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

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

小兕子看到又有內侍與宮女腳步匆匆離開,多半是去忙着新年的宴席。

新年的宴席在承天門外的皇城中舉辦,皇帝一家在凌煙閣告祭完就要與羣臣,同賀新年。

父子兩人與李道長正在走向承天門,通常這種慶賀都是父皇的主場,每當父皇與老將軍聚在一起時,總是最熱鬧的,李承幹心中想着,相較之下,自己反倒是與文臣武將們有些疏遠了。

承天門前已經擺好了酒席,城牆上還有些沒有融化的積雪,風依舊寒冷,有內侍正在城牆上高聲唸誦着幹慶十一年的旨意。

不知不覺已在位十一年了,這十一年間大唐沒有大規模戰爭,僅有的兩場大規模的戰爭,也就是在帕米爾高原上的蔥嶺那場與大食人的遭遇戰,還有王玄策與天竺叛臣阿羅那順的戰事。

目前爲止除了這兩次,幹慶這十年以來,一切都是安安穩穩的。

當皇帝一家來到承天門前,文臣武將們紛紛行禮,此番前來恭賀的還有不少是退下來的老臣。

英公依舊站在武將的最前後,站在英公身側的是盧公程咬金大將軍,身後還有一衆將領。

李承幹坐下來時,見到了站在武將隊伍中的公孫武達,而此番宴席還有多年不見的李思摩與阿史那社爾。

阿史那社爾的鬢髮已白,鬍子也白了一大片,他往口中灌着酒水又笑着與金春秋搭着話。

李承幹拿起酒碗,朗聲道:“朕與諸位共賀!”

“大唐萬勝!”

文武兩側的羣臣紛紛齊聲高呼,“大唐萬勝!”

包括後方的許敬宗,于志寧,褚遂良後方的衆多文吏也都站起身。

這個時候朱雀門外圍了不少人,人們都想要看看正在過今年的大唐皇帝,更難得的是今年可以見到了兩位皇帝。

有個孩子坐在父親的肩膀上,擡頭望向朱雀門內,見到高臺上的人影,道:“爹爹,這個皇帝孩兒認識。”

那父親笑着道:“你怎麼會認識?”

“他長得好像與爹爹一起釣魚的那個爺爺。”

隔着這麼遠,自己也看不清高臺上的身影,全當孩子看錯了,便帶着兒子離開。

隨着宴席開始時的鼓聲響起,前來圍觀坊民越來越多,駱賓王從人羣中擠出來,道:“楊炯,人太多了,看不到裡面的樣子。”

楊炯神色無奈又有些不甘心,道:“看來是沒辦法了。”

兩人走在朱雀大街上,楊炯又問道:“你老師還沒回來嗎?”

駱賓王搖頭,道:“還沒有。”

“有人說你老師是給皇帝辦事的。”

現在的駱賓王已有十五歲,此番老師又奉皇帝的旨意前往巡查運河,至今未歸。

楊炯所言的話外音駱賓王也能理解,這是長安城的傳聞,御史臺的李義府此番出去是給皇帝捉蟲殺人的。

也不知這個傳聞是從何而來,現在的皇帝喜捉蟲。

楊炯道:“走吧,我們去崇文館。”

駱賓王疑惑道:“是要去找盧照鄰嗎?”

楊炯頷首道:“盧夫子的課越來越少了,聽說來年盧夫子可能就要在朝中爲官了,就不能在崇文館講學了。”

駱賓王道:“在下更想去文林館。”

“科舉及第之後才能去文林館聽課,現在就別想了。”

“我們只要去支教,也能去文林館聽課。”駱賓王的眼神中帶着鬥志,道:“我今年一定要考過崇文館的考試,我就能成爲支教的夫子。”

楊炯道:“我打算先去遊學。”

遊學之風大概是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的,其實在貞觀年間遊學之風纔有重新起復的苗頭,而且能夠遊學的多數都是高門子弟,或者是世家子弟,就像是盧照鄰夫子那樣。

尋常人家的孩子想要遊學走遍各地,還需要考慮會不會在半道上餓死,更不要說遍訪天下名仕了。

自李唐一朝的支教興盛之後,如今的遊學之風已被支教之風取代,學子們只要參與崇文館支教,便可以去各地支教,也就成爲了遊學的一種方式。

而當朝中錄用的絕大多數年輕官吏,都有支教經歷,有了共同的話題。

支教代替了遊學,與遊學的昂貴與風險相比,學子們參與支教之後既能夠得到官府保護,還能夠得到月錢,回來之後還能當官,朝中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支教很自然而然地取代了遊學。

駱賓王覺得楊炯愛好中古遊學之風,來度過他的遊學生涯,怎麼看都有些不合適。

再者說,如今還活着的名仕有多少?

東夷大儒谷那律老先生,他兩年前就過世了。

至於現在的名仕有多少沽名釣譽之輩,若楊炯遊學拜在那些名仕門下,會不會被帶壞了,從此走上一條反唐的道路?

換言之,支教正在消滅名仕之流。

駱賓王,又道:“我覺得你應該去支教。”

楊炯道:“我會將遊學之路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若我是最後一個遊學的人,那麼我記錄的書卷,就會是遊學學子的最後一卷。”

駱賓王對楊炯這種極具浪漫的設想沒有興趣,他的目光還是看向朱雀門,想看看如今的皇帝。

楊炯的家境其實很不錯,是關中華陰名門一系的子弟,自從他回到關中之後,任何的衣食住行都不擔憂。

駱賓王低聲道:“當年我跟隨老師在各地走動,皇帝殺的人太多了,就有了一些反唐的聲音。”

楊炯道:“什麼反唐?”

駱賓王道:“有些人想要藉着各種由頭反唐,甚至還有人希望皇帝恢復九品中正制,你若遊學在外一定要小心這些人,將來你若是反唐,我一定會殺你。”

聽到對方十分嚴肅的話語聲,楊炯下意識縮了縮鼻子,低聲道:“我只喜詩文。”

駱賓王還是叮囑道:“一定要小心。”

“我本就無心仕途。”

楊炯的確不是一個能夠在仕途上有所成就的人,他是一個喜歡詩文且浪漫的人,在他眼裡世間應該是美麗的。

因此他多半不會走上一條反唐的路。

駱賓王道:“那些希望你加入反唐的人,他們恐怕真的不是爲了反唐,而是爲了藉助名聲,達成他們的利益,若他們真反唐陛下與朝中說不定還能高看他們幾分。”

楊炯的認識中,駱賓王的確是一個聰明的人,他能夠十分清晰地認識到那些所謂“反唐”的人本質是什麼。

再者說如今天下安寧,李唐的根基早已牢固,天下民心歸附,一羣接着一羣的學子去了更偏遠的地方帶着皇帝的旨意去支教。

這世上根本沒有人會造反。

皇城內,這裡的宴席還在繼續,李承幹自顧自吃着嶺南送來的柑橘一邊聽着衆人的話語。

公孫武達這位老將軍說着他老人家如何不認識長安了,“長孫老賊,如今某家走在朱雀大街上,看着那些人,那些人一個都想要老夫的錢。”

長孫無忌回道:“如今長安治安很好,不會搶你錢的。”

公孫武達搖頭,“要是有人搶某家的銀錢,某家也就不怕了,某家怕的是那些商販見到某家就笑,笑得很是滲人!”

長孫無忌道:“既沒有搶你的錢,你在顧忌什麼?”

“某家被盯得發毛,要不你找陛下要個旨意,某家去戍守河西走廊,帶着全家去邊關住下。”

長孫無忌板着臉道:“老夫告老了。”

公孫武達道:“你是陛下的舅舅啊!”

“老夫……”長孫無忌欲言又止,再道:“你自己去向陛下請命。”

“張掖與姑臧城需要人駐守,正缺一個大將軍鎮守。”

于志寧的話語聲從後面傳來。

公孫武達自回長安城之後就告老了,就沒上過朝,眼前這人就是如今朝中名聲顯赫的于志寧,當即問道:“老夫當真能夠去駐守河西走廊?”

“可以的。”于志寧言罷,又向趙國公行禮。

長孫無忌早就不想管朝中的那些事,礙於當年的舊情面在,這些老人會來央求也是正常的,只不過近年來想要攀關係談交情的人越來越多。

以前倒不覺得這些老東西有多麻煩,不知爲何年紀越大就越多事,以前在朝中任職的時候沒見他們這些破事,如今一個個都告老了,反倒一個比一個麻煩。

長孫無忌有些理解當年的王珪爲什麼在臨終前也想要去終南山了,如果能夠去一個隱居的地方,能去終南山隱居下來,沒有這些老東西打擾,那該是多麼清閒且自在的生活,哪怕像個野人在山裡奔跑呢。

鼓聲再一次響起,聽到熟悉的鼓聲,人們紛紛擡頭那是破陣樂。

皇城內的慶賀之聲一浪接過一浪。

李承幹看了一眼喝酒之後的父皇,面上還有些泛紅,道:“父皇,如果兒臣多在人羣中走走,也會獲得更多的民心。”

李世民頷首道:“你不是一直這樣嗎?你還是太子時,就親自在鄉野走動。”

“嗯,兒臣的意思是,父皇也可以穿着皇帝的衣裳,在人前走動。”

“你是皇帝,朕不是皇帝了,朕老了。”

李承乾親手給父皇倒上酒水,又道:“父皇也該少喝酒水了。”

李世民冷哼道:“朕的身體很好。”

酒水正酣,這個時候也勸不住父皇,李承幹就不勸了,而是目光看着滿朝文武的笑鬧,沉浸其中。

這場宴席一直從早上到了傍晚時分才結束,皇帝一家不知道什麼時候已離開了,人們還在慶賀中。

李泰坐到舅舅身邊,道:“括地誌要完成了。”

長孫無忌低聲道:“其實魏王殿下大可以多等幾年。”

李泰撫須道:“舅舅,青雀不覺得如今的括地誌已完美,現在的括地誌一共有二百三十一卷,其中包括天象與地理,還有水土與人文,編寫完括地誌青雀還要繼續編撰書籍,括地誌不完美,可青雀覺得後人會將它一次次地補完整,不過青雀打算就此停下了。”

說着話,李泰稍有回憶,又道:“有的學子在地層中發現了一些遺骸,有些遺骸十分龐大,可在我們的典籍中卻對它們沒有太多的記錄,有的只有一些傳說故事。”

長孫無忌暗自點頭,大致可以猜到魏王的意思,往後的魏王或許不再編寫括地誌了,會去研究那些罕見的遺骸。

李泰笑道:“土地的歲月是很漫長的,漫長到人的歲月在土地上留下的痕跡顯得尤爲不值一提,那又將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我們要算出土地的年齡。”

長孫無忌與公孫武達都覺得魏王喝醉了,這世上怎麼會有人去想着算土地的年齡,土地不是應該正常存在的嗎?土地不是理所應當就一直在腳下的嗎?

終於,李泰醉倒了,在侍衛的攙扶下離開了。

有內侍前來宣讀旨意,告知朝臣往後繼續休沐,朝中將於上元節之後開朝。

得到旨意之後,衆人三三兩兩離開。

等衆人都離開了,長孫無忌落在隊伍的最後,又見到了同樣要離開這裡的李淳風。

長孫無忌道:“聽說李道長要去老君山了?”

李淳風道:“此去老君山,要留在山上數載,恐怕有生之年再難相見了。”

“你大可以說不回來了。”

“貧道正有此意,若老君山的天台建設而成,貧道可以一輩子留在山上的,餘生睡在星空下實乃人世間一大美事。”

長孫無忌問道:“魏王說土地是有年齡的。”

李淳風思忖片刻道:“土地該是有年齡的,就連星辰也有年齡,人的一生對星辰而言微不足道。”

“魏王說土地的年齡對人而言也是微不足道的。”

李淳風笑道:“貧道與魏王的志向是相同的,魏王是看地的,貧道是看天的。”

長孫無忌低頭看了看腳下的路面,又擡頭看向漫天的星辰,道:“括地誌終於要成書了,二十多年了。”

說着話,長孫無忌甚至感覺鼻子發酸,魏王殿下也終於放下了,若是過世多年的王珪在天有靈能夠看到,他多半也該是欣慰的吧,這纔是王珪願意看到的。

終南山本就是一個念想,他老人家心中的終南山,又何嘗不是人心中的另一座山。

“李道長,你們都說歲月漫長,可老夫以爲人這一生的歲月,又有誰真敢輕言人生微不足道。”

第524章 同盟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321章 臂膀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2章 “人肥”第61章 迎接陛下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第158章 講學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2章 “人肥”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79.第79章 家宴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66章 大將軍教導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61章 迎接陛下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206.第206章 真話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第43章 一朝一夕間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368.第368章 新設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368.第368章 新設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74章 太子拜師第87章 通達?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18章 彪悍的早朝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54章 臣來告老第170章 多錢善賈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314章 臘月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339.第339章 議東征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37章 舅爺與舅舅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321章 臂膀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554章 無底洞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351.第351章 少了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第41章 大勝而歸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
第524章 同盟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321章 臂膀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2章 “人肥”第61章 迎接陛下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第158章 講學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2章 “人肥”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79.第79章 家宴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66章 大將軍教導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61章 迎接陛下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206.第206章 真話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第43章 一朝一夕間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368.第368章 新設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368.第368章 新設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74章 太子拜師第87章 通達?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18章 彪悍的早朝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54章 臣來告老第170章 多錢善賈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314章 臘月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339.第339章 議東征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37章 舅爺與舅舅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321章 臂膀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554章 無底洞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351.第351章 少了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第41章 大勝而歸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