芽,也很難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

故此,對於這些青松社成員來講,雖然都是主張,但卻遠不如歐陽修倡導的“滌盪太學體”令人認同。

但從開始到現在,始終沉默不語的陸北顧不這麼認爲。

他看到的,是華夏思想史的長河在此刻劇烈拐彎!

張載那對“氣”的執着叩問,程顥那靈動的心性感悟,程頤那嚴謹的禮學路徑,這三股在歷史深處剛剛涌出的泉流,雖方向各異,水勢強弱不同,甚至彼此間還存在着微妙的排斥與吸引,在後世更是會分裂成“氣學”、“理學”、“心學”等儒學的不同學術流派,但它們此時共同的目標,都是要衝垮漢唐註疏築起的千年堤壩,爲儒學尋找新的源頭活水!

這正是大宋儒學復興運動的起點。

他們此刻的探索雖稚嫩、非系統,甚至帶着佛老交鋒的痕跡,分野也已現端倪,卻充滿了篳路藍縷的開創精神。

而從時間上來講,歐陽修、梅堯臣等人主導的古文運動,陸北顧註定只是被影響者,但尚未正式開始的儒學復興運動,他卻可以成爲影響無數後人的重要參與者!

因爲陸北顧很清楚,古文運動,只能影響一時,而儒學復興運動的結果,卻會深刻地影響華夏往後數百年社會的方方面面!

所以,面對曾鞏等青松社社員的疑問,陸北顧開口了。

“子固兄所慮,誠爲持重之言,然學生竊以爲,三位路徑或有不同,氣象或有宏闊靈動冷峻之別,然其志一也,皆欲鑿破漢唐註疏之堅冰,引活水以溉千年儒林之焦土!”

“此非標新立異,實乃返本開新、汲古求源之必然!如同江河奔海,雖有九曲,終歸一途,這‘活水’何在?學生讀濂溪先生所著《太極圖說》有所感悟,今夜斗膽獻醜,不知歐陽公可允否?”

此時,非止歐陽修愕然一怔,便是張載和程顥、程頤等人,也是齊齊怔然。

聚會開始之前,歐陽修問陸北顧有沒有高論,不過是慣例調侃新入社的後輩罷了。

而這年輕人始終一言不發,衆人也不知道他是性格如此沉默寡言,還是肚子裡沒墨水不敢說話,但也都沒人真正高看他一眼。

卻沒想到,在這種關鍵時候,陸北顧竟然真敢站出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而且,還是最難的哲學觀點!

這要是不懂裝懂,那可就真的貽笑大方了。

而陸北顧這副篤定的神態,卻讓衆人有些拿捏不準這是真有東西?

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31章 《水龍吟》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51章 歸途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83章 春秋筆法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40章 天下奇才!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28章 難得奢侈第152章 “三難”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43章 鑊氣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128章 真神了!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38章 開源?節流?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230章 國士之器第264章 鹽鐵司的任職邀請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194章 始惜月滿 花滿 酒滿【求月票!】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178章 陸解元,收此嘉獎吧!【求月票!】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54章 小娘子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147章 放榜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127章 “水窗”第31章 《水龍吟》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51章 歸途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38章 開源?節流?第58章 沐佛節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121章 分別第170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84章 詩賦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252章 趙徽柔第141章 觀瀾社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156章 開封再見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77章 州試第一,陸北顧!【求月票!】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121章 分別第200章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第58章 沐佛節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
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31章 《水龍吟》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51章 歸途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83章 春秋筆法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40章 天下奇才!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28章 難得奢侈第152章 “三難”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43章 鑊氣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128章 真神了!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38章 開源?節流?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230章 國士之器第264章 鹽鐵司的任職邀請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194章 始惜月滿 花滿 酒滿【求月票!】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178章 陸解元,收此嘉獎吧!【求月票!】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54章 小娘子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147章 放榜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127章 “水窗”第31章 《水龍吟》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51章 歸途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38章 開源?節流?第58章 沐佛節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121章 分別第170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84章 詩賦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252章 趙徽柔第141章 觀瀾社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156章 開封再見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77章 州試第一,陸北顧!【求月票!】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121章 分別第200章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第58章 沐佛節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