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

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

西州,一隊接着一隊的唐軍離開這裡,回了家。

安西都護府內,狄仁傑正在收拾着行囊,又看向一旁同樣正在收拾行囊的裴炎。

將幾卷書收入行囊中,狄仁傑乾脆坐了下來,道:“你答應了程咬金大將軍要入軍中?”

裴炎點頭。

見這個傢伙還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樣子,狄仁傑也習慣了這人總是獨來獨往,板着一張臉。

“可朝中的安排是讓你進兵部。”

裴炎道:“你不是也在京兆府任職嗎?”

狄仁傑看向門外熱鬧的都護府,又道:“伱我都在蔥嶺打過仗,朝中爲何要我們任職一個文吏?”

裴炎又是搖頭。

“你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裴炎還是搖頭。

腳步聲從門外傳來,張柬之快步而來道:“懷英,裴炎,我問過了。”

裴炎手中正捧着一卷書,好奇回頭。

張柬之走入這間屋內,拿起茶碗飲下一口水,道:“文官任職將軍之事,在朝中挺多的,你們雖是文官,以後還是可以去領兵打仗的,當年的崔敦禮也是如此。”

裴炎低聲道:“倒是有聽說。”

“裴老弟雖說在兵部任職,但與兵部尚書一起監察關中各衛府的軍紀,是要時常去軍中走動的。”

“那就沒有顧慮了。”言罷,裴炎又將幾卷書放入行囊中。

“懷英,你雖說在京兆府,可現在西域的棉花要給軍中調度,讓你在京兆府任職,是爲了往後軍中與京兆府往來,調度軍中所需的各種貨物。”

“慢着!”狄仁傑打斷道:“這些事你怎麼知道的?”

張柬之意味深長地一笑,道:“長安城的人送信來。”

言罷,他將一張紙放在了桌上。

狄仁傑拿過紙張,看着上面的筆跡,再一看就明白了,這是張柬之的好友岑長倩給他的。

岑長倩是岑文本的兒子,岑文本又是當今的中書令,想打聽到其中緣由,倒是不難。

張柬之提着水壺,又往自己的口中倒了一些涼水,接着道:“再者說,往後的科舉但凡是學子,都要答兵法策論,科舉學子都要先歷練。”

狄仁傑思忖了片刻,又道:“也不知道晉王與紀王收拾得如何了?”

一想到他們都要回去了,張柬之心中怎麼想怎麼不爽利。

見他要走,狄仁傑道:“你要做什麼?”

“支教,給西域人教書。”

張柬之有些慵懶地伸了一個腰,離開了都護府。

這一年間,張柬之就一直在西域教書,這傢伙還算是盡職。

這個大唐還很年輕,武德過了九年,貞觀過了二十年,如今的幹慶才第四年。

恍恍惚惚三十餘年間,大唐就已在蔥嶺揚威,震懾諸胡。

西州城三裡外的坎兒井邊,李治與李慎在回去之前,還要完成皇兄的安排,也就是西域的生產計劃。

兩兄弟相對而坐,眼前放着一堆的卷宗。

李治看着手中的一卷書道:“五萬人口,發揮出以前兩倍的生產力,有這種可能嗎?”

李慎問道:“裴都護?”

裴行儉頷首道:“紀王請講。”

李慎遲疑道:“以前種棉花的人口有多少?”

裴行儉回道:“六萬。”

李治撓着頭,蹙眉道:“以前六萬人口都做不到的事,現在十餘萬人口能做到嗎?”

對此,裴行儉也懂。

李治正在搜刮着記憶,他小時候在東宮的所學,以及各種生產相關的內容。

李慎也在苦思冥想着,皇兄的這個題實在是太難了,苦惱道:“以前在東宮還有姐姐教我們,現在……”

他看了看四下,看到了正在吃着烤羊腿的程處默,睡覺的李景恆,一臉無所謂的裴都護。

在這裡的人沒有一個是能指望得上。

李慎垂下頭,一臉的挫敗,道:“要是完不成西域的生產安排,恐怕都沒臉回去了。”

李治重重一拍安全的桌案,大聲道:“慎弟!”

“嗯!”

“我們一定可以完成皇兄的要求。”李治眼神中忽然莫名有了極大的自信。

也不知道這種自信是從何而來,李慎回頭看去,依舊沒有見到有人來幫忙。

一陣風吹來,李慎的頭腦一醒,重新面對了現實,又道:“先回西州城,再做打算。”

“好。”

回到西州城內,一直到了夜裡,兩兄弟便一直通宵達旦地翻看卷宗,而在這裡的卷宗大多都是西域往年的治理情況。

無意間,李治發現了當年西域生產衛府的卷宗。

李慎苦惱地看着窗外的明月,西域的月亮也很漂亮,這個時候姐姐也不會來幫自己,要是能幫的話,姐姐早就讓人送信來。

這個時候,李慎有些無地自容,他覺得自己都不好意思說出去,自己是皇兄養大的。

李治喚道:“慎弟,慎弟。”

李慎起身道:“怎了?”

李治翻看着一卷書,“這是西域生產衛府的卷宗。”

李慎也當即來了精神,揉了揉眼,湊近看着,疑惑道:“嗯?這西域的生產衛府怎麼不在京兆府的治下。”

李治也發現了問題,道:“這是衛府,是軍中的當然不是京兆府管轄。”

“慢着。”李慎打住話語,來回踱步思量着,道:“這與當年的關中生產模式是不是有異曲同工?。”

李治道:“是嗎?”

李慎覺得前幾年,又是去泰山,又或者去江南,再不濟就是住在洛陽,幾乎錯過了關中發展最迅猛的那幾年。

李治道:“關中的方法在這裡能用嗎?”

李慎拿過書卷,將生產衛府四個字撕了,再一看道:“這不就是關中的生產方式嗎?”

隨後的幾天,李治與李慎依舊沒有要離開西州的意思,這些天他們一直在西域各處牧場奔波,甚至幾次去了天山。

狄仁傑看着天山腳下的兩座雕像,一座是天可汗的雕像,另一座是郭駱駝的雕像。

裴行儉策馬在一旁道:“這晉王與紀王是不是不打算回去了?”

裴炎道:“要回朝中不急於這一時半刻。”

婁師德看着忙碌的晉王與紀王,又道:“換作以前如果宗室郡王不按照旨意回朝中多半會被猜忌的。”

狄仁傑道:“不會猜忌的,晉王與紀王就是當今陛下養大的,再者說陛下的兄弟姐妹比任何一朝都要團結。”

婁師德道:“是老夫多慮了。”

就在李治與李慎又遇到了困難,問題的源頭就是拆分建設衛府,可疑慮是……往後要怎麼安排?

“報!晉王,紀王長安來人了。”

李治驚疑道:“長安來人了?”

李慎擡眼看去就見到一隊騎兵正在朝着西州城而來。

來的都是一羣穿着黑色甲冑的騎兵,待這隊騎兵到了眼前,李治這纔看清了來人。

李治蹙眉看着來人,這人他認識是京兆府少尹的顏勤禮的兒子,顏昭甫。

顏昭甫打量着四下道:“這就是西州城啊。”

李治疑惑道:“你怎麼來了?”

顏昭甫拍去身上的塵土,道:“家父讓我來幫助晉王與紀王。”

李慎笑道:“太好了。”

滯留在西州這半月,李治與李慎將西域的生產衛府拆了,往後西域不再有生產衛府,其中涉及耕種規劃,增加棉花的種植面積,用了分戶籍,以小戶爲個體,採用大面積連片的栽培方式。

這是一種大羣體下再分小戶的模式,將棉花種植地分爲南北東三個方向主要種植範圍。

並且重新劃分了坎兒井的規劃。

從遠處的山坡往下看,就能在一大片廣袤的開闊田地上,能看到幾個身影在忙碌。

李治小小的身影在田地間奔走,與駐守西域的司農寺官吏商談着耕種事宜。

將個人的生產與大羣體分開,並且增設官邸,以安西大都護府爲核心,形成一個十分龐大的州縣。

李慎寫完要給朝中的呈報後,這纔想起了興建安西大都護府與安西四鎮,還有現在的生產計劃是一體,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其龐大的課題。

忙完了這些事,李治與李慎在安西都護府度過了除夕,打算新年正月再動身。

李慎拍了拍身邊厚厚的卷宗道:“昭甫啊,原來所謂的修建安西四鎮與建設安西大都護府是同一件事。”

顏昭甫道:“不,應該不是同一件事,而是相輔相成的。”

李慎低聲道:“從生產學上來說,現在的西域人口增加了,但人口的增長不代表生產力的提升,重新規劃分配纔是重中之重。”

顏昭甫道:“我在京兆府長大,從小所見所聞就是這些事。”

李治與李慎也就只能做到這一步了,安西四鎮是建設不起來了,之後的事就交給朝中官吏。

不論回到長安會不會被皇兄與皇姐數落,李治與李慎都認了,至少他們規劃好了未來數年的棉花種植計劃,也僅僅只有如此。

隨着晉王與紀王一起離開的還有一衆將軍。

士兵們能回家也都回去了。

衆人在西州城度過了除夕,便一起前往了長安。

狄仁傑騎在駱駝上,看着正在與蔣師仁攀談的晉王,又道:“紀王殿下,西域的事做成這樣就可以了嗎?”

李慎的身體也跟着駱駝的走動搖晃,他笑道:“也該回去了,皇兄在書信中都說了,做不好沒關係,平安回家,往後的事就算是我們不做,朝中也會安排的。”

狄仁傑有時候很羨慕晉王與紀王,並不是因他們的身份,而是因晉王與紀王的心境。

李慎道:“到此爲止也無妨,至少不會比以前更差了。”

裴炎道:“的確不會比以前更差。”

三人又是爽朗一笑。

李慎並不是很在乎,因爲在當年的東宮兄弟姐妹中,他們兄弟是學習能力最差的。

在長安還有很多厲害的人,厲害且強大。

除了飛虎隊的百餘個侍衛,在場的其餘人都是將軍,程大將軍,張大將軍,還有薛仁貴,王玄策,裴行儉,蔣師仁。

沿途一路走着,衆人見到了一片樹林,樹木並不高,但種得不少。

越是靠近河西走廊,往來的客商就越多,一路上甚至已有西域的商人在這裡與關中的商戶買賣了。

李治問道:“他們這麼買賣是不是可以不用市稅了?”

裴炎搖頭道:“這些商戶終究是要入關才能買賣,屆時就要有市稅,只不過是貨物太過緊張,纔會寧可出關來買賣,以免到了河西走廊就被搶空了。”

顏昭甫留在了安西都護府,也不知道朝中是不是要在西域建設京兆府,多半是要建設的。

一路上還能看到正在往西域走去的朝中官吏。

不知不覺,已幹慶五年了,如今的河西走廊十分地繁盛,武威郡的街道上可以看到擁擠地人羣。

李慎吃到了口味地道的甑糕,感慨道:“好久沒吃了,都想不起來它的味道了。”

李治也吃着甑糕道:“總算是覺得回家了。”

王玄策好奇問狄仁傑,道:“晉王與紀王很喜甑糕嗎?”

狄仁傑道:“聽晉王與紀王說過,其實以前在宮裡他們常常吃甑糕。”

王玄策瞭然點頭,道:“我在天竺見過一個方士。”

狄仁傑喝着羊肉湯,道:“天竺方士?”

“嗯,後來那個方士被李義表砍了。”

“啊?”狄仁傑詫異。

“那方士說他能夠煉製長生不老的藥,老夫起初是不信的,後來李義表知道這件事,就將人砍了。”

“當真?”

王玄策面露回憶的神色,道:“曾經東征將領中也有一個將軍,家中養了不少方士,陛下知曉這件事命他將方士全部遣散了,李義表可能是知曉陛下不喜方士,纔會殺了他。”

狄仁傑道:“的確該殺。”

薛仁貴帶着李震走來,介紹道:“這位是隴西道折衝府李大將軍。”

衆人紛紛起身行禮。

隴西道折衝府大將軍是李震,也就是英公的兒子,一直以來戍守河西走廊,偶爾去青海道走動。

李震看着酒肆內的衆多將軍,還有晉王與紀王,行禮道:“見過諸位,住處已安排好了,諸位用了飯食便可休息。”

王玄策道:“多謝了。”

李震作揖道:“莫要言謝,諸位在蔥嶺大戰,早已名揚關中,爲社稷還要謝過諸位。”

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446.第446章 寒風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531章 只有利益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79.第79章 家宴250.第250章 夜釣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535章 有很多人第62章 對錯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74章 太子拜師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488.第488章 陳子昂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87章 通達?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56章 告老辭官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84章 戰書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37章 波斯奇物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420.第420章 戰象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85章 兵馬未動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11章 圖表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325章 佳節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161章 監察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533章 冬至大壽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49章 上架感言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503.第503章 老君山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55章 認真的一箭第41章 大勝而歸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13章 耿耿於懷376.第376章 封禪第517章 大宛358.第358章 軍心368.第368章 新設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32章 拜訪舅爺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270.第270章 新家第514章 驚蟄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
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446.第446章 寒風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531章 只有利益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79.第79章 家宴250.第250章 夜釣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535章 有很多人第62章 對錯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74章 太子拜師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488.第488章 陳子昂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87章 通達?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56章 告老辭官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84章 戰書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37章 波斯奇物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420.第420章 戰象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85章 兵馬未動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11章 圖表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325章 佳節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161章 監察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533章 冬至大壽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49章 上架感言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503.第503章 老君山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55章 認真的一箭第41章 大勝而歸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13章 耿耿於懷376.第376章 封禪第517章 大宛358.第358章 軍心368.第368章 新設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32章 拜訪舅爺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270.第270章 新家第514章 驚蟄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