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

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

但不管怎樣,自己已經先拿了好處,在這個再無第三人的密室裡,沒有繼續含糊其辭的道理了。

畢竟對方不僅是知縣,更兼管着縣學,無論從哪方面來講,得到李磐的賞識和支持,對自己來講都是有利無弊。

既然已經表現出才華了,那就乾脆表現到底吧!

“學生聽西北行商講過,現在秦鳳路最前沿的寨堡裡,負責駐守的大多是廂兵和蕃兵,其實已經是壞了軍制規矩的。”

陸北顧的話語說的含蓄,但這裡面其實有個說法。

宋太祖立國的時候,理論上負責地方守備的廂兵其實只是用於勞役的輔兵,並不進行軍事訓練。

但到了第一次宋夏戰爭的時候,由於西北兵力嚴重不足,秦鳳路等地的廂兵纔開始教閱,訓練一番後勉強算是能用來湊數了。

但廂兵的本質,還是缺乏戰鬥力的填線寶寶,在寨堡裡蹲坑固守還湊合,拉出去野戰一觸即潰。

而戰鬥力相對較強的,派往西北的禁軍(即後來西軍的前身)數量也有限,若是都派駐到寨堡裡,那就沒有兵力能野戰機動了。

因此在第一次宋夏戰爭時期,仁宗下旨整合內附的諸蕃部落,又編練出了蕃兵。

所謂蕃兵,就是由蕃部首領統帥的軍隊,朝廷通過給予錢糧支持的方式來讓他們協助西北廂兵填線,待在宋夏邊境線緩衝區的寨堡裡。

正是因爲廂兵、蕃兵,本來就不該長期駐守在西北前線。

因此,陸北顧才說此舉實際上已經嚴重破壞了大宋的軍制。

“所以,真要編練土人弓箭手,問題其實不是壞了軍制規矩”

有些事情實際操作可以,公然說出來不行,在這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密室裡說出此言,便是交心之語了。

如果李磐不接茬,那接下來陸北顧自然什麼都不必再說。

“不就是怕形成藩鎮嘛。”

看出了陸北顧的顧慮,李磐灑然一笑。

“是。”

陸北顧誠懇道:“種世衡在青澗城招募土人弓箭手的舉措,之所以朝廷不準各寨堡效仿,不是朝廷不清楚土人弓箭手比禁軍、廂軍省錢,而是怕以西人守西土,不需朝廷撥款,則必然尾大不掉。”

弓箭手是俗稱,在大宋的正式名稱叫做鄉兵,這類兵打仗的時候自備糧餉兵仗,因在手背上刺“弓箭”等名號而得名,算不得正規編制。

“這話倒是不錯,凡事有利便有弊,若真的西北軍隊做大,到時候未必能平滅夏國,但養寇自重卻是必然。”

陸北顧心中暗歎,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心。

要是崇禎能理解“遼人守遼土”不僅必然做不到“五年復遼”,還會把遼東將門養成帶路黨,最後也就不會弔死在老歪脖子樹上了。

“所以學生以爲,西北戰事之所以膠着,根源表面上在於軍制,其本質則在於我朝財政與地理之間的矛盾,前唐便是例子。”

“哦?”李磐放下茶杯,“這個思路很有意思,詳細說說。”

“前唐之敵,在西北、東北兩面,而前唐以關隴門閥立國,自然偏重西北,財政皆供拓邊之用,因此安西都護府拓地萬里,一時無雙。” “關隴府兵爲此大量派往西域,常年累月外出作戰已嚴重超出府兵制度規定的服役時間,但西域拓邊到了一定程度,即便關隴府兵傾盡全力也只能勉強維持,到了怛羅斯之戰後,遂盛極轉衰。”

“與此同時,前唐在東北方面既無足夠財力也無充裕人力,不得已放權於當地胡將,因此安史之亂爆發。”

聽到這裡,李磐的神情也凝重了起來。

“前唐殷鑑不遠,我朝定製度首重兩河①以御北漢②、遼國,澶淵之盟雖立,但誰能確定,北方不會再起兵戈?畢竟失了燕雲,鐵騎南下一馬平川,幾晝夜便可飲馬黃河威脅開封。”

“而兩河不能不守,西北也不能不守,更不能令西北成了藩鎮,所以財政自籌之權決不會放給西北,哪怕扛着‘三冗’的重擔,中樞咬牙也要供着。”

李磐眉頭緊蹙,問道。

“所以照這麼說是死結?”

“不是死結,其實說穿了歸根結底還是一筆經濟賬。”

接下來陸北顧說的話,詳實程度讓李磐都有些驚訝。

“學生聽說養一名禁軍每月花費,大約可養兩名廂兵,亦或四到五名鄉兵。”

這話是有出處的,陸北顧記憶裡《宋代兵志》便有過統計,理論上北宋禁軍的每月收入,根據等級不同是500文到1000文,如果算上發的兩石五斗的口糧以及用於裁衣的布匹,平均下來一年收入則大約在36貫③左右,每月收入大約3貫,每天收入大約100文。

至於廂軍,待遇基本上是對半砍的,每天收入50文.鄉兵就更省錢了。

而這些倒不是什麼秘密,在大宋,當兵是個什麼待遇百姓都很清楚,就是因爲混的還不如普通市民階層隨便做點什麼活計,所以纔有了“好男不當兵”的說法。

宋朝的軍隊跟前唐可以說是截然不同,前唐府兵那都是帝國制度的獲益者,正經良家子,要地位有地位要榮譽有榮譽。

至於大宋,除了被刺配充軍的賊配軍,還有那些遊手好閒的青皮無賴,以及活不下去的流民,誰家正經兒郎不去讀書反而去當兵啊?

正是因爲兵員質量本身就不行,所以大宋軍隊也只能靠堆數量了,而想要指望這種維穩屬性大於作戰屬性的軍隊有什麼戰鬥力,那也是奢求。

你問爲什麼要搞這種低質量堆迭的軍隊?

君不聞“長安天子,魏府牙軍”乎?

那當然是因爲晚唐和五代十國的驕兵們,乾的那些罄竹難書的事情把天下人都嚇怕了啊!

所以在制定大宋軍制的時候,政策出發點就是與其說再搞出這種血腥而荒誕的世道,還不如犧牲一些軍隊戰鬥力,讓大家都能安安穩穩過日子。

“西北四路兵馬詳細數量學生不知,想來起碼十萬禁軍、十萬蕃兵是有的,再配上數萬廂兵,籠統來算即便什麼都不做,僅僅養兵之費每年就得700萬貫起步,算上其他花銷,最少要1000萬貫。”

“國朝財政六分之一,便這般消耗掉了。”

“敢問令君可曾想過,是否存在兩全其美的解決之策?”

——————

①兩河,古代對河北和河東(即今山西)的代稱。

②北漢,即五代時期十國之一的漢國,由沙陀人劉崇據河東十二州建立,在大宋立國之後長期依附遼國,於太平興國四年被宋太宗趙光義率軍親征所攻滅。

③宋代一貫錢有兩種計算方式,一種是“足陌”,即一貫錢等於1000文銅錢;另一種是“省陌”,即一貫錢等於770文銅錢。本書爲方便讀者理解,相關內容均默認以“足陌”方式進行表達與計算。

(本章完)

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82章 縣試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281章 除夕第52章 知恩圖報第147章 放榜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30章 江川號子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36章 童謠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19章 收穫不菲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18章 終無應者第98章 流觴曲水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92章 西南局勢第170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61章 五觀堂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261章 包青天第35章 “鐵面御史”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38章 開源?節流?第23章 獨竹漂第3章 一紙《御夏策》,文成滿堂驚!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121章 分別第267章 剜肉補瘡,寅吃卯糧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18章 終無應者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236章 周敦頤第84章 詩賦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83章 春秋筆法第141章 觀瀾社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284章 “科舉怪物”章衡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98章 流觴曲水第58章 沐佛節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62章 實力排序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229章 王霸之辨第84章 詩賦第251章 官家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58章 沐佛節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8章 難得奢侈第13章 漱玉別業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241章 你們現在就是監生了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62章 實力排序第63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165章 抉擇第179章 跨馬遊街,傾城相賀!【求月票!】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8章 難得奢侈第282章 《別歲》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57章 嫂嫂來信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
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82章 縣試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281章 除夕第52章 知恩圖報第147章 放榜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30章 江川號子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36章 童謠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19章 收穫不菲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18章 終無應者第98章 流觴曲水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92章 西南局勢第170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61章 五觀堂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261章 包青天第35章 “鐵面御史”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38章 開源?節流?第23章 獨竹漂第3章 一紙《御夏策》,文成滿堂驚!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121章 分別第267章 剜肉補瘡,寅吃卯糧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18章 終無應者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236章 周敦頤第84章 詩賦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83章 春秋筆法第141章 觀瀾社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284章 “科舉怪物”章衡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98章 流觴曲水第58章 沐佛節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62章 實力排序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229章 王霸之辨第84章 詩賦第251章 官家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58章 沐佛節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8章 難得奢侈第13章 漱玉別業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241章 你們現在就是監生了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62章 實力排序第63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165章 抉擇第179章 跨馬遊街,傾城相賀!【求月票!】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8章 難得奢侈第282章 《別歲》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57章 嫂嫂來信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