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

明達臉上掛着明媚的笑容,接過她遞來的紙張,李承幹瞧着歪七扭八的字,橫豎也有些歪斜。

“進步不小,獎勵你一碗冰沙。”

明達高興地道:“謝皇兄。”

當聽到有冰沙吃,一個妹妹能吃,其餘的弟弟妹妹就都要吃。

只好讓父皇的內侍太監辛苦一些,三個太監正在奮力地敲打着冰塊,細碎的冰塊倒入碗中,再倒入果醬,還可以倒入一些羊奶,一碗冰沙就做好了。

李承幹一邊吃着葡萄,看着眼前的地圖,唐蕃古道其實在後世的記錄中還是有的。

路線也很簡單,可以從長安出發,出天水郡,再從河西走廊出來,南下青海,路過鬆州附近,便可以直達吐蕃的腹地。

當初給李震地圖的時候,也考慮過,如今這條能夠直入吐蕃的古道是不是存在。

但目前來看,結果還是好的。

寧兒稟報道:“太子殿下,宮裡傳來消息,說是陛下召見了魏王。”

李承幹搖着手中的蒲扇,又拿起一顆葡萄放在口中,給身邊的寧兒遞去。

寧兒笑着接過葡萄,站在殿下身邊也看着地圖。

李承幹慢慢悠悠搖着扇子,道:“青雀在此戰也算是立功了。”

寧兒低聲道:“恐怕魏王自己都沒有想到,他括地誌所制的地圖,能在大戰中能如此關鍵。”

原本李泰的地圖都是根據前隋留下來的典籍來補充的。

河西走廊建成之後,他就派人去繪製地形了,由此想到了這條古道。

只要將吐蕃控制在青海以南,他們對西域商路的威脅就會小很多。

而且青海周邊的牧場也歸了大唐所有。

李麗質快步走來,道:“皇兄,桑布扎已聽說了鬆州一戰的消息。”

李承乾道:“他沒有尋短見吧。”

“沒有,聽說是閉門不出。”

“反正祿東贊就要被帶來長安。”

李麗質坐在邊上吃着葡萄,敲着地圖,小聲道:“可以在青海建設都護府嗎?”

李承乾笑道:“可以呀,那就還要在吐蕃的都城建設都護府。”

“皇兄說笑了,吐蕃人豈會允許我們這麼做。”

翌日,又有一個急報送入長安,這個消息又給了正在彷徨不知所措的桑布扎迎頭痛擊。

吐蕃沒有求娶到大唐的公主,並且在鬆州一戰被唐軍擊潰。

因吐蕃先後吞併了諸多小部落,而且他們還收攏了不少的吐谷渾人。

這些人先前對吐蕃來說是極大的助力,那是因爲他們覺得吐蕃是強大的。

可如今鬆州一戰潰敗,當初臣服松贊干布的人,也會反噬吐蕃。

尤其是吐谷渾人,他們是叛離了唐人的拉攏,投效了松贊干布。

那時候松贊干布承諾給他們的好處無法兌現,此刻該是這些餓狼反噬的時候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李承幹甚至有些同情松贊干布,恐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吐蕃都要面對無休止的混亂。

現在,整個長安城都在等着祿東讚的到來。

也不知道如今的松贊干布能否解決他的麻煩。

李承幹感慨道:“聽說吐蕃缺少文字,缺少律法與尚好的禮節,也不知道松贊干布是怎麼想的,竟然聯合泥婆羅,何必與那些偏遠的小國聯盟,不如與大唐學習,該有多好。”

言罷,一箭放出,箭矢精準地落在靶心。

太子的箭術越來越好了,李績坐在一旁吃着東宮做出來的糉子,也不知該教太子什麼。

就算是打架,如今的李績覺得他也不一定是太子的對手。

李承幹穿着單薄的外衣,晨風吹過的時候,寬大的袖子還在擺動,又是一箭放出,依舊精準。

“英公以爲孤的話如何?”

李績稍稍回神道:“那松贊干布不是陛下,也成不了陛下。”

當初松贊干布說過,他十分崇拜天可汗,一度想要與天可汗平起平坐,可事實也給了這位年輕的吐蕃贊普一個教訓,人不能依照別人的樣子活着。

松贊干布自顧不暇,已再沒有心力東進了。

正如英公所言,不是誰都能有父皇這樣的個人魅力,讓天下英雄心甘情願地爲父皇賣命。

作爲父皇兒子,更應該清晰地明白這一點。

李承乾道:“吐蕃是個好地方,孤不想這麼好的土地失去控制,松贊干布是有豐功偉績的,他的豐功偉績讓吐蕃諸多部落一統,如果他真有什麼好歹,吐蕃又會分崩瓦解,往後想要再收拾就難了。”

李績疑惑道:“殿下是讓松贊干布重振旗鼓嗎?”

東陽與李麗質用了早飯也過來練箭術。

李承幹再一次張弓搭箭,兄妹三人齊齊放出一箭,三個靶子的靶心皆是正中。

東陽與麗質的箭術練習時間很短,進步卻很快,人與人不能相比較,她們天賦真的比自己這個皇兄好太多了。

李淵睡醒罵罵咧咧,是因太監將他老人家的葡萄釀看管了起來。

這是東陽吩咐的,爺爺還要繼續控制飲酒的量與次數。

隨後他老人家坐在邊上吃着麥粥。

說回之前的話語,李承乾道:“孤當然不想讓松贊干布重振旗鼓,身爲吐蕃的贊普,他是萬人敬仰的,如果他能夠作爲大唐的臣子,從此幫助大唐穩定吐蕃,那他一定是豐功偉績的。”

李淵笑呵呵道:“懋功啊。”

李績連忙行禮。

喝完了碗中的麥粥,李淵道:“你也不要見怪,承幹這孩子向來是提倡物盡其用,一文錢恨不得當十文錢用,一個人恨不得當三個人用。”

“末將明白,松贊干布是個能人。”

李承幹微微頷首,放下了手中的長弓,這纔去中書省。

一邊走着,見到跟在身邊的大將軍一臉的愁容,李承乾道:“大將軍是在擔心李震?”

李績回道:“只要震兒能好,末將別無所求。”

“這一仗李震立下了大功。”

“末將希望他能夠繼續留在河西走廊。”

“好啊,孤會與父皇商量的。”

如此,李績的神色纔好了一些。

中書省門外,褚遂良正在與張行成,岑文本吹噓着。

大家都是中書省的重臣,如今很多人都將褚遂良歸入了太子門下的人,他本人既沒有否認也沒有承認。

而是對眼前兩人道:“你們可知太子殿下爲何一直任用某家?”

張行成詢問道:“爲何?”

褚遂良道:“伱們距離太子太遠,想來不知太子的秉性,東宮太子向來不喜有太多人出謀劃策,太子只需要能夠辦事的能臣。”

說話間,看到張行成與岑文本已行禮。

褚遂良回頭看去,見到了太子殿下慌忙行禮,眼神急轉,心說剛那些話是不是被殿下聽到了?

李承幹神色如常地走入中書省,開始處理今天的政事。

禮部接連幾天派人去看望桑布扎,想問問這個人是不是身體不適,或者是需要什麼。

除了用飯之外,桑布扎還是將自己關着。

李承幹對一旁的禮部官吏道:“我們要善待使者,身體沒病的話,問問是不是心病。”

“殿下,心病要怎麼治?”

李承幹遲疑道:“找幾個胡姬讓他開心開心?”

“下官……”這個治病的方式有些特別,也不知吐蕃人好不好胡姬這一口,他回道:“下官這就去安排。”

范陽的事依舊沒頭沒尾地,李承幹嘆息一聲將奏章放在了一旁。

這不僅僅只是十萬石的事,也不是往後每年都會少十萬石的事,這事關大唐社稷的根基。

李承幹揣着手苦惱,祥瑞也有爲難的事。

事情被父皇接手了,高季輔也到了渤海地界,那就再觀望觀望。

關中就要入秋了,關中各縣正在夏收,李承幹起身走到中書省門外,道:“勞煩大將軍準備車駕,孤出去走走。”

“喏。”

中書省有人議論,這些天李績大將軍總是在太子的身側,少見這位大將軍每天與太子殿下一起來中書省,也少見這位大將軍每天都在中書省門外等着太子。

恢復安靜的中書省內,張行成道:“太子殿下怎麼沒讓你在左右?”

褚遂良手中的筆忽然停頓,又道:“還有這麼多要事需批覆,殿下自然不會讓下官耽誤。”

岑文本憂心道:“朝中,奉承攀附之風不可助長。”

張行成頗爲認同地點頭。

褚遂良擱下筆,拍案道:“誰奉承了!誰攀附了!”

岑文本道:“老夫隨口一說,褚侍郎不要動怒。”

休沐期間,只有三個人的中書省還能吵起來,剛走遠的李承幹無奈搖頭。

昨夜,李泰被父皇召見之後,他沒有回他的魏王府,而是急匆匆又去看淤地壩修建的情況。

李承幹坐在車駕中,看着沿途的風景,官道兩側有不少賣葡萄與買葡萄的人。

還有一車車的貨物正在運往潼關與洛陽。

現在關中依舊以主張生產爲主,增加就業崗位爲發展要領,除了農忙的時候,多數時候各縣的縣民都在作坊裡勞作。

當京兆府的理念傳到長安十二縣也還算好,可傳到了偏遠的鄉縣,就成了另外一個理念,成了一種消滅閒漢的手段。

意思就是各自縣裡的閒漢不能太多,將這些閒漢全部丟入作坊裡幹活。

鞏固了各縣的治安,也增加了勞動力。

所以當中樞的政令下達到各縣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理解。

到底是殊途同歸,他們用自己較爲擅長的理解方式,來理解京兆府下達的政令。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偏遠的鄉縣很難理解治理上的長篇大論他們不一定能聽懂,可換一種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就能夠快速地執行下去。

這都是在實踐過程中的寶貴經驗,應該時常拿出來想想,讓京兆府的人好好反省,爲什麼這些鄉縣的文化水平停滯不前。

就算是支教,那也不是立竿見影。

李績趕着車道:“殿下今天想去哪裡?”

“父皇又說起了修建夏宮的事,去龍首原看看吧。”

一路上,李績說着關於龍首原的故事,比如在坊間傳聞中,有一條黑龍去渭水飲水,這條黑龍在龍首原停留的行跡就成了龍首原。

馬車走得不快,李承幹從被風時而掀起的車簾空隙中,時不時就能看到外面的風光。

行到龍首原,李承幹就在這裡見到了一位老人家。

很長一段時間了,袁天罡一直是欽天監較爲神秘存在,好幾次去都沒見到他老人家,要不就是他老人家閉目盤腿而坐。

鬚髮皆白的袁天罡穿着一身粗布衣裳,深綠色的外衣有些厚實,老舊的衣裳還有密密麻麻的起球。

李承幹走到近前,也看着龍首原這一處高坡,道:“李道長說,袁道長要等到今年入秋纔回來。”

袁天罡回道:“貧道去見了幾個故人,爲他們了卻一些心事。”

有關這位老道長的過往是很神秘的,就算是現在的宮中也沒幾個人說清楚。

李承幹走上龍首原的這處高坡,感受着風迎面而來,“吹到這裡的風比長安更多。”

袁天罡道:“太子殿下會答應給陛下在這裡修建夏宮嗎?”

李承幹腳踩着鬆軟的土壤,問道:“左鄰灞岸,右抵灃水,這確實是個好地方,聽修編隋書的鄭公也說過,川原秀麗,卉物滋阜……”

袁天罡略有憂心地看着這個正年滿二十的太子。

李承幹接着道:“道長覺得松贊干布其人如何?”

袁天罡撫着花白的鬍鬚,蒼老的眼神似有思量,道:“沒見過他,都說松贊干布年少便已成名,早在四年前吐蕃使者來朝之前,就有人向陛下說起過鬆贊乾布的少年事蹟,若說現在的大唐,再看松贊干布,只能說其人生不逢時。”

從這裡還能看到漢時就修建的龍首渠,再往遠處看就能見到一大片的葡萄架。

有官吏快步跑着而來,稟報道:“太子殿下,再有五日,祿東贊就到了。”

李承幹收了收心神,點頭示意自己知曉了,便讓這個官吏離開,繼續與袁道長說着,“若不在此地修建宮殿會如何?”

袁天罡回道:“若不修那也很好。”

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159章 父子春遊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376.第376章 封禪第37章 舅爺與舅舅286.第286章 轉變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66章 大將軍教導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17章 他要卷死孤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269.第269章 蘇勖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379.第379章 歸長安第95章 合力撈魚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56章 告老辭官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358.第358章 軍心219.第219章 調令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1.第1章 太子殿下第12章 等暖風來第56章 告老辭官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92章 兄弟三人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323章 新爺孫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45章 冒失舉薦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207.第207章 演武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第97章 謠言
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159章 父子春遊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376.第376章 封禪第37章 舅爺與舅舅286.第286章 轉變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66章 大將軍教導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17章 他要卷死孤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269.第269章 蘇勖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379.第379章 歸長安第95章 合力撈魚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56章 告老辭官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358.第358章 軍心219.第219章 調令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1.第1章 太子殿下第12章 等暖風來第56章 告老辭官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92章 兄弟三人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323章 新爺孫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45章 冒失舉薦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207.第207章 演武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第97章 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