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劍走偏鋒

蘇洵在今年寫下《六國論》的根本原因,歸根結底還是第一次宋夏戰爭對於大宋士大夫所造成的深刻觸動。

還是那句話,史論並非單純寫史,大多都是以史喻今。

蘇洵所作《六國論》的核心觀點是“六國破滅,弊在賂秦”,批判六國統治者通過割地求和苟安的政策,借古諷今抨擊大宋對遼、夏的歲幣政策,警示勿要重蹈六國覆轍。

當然了,道理肯定是對的,但是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分析夏國是喂不熟的狼崽子不假,但遼國收了錢是真不搞事啊!

一方面是因爲遼國這種“南北面官制”的縫合體制,是顯著區別於此前譬如匈奴、鮮卑、柔然等等任何一個遊牧王朝的,遼國不僅自認正朔,而且對契丹、渤海、漢人混雜組成的軍隊約束力度都很強。

另一方面這種和平也是宋遼拉鋸數十年的結果,從北漢滅國到澶淵之盟打了這麼多年,雙方都認識到在力量基本均等的情況下,任何一方都做不到大範圍開疆擴土這種事,打仗只是空耗錢糧兵馬,乾脆就不打了,做生意吧。

而《六國論》是這個時代非常常見的史論題目,很多人都寫過,三蘇的《六國論》各自切入點都不同,蘇洵批判“賂秦”,蘇軾強調“養士”,蘇轍主張“團結抗秦”。

歷史上沒記載蘇軾和蘇轍是在哪個具體時間點寫的六國論,但毫無疑問,既然其父蘇洵在今年寫的《六國論》並被收錄於《嘉祐集·權書》,公認爲其史論代表作,那麼蘇軾和蘇轍,對於這個題目肯定不可能是沒有過思考的。

果然,蘇轍在聽到這個題目後,眼神一亮。

程建用與蘇氏兄弟同齡,又同在眉山,平素便交往密切,自然知曉蘇洵剛寫下不久的《六國論》,於是低聲問道。

“子由,你可曾準備過這個題目?”

“沒準備過,但觀家父所作,心中自然是有些思量的。”

楊堯諮聞言笑道:“那你可得拿個第一,不然回家不好交代。”

“楊兄莫取笑我。”蘇轍苦笑,“在座的縣試第一多了去了,如何就能穩拿第一?”

楊堯諮不以爲然,只道:“縣試第一算的了什麼,哪個州學十來年堆不出幾十個縣試第一?可能考上進士的又有幾個?州學生與州學生之間的差距,早就是天淵之別了。譬如你兄長,也是州學生,可跟我們是一回事嗎?”

“是啊。”程建用也是感慨,“若是我們有你這般好父兄,能時時教導,怕是也有機會中個進士。”

蘇轍連連擺手,他們父子三人還沒中進士呢,就算有天大的才華,這時候若是自覺進士是囊中之物就這麼應了,那將來要是落榜了豈不尷尬?

“還是好好寫吧。”

兩人也不再與他說笑,各自在案几前沉思,隨後開始寫自己的《六國論》。

一時之間,現場開始變得寂寂無聲了起來。

白沙先生李畋歲數大了,腿腳也不太好,就沒有走動巡看。

但江子成作爲州學教授卻並沒有閒着,在現場的數十張案几中不斷踱步,很會給人制造心理壓力。

來到梅樹這邊,周明遠因爲是老生不能參與,所以正坐着發呆,見教授過來了,連忙想要起身行禮,卻被江子成按下。

江子成駐足看了看這邊的幾人,發現陸北顧正在沉思,隻字未動,便也就走開了。

“這一屆新生水平如何?”

走了一圈,江子成到了李畋所坐之處,李畋問道。

“還行,眉州的普遍比往年強些,戎州的也是如此,反倒是嘉州除了董家的小子沒其他出挑的人才。”

“瀘州這邊呢?”

“不好說。”江子成搖了搖頭,“都寫完再看吧。”陸北顧這邊,對於《六國論》這個題目該怎麼切入和展開,也確實是有些拿捏不定。

這個題目他事先並未想過,而這個時代寫過《六國論》的人又實在是太多,絕大多數人都是基於西漢賈誼《過秦論》“賄秦”的觀點來寫的,要想別出心裁並不容易。

但如果僅僅是寫一篇平庸不出錯的史論,並非陸北顧的目的。

畢竟,這不是考縣試,考縣試的要求是穩拿分不出錯,而這種場合,要的是出彩!

在陸北顧的計劃裡,他必須在這次迎新雅集上拿到前五名,獲得老師選擇權,纔有可能憑藉着自己縣試第一身份的特殊加持,在接下來的分舍考試裡考進中舍,最終選到白沙先生作爲老師。

如此一來,才能做到在兩個多月內,科舉實力突飛猛進到能考中舉人的地步。

這麼完美的計劃,不能第一步就出岔子。

“賂秦?抗秦?養士?經濟?外交?”

一個又一個的切入口,在陸北顧的腦海中逐個浮現,又被逐個排除。

終於,在沉思片刻之後,他想到了一個有些劍走偏鋒的切入口。

“終究是要以史喻今啊!”

陸北顧開始動筆,寫屬於自己的《六國論》。

因爲陸北顧構思的時間有點久,而迎新雅集這種場合也不是正式考試,所以在他動筆開始寫後不久,就已經有人陸續交卷了。

這也不奇怪。

前五的獎勵固然不錯,但許多新生是有自知之明的哪怕坐在這裡構思一天,最後寫出來的史論怕是也不太可能拿到前五名,所以還不如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寫完了早點交卷早點輕鬆。

當然了,其中也有對這個題目早有準備,所以下筆如飛。

比如方渭。

他很快就寫完了,略微檢查之後,自信地把試卷交了上去。

但對於大多數真正志在爭奪名次的新生來講,這篇史論,定然要慎之又慎。

所以在第一批交卷潮以後,反倒沒什麼人交卷了,都在默默地寫着。

而李畋雖然年紀大了,但眼神還算好使,他的閱卷速度並不慢,同時也沒有拿筆來勾,只是把認爲寫的還可以的卷子單獨放到一堆。

又過了一會兒,蘇轍終於寫完交卷。

當蘇轍的卷子交到李畋手裡的時候,李畋的閱卷速度,顯著地慢了下來。

江子成湊在他旁邊,俯下身子跟着看,說道。

“這篇文章倒是很有見地。”

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50章 國朝懸案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277章 粔籹蜜餌,有粻餭些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222章 清風樓第278章 宋庠的明示第239章 宋瘋子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208章 呂惠卿的小心思第270章 全能天才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77章 裴娘子您可真有福氣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67章 意外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61章 五觀堂第92章 西南局勢第43章 鑊氣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152章 “三難”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239章 宋瘋子第168章 劍拔弩張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127章 “水窗”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28章 難得奢侈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174章 新法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251章 官家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273章 他不是知道錯了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147章 放榜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128章 真神了!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236章 周敦頤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50章 國朝懸案第38章 開源?節流?第44章 詩賦之道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264章 鹽鐵司的任職邀請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252章 趙徽柔第170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274章 嫂嫂的家世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84章 詩賦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52章 知恩圖報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58章 沐佛節
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50章 國朝懸案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277章 粔籹蜜餌,有粻餭些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222章 清風樓第278章 宋庠的明示第239章 宋瘋子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208章 呂惠卿的小心思第270章 全能天才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77章 裴娘子您可真有福氣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67章 意外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61章 五觀堂第92章 西南局勢第43章 鑊氣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152章 “三難”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239章 宋瘋子第168章 劍拔弩張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127章 “水窗”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28章 難得奢侈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174章 新法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251章 官家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273章 他不是知道錯了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147章 放榜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128章 真神了!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236章 周敦頤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50章 國朝懸案第38章 開源?節流?第44章 詩賦之道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264章 鹽鐵司的任職邀請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252章 趙徽柔第170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274章 嫂嫂的家世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84章 詩賦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52章 知恩圖報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58章 沐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