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第386章 新年

第386章 新年

夜色中的皇宮又恢復了安靜,一盞盞燈火點亮在各處殿宇中。

李績解釋道:“三日前送來的消息,阿史那社爾讓人送去了話語,讓阿史那車鼻來長安覲見,但在路上似乎是其族人遊說,他驚懼而逃。”

聽着這些話語,李承幹緩緩拿起茶碗,目視前方地飲下一口茶水。

長孫無忌低聲道;“是否要派出兵馬征討?”

李承幹又放下茶碗,看着眼前的名冊又道:“現在要去草原上找這個人恐怕不容易吧。”

“需要些時日,要在草原上剿滅一支突厥兵馬,動輒就是上千裡的奔襲。”

這位新帝又沉默了,兩位輔政大臣站在殿內保持着躬身行禮的姿態。

殿外又是太上皇與孩子們的玩鬧聲。

內侍向着殿外看去,面露笑容,現在的陛下就是如今的太上皇了。

安靜了片刻,李承幹拿起一卷羊皮,道:“今年陰山漠北諸部送來的賀禮都在路上了吧。”

“回……回陛下。”長孫無忌正了正神色道:“確實在路上了。”

李承幹沉聲道:“告知陰山的突厥人,漠北人,乃至回鶻人與安西都護府,但有發現阿史那車鼻的蹤影,可當即拿下,活捉者賞萬錢,哪怕斬首者,朕也不吝賞賜。”

長孫無忌行禮道:“臣這就去安排人手。”

見眼前的新帝點頭了,長孫無忌腳步匆忙離開。

殿內就剩下了英公。

殿外,父皇與孩子們的玩鬧聲也停下了。

李承幹扶起還在躬身的英公,低聲道:“讓遠在邊關的將士們也回家吧,再安排將士陸續換防。”

李績作揖道:“喏。”

“朕會給將士們安排賞賜的,三五年了,他們也該回家了。”

“末將領命。”

待英公也離開了,李承幹回身看向一桌子的奏章與賀書,伸手拍了拍,而後也沒打算當即就看,而是走出了殿外。

李世民就坐在殿外,看到穿着天子冠服的兒子,撫須道:“你母后的手藝很好,這一身很適合你。”

李承幹在父皇身邊坐下,道:“往後的國事還望父皇多多過問。”

李世民搖頭道:“朕就不過問了。”

擡頭看着頭頂的星空,耳邊還有忙碌的內侍走過時的腳步聲。

“朕打算搬出皇宮去住了,與你母后在北苑邊上修個房子,平日裡種田也好。”

李承乾道:“帶着於菟一起去吧,有他在父皇與母后也不會覺得寂寥,父皇與母后可以多來宮裡看看兒臣。”

李世民看着那個還幼小的身影,緩緩點頭。

“無妨,讓這孩子每月留幾天時間來宮裡就好,父皇說過要親自撫養這個孩子的。”

李世民頷首道:“你也說過讓他在鄉野歷練,從最底層開始與鄉民生活在一起,你放心,有朕在。”

“嗯。”

李承幹還坐在原地,直到父皇牽着於菟走遠。

這些天父皇還會住在太液池邊,待在龍首原的一切事宜安排好,也就是這三兩天的時間,就要離開皇宮了。

心中縱使再覺得空落落的,也要往前看。

李唐的社稷這纔剛剛開始吧。

一個年邁的內侍站在太子身邊,以前他是武德朝的內侍,之後照顧在陛下身邊,現在站在新帝的身邊。

李承幹看向這個白髮蒼蒼的內侍問道:“還不知如何稱呼。”

“老奴姓陳。”

“好。”

內侍聞言也是謙卑一笑。

李承幹離開了甘露殿,而是一路來到了東宮,現在的東宮很忙碌,小福安排着宮女與內侍正在搬運着東西。

蘇婉與寧兒一起行禮道:“陛下。”

李承幹看着眼前一位皇后與一位妃子,又道:“這個家終究要搬空了。”

寧兒穿着藍色的衣裙,髮絲上戴着銀釵,她回頭看向東宮的一座座殿宇。

蘇婉也是感慨萬千,道:“孩子跟着父皇走了嗎?”

李承幹牽着妻子的手,道:“他如今是太子了,要從最底層開始歷練,父皇與母后會帶着他在鄉野生活,往後每月都會有幾天留出來,能夠回宮裡。”

蘇婉道:“這孩子自小就玩鬧,如此也好,看久了也就覺得煩。”

李承幹忽然一笑,“其實也怕父皇與母后會寵壞孩子。”

目光看去,小鵲兒正牽着三歲大的妹妹小孟極,從殿內走出來。

她還拉着一個小木車,那小木車上都是玩具與書籍,這是她自己的東西。

小鵲兒道:“爹。”

李承幹抱起小孟極,又看着小鵲兒道:“餓了?”

她搖頭道:“妹妹她困了。”

李承幹又道:“走吧,我們往後住在兩儀殿。”

小鵲兒又問道:“兩儀殿很大嗎?”

“比我們東宮大多了。”

當一家人走過了還有一衆東宮的宮女與內侍走過立政殿與武德殿。

現在的立政殿與武德殿都已關上了門,這兩座殿宇在將來一直都會是如此。

走過一座座的殿宇,一家人終於來到了兩儀殿前。

李承乾道:“你去挑選一個房間吧。”

“好呀。”小鵲兒快步走入了殿內,在一衆宮女與內侍安排下走入了殿內。

老內侍一直站在一旁,其實新帝只有一位皇后一位妃子,這以後宮裡的生活就會簡單很多,太上皇的妃子們也都離開了,楊妃往後會與吳王生活在一起,韋妃拜入了道門,其餘的人都各自有了安排。

除夕時,陛下與皇后都將這些事安排好了,將整個皇宮與天下都交給了這位新帝。

今夜有人無眠,有人睡得安寧。

深夜,李承幹看着眼前的皇宮輿圖,吩咐道:“父皇當初挑選的百騎禁軍也派往父皇身邊吧,往後在外面建設一個村子,保護父皇與母后,還有太子的安全。”

wωω◆ т tκa n◆ c o

“喏。”

內侍老陳又遞上一張紙,道:“陛下,這是現在的宮裡的殿宇圖,是否要做增改。”

現在的長安皇宮內,往後東宮會一直空置着,倒也不用再建設了。

李承干將幾座殿宇改了名字,隨後也就作罷了。

見陛下沒有要新設殿宇或者改建殿宇的想法,內侍瞭然。

夜色已深了,冷風從殿外吹入。

內侍老陳帶着餘下的人全部退去了兩儀殿,關上了殿門。

李承幹一個人坐在燭臺邊,看着來年的科舉安排。

“想要什麼封號呀。”

聞言,本來就沒有睡意的小鵲兒這才走過來,她乖巧坐在邊上,道:“女兒也不知道該要什麼封號。”

李承乾笑道:“你是長公主怎麼能沒有封號?”

言罷,李承幹從一旁的書籍上拿出一卷書,這是宗室早就備選好的公主封號,將其鋪在桌上,道:“你挑一個。”

小鵲兒的手指在一個個公主封號下掠過,最後停在了安定二字,她道:“女兒也不知道好不好,若合適就這個了。”

李承幹攬着女兒道:“你喜歡這個封號?”

“嗯,安定!願天下安定。”

“明日就讓人告知宗室封你爲安定公主。”

小鵲兒便高高興興地去洗漱入睡了。

翌日,天剛亮的時候,又下起了凍雨,李承幹走在皇宮中。

寧兒撐着傘陪在一旁。

現在的皇宮比以往更安靜了,好多人都離開了。

登基大典之後,長安解除了宵禁,慶賀三日,這是父皇的旨意。

李承幹看着一座殿宇的門匾被換下,換成了新殿二字。

興慶殿改成了新殿。

李承幹有些恍惚,現在自己是這座皇宮的主人,也是這個天下的皇帝了。

這種感覺來得很突然,又覺得像是從夢中驚醒一般。

長安城內,如今天已大亮,昨夜的歡慶之後朱雀大街亂糟糟的,京兆府早早就安排人清理朱雀大街,阿史那賀魯穿着一身粗布衣裳,手拿着掃把滿腹不情願。

京兆府官吏喝道:“掃地!”

如此,阿史那賀魯這纔開始清掃。

好歹,當年他也是西域一大部族的可汗,沒想到被押送到長安城之後,竟然成了一個掃大街的。

又有一隊隊官兵從朱雀大街匆匆出城,出城的人不少,甚至還有突厥人與西域人。

阿史那賀魯好奇問道:“這是去做什麼?”

京兆府的官吏低聲道:“陛下有旨命突厥,漠北,回鶻人捉拿阿史那車鼻。”

再看看眼前這個人,那官吏斥道:“快去掃地。”

阿史那賀魯又不情願地走到大街上,拿着掃帚似乎有點認命了。

許敬宗如今官拜六部尚書之列,還身兼京兆府尹,已是朝中數得上號的人物。

他來到京兆府門前。

門吏連忙行禮道:“見過府尹。”

許敬宗邁步走入官衙中。

門吏跟在一側,他也不明白爲何今日明明休沐,府尹還會來京兆府內。

正在京兆府值守的顏勤禮,吃着一碗湯餅,看到人來了,起身道:“府尹。”

許敬宗看着掛在牆上的門匾,門匾上依舊寫着恪盡職守四個字,回首看着桌上整齊堆放的奏章道:“這四個字真好呀。”

“我等一直恪盡職守。”

“沒想到褚遂良也任職尚書了。”

心中知道其實近些年來,這位新任的府尹與褚遂良關係特別不好。

但這些年褚遂良的辛勤勞碌都看在眼中,他被升任民部尚書,好似也在情理之中。

包括于志寧他們,也都得到了封賞。

顏勤禮遞上一卷文書道:“這是渭南送來的。”

許敬宗拿過文書,看着上面的內容。

顏勤禮一邊解釋道:“渭南的一批學子與一羣士族子弟打了起來,動手的人還不少,還有一些人受傷了,雙方鬥毆的人數不少。”

許敬宗蹙眉道:“這是近年來第幾次這般鬥毆?”

顏勤禮回道:“有十餘次了吧,不過……渭南縣的幾個鄉長與縣令都問話,是不是過了元宵在處置這些人。”

本就是過年時節,又正值慶賀新帝登基。

許敬宗吩咐道:“訓斥一番,讓他們做三個月的苦力,這麼有精神打架,都給我去幹苦力修淤地。”

支教進行有近十年了,大致上也有八年,這些年確實培養了不少人,而且都是崇文館的支教之策下培養的學子。

受支教影響最大的就是關中子弟,現在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都是受崇文館支教之下而學成的學子。

這些人是現在新帝以及科舉制度最堅定的擁護者,也是支教之策最大的受益者。

不過這一次鬥毆事件,並沒有關中士族的參與。

許敬宗倒是鬆了一口氣。

有小吏匆忙而來,道:“許少尹,聽聞褚遂良給殿……不!是陛下,他給陛下送去國策了。”

聞言,許敬宗突然站起身,道:“國策?”

“說是治國之策。”

許敬宗思量片刻,又道:“給老夫準備筆墨。”

“喏。”

貞觀一朝只有二十年,幹慶元年,正月初二。

李承幹本打算見一見諸多皇家的親戚,來長安道賀的幾個叔叔也都到了,還有幾個堂兄弟。

而渭南縣鬥毆的事,也送到了這位新帝的面前,還有褚遂良的國策。

褚遂良人沒來宮裡,只是讓人送來了奏章。

新殿內,這裡保留了以前興慶殿的樣式,李承幹翻看着奏章,褚遂良是一個愛表現的人,也難得他正值新年,還送來了國策。

可能在他看來新帝登基就是要制定新的國策的。

李承幹看着洋洋灑灑的一篇國策,一字一句中無非看到的就是分地與扶貧兩件事。

大唐平定天下之後,土地兼併的風氣還是有的。

褚遂良希望在增補田賦的事上來給兼併人家施壓,逼迫他分地,太理想了。

之後則是用扶貧之策,在河北與博州,黃河的北岸幾個重要州府吸納人口,開始建設。

洛陽的成果就在眼前,他覺得這種成功也一定可以復刻的,也太理想了。

李承幹吩咐道:“將這份國策,交給舅舅。”

內侍接過奏章,道:“喏。”

忙完眼前的事,李承幹走到新殿外,張弓搭箭瞄準了遠處的靶子,一箭放出,箭矢精準地落在靶子上。

不是說褚遂良的國策不好,只是麗質她們還需要時間。

臨川公主快步走來道:“皇兄,稚奴與慎弟的書信。”

李承幹放下手中的長弓,拿過書信道:“他們在洛陽還好嗎?”

臨川道:“好着呢,父皇下旨讓皇兄登基之後,他們兄弟兩人幾天間,常喝得大醉。”

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56章 告老辭官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54章 臣來告老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298.第298章 中秋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181章 老師家事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358.第358章 軍心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150章 仗義出手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481.第481章 山下骨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339.第339章 議東征第20章 忠誠不極端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73章 “肥羊”386.第386章 新年441.第441章 塞人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323章 新爺孫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17章 大宛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91章 及冠賀禮237.第237章 笄禮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61章 迎接陛下第13章 耿耿於懷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56章 告老辭官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165章 難免的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41章 大勝而歸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219.第219章 調令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55章 認真的一箭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298.第298章 中秋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62章 對錯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113章 班底構成
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56章 告老辭官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54章 臣來告老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298.第298章 中秋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181章 老師家事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358.第358章 軍心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150章 仗義出手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481.第481章 山下骨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339.第339章 議東征第20章 忠誠不極端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73章 “肥羊”386.第386章 新年441.第441章 塞人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323章 新爺孫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17章 大宛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91章 及冠賀禮237.第237章 笄禮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61章 迎接陛下第13章 耿耿於懷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56章 告老辭官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165章 難免的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41章 大勝而歸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219.第219章 調令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55章 認真的一箭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298.第298章 中秋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62章 對錯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113章 班底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