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

“回陛下,還未有異動。”

蘇定方道:“陛下,高延壽就是個蠢貨,其人領着十五萬大軍自大如此,定然會冒進。”

“報!”一個斥候急匆匆而來,稟報道:“陛下,薛萬徹大將軍渡海到了卑沙城,帶有兩萬件棉衣與一萬大軍,等候陛下軍令。”

蘇定方道:“薛萬徹怎麼來了?”

“是太子殿下的吩咐。”

“好!薛萬徹來得好。”李世民朗聲道:“將士們都歸家心切,不能再拖延,召集諸將到安市城議事。”

“喏。”

安市城內擂鼓聲響起,一騎騎快馬離開安市城,給駐紮各地的將領送去消息。

安市場的城樓內,李世民擺開了地圖。

穿着甲冑的李恪,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英公李績,王玄度,劉仁願……

諸多將領聚集在陛下面前。

當看到眼前的地圖,衆人心中明白,陛下這是要準備吃下高句麗的那十五萬大軍。

劉仁願朗聲道:“陛下,正如蘇大將軍所言,高延壽所部並不是多麼高明的將領,若他會領兵打仗,應該讓靺鞨人來襲擾遼水,重新切斷遼水,讓大軍沒了後續的糧草。”

李世民站在衆將前,沉默不言,神色冷峻。

衆人開始分析高延壽是個什麼樣的將領,並且讓唐人俘虜的高句麗官吏提供消息。

李世民坐下來思量着。

李道宗道:“看來高延壽是打算據守烏骨城?”

蘇定方道:“他若真的能夠據守烏骨城,倒要高看他幾分。”

契苾何力上前道:“陛下,末將與高延壽所部交手過,其人確實是個蠢貨。”

這人一本正經地說出評價,讓衆將險些笑出聲。

李績道:“陛下乃是天可汗,若高延壽覺得能夠抓拿天可汗,這將是天大的功績,一個蠢貨見到如此大的功勞如何不心動,何況他們的糧草不見得充足,眼下這些天晴朗,糧草不濟,天時正好,加之急功,他們多半會冒進的。”

衆人紛紛點頭。

那眼下的問題只剩下一個,人心是隔着肚皮的,如何證明這個高延壽是一個蠢貨。

這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蘇定方低聲道:“末將以爲可以派出一支隊伍佯攻,帶着天可汗旌旗,引誘高延壽大軍追擊,倘若他們真的追了……”

李道宗道:“末將願帶兵包抄敵軍。”

所謂試一試又何妨,李世民看着眼前的將領們,心中就有了打算。

見陛下會心一笑,衆將領都笑了。

李世民隨即下達了數道軍令。

當遼東放晴的第五天,這天風和日麗,可天氣依舊寒冷。

唐軍幾路大軍在各自的將軍帶領下,開始出城。

阿史那社爾與李思摩帶着五千騎兵出了安市城,這些騎兵穿着唐人的甲冑,但他們都是突厥騎兵,極爲擅長奔襲作戰。

騎兵出了城,便一路朝着烏骨城奔襲而去。

在安市城前方有一處山谷,這片山谷便是唐軍準備的戰場,在這裡要滅了高延壽的十五萬大軍。

而現在皇帝手中只有三萬兵馬。

李世民領着四千兵馬來到一處殺敵,若是阿史那社爾誘敵深入,在這裡就能看到這個戰場的情況。

李恪遞上一隻熟雞蛋,道:“父皇,兒臣身邊沒有別的,留了兩顆雞蛋。”

李世民笑着接過雞蛋沒當場吃,而是道:“此戰若大勝,你我父子再用這雞蛋慶賀。”

李恪笑道:“好,此戰必定大捷。”

李道宗帶着一萬大軍策馬而過,他們要去另外一處山地埋伏。

臨近黃昏,阿史那社爾來到了高延壽大軍的城前。

攻城之前,李思摩道:“我們可以帶更多的兵馬。”

“呵呵,攻城太累了,不如誘敵出來,再者說人馬太多以免將這十五萬大軍滅了,讓天可汗的佈置落空。”

李思摩用突厥語高喝了一聲。

騎兵開始了進攻,但果不其然,高句麗人在城邊準備了伏兵,一開始攻城,兩側就有高句麗兵馬出現。

當高句麗伏兵就要逼近。

阿史那社爾又用突厥話大喝一聲,五千突厥騎兵掉頭就撤。

天可汗的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這就是陛下所言的試試也無妨。

事實證明,高句麗的一切舉動,都已被陛下與諸將猜透了,高延壽的大軍果然追了下來。

“哈哈哈!”李思摩騎在馬背上,聽着身後傳來的箭矢聲大笑道:“他們中計了。”

突厥人將身體伏在馬背上,讓馬兒全力奔跑,耳邊不斷有箭矢的破空聲,那是高句麗的騎兵在放箭。

就算是這支大軍真不是天可汗所領,高延壽覺得只要拿下一支唐軍,也能夠給後方的高句麗大將軍淵蓋蘇文一個交代。

唐軍自渡過遼水,屢屢大捷,高句麗丟失了遼水以東的全部城池。

高延壽領着大軍在外,不能一直不動,據守至今淵蓋蘇文已有了猜疑。

爲了讓高句麗人能夠追得上,又不至於掉隊,阿史那社爾甚至特意放慢了速度。

時不時放出箭矢回敬身後的追兵。

夕陽下,眼前已隱約可見通往安市城的要道,高延壽大喝讓大軍加快速度追擊。

高句麗大軍進入一片山谷,但眼前的情形讓他們的脊背生寒。

出現在高句麗人面前的是李績的一萬五千大軍。

而就在高延壽察覺到埋伏的時候,突然見到北方的山頭旗幟高展,號角聲響起。

此時此刻,高延壽這才意識到,原來天可汗是在那座山上。

可眼下的情況容不得高延壽多想,後方忽然傳來了喊殺聲。

李道宗帶着一萬大軍從山麓的後方,殺向了高句麗人。

李世民就站在山頭上,這位皇帝彷彿回到了當年征戰天下時的氣勢,指揮若定,領軍必勝。

他自信地目光看着山下的戰場,十五萬高句麗大軍被三萬唐軍給包了餃子。

在這個地形,任他高延壽的謀略再高超,他的十五萬大軍在這裡根本施展不開。

(注:新唐書中記錄的史料,真這麼猛,沒瞎寫。)

此刻,就要入夜,一股凜冽的寒意從北方而來,這是遼東特有的寒風。

在李世民的身邊,四千唐軍穿着棉衣,絲毫不懼嚴寒。

李績帶着大軍與高句麗大軍正面衝撞,契苾何力提着刀率先殺入高句麗的大軍。

唐軍衝入高句麗的大軍中勢如破竹,仿如一把鋒利的尖刀,在高句麗的大軍中,撕開了一個口子。

此刻高延壽大軍的後方,王玄度,劉仁願,李道宗帶着大軍向高句麗的後方衝去。

而就在三位將軍的後方,一道如同風一般的身影在眼前一閃而過。

李道宗甚至還沒看清那人是誰,從自己的後方殺出,竟衝得這般快。

王玄度與劉仁願卻認出來了,這個身穿白色戰袍的人,正是薛仁貴。

晚霞下,薛仁貴單槍匹馬,騎着戰馬率先殺入高句麗大軍,手中的大戟揮下,捅穿一個高句麗人。

隨即,薛仁貴大吼一聲,嚇得四周的高句麗四散。

在敵軍的大陣中,這位白袍將領單槍匹馬,在高句麗大軍中橫衝直撞,竟無人能敵。

李道宗與劉仁願的大軍殺到,高句麗大軍的後方已潰不成軍。

李世民站在山腰的晚霞下,目光看着敵陣中穿行無阻的猛士,道:“此人是誰?”

李恪回道:“父皇,身着白袍的……多半是薛仁貴,是張士貴大將軍麾下的將領。”

“張士貴不是在戍守遼西運送糧草嗎?”

“這……”李恪咳了咳嗓子道:“這薛仁貴確實應該在遼西郡與張大將軍調度糧草的,可這人是單槍匹馬過遼水來參戰的,說是……”

又組織了一番語言,李恪思忖片刻,回道;“說是東宮太子舉薦,前來參戰的。”

李世民忽然一笑,道:“張士貴與太子從未有來往,朕很清楚。”

“父皇……”李恪提醒道:“薛仁貴與裴行儉是同鄉,當年裴行儉在渭南當縣令是皇兄安排的,裴行儉任職安西都護府的都護,也是皇兄舉薦。”

李世民雙手揹負,又沒了疑慮,笑道:“有此猛將,朕心甚慰。”

李恪覺得劉仁願也很好,裴行儉應該也不落下風的,但父皇如此中意薛仁貴,也無甚好說。

反正,李恪更欣賞裴行儉與劉仁願這樣更有戰略的將領。

天色漸漸入夜,直到完全天黑,原本通紅的夕陽天,已完全入夜,風也更冷了,星夜下大軍還在廝殺。

李世民眼看着戰鬥已快到了尾聲。

高慧真看到那位人高馬大的白袍大將軍,已到了近前,他連忙下拜。

但爲時已晚,薛仁貴的大戟已洞穿了他的腰腹。

劉仁願策馬在一旁,道:“他是想投降的。”

薛仁貴道:“是嗎?沒看到。”

話音剛落,王玄度忽然殺到,他手中提着一把陌刀,也砍死了一個就要投降的高句麗人。

注意到劉仁願與薛仁貴目光,王玄度揮去刀上的血道:“多殺一個是一個,看老夫作甚!”

劉仁願與薛仁貴同時收回了目光。

餘下的高句麗在唐軍面前紛紛下拜投降。

等李世民下了山,李績與李道宗稟報道:“陛下,高延壽已降,高慧真已死。”

李世民點着頭沉着臉,快步走到了高延壽麪前,擡起一腳踹在了對方身上

高延壽被踹倒在地,他不敢擡頭看,而是繼續跪拜在地。

李世民不想再多看他一眼,領着李恪與隊伍便回了安市城。

高延壽跪在地上還在發抖,劉仁願睥睨地看着對方,道:“你們好大的膽子,敢修建京觀。”

王玄度提着十分誇張的大陌刀,這把大陌刀比尋常的陌刀都要寬大,他躍躍欲試道:“都讓開,讓某家砍了這孽畜!”

李道宗沉聲道:“他留着有用,深入高句麗腹地,要有人指路。”

“啊!氣煞末將!”王玄度焦急地道:“就留一些時日。”

李績對身邊的將士吩咐了幾句,讓人將這個高延壽送入安市城,他也擔心眼前幾個將士真的會忍不住將這個高句麗將領殺了。

唐軍還需要他這樣的將領告知高句麗餘下的兵馬如何,在後方的高句麗王都的情形。

如今高句麗的十五萬大軍被滅,除了高句麗的王都,各地已沒有這般規模的大軍了。

此戰,唐軍用三萬兵力剿滅高句麗十五萬兵馬,殺敵十萬有餘,俘虜三萬餘人。

只不過這一仗俘虜的人很少。

在過烏骨城需要過沼澤地,過鴨綠江都需要龐大的人力。

契苾何力帶着五千兵馬,正在收拾這些降軍。

夜裡子時,寒風呼嘯,戰場上已沒了活人,唐軍撤回了安市城,躲避着夜裡的寒風。

衆將領坐在城中的一處大宅邸內,商議着接下來的對策。

而就在隔壁,此時傳來了一聲聲的慘叫,這種慘叫聲十分悅耳,正是王玄度在審問高延壽。

薛仁貴站在門外聽着此起彼伏的慘叫,面色這纔好看一些。

劉仁願道:“若是殺了,確實是便宜他了。”

薛仁貴又向屋內看了看,高延壽的慘叫聲停下了,不是王玄度放過了他,而是王玄度打累了,正在休息。

說是審問,王玄度這廝根本沒打算好好審,只是在單方面地毆打。

也就他力氣多,剛打完了一戰,現在又能毆打俘虜,這人的力氣是用不完嗎?

劉仁願靠着門而坐,閉着眼養神,他是累壞了。

薛仁貴站得筆直,聽着隔壁的議論聲,是陛下與幾位大將軍正在商議該如何繼續進攻。

一夜過去,等諸多大將軍都退了出來,得知陛下也休息了。

薛仁貴拉着王玄度道:“別打了,再打就打死了。”

高延壽倒在地上,口鼻出血,臉已腫得不成人樣。

王玄度道:“等殺入高句麗的王城,某家要將淵蓋蘇文的皮扒了。”

李恪手裡拿着雞蛋,見到薛仁貴上前道:“猛士!”

“吳王殿下。”薛仁貴與王玄度一起行禮。

“昨日大戰,父皇特意問起了你。”

“末將不敢讓陛下掛念。”

王玄度垮着臉,他很羨慕。

等東征結束,薛仁貴定會聲名鵲起,從此成爲大唐的一員大將。

李恪又道:“忙碌了一天一夜,衆將士辛苦。”

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512章 倒春寒第161章 監察493.第493章 李孟嘗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323章 新爺孫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61章 迎接陛下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137章 波斯奇物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127章 遊園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27章 長安傳聞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101章 東宮爭吵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77章 立冬宴席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237.第237章 笄禮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121章 負重鍛鍊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16章 德智體美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33章 孫神醫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572章 長安再見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484.第484章 比試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191.第191章 查到底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168章 一夜第170章 多錢善賈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55章 認真的一箭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186.第186章 杜正倫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358.第358章 軍心第62章 對錯第87章 通達?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1.第1章 太子殿下493.第493章 李孟嘗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34章 儲君心事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77章 立冬宴席493.第493章 李孟嘗
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512章 倒春寒第161章 監察493.第493章 李孟嘗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323章 新爺孫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61章 迎接陛下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137章 波斯奇物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127章 遊園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27章 長安傳聞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101章 東宮爭吵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77章 立冬宴席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237.第237章 笄禮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121章 負重鍛鍊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16章 德智體美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33章 孫神醫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572章 長安再見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484.第484章 比試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191.第191章 查到底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168章 一夜第170章 多錢善賈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55章 認真的一箭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186.第186章 杜正倫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358.第358章 軍心第62章 對錯第87章 通達?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1.第1章 太子殿下493.第493章 李孟嘗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34章 儲君心事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77章 立冬宴席493.第493章 李孟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