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

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

這個孫子的做法十分強硬,李淵都習慣了,二話不說將人的僧衣燒了,並且還要佈告天下,告訴世人玄奘還俗了。

這個孩子一點都沒變,他沒有多少仁慈與憐憫,也不會去可憐玄奘。

高士廉說承幹是一個十分適合當皇帝的孩子,這個孩子行事有手腕,沒有優柔寡斷,也沒有婦人之仁。

相比重情重義的二郎,他比二郎更適合當一個皇帝。

身爲李唐的第三代皇帝,事實證明他很適合坐在皇位上。

就連二郎要退位的時候,這孩子都沒有拒絕,連推脫都沒有。

承幹還是有變化的,至少死在他旨意下的人更多了,被流放西域的人不計其數。

李承幹讓內侍送來了一件官服,讓玄奘穿上。

玄奘依言穿上了厚實的衣裳,頓時覺得寒風不再刺骨了,自內有一股暖意,還是那幾句話,“我要向陛下辭行。”

“剛來就要走嗎?”

玄奘點頭道:“我說過,要爲大唐祈福一生。”

李承幹對他道:“但你已還俗了。”

“我不再入寺廟,也不再念誦佛號,我會找一個地方住下來,將天竺的經書編譯好。”

李承乾道:“忘了與你說了,天竺的僧人都快死絕了,大唐打下了曲女城,殺了很多僧人,如果你覺得那些僧人該死的話現在就離去吧,你若憐憫那些僧人,就將朕給你的這件衣裳脫下來,自請斬首去。”

玄奘躬身行禮,而後也沒有說話,快步走入了風雪中。

看來他是不憐憫天竺僧人了。

李淵道:“他還要祈福,還要隱居,還要帶走天竺的經書,他這是還俗嗎?”

李承幹喝着茶水,看着玄奘的背影被風雪淹沒,道:“孫兒佈告天下,告知天下人他還俗了,他自己也承認了,這就足夠了。”

李淵忽然一笑,道:“你真是不拘小節。”

“爺爺,改變一個人很難,孫兒不能改變他。”李承幹單手茶碗,緩緩道:“玄奘不能背棄他一生的信念,又不能違背朕與他的約定,這樣的結果是最好的。”

李淵重新閉上眼,安靜地坐着。

玄奘走出朱雀門,走在朱雀大街上。

長安城的坊民見到了一個穿着朝中官服的僧人,很是好奇。

直到有名侍衛在朱雀門前高聲唸誦旨意,張貼布告,人們這才知道玄奘還俗了。

路過長安城的一處處坊市,玄奘來到了崇文館門前,這裡以前是勝光寺的舊址。

剛從崇文館走出來的學子見到來人好奇道:“你是?”

“玄奘,前來取經書。”

“玄……玄奘?”那學子連忙回去傳話。

半個時辰之後,就有崇文館的學子拉着一車的天竺的經書交給玄奘,“這些經書我們從未翻看過,也從未遺失,原樣奉還。”

玄奘拉着這一車經書,風雪中離開長安城。

松贊干布與祿東贊策馬出了長安城,一路追上了駕着馬車的玄奘。

“玄奘!”祿東贊大喊着追上馬車。

玄奘拉住馬兒的繮繩,回首看向來人。

松贊干布策馬上前,攔住道路道:“你要走?”

玄奘道:“贊普的身體更好了,可以策馬了。”

不解地看着他,松贊干布問道:“當初爲了回到長安,你可以爲此豁出性命,怎麼現在又要離開了?”

祿東讚道:“天可汗是贊普的朋友,贊普會爲你向天可汗求情。”

玄奘道:“不是陛下趕我走的,是我要走的,其實陛下也希望我留下來,我拒絕了陛下的好意。”

松贊干布在寒風中大口出着氣,“你要去哪裡?”

玄奘低聲道:“去想去的地方。”

“你……”松贊干布像是被氣壞了,又道:“你可以留下來。”

但見玄奘依舊是一臉的笑容,他很高興?

松贊干布只好讓開路。

玄奘駕着馬車帶着一車的經書,就這麼離開了。

祿東讚道:“贊普,就讓他這麼走了嗎?”

松贊干布沉默不語。

祿東贊左顧右看,心中多有困惑。

翌日,朝中正在休沐,李承干與兒子,女兒們吃着火鍋,才知道玄奘離開長安之後,一路西行,有人去問詢玄奘要去哪裡,他說他要去沙州。

玄奘履行了一場必輸的約定,他雖說還俗了,他還是孤身一人,他換下了僧衣,但再也換不下皇帝賜給他的官服。

玄奘是有俸祿的,是鴻臚寺登冊造案的官吏,大理寺已去追查玄奘的真名以及出身。

那都是很多年前的隱秘了。

十歲的小於菟問道:“爹,玄奘還會回來嗎?”

小鵲兒嘴裡嚼着羊肉道:“肯定不回來了。”

小孟極問道:“爲何不回來了?”

見三個已記事的孩子都看向自己,李承乾道:“吃飯,別問。”

三個孩子又聽話地埋下頭,繼續吃飯。

正值新年,李承幹讓於菟回他爺爺那裡去住,再讓鵲兒去他外公家住幾天,兩儀殿內又清淨了許多。

小孟極坐在板凳上,正照顧着她的小弟吃飯。

兩儀殿最小的孩子也滿週歲了。

李承幹清閒地走在皇宮中,看着眼前的凌煙閣。

宮女匆匆來報,道:“陛下,玄奘來信。”

wωw¸ттκan¸¢ O

李承幹拿過書信,看着書信的話語,玄奘這封書信中寫了很多話,或許是有些話他當面說不出來,只能寫在了書信中。

要說與玄奘的聯繫,還說當年波頗爲東宮祈福的起因。

這麼多年過去了,波頗早就過世了,玄奘也還俗了。

李承幹自語道:“他還是習慣寫信,當着朕的面不會說話了是嗎?”

宮女低頭站在一旁沒有言語。

玄奘在信中說他想要去看看現在的西域,餘生就留在沙州,他會參加崇文館的支教,但要隱姓埋名。

他沒說還會不會回來,也沒說何時會再回關中,或許再也不會回來了。

波頗過世了,勝光寺的和尚都還俗了,玄奘走了三年,看遍了中原的光景,似乎這片土地再也沒有他值得牽掛的。

李承幹在他在紙張背面寫下兩個字,這兩個字是家鄉,道:“讓人交還給玄奘。”

宮女接過紙張,行禮道:“喏。”

他玄奘就像是一個沒有家也沒有根的人,他真的還俗了嗎?

呵呵,只不過是換了一身衣裳,他內心依舊是個僧人,從來沒有還俗。

這算是抗旨,還是沒抗旨呢?

他說他見到了許多故人,他們有的是朝中官吏,有的是以前還俗後的僧人,他們希望給玄奘留一個家,留一個寺廟,讓他留下來。

但玄奘都拒絕了,他有他自己想做的事,有他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一路上,玄奘睡在馬車內與經書共眠,等到了沙州,應該是溫暖的春季。

這是玄奘在信中說的。

李承幹走了兩步,腳印留在雪地上。

也不知道再過多少年玄奘纔會回來,多半是垂垂老矣,又或者真的不再回來了。

玄奘的故事會留在史書上,人們也會記得這個人。

渭南縣的支教書舍,王九思收拾着孩子們寫好的文章。

“九思!玄奘還俗了。”

聽到姐姐的話語,王九思手上的動作一停,又故作輕鬆道:“無妨。”

離開書舍,王九思與幾個同樣在這裡支教的夫子,聽着他們的議論,說是玄奘完成了與陛下的三年之約,回來之後就還俗了,算是履行了約定。

陛下也交還了天竺經書。

不論是玄奘,還是陛下,都履行了約定。

王九思這才明白,那從洛陽來長安的玄奘看似一臉的輕鬆愜意,實則在來長安的路上,玄奘到底是鼓起了多大的勇氣。

對這代人,影響最深的是當年的皇帝,貞觀一朝的陛下發起了東征,掃平了遼東,讓前隋將士們的屍骨得以回家鄉。

對王九思來說,對他影響最深的還有一人,他就是玄奘。

“九思。”一旁夫子詢問道:“你不是與玄奘相識嗎?怎麼不去問問?”

王九思道:“有什麼好問的,聽個熱鬧罷了。”

安西軍的將軍們終於出了隴西地界,終於要到長安了。

薛仁貴與樑建方策馬並行走在最前頭,而在後方是長長的車隊。

官道兩側還有積雪,天氣依舊很冷。

薛仁貴看到不遠處有馬車在官道上駛來,他擡首道:“安西軍歸長安,速速避讓。”

玄奘趕着馬兒,讓馬車到了官道邊上停下。

安西軍的將軍們,策馬意氣風發而行。

玄奘在官道邊,坐在車轅上,看着這隊兵馬,他見到了一個褐發藍眼睛的人,穿着唐人的甲冑。

再一看,才知道是白方。

白方此刻與幾個同齡人正在笑談着,模樣看着很高興。

玄奘沒有相認,而是目送這隊兵馬離去,而後自己繼續趕馬前往沙州。

白方像是心有所感,忽然回頭看了看那駕遠去的馬車。

“待我到了長安,我就要如當年的河間郡王,江夏郡王那樣,成爲宗室將領。”李治喋喋不休地說着,看對方不理自己,又道:“白方!你在聽嗎?”

白方又回神道:“宗室將領與我有什麼不一樣嗎?”

李慎道:“當然不一樣了,宗室將領都是沒兵權的。”

“哈哈哈!”一旁的李景恆忽然大笑了起來。

白方蹙眉道:“不能帶兵打仗的將軍,那不好玩。”

李治憤憤地看向拆臺的李慎。

狄仁傑策馬而來,道:“說不定還會被陛下責罰。”

李慎感慨道:“責罰就責罰吧,從小到大都被責罰慣了。”

李治看起來還是晚成的模樣,一點都不像是天賦異稟。

裴炎板着臉走在隊伍的一側,以後就要同朝爲官,但衆人的距離更遠了,往後很難會有交集。

眼前的衆人在蔥嶺上陣殺過敵,將來也不知會是什麼樣。

隊伍行進了一天,在一個村外休息,裴行儉命人就地紮營,埋鍋造飯。

“懷英,你爹孃來了。”

剛吃下一口乾糧的狄仁傑還未應聲,乾糧就噎住了,不停捶打着心口,好會兒才緩過來。

狄仁傑走到軍營外,確認了是自己的爹孃。

狄母快步上前道:“出去一年有餘,都長高了,給娘看看是不是有哪裡受傷了。”

狄仁傑心說自己身上的傷口很多,還有幾處的刀口很深,好在都挺過來了。

他原地轉了轉,道:“娘,我沒受傷。”

狄母點頭終於有了笑顏,道:“那就好。”

狄仁傑擡頭道:“爹,你怎麼也來了?”

未等狄知遜開口,狄母拉着兒子道:“你爹休沐,就讓他一起過來了,嗯……真好,我兒也是上過陣,殺過敵的人。”

狄知遜沉聲道:“有了些許軍功也不要驕傲。”

狄仁傑注意到身後的弟兄們都在偷笑着看自己,好似自己是個沒長大的娃娃,一時間頓覺臉紅,紅到了耳根子。

狄母遞上一個沉重的食盒,又道:“也不知你在外面都吃了什麼苦,這是娘做的吃食,你拿去給你的兄弟們都分點,他們都是你的生死之交。”

狄仁傑會意點頭,提着食盒道:“謝爹孃。”

狄母拉着狄知遜上了馬車,就離開了。

狄仁傑站在原地良久,這纔回到營地,一走到這裡就是衆人的大笑。

白方朝着食盒仔細聞了聞,道:“什麼好吃的?”

狄仁傑坐回自己的營帳前,將一份份吃食都端了出來。

薛仁貴,裴行儉,裴炎……衆人都圍了上來,將食盒中的食物搶了一空。

一口都沒給狄仁傑留。

白方嘴裡嚼着一塊糕,手上還在翻找着食盒內的格子。

狄仁傑扶着額頭道:“沒了。”

白方看了看食盒底,確認沒了這才拍了拍手,嘴裡依舊嚼着糕點,離開了。

裴炎的爹孃沒來看望,只是收到了一封家書。

裴行儉更沒有家人來看望,他最親近的老僕從過世之後,就一直如此,與薛大哥坐在一起,看着高興地將士們。

不遠處,尉遲恭就策馬而來。

程咬金大笑道:“哈哈!敬德!”

尉遲恭目光先看了眼晉王與紀王,便低聲與程咬金講着。

李慎聽了一耳朵,快步而來道:“父皇召見我們。”

“現在嗎?”

“嗯,我們要跟着尉遲大將軍去見父皇母后。”

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559章 不可分割336.第336章 老府兵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88章 活得明白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88章 活得明白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52章 爺孫倆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87章 通達?第168章 一夜第85章 兵馬未動第128章 風波乍起250.第250章 夜釣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113章 班底構成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69.第269章 蘇勖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298.第298章 中秋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32章 拜訪舅爺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12章 等暖風來第74章 太子拜師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531章 只有利益362.第362章 祭拜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512章 倒春寒385.第385章 登基第52章 爺孫倆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316章 人的孤獨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104章 夕死可矣237.第237章 笄禮499.第499章 千秋殿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79.第79章 家宴第169章 願爲前鋒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98章 奉命放假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78.第478章 臣慚愧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32章 拜訪舅爺365.第365章 宴席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84章 戰書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
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559章 不可分割336.第336章 老府兵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88章 活得明白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88章 活得明白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52章 爺孫倆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87章 通達?第168章 一夜第85章 兵馬未動第128章 風波乍起250.第250章 夜釣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113章 班底構成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69.第269章 蘇勖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298.第298章 中秋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32章 拜訪舅爺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12章 等暖風來第74章 太子拜師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531章 只有利益362.第362章 祭拜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512章 倒春寒385.第385章 登基第52章 爺孫倆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316章 人的孤獨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104章 夕死可矣237.第237章 笄禮499.第499章 千秋殿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79.第79章 家宴第169章 願爲前鋒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98章 奉命放假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78.第478章 臣慚愧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32章 拜訪舅爺365.第365章 宴席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84章 戰書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