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

第450章 三年之約

婁師德道:“要說驍勇,還要說這幾個年輕人。”

白方坐在最後方,也在吃着甑糕,一邊吃着,目光看着眼前這個大將軍。

這已是白方第二次來河西走廊了,上一次是跟着裴都護來的,那一次來沒有見到李震大將軍,現在總算是見到了。

白方一直擡着頭,嘴裡嚼着甑糕。

李震吩咐完這些事,就離開了。

衆人要在這裡休息一些時日,李慎安排人給宮裡報個平安,說是已到河西走廊了。

婁師德見到這一幕,在御史的冊子上寫下,其實紀王是個很懂事的孩子。

即便是晉王時常有些不着調,在婁師德的印象中與一些權貴子弟比起來,也好了太多了。

婁師德記得當初的傳聞,東宮的規矩是很嚴苛的。

給朝中的調任奏章沒有音信,自己也還是一個御史,並不是正式的將軍,隨行一路上都要做監察記錄的。

當衆人再一次出發,關中又下雪了,正值新年,沿途的各個村落都很熱鬧。

幹慶五年,正月,王九思正在渭南縣支教,他捧着一卷書身後跟着三個孩子,一邊走着一邊講着。

一個穿着藍色衣襖的孩子指着遠處道:“夫子,有個僧人。”

王九思擡頭向着遠處看去,官道上有個僧人正在策馬而來,他當即將書卷交給孩子,而後上前高聲道:“玄奘!”

那僧人勒馬住行,翻身下馬,唸了一聲佛號。

王九思穿着一身舊衣裳,還打着補丁顯得很樸素,他上前道:“你真的來長安了。”

玄奘牽着馬兒,解釋道:“來見陛下。”

王九思反問道:“是因你與陛下的約定嗎?”

玄奘點頭,道:“按照約定,今年我早該回來了。”

“如此說來,陛下也該將經書還給你了。”

玄奘道:“你科舉及第了?”

王九思點頭道:“嗯,但我覺得是朝中擴大了及第的人數,讓更多的人科舉及第,但我們這些人都要參加爲期兩年的支教,再有一年我就可以入朝爲官了。”

“陛下是想要更多的人支教。”

王九思笑道:“這也挺好的,若當即入朝爲官,我等都不知該如何在長安生存,現在來長安的人越來越多了,你看看官道兩側的腳印,這都是他們來長安留下的。”

玄奘低頭看去,道路兩側的積雪上,有着大大小小的腳印,這些腳印很密集,深淺也不同。

似乎是一個人走過之後,另外又有人踩上去的。

遠處還有正在往長安城而去的行人。

風雪漫天飄下,玄奘看向官道的兩側。

王九思解釋道:“現在的關中真是一年一個模樣,關中的屋子更多了,以前這裡沒有這麼多的村落,朝中希望人們不要都擠在長安城,讓更多的人住在長安城周邊的各縣。”

他指着一個村子道:“那個村子就是今年剛興建出來的,爲了有更多的土地能夠建房子,聽聞民部與京兆府的人常常打架。”

玄奘聽得也是忽然一笑。

王九思又道:“其實仔細想來,民部與京兆府都沒有錯,人不能都擠在長安城內,並且京兆府希望讓這些村子離長安更近一些,民部擔憂侵佔田畝,影響關中的糧食耕種,你以爲呢?”

玄奘長出一口氣,在冷空中化作一團霧。

見他沒有回答,王九思接着道:“京兆府有京兆府的考量,民部也有他們的道理,但這種事誰又能說清楚是非對錯,朝中是很開明的,用當今陛下的話來說,不要計較眼前的得失,哪怕過幾年再看。”

玄奘又道:“不計較眼前的得失?呵呵呵……陛下這話就像是在說,多走兩步或者多走一段路再看看。”

王九思也道:“哪怕之後我們覺得這麼做了錯了,那就再改正,一切也都來得及,當今的朝堂與陛下都是這麼開明的。”

“你很喜歡朝堂?”

“我很喜歡,我希望也能夠入朝爲官,我們這些人心中的念想便是有朝一日能夠站在太極殿。”

言罷,王九思又覺得四周更冷了,便道:“朝中給我們這些支教夫子都安排了住處,我將娘與姐姐都接來了。”

往事重新浮上心頭,玄奘跟着王九思走入了村子內,在這裡他看到了人們的表情,人們的笑容,或者是有苦惱,也有惱怒的神色。

這種景色很好看,這裡的人也很好看。

玄奘走遍了河北,又去了江南,去過很多寺廟,但寺廟中的景色都是黑白的,寺廟中的人都是一樣的神色。

也只有在這種人世間,看起來才讓人感覺驚豔又美麗。

王九思的住處並不大,三間小屋,屋前也沒有院子,倒是能夠容納一家人遮風蔽雨。

他笑着道:“別看我家小,這是新修的,等我入朝爲官了,我就可以搬去長安,陛下在長安興修了坊市,一整個坊都是給官吏們住的。”

玄奘感受着這一家人的氛圍,王九思的父親依舊不在,但這個家給人的感覺很好。

坐在王九思的家中,玄奘接過他的家人遞來的茶水,當初王九思的姐姐出家爲尼。現在還俗之後,留着剛到肩膀的短髮,看着也更美麗了,眼神中也有了光彩。

王九思的姐姐行禮道:“多謝大師,當初讓我還俗,我現在就要出嫁了。”

玄奘十分虔誠地念了一聲佛號。

這一家人從河北遷居到了長安好像是過上了另外一種人生。

聽着王九思的話語,玄奘得以窺見了如今的長安面貌,在王九思的講述中,他要入朝爲官,他要成爲能夠站在太極殿的人。

他還說了很多朋友,似乎關中的人都有了夢想。

他的夢想是現在的朝堂與皇帝給予的。

因如今公平的科舉制度,還有邊關的戰事,讓人們有了去闖的想法。

玄奘還記得,當年他離開關中,那時候的人們很貧瘠很無助。

其實不只是關中,洛陽的人也是一樣,還有河北各地,這種思潮說不定會傳遍天下,那是因爲現在的大唐還很年輕。

現在的唐人也很年輕,他們一往無前,敢於千里奔赴,而長安與皇帝,與朝堂不會辜負他們的期待。

當年的天可汗發動了東征,沒有辜負世人的期待,一掃前隋的遺恨,讓大唐的疆域更遼闊了。

現在的皇帝制定了很多新的治理方針,讓朝堂有了更大的空間。

如今的大唐急需擴張,急切地需要人才。

玄奘有了更多的問題想要去問當今陛下,完成與陛下的三年之約。

王九思喝下一口熱茶,道:“那些士族與世家的殘餘勢力還在,他們還在想方設法與支教抗衡。”

玄奘看着眼前的熱茶詢問道:“你也習慣了喝茶。”

“是呀,我的月錢買不到太好的茶葉,只能買些碎末,我的朋友們也都是這麼喝的。”

王九思的母親道:“這孩子呀,就連碎末都不捨得喝,還是家裡來了客人才會拿出來。”

王九思道:“中原各地種茶葉的人更多了,再者說關中的南面種了很多茶樹。”

玄奘面帶笑容,問道:“還有人在對抗支教?”

“嗯,我也是聽崇文館的人說過,但不足爲懼,支教經營了數十年,千年以來人們探尋了這麼多年,我覺得支教是最強大的方式,誰也不能阻擋。”

玄奘告別了王九思,準備繼續往長安而去。

王九思道:“玄奘,你可以去渭北看看,東陽公主在渭北建設了一個十分龐大的醫院,傳聞有上千名醫者給人們看病,你也可以去看看。”

玄奘只是點頭,他牽着馬離開了,並沒有打算去渭北,而是徑直去了長安。

風雪淹沒了整座長安城,李承干與爺爺坐在武德殿前。

李淵一次次讓一旁的內侍唸誦着蔥嶺大勝的捷報,他老人家裹着厚實的衣裳,道:“也不知二郎現在是什麼心情。”

李承幹在爺爺的耳邊大聲道:“父皇會很高興的。”

李淵聽清了孫子的話語,笑呵呵道:“好呀,好呀,大唐萬勝。”

李唐經營到第三代的手中,這個天下看起來更好了,奮進的唐人會塑造出一個強大的帝國。

李承幹又道:“高陽還說讓稚奴他們帶幾個胡姬,來照顧爺爺。”

李淵冷哼道:“這個不曉事的丫頭。”

李承乾麪帶着笑容,感受着此刻的寧靜。

內侍腳步匆匆而來道:“陛下,京兆府的人與民部的人在中書省又打起來了。”

李承幹拿起茶碗,吩咐道:“讓太醫署準備好。”

“喏。”

“承幹啊。”李淵緩緩道:“近年來你對政事多有倦怠了。”

“爺爺,孫兒手下的能臣太多了,有些事不需要孫兒自己動手了。”

李淵面帶笑容,閉上眼將身體的重量都放在了椅子上。

又有內侍匆匆而來道:“陛下,玄奘來了。”

李承乾道:“朕就在這裡見他。”

“喏。”

穿着一身單薄僧袍的玄奘從風雪中而來,他一路走到武德殿前行禮道:“陛下。”

這一聲陛下也不知道是對誰說的。

就當是連爺爺也稱呼了。

李承乾道:“玄奘,說好的三年之約,你來晚了。”

玄奘的肩膀上有了些許積雪,他被內侍請到了武德殿的屋檐下,再一次行禮道:“望陛下恕罪,這天下大,三年看不盡。”

李承幹給他倒了一碗茶水,道:“這天下很大,一生都看不完,何止三年。”

玄奘頗爲贊同地點頭。

當年一別,時隔三年再見,玄奘注意到這位陛下看起來還是如二十歲出頭的模樣,看起來依舊很年輕,倒是下巴處的胡青更重了。

李承幹讓人提着暖爐放在玄奘邊上,一旁的爺爺閉着眼呼吸起伏,也不知道是不是睡着了。

李承幹放低了聲音,道:“遠道而來,辛苦了,喝杯熱茶。”

玄奘雙手捧起茶碗,飲下一口,感受着溫熱的茶水流過臟腑,又緩緩將茶碗放下。

“朕不懂你們這些僧人,所以朕看不明白你。”

玄奘接着道:“願爲大唐祈福,用我的一生。”

李承乾道:“與朕說說,你出去這些年,都見到了什麼。”

玄奘道:“見到了人們的喜怒哀樂,見到了很多癡人,也看過了人間反覆,夠多了。”

話語聲透露着疲憊,這三年來他遊歷中原一路東行過得很累,很疲憊。

“有些事想詢問陛下。”

李承乾道:“你說。”

玄奘道:“爲什麼長安與洛陽乃至河北,與其他地方的人不同。”

李承幹解釋道:“玄奘,你覺得朕說得清這些事嗎?其實朕也沒做什麼,無非是一些不起眼的舉措罷了,真的……算不上什麼的。”

“陛下說不清?”

“說不清,你該去問問世人。”

玄奘釋然一笑,又行禮道:“看來陛下不是癡人。”

“你問朕也是白問,史書上所寫的種種都是人們的歷史,與皇帝的關係並不大,不是嗎?”

話鋒一轉,李承幹不想與他辨經,當初天竺數萬僧人都辯不倒玄奘,倒不如不說了,言道:“好了,三年前你與朕約定,你東行看看人世間,若你回來了朕就將經書還給你,並且你要還俗,若你不回來,朕就當你死了。”

玄奘點頭。

李承幹看着對方緩緩道:“現在朕讓你還俗,這是朕的旨意。”

玄奘還是點頭。

李承幹再道:“入朝爲官,娶妻成家。”

玄奘依舊點頭。

爺爺似乎是睡醒了,忽然咳嗽了一聲。

李承幹回頭看去,爺爺好像睡醒了,可依舊是閉着眼。

玄奘將僧衣解下,雙手遞上。

李淵忽然又清了清嗓子,終於睜開了眼,低聲道:“好呀,還俗好。”

李承幹拿起他的僧衣,放入一旁的火爐中當場燒了。

玄奘安靜地看着僧衣在火中燒盡。

李承幹對他道:“到鴻臚寺任職?”

玄奘搖頭道:“能否,容許我辭行。”

見皇帝稍稍招手,內侍會意上前道:“陛下。”

李承乾道:“傳朕旨意,佈告天下,玄奘還俗了。”

內侍連忙行禮,“喏。”

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168章 一夜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167章 夏收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128章 風波乍起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316章 人的孤獨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152章 東宮舊人301.第301章 親衛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93章 苦惱的舅舅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61章 監察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16章 德智體美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32章 拜訪舅爺第153章 崇文館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554章 無底洞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499.第499章 千秋殿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76章 唐人的城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514章 驚蟄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478.第478章 臣慚愧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158章 講學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484.第484章 比試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270.第270章 新家第92章 兄弟三人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385.第385章 登基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07.第207章 演武第27章 長安傳聞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92章 兄弟三人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34章 儲君心事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8章 彪悍的早朝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
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168章 一夜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167章 夏收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128章 風波乍起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316章 人的孤獨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152章 東宮舊人301.第301章 親衛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93章 苦惱的舅舅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61章 監察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16章 德智體美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32章 拜訪舅爺第153章 崇文館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554章 無底洞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499.第499章 千秋殿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76章 唐人的城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514章 驚蟄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478.第478章 臣慚愧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158章 講學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484.第484章 比試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270.第270章 新家第92章 兄弟三人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385.第385章 登基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07.第207章 演武第27章 長安傳聞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92章 兄弟三人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34章 儲君心事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8章 彪悍的早朝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