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旬測

第27章 旬測

此後數日,陸北顧皆是每日早起,在學舍院外晨讀。

晨露未晞時,他的低聲誦讀聲便伴着鳥鳴在院落中迴盪。

這般勤勉漸漸傳開,引得幾個學子也加入晨讀,倒成了縣學一景,甚至連縣學的學正對此事都有所耳聞。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前去會食所用早餐的學正在路上駐足細聽,發現是陸北顧的聲音,聲調雖低,但字字鏗鏘,似是讀出了金石之音。

他記得這個學子,寒食節之前的策論考試上大放異彩,不過其餘諸科都差的厲害,如今聽這誦讀,卻已頗有章法.若不是足夠熟悉,是做不到這麼毫無磕絆一口氣順下來的。

學正捋須沉吟,轉道向裡行去。

晨光中,陸北顧正捧着書卷踱步,他讀得專注,連衣袂被竹枝勾住都未察覺。

直到聽見清嗓聲,才驚覺學正已立在三步之外,老頭的青布衣衫被風吹得微微鼓盪。

“學生見過學正。”

學正拿過了陸北顧手上的書,瞥見竹紙邊沿密密麻麻的記號,大抵是用來練習帖經的。

他不動聲色地翻開《爲政》篇,突然發問:“‘視其所以’章,何解?”

陸北顧略一思索,答道:“夫子教人觀人之法,觀其所爲,察其所由,安其所樂,則人心無所隱。”

學正點了點頭,不全是死記硬背,與月前那個只會照本宣科的後生判若兩人。

隨後,他又考校了幾個問題。

不單單是《論語》裡需要默背的內容,還有《春秋》和《禮記》裡關於經義的理解,但很明顯,雖然陸北顧的《論語》已經背的越來越熟練了,《春秋》相關內容也多有了解,但對於《禮記》卻還生疏的很。

“你近日讀了哪些註疏?”學正突然問道。

陸北顧如實把他讀的幾本書告知於對方。

“光是讀《禮記正義》不夠,正統歸正統,跟現在的考試內容還是有不少差異的。”

學正伸手按住他肩膀,老頭感受到麻布下嶙峋的肩骨,說道:“方愨所著的《禮記精義》怕是來不及細讀了這樣,你稍後到我這裡來,拿三卷《禮記舉隅》去讀,若是自己有閒暇,也可去書店買《禮記墨義要覽》看看。”

“是,多謝學正。”

老頭擺擺手,自顧自地走了。

至於剛纔所說的《禮記精義》,是一個大部頭的備考書,總共有五十卷之多,內容主要是摘錄《禮記》篇章,附以歷代註疏精要,並附“墨義題解”,大抵就是模擬考試題型大全的意思,完全可以理解成類似《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存在。

這個大部頭在如今的仁宗朝多次重刻,被國子監和太學列爲考試重點推薦書目,沒幾個月全身心投入,根本啃不下來,所以眼下時間緊張的陸北顧是不用考慮的。

而《禮記舉隅》則是其簡化版,摘錄的都是重點常考篇章,然後給相應的墨義答題模板,屬於抓重點的速成之法,很適合突擊提高成績。

當然了,這種好東西,在市面上賣的極貴就是了。

至於所謂《禮記墨義要覽》,內容則更高級一些,賣的也更貴一些,其實就是歷年省試墨義真題集註,一般都是赴京趕考的舉人才會買來考進士用,他現在倒是用不上。

陸北顧重新打開了《論語》,書頁正好停在《述而》篇。

“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他搖了搖頭,忘記吃飯還不至於,他得準備去會食所用早餐了複習帖經所用的《論語》,除了晨讀,只有在吃飯的時候他才擠出來時間看,剩下的時間,則大多都用在了複習墨義所必須下工夫的、紛繁浩雜的《春秋》《禮記》上。

至於詩賦,說實話,他還沒時間準備呢,希望去成都府路上休息的時候能有空看看相關的書籍。 吃完早餐以後,一上午過去。

當刺眼的陽光穿透窗紙時,陸北顧已在案前坐了整整兩個時辰。

從學正那裡借來的《禮記舉隅》的紙頁被他翻得有點起了毛邊,“啪”的一聲,輕合上卷冊,陸北顧揉了揉酸脹的太陽穴。

窗外傳來學子們喧嚷,他這才驚覺.該去書堂了。

今日正是旬測的日子,案几已擺成單人獨座。

剛趕來的陸北顧坐下來沒多久,學正就帶着幾個老師捧着考卷進來。

“帖經四十條,墨義二十問。”

學正將黃麻紙卷分發給前排學子:“午時初刻收卷,可以提前交卷。”

旬測屬於小測試,用意主要在於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水平,所以學生們對此重視程度並不高,考的多了就有種例行公事的麻木感。

陸北顧展開考卷,墨香撲面而來。

首題便是《論語·八佾》的填空。

“子曰:‘《____》____,哀而不____’。”

這屬於白給題,他每日晨讀《論語》,雖然不說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但是連冷僻的《鄉黨》篇現在都考不住他了,這種隨便答。

連答了四十條帖經,裡面倒是確實有兩三條比較刁鑽的,讓還沒來得及把《論語》背到滾瓜爛熟地步的陸北顧,有些拿捏不準自己答得是否完全正確。

不過整體而言,90%以上的正確率是能保證的,這跟此前的水平相比肯定是天差地別。

當然了,同樣是考帖經,縣試帖經的難度,跟州試也壓根比不了就是了,而這部分通常而言對於頂尖選手來講也拉不開多少分。

到了墨義部分,開頭的《春秋》題就讓陸北顧筆尖懸停了下來。

“僖公二十四年,天王出居於鄭,書法如何?”

陸北顧想了想,寫下了“天子不言出,此言出者,譏王無德也”的答案,隨後筆鋒一轉,又補上“雖失位,猶在境內”的別解。

二十問的墨義考下來,雖說沒有到滿頭大汗的程度,但確實也是比之考《論語》填空的帖經要令人頭疼得多。

“呼”

把卷子交上去,陸北顧也是長舒了一口氣。

接下來就是檢驗他這十來天學習成果的時候了。

因爲有標準答案,在場的判卷老師也有好幾個,所以判卷速度非常快,基本上交上去沒多久就判出來了。

沒等多久,就開始公佈排名和成績。

對於各人都是什麼水平,其實大家心裡早就有數,所以聽到何聰等人照舊名列前茅的時候,沒人驚訝。

但是當一個名字突然擠進前十的時候,書堂內卻是一陣詫異。

“——陸北顧,帖經乙上,墨義乙下,列第九!”

(本章完)

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92章 西南局勢第280章 只是大號孔明燈而已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92章 西南局勢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158章 州試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32章 驛站見聞第141章 觀瀾社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67章 意外第57章 嫂嫂來信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141章 觀瀾社第167章 淯井監第30章 江川號子第77章 裴娘子您可真有福氣第280章 只是大號孔明燈而已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167章 淯井監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278章 宋庠的明示第261章 包青天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126章 陸北顧的想法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31章 《水龍吟》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74章 新法第276章 姐夫第19章 收穫不菲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35章 “鐵面御史”第44章 詩賦之道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76章 姐夫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35章 “鐵面御史”第247章 劉幾的質疑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
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92章 西南局勢第280章 只是大號孔明燈而已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92章 西南局勢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158章 州試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32章 驛站見聞第141章 觀瀾社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67章 意外第57章 嫂嫂來信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141章 觀瀾社第167章 淯井監第30章 江川號子第77章 裴娘子您可真有福氣第280章 只是大號孔明燈而已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167章 淯井監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278章 宋庠的明示第261章 包青天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126章 陸北顧的想法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31章 《水龍吟》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74章 新法第276章 姐夫第19章 收穫不菲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35章 “鐵面御史”第44章 詩賦之道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76章 姐夫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35章 “鐵面御史”第247章 劉幾的質疑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