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

翌日,天才剛剛亮堂。

晨起的皇宮很安靜,李承乾穿好衣裳走到殿前,長出一口氣,呼出的氣在冷空氣中化作一團白霧。

寧兒正在煮着粥,這一次她時不時就先嚐一口。

見太子回來了,她快步走來道:“殿下,過一會兒就可以用飯了。”

地上的積雪依舊在,李承乾皺眉道:“寧兒姐,我總覺得東宮荒涼。”

“東宮自武德年間至今都沒有修繕了。”

也就是說東宮在上一任太子李建成在的時候,直到玄武門事發,到現在都沒有好好打理過了。

李承乾嘆息道:“不知道的還以爲孤的東宮是冷宮,或者是有什麼不乾淨的東西在晃盪。”

寧兒回道:“其實東宮挺大的。”

泥爐上煮着的粥好了,李承乾喝了粥道:“嗯,現在的味道好很多。”

再看寧兒姐的神情,李承乾又補充道:“這一次真心的。”

“奴婢以後會做得更好。”

“孤去一趟立政殿。”說着話,李承乾走入前殿旁的偏房中。

寧兒聞言,給殿下披上一件大氅,叮囑道:“殿下可不要再受涼了。”

李承乾走出東宮,安靜地走着,如今正是凜冬時節休沐,天氣冷得徹骨,休沐時節也不會有朝臣來上早朝,所以這個時候是可以盡情地在皇宮裡走動的。

眼前是高大的太極殿,再回頭看去可以見到後方的朱雀門還站着侍衛。

走到立政殿外,就聽到了孩子們的嬉笑聲。

走入立政殿內就看到了一羣孩子正在打鬧着。

長孫皇后還在照料着襁褓中的小兕子,李世民就坐在一旁,神色嚴肅道:“怎麼有空來看望朕了?”

李承乾行禮道:“父皇。”

“嗯。”李世民頷首,嘆道:“趙節的事你怎麼就反悔了?”

做皇帝的都喜歡給人出這種思考題嗎?

“父皇,趙節是皇家的親眷,再者說皇宮本就有護衛在,兒臣又何必再建設東宮右率。”

李世民的神情多了幾分嚴肅,打量着這個兒子,聽他說話語氣與神態,又道:“是這東宮右率不建了?”

“不建了。”

李世民點了點頭,而後拿起一卷書默不作聲地看了起來。

也不知道這父皇神情上是好是壞,一張臉就這麼板着也沒有說話。

李承乾又道:“母后,兒臣想將弟弟妹妹接到東宮去住一段時日。”

聞言,李世民的眉頭稍稍皺了皺,但依舊沒講話。

長孫皇后笑道:“怎麼突然有這種想法了?”

“兒臣想要帶弟弟妹妹們學習鍛體之法。”

“鍛體之法?”

“兒臣在書中看到,有一種叫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鍛體之法,注重身體健康的同時培養身心健康。”

長孫皇后道:“你平時也是久居東宮,多與弟弟妹妹走動也好,她們要是願意去東宮走動,那就去東宮住幾天”

“母后,女兒想去。”清河公主先開口了。

長孫皇后笑着點頭道:“好,去東宮走走也好。”

李承乾注意到案上放着的香爐,皺眉觀察着。

長孫皇后道:“這是養神香爐,說是可以助眠。”

李承乾看着一縷縷青煙從香爐中出來,低聲道:“平時都放得這麼近嗎?”

長孫皇后點着頭,忽笑道:“倒也沒什麼用。”

李承乾細細聞了聞,有點甜膩的香味,助眠的香料是這樣的嗎?沒有燃盡的雜質隨着煙從香爐中出來不僅不會助眠,而且對呼吸道也不好。

“母后,往後還是不要用這個了。”

“爲何?”

“兒臣近日來醫書,如果是咳嗽氣管相關的病更不能用香爐,而且還要時常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潔淨。”

長孫皇后思量了片刻也沒再說話。

李世民道:“這些也都是你在書中看到的。”

李承乾道:“兒臣看豆芽相關的藥理時,也看到過相關的論述。”

李世民沉聲道:“這麼做也沒壞處,將香爐撤走,往後立政殿也不要放有煙塵的蠟燭,通風換氣。”

幾個宮女應聲行禮,撤走了殿內所有的香爐。

東陽是個乖巧的女孩子,她比李麗質還小兩歲,平時話語也不多,就喜歡坐在殿內,捧着一卷紅樓看。

聽了長姐李麗質的話語,大家都願意一起去東宮住一段時間,再怎麼說也是自己家大哥的東宮,距離立政殿也不遠。

算上李治和李慎兩個男孩子,還有長樂公主李麗質,汝南公主,東陽公主,清河公主,臨川公主,高陽公主。

至於還在襁褓中的小兕子,還要繼續留在皇后身邊的。

李承乾帶着兩個弟弟,六個妹妹走出立政殿,嗚嗚泱泱的就是一大羣孩子。

她們現在還對前往東宮住還有些好奇,殊不知李承乾心裡想要給她們一個更完整的童年。

走入東宮,寧兒見到殿下領着一羣公主皇子來這裡,當即安排這裡的宮女開始安頓這些孩子。

李麗質的俏臉帶着笑容,“皇兄這裡好暖和。”

李承乾道:“東宮有暖炕,牆外就是一個大爐子,一直都在燒着。”

倒上一碗白開水,放在她面前,李承乾道:“母后的身體情況如何?”

李麗質解釋道:“母后時常一疲憊就會咳嗽,越是休息不好咳嗽得越嚴重,太醫署的人說是氣疾相關的病,妹妹也聽不懂這些。”

她皺眉撓了撓頭大概是這樣的。

“寧兒姐。”李承乾招手喚道。

“寧兒姐?”李麗質狐疑地看着這個被皇兄喚來的女子。

寧兒也只是尷尬一笑,“殿下,有何吩咐。”

李承乾道:“給弟弟妹妹安排房間,在東宮後殿分出一些牀榻來,往後再慢慢建設吧。”

“喏。”

寧兒點頭去辦事。

看她們還在對這個東宮東張西望,李承乾接着道:“將弟弟妹妹叫過來,我有話說。”

李麗質朗聲道:“都過來,聽皇兄說話。”

一衆孩子紛紛走來,她們有的還有鼻涕流下來,還有的頭髮散亂,甚至衣服都沒有穿好。

李承乾道:“家是什麼?”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吱聲也沒有回答。

“可能你們覺得立政殿是家,或許又會覺得長安就是伱們的家,也會覺得有父皇和母后的地方就是家。”

深吸一口氣,李承乾接着道:“其實這些想法都是對的,不論在什麼地方,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

東陽與汝南聽得認真,擡頭看着皇兄講話。

高陽公主擺弄着自己的鼻涕,眼看就要耷拉到嘴邊,小福快步跑來幫她擦去,可剛剛擦乾淨,那紅彤彤的鼻尖又冒出了些許鼻涕。

李承乾接着道:“我們都是家人,如果將來在場的兄弟姐妹們在任何方面有建樹,對我們這個家也是有極大助力的,那麼團結就尤爲重要,不管我們兄弟姐妹之間有什麼矛盾或者衝突,如果有外人要欺負我們……”

“讓皇兄幫我欺負回去!留着一口氣,讓父皇給我們報仇。”李治很快就搶答了。

李麗質痛苦地撫着額頭,悄悄瞪了他一眼。

這才讓李治認識到自己說錯話了。

李承乾錯愕一笑,“稚奴說得不錯,總而言之,我們要團結,對外一定要團結,團結家人,守護好這個家,就是守護好我們自己。

從現在開始我們成立一個東宮班,現在是……”猶豫了片刻,又道:“現在是一年級。”

說罷,弟弟妹妹又開始嘰嘰喳喳議論起來。

至於班長的人選,根本不用投票,李麗質這個嫡長公主自然而然就成了班長,可以安排這個東宮班所有弟弟妹妹,她的號召力甚至比自己這個東宮太子還要強大。

這也是沒辦法,誰讓李麗質一直都是皇后身邊照顧孩子的好幫手。

孩子們是天真無邪的,她們根本不知道接下來要開始接受什麼樣的思想教育。

李承乾心裡甚至已規劃好了課程。

一整天時間,李承乾讓寧兒給她們檢查牙齒,並且瞭解這些天的身體狀況。

晚上的時候,孩子們吃了皇兄親自做的拉麪,早早睡下了。

溫暖的後殿,睡着是最舒服的,這比立政殿都舒服很多。

看着寧兒記錄下的情況,李承乾一份份仔細看着,一直到了深夜。

寧兒道:“東宮還有多的牙刷可以用。”

李承乾道:“你也早點休息。”

“喏。”

看着弟弟妹妹現在的情況,可現實就是,從李泰那邊忽悠過來的米麪根本不夠,還有那些木料。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弟弟妹妹一日三餐的情況下,東宮存着的糧食最多能夠堅持十天,暖炕最多燒五天。

當朝太子竟然爲了生計發愁,怎麼李唐皇室能窮到這種地步。

第二天早晨,李承乾帶着弟弟妹妹坐成一排洗漱着,而後在東宮的前殿做早操。

立政殿派來的宮女帶來了公主們的換洗衣服,見到了東宮前公主與皇子們在這個凜冬的早晨跳着整齊劃一地早操很是好奇。

之後的課程便是讀書識字,還要做一些簡單的數術題。

這些事都被寧兒記錄下來,讓人送去給皇后。

立政殿如今顯得空曠,孩子們都不在了,這是皇后少有的睡得踏實的一晚。

“皇后,這是東宮送來的消息。”殿外的宮女腳步匆匆而來。

長孫皇后點着頭,眼前是一份課程表,一天一共四節課,上午識文解字與數術,下午便是體育與思品。

爲期五天,休兩天後再學五天,如此往復。

“一年級?”長孫皇后繼續往下看着,便想着之前承乾說過的話語,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又是苦澀一笑道:“少有孩子能夠全面發展,不過承乾的心是好的,往後就這樣吧。”

“喏。”

當皇后難得閒下來,甚至可以與陛下出去走動的閒情。

而東宮,李承乾開始爲生計憂慮了。

李麗質問道:“皇兄,曹先生在何處?”

“哦……”李承乾回神過來,低聲道:“曹老師他已離開東宮,給孤留下了紅樓。”

“可惜……”

“你也看紅樓嗎?”

李麗質回道:“妹妹看不懂,不過母后喜歡看,父皇說這紅樓如何如何不是男子該看的書,可還不是看得津津有味。”

殿外是一羣孩子正在上着體育課,今天的體育課內容也很簡單,就是跳繩與踢毽子。

“父皇總是說皇兄如何不是,可得知皇兄拒絕了趙節的事之後,又說皇兄只是小手段,其實父皇心裡也高興,可就是不說出來。”

李承乾道:“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我是父皇的女兒,當然看得出來。”李麗質又道:“皇兄,晚點我還要帶着她們回一趟立政殿,宮女帶來的東西不仔細,還有許多漏下的。”

李承乾點頭道:“今天的課程就先到這裡吧,下課。”

“好。”李麗質走到殿外朗聲道:“下課!”

東宮生計要如何安排?賣牙刷嗎?

牙刷這東西,能否被現在的唐人接受還兩說,習慣了晨嚼齒木用柳枝來清潔牙齒的唐人,說不定會更難接受牙刷。

紅樓的反響很大,至少這個故事從皇宮傳出來,已經傳遍了長安城。

李承乾忽然道:“現在都是雕版印書?”

寧兒道:“一直都是這樣的,如果是名家筆跡製成的雕版還會被保存起來,價值千金。”

“這種東西宮裡有工匠做嗎?”

“嗯,一般都是閻立本在安排,都稱他閻大匠。”

“閻大匠這人如何?”

寧兒思量了片刻又回道:“閻大匠是工部尚書,不過據奴婢所知,工部的人手並不多,這兩年因陛下要修建宮殿或是城牆,這些年工匠的價格也是越來越高了,尤其是手藝好的。”

閒來無事,李承乾發現自己對大唐許多不成文的規矩,瞭解甚少,問得多了,寧兒說得也多了。

她又道:“宗室子弟不能經商,看管甚嚴,更不能娶商人女子,爲妾都不行的,倒也不是多數人都如此,宗室中就有一人,傳聞河間郡王納了不少妾室。”

“河間郡王,李孝恭?”

“嗯,陛下很是親近河間郡王,雖說這位郡王品行不是太好,可在宗室郡王中,是陛下最信任的一個。”

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54章 臣來告老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98章 奉命放假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543章 吐蕃往事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27章 長安傳聞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55章 認真的一箭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60章 秋獵歸來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190.第190章 下蛋了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301.第301章 親衛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165章 難免的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158章 講學第87章 通達?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62章 對錯376.第376章 封禪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429.第429章 讓步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第163章 杖責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15章 你猜我猜?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237.第237章 笄禮第45章 冒失舉薦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97章 謠言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43.第243章 雪後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92章 兄弟三人第573章 終章第66章 大將軍教導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161章 監察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15章 你猜我猜?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168章 一夜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21章 負重鍛鍊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301.第301章 親衛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158章 講學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517章 大宛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
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54章 臣來告老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98章 奉命放假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543章 吐蕃往事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27章 長安傳聞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55章 認真的一箭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60章 秋獵歸來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190.第190章 下蛋了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301.第301章 親衛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165章 難免的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158章 講學第87章 通達?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62章 對錯376.第376章 封禪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429.第429章 讓步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第163章 杖責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15章 你猜我猜?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237.第237章 笄禮第45章 冒失舉薦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97章 謠言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43.第243章 雪後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92章 兄弟三人第573章 終章第66章 大將軍教導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161章 監察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15章 你猜我猜?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168章 一夜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21章 負重鍛鍊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301.第301章 親衛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158章 講學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517章 大宛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