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

第473章 富貴與家

褚遂良與徐孝德離開時的心情多半是忐忑不安的,這是在場護衛的兵馬所有人的想法。

如今的陛下十分強權,當朝有如此皇帝,如何不讓臣子們忐忑。

李泰與李恪離開時走在一起,回頭看去時皇兄一家還在玩鬧着。

“皇兄不會有意爲難兩位尚書的。”

聽着李泰話語,李恪頷首道:“那是自然。”

李泰又道:“褚遂良畢竟是貞觀年間的臣子,皇兄向來是求變的,運河漕運是動輒建設數年的大事,誰也不敢說一定能夠辦好這件事,何況只是這兩人。”

李恪反問道:“你說當年許敬宗,他知道自己能夠執掌京兆府嗎?”

李泰蹙眉,思量了片刻看向自己的兒子。

李欣轉動着手中的魔方,用稚嫩的嗓音道:“於菟兄長說,凡事都要有勇氣,哭是沒有用的。”

李泰笑着不再講話了。

當皇帝回到皇宮之後,又召見了許敬宗,于志寧。

朝野便有了關於運河漕運的議論,紛紛議論着皇帝要如何建設運河。

安寧村內,李世民剛冬獵回來,大步走進門。

於菟擡頭看了看纔回來的爺爺,又低頭寫着麗質姑姑讓人送來的課業。

李世民坐下來,灌了一口茶水。

隨後一起走進來的還有長孫無忌與房玄齡,程咬金。

李世民將茶碗重重放下,沉聲道:“聽說承幹要建設漕運?”

眼前一個是當今皇帝的老師,另一個是當今皇帝舅舅,話語說出口,再問他們,李世民有種自找沒趣的感覺。

長孫無忌道:“當年楊廣修建運河是爲了糧倉與兵馬調度,當年有人修建運河就是爲了東征,也有人說是爲了皇帝取樂,可如今的陛下將運河作爲調度,來建設社稷,臣很欣慰。”

房玄齡道:“修建漕運談何容易,數千裡的運河沿途道州幾百萬人口,朝中不可能一夜之間調動,前隋的楊廣就是因此對天下失去了掌控,唉……不說也罷。”

李世民望着屋外沉默不語。

長孫無忌陪着房玄齡走到村口,他神色還有些憂慮,道:“若此番漕運建設不成,恐怕陛下會更嚴苛。”

房玄齡道:“且看吧,老朽再多活幾年,看看這人間會成什麼樣。”

冬日裡的長安城,今年的休沐註定不會太清閒,已有崇文館,文學館,弘文館開始蒐集關於運河的卷宗,甚至門下省開始蒐集關於漕運建設的策論。

皇帝一次次在考驗臣子的能力極限,大唐的臣子不僅僅要能夠上馬打仗,還要能夠治理社稷,更需要有很強的專業能力。

長安城內,陳倉縣令李敬玄今年剛調任來京兆府任職,他站在朱雀大街,看着一羣忙碌的學子,這些學子們正在爭論漕運建設的事宜。

本以爲皇帝要建設漕運,應該會有朝臣勸諫,可這個時候竟沒有人反對,要是放在以前多半會有人反對皇帝的吧。

走入京兆府,李敬玄對這裡的文吏道:“下官陳倉縣令李敬玄。”

狄仁傑接過文書,看了一眼,問道:“陳倉縣令,至今任職已有五年?”

“正是。”

“嗯……”狄仁傑道:“聽府尹時常說起你,你先去藍田縣讀書,考試之後才能來京兆府任職,這是府尹的安排。”

李敬玄作揖道:“喏。”

狄仁傑又遞給他一卷文書,道:“去吧。”

接過文書,李敬玄有些遲疑,再問道:“漕運的事……”

“這不用伱管,府尹與兩位少尹已去面見陛下了。”

李敬玄稍稍點頭離開了京兆府。

藍田縣距離長安城並不遠,李敬玄翻身上馬,一路朝着藍田縣而去。

到了藍田縣,李敬玄看了自己的文書,再擡頭一看,確認了一番,這裡的確是不良堂,也是自己要來讀書的地方。

心說京兆府是不是拿錯文書了,再看文書上所寫的也的確是自己的名字。

李敬玄蹙眉好半晌,難道府尹在寫文書時喝多了?

正想着,卻見不良堂內走出一個穿着布衣長袍的男子,這人與自己的年紀相仿,一副散漫的模樣。

張柬之也在看着來人,見對方手中拿着一卷文書,問道:“來讀書的?”

“京兆府是這麼說的,可……”李敬玄還沒下馬,騎在馬背上一手指着文書道:“可是爲何……”

張柬之雙手揹負擡首看着對方。

一個小孩匆匆走來,道:“夫子,就是他,在我們不良堂門外徘徊,多半不是好人。”

張柬之又道:“去玩吧,這裡有老師在。”

“嗯。”

那孩子跑開後,張柬之上前伸手道:“把你的文書給某家看看。”

李敬玄遞上文書給他。

張柬之看了片刻,就收起了文書,頷首道:“那就沒錯了,要來京兆府任職,而且是調任而來的,就是要來這裡讀書的。”

“可是這裡……”

張柬之轉身往回走,一邊道:“入堂內講話吧。”

李敬玄跟上腳步,跟着一起走入堂內,就看到了有幾個穿着縣令官服的官吏正在書寫着什麼。

甚至還有縣令十分殷勤地向張柬之詢問朝中的辦事緣由。

李敬玄再一看,這裡的牆上竟然還掛着鄭公的畫像。

與眼前的人說罷,張柬之解釋道:“沒了鄭公,我們這裡就沒了魂,鄭公是我們心中的支柱。”

李敬玄向鄭公的畫像作揖行禮。

張柬之又解釋道:“不僅僅是我們這裡,其實三省六部都是如此,包括各縣各村。”

人們都快將鄭公供起來了,聽聞當今陛下每年都會去凌煙閣,甚至會給已過世的鄭公燒書信。

皇帝希望朝中的官吏都能夠像鄭公那樣,無所畏懼還能有個居安思危,善始慎終的心態。

張柬之又道:“還有疑慮嗎?”

李敬玄低聲問,“我來這裡讀什麼書?”

張柬之從書卷上拿出最後的一卷書,放在他的面前,道:“這裡面有不少典故,你都可以看看的,這是崇文館根據鄭公的勸諫之言找出來的典故,你在這裡讀書爲期一個月,近來朝中休沐,來年開始上課。”

李敬玄又問道:“既然休沐爲何,他們……”

言罷,他掃視一眼在座的各縣官吏。

張柬之道:“好學。”

“好學?”

“嗯。”張柬之又拿回了自己的行囊,接着道:“我要回家裡去一趟,你自便。”

李敬玄就這麼站在不良堂內,看着張柬之離開也不知該如何是好,乾脆坐下來翻看起了書。

長安城正值年關,晉王府內,李治將一個個模具擺放好,正在給模具刷墨。

這種模具還要做好多,有需要甚至可以臨場做,壞了的可以替換,活字印刷的優勢就是用起來靈活也夠方便。

刷了墨之後,再將一張大紙蓋在這些組合好的模具上,用木板壓實之後,字跡就印在紙上。

李治將紙重新取了下來,看着紙張上的字跡,一篇孔子廟堂碑的碑文便被印了下來,這是當年虞世南留下來的篇章,所用字跡是歐陽詢的楷書。

方方正正的楷書,很是整齊,看着也很舒服。

李慎快步跑來,道:“皇兄,柬之兄出事了!”

“他不是回家了嗎?還能出什麼事?”

“就是他家出事了。”

李治這才放下手中的紙張,一起出了門。

張玄弼的家住在長安城曲江坊的大宅子,這裡也聚居着不少的富貴人家,這裡的富貴人家與住在朱雀大街兩側的權貴是沒法比的,即便富裕,身份卻天差地別。

就連晉王府也不能建設在朱雀大街兩側。

剛走到門口,就聽到一聲大喝。

“老貨!你爲老不尊!”

聽到話語聲,李治接過李慎遞來的柑橘,一邊吃着道:“這橘子哪裡來的?”

“蜀中送來的。”

院內,張柬之手中拿着一個通體泛青綠色,質地如玉琉璃酒盞道:“當初我離家時,家裡還沒有這個東西。”

剛吵了一架的張玄弼面色漲紅,又道:“那是別人送給老夫的。”

“別人送的?如此貴重的酒盞……別人送了你就拿了?”張柬之冷哼一聲又道:“爲老不尊!”

“你!”

言罷,張柬之又拿起一匹絲綢,道:“可知現在天下萬民過得如何艱辛,你個老貨不事生產,靠着名望就能過得如此富裕,豈有此理。”

張玄弼罵道:“那是別人所贈,老夫本想拒絕。”

“父親啊,你都一把年紀,鬚髮都白了。”張柬之看着家中新添的幾個美婢感慨道:“你何必呢?”

“你!”張玄弼撫着心口,大口呼吸着。

張柬之索然一嘆,道:“我一想到鄉民們艱苦的生活,一想到家中如此富裕,我該如何爲人師,還如何教授他們?”

言罷,張柬之一揮衣袖,道:“也罷,家裡還有一個弟弟,這個家我多留一時半刻,便覺得有無數人在指着我的脊樑骨,你老好自爲之,告辭了。”

張玄弼指着這個兒子,漲紅了老臉,許久說不上話。

李治與李慎就坐在他家門口吃着橘子,道;“當真就這麼一走了之?”

張柬之道:“家父又不是隻有我一個兒子。”

李治頗覺痛快,又道:“走,喝酒去。”

長安城的四方館內,一個年輕的京兆府官吏來到這裡,他大步就坐到了一個西域人面前。

這個西域人穿着羊皮大氅,神色疲憊,此人正是從西域回來的慕容順,每年年關的時候,他都會回來,不論在外面走得有多遠,每年的除夕之前都會回到長安城。

狄仁傑看準了這一點,便如約而至,道:“你怎麼有白髮了?”

慕容順低聲道:“我死了一個兒子,他被大食人殺了。”

“大食人?”

“他去大食地界買賣貨物,我的其餘兒子都勸他不要去,可他還是去了,是別的西域商人將他人頭帶了回來。”

狄仁傑正色道:“早晚有一天,大唐要掃平大食。”

慕容順其實也只是纔到四十歲的年紀,鬚髮卻已白了大半,臉上的眼窩深陷又消瘦。

面對這個老狐狸,狄仁傑還是不敢掉以輕心,再詢問道:“這一年你去做什麼了?”

“這與你無關。”

狄仁傑換了個話題道:“大唐要建設漕運了,你說往後會不會放棄西域?”

慕容順喝下一口茶水道:“只要皇帝還在長安,大唐就不會放棄西域。”

狄仁傑頷首,又離開了。

待這個年輕的京兆府官吏離開之後,有一個年輕的護衛快步而來,走到他身邊道:“你現在可以去見貴人了。”

慕容順還看着狄仁傑離開的方向,道:“那小子像是一頭狼,聞着味盯着我。”

護衛又道:“你不需要顧慮他。”

離開四方館前,慕容順換了一身衣裳,穿上了唐人的衣衫,跟着這個護衛離開了四方館。

沿着熟悉的道路,慕容順來到了皇城邊上的崇仁坊,在這裡有一間驛館。

慕容順跟着走上樓,進入一間較爲僻靜的房間。

還是如往常一樣,兩方之間用一塊布隔着,以前站在這塊布後面的是兩個身影,那時是一男一女,現在是三個人,從穿着與髮髻看得出來,對方的穿着很華貴。

只是薄紗在前,只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從爲京兆府做事開始,慕容順的財富便是受薄紗之後的人的指點。

慕容順在這裡留了半個時辰,離開之後手中帶着一卷書,神色也自信了許多。

狄仁傑吃着棗狐疑地看了看驛館,等人離開了讓不良人去探,這就是一處很尋常的驛館,店家也不知道慕容順究竟是見了誰。

有不良人上前問道:“是否要派人跟着他?”

不知爲何,狄仁傑對慕容順莫名有了些同情,不論他在外面做什麼,至少在長安,他一直都是和善的,也沒見安西都護府送來有關他犯事的呈報。

狄仁傑低聲道:“明天就是除夕了,都早點回家吧。”

“喏。”

……

注:今天還是暫更一章,昨晚就開始喉嚨痛,今天到了下午時,喉嚨痛得咽口水像是吞刀片,坐在電腦面前身上還在冒冷汗。

實在抱歉只能請個假。

月底與月初更新太猛,熬夜也太多了,可能是近期沒休息好。

已經吃了藥,明天應該能好轉。

www ▪ttкan ▪¢ ○

生病了,實在抱歉。

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62章 對錯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362.第362章 祭拜270.第270章 新家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269.第269章 蘇勖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13章 耿耿於懷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467.第467章 運糧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第11章 圖表250.第250章 夜釣第66章 大將軍教導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1.第1章 太子殿下第76章 就孤最平庸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46.第446章 寒風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309.第309章 發兵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274.第274章 新年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5章 你猜我猜?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54章 臣來告老第73章 “肥羊”362.第362章 祭拜第90章 天大的誤會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524章 同盟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351.第351章 少了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351.第351章 少了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13章 耿耿於懷第533章 冬至大壽
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62章 對錯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362.第362章 祭拜270.第270章 新家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269.第269章 蘇勖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13章 耿耿於懷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467.第467章 運糧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第11章 圖表250.第250章 夜釣第66章 大將軍教導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1.第1章 太子殿下第76章 就孤最平庸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46.第446章 寒風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309.第309章 發兵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274.第274章 新年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5章 你猜我猜?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54章 臣來告老第73章 “肥羊”362.第362章 祭拜第90章 天大的誤會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524章 同盟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351.第351章 少了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351.第351章 少了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13章 耿耿於懷第533章 冬至大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