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同盟

李奉誡帶着楊炯走在城頭上,又過半刻時辰,崔玄暐就急匆匆來遞交文書。

身爲安西都護府的都護李奉誡能看這裡一應卷宗。

如今李義琰還留在西州城,整個安西都護府的人手正在交替着西進,唐人對西域的控制力也在一步步地加強。

在很早以前,李奉誡想起自己還是十五六歲的少年時,那時候就聽家父說過太子看起來是個和善的儲君,實則很有手段。

而在太子登基之後,其集權的能力比之貞觀時期更甚。

西域的子民在天可汗的治理下安居,皇帝與朝堂對西域加強了控制。

按照禮部送來的文書,換言之,就是禮部尚書許敬宗送來的文書,轉述皇帝的話語,那就是西域的治理從大包大攬開始轉爲更加精細的各項職權所屬,也就是具體事要分到具體的某一個人,大抵如此。

大致上以京兆府與都護府爲中心,還要再興建數座官衙。

再換言之,也就是皇帝要對西域更進一步地集權,甚至細分到幾戶幾口人。

崔玄暐看向遠處的田地,解釋道:“原本是今年蔥嶺三月就開始開墾田地了,一開始田地開墾得並不順利,剛種下麥子長勢並不好,也沒想到今年的寒冬會這麼漫長,種下的麥子在凍土裡發不出芽。”

他的話語停頓片刻,又道:“後來司農寺的官吏在城內做了一個暖室,在城內將稻子的秧苗養出來,長出了些許秧苗之後再種下去,從三月到如今四月,總算是有些成效了。”

楊炯疑惑道:“還能這麼種田嗎?”

崔玄暐搖頭道:“這也是無奈之舉,養出來的秧苗也死了不少,好在四月之後天氣好轉了。”

說着話崔玄暐指向怛邏斯城的另一片田地。

李奉誡看到怛邏斯城的北面,還有大片的田地,綠色的田地一直延伸到了雪山腳下。

崔玄暐又道:“這是四月中旬種下的糧食,現在剛長成,就是灌溉麻煩些,在這裡不好挖坎兒井,只能用雪山上的雪水來灌溉。”

李奉誡看到田地裡的作物都長到了膝蓋高,倒也不需再用太多的水去養田,又道:“這些糧食恐怕還不夠前方大軍所需的吧。”

崔玄暐頷首道:“是啊。”

楊炯又追問道:“那該如何是好。”

崔玄暐從袖子裡拿出一卷布,解釋道:“這是天竺道行軍總管,王玄策大將軍送來的消息。”

李奉誡接過這卷布,看着其上的墨跡,所寫的事也很簡單,王玄策在東天竺準備了百萬石糧草,正在從小勃律國借道,正在送去前線。

崔玄暐接着道:“在天竺崇文館的劉弘業幾次向朝中遞交奏章,在天竺時季最好的時候糧食一年可以三熟,可軍中……”

李奉誡問道:“軍中怎麼了?”

“軍中的將士們恐怕不愛吃天竺的糧食,這裡的稻子都是天山的稻種,不知這裡的水土種出來的糧食如何。”崔玄暐感慨道:“劉府尹幾次三番交代,他說將士們在前方拼命,我們後方不論多辛苦,至少要讓將士們過得好一些,吃得好一些。”

有天竺這個大糧倉在,大軍在外至少不會餓肚子。

崔玄暐與李奉誡說了如今的形勢,其實大食人也想要得到天竺。

這件事說來也很巧,當年大食人滅亡了波斯之後,天竺正值內亂,王玄策趁勢平定了內亂。

不僅如此,王玄策還留下了天竺女王,這是天竺的正統。

況且當年玄奘的天竺之行,早就讓這個大唐僧人名滿天竺。

因此,如今的天竺子民更願意親近大唐,而開始對抗大食人。

不論是民意還是立場,大唐都佔盡了優勢。

說不定現在的大食人,正看着落入大唐手中的天竺,望着這個大糧倉咬牙切齒。

阿姆河的上游位於帕米爾高原的高山冰川之上,在蔥嶺的諸胡口中,這條河有很多名字。

安延偃穿着一身白袍,彰顯着他白衣胡商的身份,他看着阿姆河的河水低聲道:“蔥嶺以東的人,他們將這條河稱爲阿姆河,我們粟特人將它稱爲烏許斯,是河神的意思,每當六月是冰川融化的時節,也是這條河的河水最豐沛的時節,融化的冰川水流入河中,是河水上漲的時節。”

一旁的大食老者聽罷,問道:“你很有見識。”

聽到對方的評價,安延偃恭敬地又行禮道:“如今有安國攔着唐軍,河水上漲時節,唐人的大軍不敢在這個時候過河。”

大食老者點頭應聲,“嗯。”

安延偃道:“在這裡有二十萬大軍,木鹿城還有十餘萬人,我們很缺糧食。”

“他們說要去攻打蔥嶺,搶奪他們的糧食。”

聽罷老者的話語,安延偃勸道:“應該南下去天竺,先得糧倉。”

這位老者是阿里身邊的近侍,聽聞此言,他似有思量。

安延偃又十分恭敬地行禮道:“聽聞,阿里是先知留在世上唯一的血脈,我一直想見他。”

阿里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孫,大食的先知過世也才二十歲餘年,如今只留下了這麼一個外孫。

老者又道:“我會帶你去見阿里。”

“多謝。”

老者笑着點頭,“你去了大食之後,一定會成爲一個十分富有的人。”

安延偃心裡正是這麼打算的,他面帶微笑再一次行禮,這一刻粟特人與大食人達成了同盟。

在唐人的建設下,西域的一切都是按照皇帝的意志在進行的,在這種重建設而輕商賈並且律法嚴格的唐人統治下,安延偃的心中很明白,西域已沒有適合他生存的土壤了。

而能夠適合他生存的土壤,並且能夠讓他施展才能的地方,也就只剩下大食。

兩天後,安延偃離開了阿姆河,來到了繁華的木鹿城,在這裡他見到了阿里。

當真的見到阿里,安延偃很詫異,這位將來的哈里發,比他預想的還要年少。

阿里正喝着葡萄釀,坐在王宮內心不在焉地聽着幾人的講述。

等幾個老者說完,阿里放下手中的酒壺,道:“波斯的酒水太甜了,他們的酒水怎會這麼甜?”

老者又道:“他們的酒器可以讓酒水更甜。”

阿里閉着眼扶着太陽穴,又道:“那就去打東天竺。”

幾個老者皆是點頭。

安延偃站在一旁,低着頭神色恭敬,沉默不語。

幹慶十一年,六月中旬,唐軍終於開始行動了。

一隊隊兵馬紛紛出城,就要出城的裴行儉得到了一個消息,他忙去大營稟報樑建方,“大將軍,大食人去攻打東天竺了。”

樑建方將甲冑收緊,一邊穿戴着頭盔一邊道:“形勢如何?”

跟隨裴行儉而來的慕容順,行禮道:“大將軍,大食派十餘萬大軍攻打東天竺。”

樑建方壓低嗓音道:“他們攻打天竺人做什麼?”

慕容順又道:“爲了糧食,他們既要天竺的糧食,也要截斷天竺運送給我們的糧食。”

裴行儉附和道:“大食一旦得到了糧食他們就高枕無憂了。”

樑建方臉色黑了下來,沉聲道:“好算計。”

裴行儉朗聲道:“末將請命前去截擊!”

言至此處,薛仁貴也走入大營中,行禮道:“大將軍,正是削弱大食兵力的好時機,末將請命,前去協助王玄策。”

樑建方坐下來,閉着眼幾次深呼吸,言道:“老夫本想早點結束戰事,讓將士們早點回家,不想橫生枝節。”

裴行儉道:“大將軍,有些敵人不將他們掃滅,他們只會覺得唐人好欺負。”

樑建方重新睜開眼,目光多了幾分銳利,道:“老夫只能給你們三萬兵馬。”

慕容順道:“大將軍,外臣還有五萬兵馬。”

加起來也有八萬兵馬,倒是心中踏實了許多,裴行儉反問道:“你的大軍何在?”

慕容順不可能帶着五萬大軍到處跑,他笑着道:“外臣的大軍就在瓦罕走廊的盡頭,當年玄奘也是從那裡進入的天竺。”

薛仁貴接過樑建方遞來的將令快步離開。

大營內,各路大軍都在爲再一次出征做準備,本來太子也想跟着去天竺,但被婁師德的勸諫攔住了。

於菟只好作罷,婁師德還帶來父皇的旨意,等蔥嶺戰事結束之後他就要回長安。

樑建方聽聞這等消息心中的石頭總算是落下了,太子在自己的大軍中,他樑建方總感覺腦袋掛在了褲腰帶上。

現在太子要走了,太子親衛也要跟着離開,就不用再看到程處默那小子的臭臉,樑建方心裡別提有多痛快了。

鼓聲在大營中響起,三萬大軍已整軍完備,因要千里奔襲,這支大軍多是騎兵。

茹來傑道:“裴將軍,薛將軍我們又要一起打仗了。”

薛仁貴記得這個老人家,當年與大食人一戰他與王玄策是一起的,道:“我記得你!”

茹來傑又道:“欽陵可還好?”

裴行儉道:“他帶着兵馬北上了。”

衆人收拾了一番,大軍不敢延誤,整軍一個時辰,便動身南下。

阿姆河上游,這裡是安國的北面,一支唐軍正在爬着一座山,蔥嶺地界的絕大多數山都是光禿禿的,靠近阿姆河遠離了冰川之後,總算是能在這裡看到一些低矮的綠植。

狄仁傑踩着堅硬的岩石爬上了一處山頭,從這裡就能看到遠處的大片平原,平原的正中就是一座大城,這就是唐軍接下來要攻打的安國。

裴炎與李治也跟了上來。

狄仁傑回頭看了眼,問道:“紀王呢?”

李治擺手道:“他累壞了,在山下坐着休息,不用管他。”

狄仁傑又是向身後的山下看去,見到了紀王滿頭汗水,正在爬着,他身上穿着厚重的甲冑。

有時候爲了應付長時間的行軍,軍中的老兵不會長時間穿着甲冑,更多時候只是穿着輕便的皮甲,就連兵器也不是帶在身上的,而是隨着輜重一起運送。

只有要對敵時,衆人才會穿戴好裝備衝鋒陷陣。

紀王是個很惜命的人,他一直穿着甲冑,走路時哐當作響。

等他吃力地爬上山頭,還扶正了自己的頭盔,亂糟糟的臉上帶着汗水,抱怨道:“這汗真是越擦越多。”

隨後,李慎也看向遠處的景色,低聲道:“那些人是安國的胡人?”

狄仁傑搖頭道:“不是,他們不是胡人。”

裴炎也低聲道:“他們是大食人。”

李慎疑惑道:“不對呀,沒聽說安國已落入大食之手。”

李治道:“總歸是要攻打的,不管是什麼人。”

再仔細一看,有幾隊大食人正在一處下坡集結,裴炎盤算着時辰,連忙道:“不好!他們是在設伏兵。”

狄仁傑道:“敢埋伏我們的大軍,我們先將他們的伏兵拔了!”

裴炎點頭道:“好!”

四人籌謀了一番,等着天色入夜。

這支五百人的唐軍是提前來蹲守,就是爲了接應後方正在趕來的大軍。

平時,蔥嶺的月光很明亮,今夜陰雲密佈,乾燥了許久的蔥嶺就要下雨了。

夜色中,在通往安國要道的一處低坡。

此刻,這裡哀嚎聲四起。

還有大食人想要爬上坡,手中提着馬刀的大食人回頭看去,還心有餘悸,但他再一看,眼前不知何時,眼前突然橫着一杆冒着寒光的馬槊。

馬槊是唐軍特有的兵器,大食人早有聽聞。

裴炎面無表情地提着馬槊,往前一桶刺入這個大食人下腹,而後隨着戰馬往前衝,他握着馬槊的尾部又將其收回,帶着一片血花,衝向了下一個敵人。

大雨隨風而下,碩大的水珠砸在臉上竟還有些生疼,這是躺在地上那奄奄一息的大食人的感受,臨死前的他就這麼仰頭望着夜空,他從未覺得雨水落在身上這麼疼,直到雨水落在眼中,口中,冰涼的雨水從脖子流向咽喉,直到視野都看不清了,感覺也消失了。

這裡的殺戮持續了半刻時辰,李慎數了一番,確認了人數,這支伏兵的人數並不多,只有百餘人,可他們準備的火油倒是不少。

李治策馬趕來,到了近前又道:“斥候來報,大軍據此還有六十里。”

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137章 波斯奇物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153章 崇文館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3章 太子講故事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2章 “人肥”第172章 精氣神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50章 仗義出手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115章 各縣彈劾274.第274章 新年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33章 孫神醫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321章 臂膀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257.第257章 活捉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213.第213章 旱情243.第243章 雪後257.第257章 活捉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78.第78章 解氣?第56章 告老辭官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179章 效益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514章 驚蟄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309.第309章 發兵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573章 終章206.第206章 真話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71.第471章 河東裴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第27章 長安傳聞第57章 善終的老臣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2章 “人肥”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
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137章 波斯奇物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153章 崇文館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3章 太子講故事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2章 “人肥”第172章 精氣神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50章 仗義出手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115章 各縣彈劾274.第274章 新年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33章 孫神醫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321章 臂膀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257.第257章 活捉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213.第213章 旱情243.第243章 雪後257.第257章 活捉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78.第78章 解氣?第56章 告老辭官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179章 效益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514章 驚蟄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309.第309章 發兵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573章 終章206.第206章 真話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71.第471章 河東裴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第27章 長安傳聞第57章 善終的老臣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2章 “人肥”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