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

李百藥道:“怎麼?不服氣嗎?那就讓你們贊普發兵,我們再打一仗如何?”

相比於桑布扎的着急,祿東贊顯得更平靜,他道:“太子殿下想讓吐蕃賠多少錢?”

李承幹苦惱道:“黃金六千斤。”

祿東贊搖頭道:“吐蕃沒有這麼多金子。”

“這不是我們的問題,大唐不會替你們考慮,是你們的問題。”

幾個禮部的官吏面面相覷,都覺得吐蕃不見得有高昌這麼富裕。

李承乾笑着道:“現在的松贊干布面對着巨大的信任危機,就像之前孤說的,先前伱們想用中原的均田制來重新分配牧民的土地,可事與願違,先前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現在又鬆州戰敗。”

“只要你們交出六千斤的黃金,父皇就可以下旨,冊封松贊干布爲吐蕃贊普,如此一來有了天可汗的認可,吐蕃就是大唐的附屬,松贊干布的信任危機也就解除了。”

“從此在吐蕃,誰敢不聽從松贊干布的號令,那就是忤逆天可汗的旨意。”

李承幹又道:“此戰的戰敗並不是治理上的錯誤,而是讓吐蕃的衆多部落與羊同人,吐谷渾人,泥婆羅人的信任問題,大相覺得呢?”

“換言之,松贊干布不再求娶大唐的公主,也可以拜天可汗爲義父,所謂不打不相識,這難道不是一段佳話嗎?”

祿東贊扭頭不去看太子。

李承幹又道:“本來我們規劃的是以清水河與吐蕃爲界,清水河以東包括多瑪河與青海都歸大唐所有,吐蕃還有一個得以安生的地方,包括先前的互市也可以得到允許,甚至我們唐人可以派出官吏,幫助你們治理吐蕃。”

就連桑布扎也不願意答應太子的條件,他咬着牙,雙手握拳,因很用力,現在還有些顫抖。

眼看雨勢就要越來越大了,李承幹揣着手道:“孤的提議一直有效,只不過唐軍會不會從青海繼續南下,也並不是一個人能夠決定的,好了……言盡於此,大相兄好好欣賞關中的秋雨。”

東宮太子再一次走到釣魚的河灘,收起了魚竿,坐上車駕離開了。

接着官吏與護送的兵馬也離開了。

桑布扎道:“沒想到東宮太子會提出這麼無禮的要求。”

祿東贊看着漫天的雨水落下,道:“他還會有更貪婪的要求,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

“唐人不可信。”桑布扎看了看四下,道:“現在他們都走了,沒人看着我與大相,我們逃回去吧。”

“逃?”

祿東贊搖頭道:“因爲不需要看管了。”

言罷,他走入雨中,在這個初秋季節,關中還有許多綠色,可已有了枯黃的跡象。

按照東宮太子的要求,這位吐蕃大相徒步在雨中,真的是在欣賞關中的秋雨。

官道上有些泥濘,走得久了,祿東讚的靴子上沾滿了泥濘。

他看到一個唐人的孩子戴着斗笠,在雨中奔跑着,這個孩子長得很壯實,腳步很穩健。

穿着一身粗布的衣裳,他跑入一間酒肆,而後他的父母從酒肆內走出來,給這個孩子拿下斗笠,擦去他臉上的雨水。

在責罵聲中,這個孩子被帶入了酒肆。

祿東贊路過這間酒肆的時候,聽到的不是孩子的哭泣聲,而是一羣孩子的笑鬧。

也不知道走到了哪兒,祿東贊走到了一個村子,這個村子有很多很多的孩子,他們三五成羣。

也有孩子淋着秋雨正在泥地裡打架,炫耀着他們還不是那麼健碩的手臂,也不害怕會被秋雨淋得生病。

這一刻,祿東贊知道了太子言語中的意思,關中的雨景確實很好看。

這麼多年過去了,關中的孩子越來越多了,甚至有的人家,他們的孩子三五成羣。

第二天,祿東贊就生病了,他着了風寒。

桑布扎尋到了一個大夫給大相治病。

在咸陽橋邊,與太子談話之後,朝中似乎忘記他們兩人,現在桑布扎連鴻臚寺都進不去,更尋不到唐人的醫官相助,吐蕃的大相又一次病倒了。

桑布扎只能在坊市裡找了一個年邁的大夫,給大相看病。

沒有官兵看管,沒有官吏召見,也沒有人來問話。

接連好幾天,祿東贊與桑布扎就像是尋常的長安城坊民,過着與唐人一樣的生活。

桑布扎清楚,只要大相去求見太子,說是同意太子的要求,他們可以在長安過得更富裕一些,說不定還會讓他們回吐蕃。

可眼下,桑布扎賣了最後一件皮毛之後,意識到他們兩人竟然快要沒錢了,連住在驛館的錢都要不夠了。

“他們怎麼能如此對待大相。”

祿東贊病情稍稍好了一些,他坐起身道:“聽說四方館可以解決西域人的生計,那麼我們去四方館,也能找到生計。”

“四方館給的生計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大相千萬不要去。”

“把這裡的房間退了吧,我們再尋個更廉價的地方住。”

桑布扎發現自己竟然哭了,他望着這座繁華的長安城,如此大的一座城,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

當天,祿東贊給驛館的夥計說了,讓他結清房錢,還能盈餘一貫錢。

四方館內,阿史那杜爾瞪着大眼吃着麪食,他是突厥人,如今在京兆府任職,雖說是個看大門的,可至少衣食無憂。

再看眼前穿着單薄的祿東贊與桑布扎,心中好奇地阿史那杜爾拉過慕容順,問道:“他是吐蕃的大相?”

慕容順被一隻大手一拎,從一張桌子被拎到另一張桌子前。

“杜爾將軍,我是西域最講信譽商人,是杜荷公子倚重的商人,更是在大唐認可的京兆府官商,焉耆國主的好兄弟,咥利失的朋友,請你對我尊敬一些。”

聽他說了一大串身份,阿史那杜爾不屑道:“你太輕了。”

慕容順悲愴地道:“我每年奔波西域與長安,如今瘦骨嶙峋,我可以吃很多的,最近胡姬太多了,杜爾將軍要嗎?”

“不要。”他擺手道:“我有孩子了。”

說來也是,阿史那杜爾的妻子與孩子就住在長安城,時不時就去祭拜過世的頡利可汗。

只有阿史那杜爾將頡利真的當親叔叔在對待。

“我問你,這個吐蕃大相來這裡做什麼?”

慕容順回道:“禮部早在兩年前定下的規矩,各國使者來長安都要說關中話。”

再看杜爾那不友好的眼神,慕容順換了個口吻解釋道:“來四方館找活做的。”

得到了答案,阿史那杜爾又把這人一腳踹開。

慕容順被踹得身體歪向一側,他又強調道:“杜爾將軍,我在西域都是享受國主待遇的,還請對我尊重一些。”

說罷,他迅速坐回了自己的位置,繼續吃着麪條,生怕被打。

祿東贊與桑布扎精通關中話,能夠翻譯吐蕃語,西域語,他們得到了一個編撰的活,並不用去做苦力,而是在這裡任職了一個編撰。

四方館一日給兩餐,兩人可以住在一處偏屋,屋子很雜亂,收拾一番也能住。

如此,祿東贊與桑布扎可以在長安先落腳了,離開了舒適的驛館,流落到有些簡陋的四方館。

至少這裡可以遮風蔽雨,祿東贊意識到一件事,唐人沒有他想得這麼自大。

反而,唐人是最在意知識的,他們將能夠通譯的西域人或者回鶻人留在長安,爲大唐人編撰,編寫他們的水土人情。

長安城就是一個巨大的漩渦,吸引着各式各樣的人。

在四方館任職這些天,祿東贊已能夠翻閱這裡的典籍,只不過這裡的典籍多是對關外的,都是一些西域的典籍。

對祿東贊來說這個工作是枯燥的,他在這裡沒有任何的收穫。

今天,祿東贊幫着編撰一卷關於天竺的記述,得到了一筆文學館給予的賞錢,吐蕃與泥婆羅有來往,能夠前往天竺。

少年時,祿東贊與天竺人也有來往,因此天竺文字對他來說不是什麼難事。

想要明白唐人的強大,祿東贊覺得他需要融入唐人的生活中。

得了賞錢的祿東贊去了一家酒肆喝酒,現在他與桑布扎沒有穿着吐蕃的衣裳,而是穿着唐人的衣裳,說着一口流利的關中話。

秋雨只是停歇了兩天,臨近十月的時候雨水又大了一些。

李承幹站在興慶殿內,伸手從窗外摘下一片銀杏葉。

太監正冒着雨,拿着陛下的硯臺走到墨池邊,將硯臺洗乾淨之後,又跑回來,擦乾淨後放在陛下的桌上。

李世民拿着一張地圖,眯眼看着地圖上的細節道:“你的事忙完了。”

“還沒有。”

“朕讓漠北人離開了頡利的故地。”

李承幹回道:“看來桑布扎不是心病,孤讓禮部的人給他安排了胡姬,都被他趕走了。”

李世民依舊看着地圖道:“祿東贊現在如何了?”

“他在四方館找了個編撰的活,先住了下來。”

“他是松贊干布的大相,你讓他在四方館做個編撰?這合適嗎?”

“挺好的,他能勝任這個工作。”

李世民想起以往的種種,搖着頭放下地圖,“你比朕吝嗇多了。”

“父皇向來是寬宏大量的,兒臣小氣一些也沒人會計較。”

朝野皆知,東宮太子爲人沒有陛下這般寬宏,這麼一想……讓祿東贊在四方館任職一個編撰,也能理解。

“你覺得祿東贊是個很有學識的人?”

“殺了可惜,讓他回吐蕃容易再成後患,讓他爲大唐發光發熱,慢慢地不用我們改變他,他就會成爲一個十分忠心的臣子。”

“年紀輕輕,用心險惡。”

“父皇謬讚了。”

聽着殿外的雨聲,李承幹坐下來詢問道:“渤海有消息送來了嗎?”

李世民揉着眉間,道:“沒有。”

“孤就知道。”

“哼。”李世民冷哼一聲。

李承幹伸手將父皇的手放在了鼻樑處,道:“多揉揉這裡與眼下,更好一些。”

李世民重新睜開眼,道:“是興慶殿太暗了。”

殿內確實很昏暗,李承幹接着道:“父皇要愛惜眼睛。”

“無妨,朕還沒老眼昏花。”

“這地圖規劃的邊界,父皇以爲如何?”

重新將目光放在地圖上,李世民道:“先前你不是要以清水河爲界,與鬆贊幹部劃地而治?怎麼現在將吐蕃囊括進去了?”

“擴張疆域嘛。”李承幹帶着和善的笑容道:“能要多少是多少,誰會嫌少?”

“以後不要說讓松贊干布拜朕爲義父這種事,朕不要這種逆子。”

“父皇說的是,兒臣以後會注意的。”

“哼,被人取笑。”

李承幹招手喚來太監,吩咐道:“有取笑的人都記下來,送到東宮。”

老太監看了看陛下的神色,見陛下神色如常,他回道:“老奴這就讓人去安排。”

父子倆坐在殿內,自顧自坐着,殿內很安靜,都在等着一個消息。

興慶殿的椅子並不舒服,李承乾乾脆搬來了一把凳子,將凳子放在椅子前。

坐在椅子上,雙腳伸直擱在凳子上,能夠舒服不少。

外面的雨聲更大了,太監關上了窗戶,不讓外面的雨水打擾正在休息的陛下與太子。

還能聽到雨水不斷打在屋頂上的動靜。

良久,外面傳來了匆忙的腳步聲,而後還有幾句話語聲傳來。

李世民坐起身,看向閉眼還在休息的兒子,他邁步走到門口,親手推開興慶殿的大門。

一陣風帶着雨迎面而來,冷得讓皇帝倒吸一口涼氣。

躺在一旁的李承幹稍稍皺眉。

看到只是傳話的宮女來這裡交代了兩句話,帶來了一些羊肉與一個銅鍋,她道:“陛下,長樂公主說今天要與皇后見各家女眷,東宮沒空做飯食了,讓陛下與太子殿下先用一頓火鍋。”

沒等到想等的消息,李世民也只好點頭讓宮女進來,點好了爐子,倒上一鍋湯,火鍋就準備好了。

“用飯,別躺着了。”

“京兆府與崇文館的人能去吐蕃嗎?”

“你是在說夢話?”

李承幹突然坐起身子,“誰說支教不能去更偏遠的吐蕃?”

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6章 德智體美第155章 狄家父子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429.第429章 讓步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270.第270章 新家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260.第260章 談人生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375.第375章 登泰山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35章 越活越平庸503.第503章 老君山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32章 拜訪舅爺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512章 倒春寒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503.第503章 老君山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385.第385章 登基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385.第385章 登基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336.第336章 老府兵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325章 佳節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85章 兵馬未動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37章 舅爺與舅舅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78.第78章 解氣?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18章 彪悍的早朝270.第270章 新家第2章 “人肥”423.第423章 江邊
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6章 德智體美第155章 狄家父子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429.第429章 讓步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270.第270章 新家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260.第260章 談人生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375.第375章 登泰山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35章 越活越平庸503.第503章 老君山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32章 拜訪舅爺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512章 倒春寒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503.第503章 老君山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385.第385章 登基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385.第385章 登基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336.第336章 老府兵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325章 佳節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85章 兵馬未動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37章 舅爺與舅舅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78.第78章 解氣?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18章 彪悍的早朝270.第270章 新家第2章 “人肥”423.第423章 江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