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

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

陛下如此擔心的原因,多半是要圖謀南詔,否則陛下何必在意西南小國。

陛下還說過很喜歡南詔的洱海。

如此明顯,足夠說明,陛下要圖謀南詔。

陛下有了想要南詔國的心思,要如何得到南詔就是臣子的事了。

李承幹抱怨了一兩句,便讓許敬宗與上官儀退下了,也不想多說什麼。

英公依舊留在興慶殿內,與陛下正在對弈。

“讓工部將心力放在民生建設上,讓兵部得到工部一部分的營造職權,將來兵械製造都歸兵部,由少府監鑄造。”

李績道:“嗯,陛下聖明。”

“其實朕也很擔憂,如今人手不夠,今年之後,各地支教的官吏都會回到長安前來任職,明年朕的人手就會充裕一些。”

李績道:“陛下執掌社稷,臣子自然是越多越好,前些天青海道行軍總管崔敦禮送來消息,如今越來越多吐蕃人心向大唐。”

“松贊干布知道這件事嗎?”

“他多半是知道的,吐蕃人將能來長安爲志向,可多數吐蕃人都只是去了鬆州與河西走廊,沒太多人能到長安。”

李承幹看着棋盤,低聲道:“等新年到了,讓吐蕃的孩子回家,他們回去之後,就會對吐蕃的其他人說,大唐如何好,如何美麗。”

“嗯,陛下聖明。”李績看自己的黑棋已被將死,又詢問道:“南詔的事讓誰去辦?”

“許敬宗。”

“嗯。”

內侍聽着殿內的話語,英公會問詢陛下,但從來不會反對陛下。

身爲皇帝可以調動巨量的資源擺平一件事,李崇義回來的時候,已將宗室安頓好了,老實的那幾個依舊老實,出色的幾個叔叔依舊維持原樣。

至於那些不老實的,該削減的削減,或者皇帝大筆一揮可以貶爲庶人。

因當年的許多舊事,父皇那一輩人留下來的問題有很多。

但自己這一輩的兄弟姐妹還是很團結的。

當皇帝還是有好處的,有些事不用自己親力親爲,只要一兩句話,甚至不用明說,許敬宗就已開始安排圖謀南詔的大事了。

送走了英公之後,李承幹揣着手站在殿前,問道:“今年小福做了多少梅乾菜?”

“回陛下,聽說挺多的。”

“按照每年中秋的慣例,給諸位送去吧。”

“喏。”

幹慶五年發生了不少煩心事,但也都不是大事,西域與青海道徹底併入了大唐的疆域。

並且大唐的疆域向西一直到了伊犁河以西的碎葉城。

向東一直擴張到了新羅的邊界。

李承幹瞅着地圖,又覺得禮部還要做很多事,才能完美,恐怕許敬宗還要再奮鬥十年?二十年?

今天的早朝,李義府回來之後,早朝吵得更兇了。

下了朝之後,衆人還在太極殿打架。

李承幹接見了李崇義。

“陛下,近來家裡亂糟糟的。”

“家事總是這樣的。”

李崇義感慨道:“只是覺得成婚之後,一離開家裡,就會一團亂,說來還是陛下清淨。”

“宗正寺卿一職,還是讓你來擔任更好。”李承幹稍稍低頭道:“朕的叔叔輩凋零至此,往後宗正寺應該會很清閒。”

李崇義行禮道:“謝陛下理解。”

“嗯,稚奴他們的事,你多看着點。”

“喏。”

幹慶五年到了冬季,一切都顯得安靜了許多。

一場大雪過後,李承干與兒女,還有爺爺正在堆着雪人,雪地裡孩子們的玩鬧與老太爺笑聲混在一起。

構建了一幅四世同堂的人間景色,閻立德將景色畫下來之後,默不作聲地離開了。

幹慶五年的臘月,少府監造出了更輕便且好用的紡車,是一臺只需要一人就能操作機器。

剛清掃過積雪的路面溼漉漉的,陛下的靴子踩着溼漉漉的地面,走到這架小巧的紡車前。

鬚髮花白的閻立本道;“陛下,此紡車可以放在一戶人家的家中,只需要一個婦人就能用。”

李承乾重重拍了拍紡車的架子,道:“有了此車,我大唐的布匹就能更多了,參與修建的工匠賞萬錢,回家過年。”

少府監的一衆工匠歡呼着。

多餘的布匹可以給回鶻人或者賣去西域,或者是賞賜給南詔,這都是很好用的。

布絹也是財富,儘管比不上絲綢,棉布也能賺不少。

鄉縣作坊依舊是關中生產的主力,圍繞錢,勞動力,鄉縣作坊三方運作。

關中的情況依舊,這幾年生產瓶頸沒有突破,一直都是這樣。

如果有更集大成的生產模式,那就是另外一說了。

司農寺開始了農業精細化。

工部開始參與民生營造,民部注重糧食。

生產技術在生產環節越來越重要。

東陽走來道:“皇兄,皇姐送來了書信。”

李承幹打開書信看着,在麗質的主持下,杜荷的技術院就要開張了。

“朕知道了。”

東陽笑着又去看望爺爺。

除夕這天,李恪也回來了。

李承干與李泰,李恪三人坐在一起吃着火鍋。

“吳王兄,回來了就在長安多住一些時日。”

李恪留着鬍鬚,雙手放在膝蓋上,道:“這一次回來確實想多留幾天,想看看父皇。”

李泰點頭道:“現在的父皇呀,清閒自得,真是羨煞旁人。”

現在的大唐有兩個太上皇,的確是羨煞旁人。

李承幹讓銅鍋中倒入羊肉,又道:“難得回來,你多吃點。”

兄弟三人坐在武德殿前,吃着火鍋,李淵與三個孫子正在玩鬧着。

李欣又哭了,被於菟欺負了。

李恪的兒子倒是顯得老實,坐在一旁神色木然地吃着餅乾。

“聽聞蔥嶺大戰之後,諸多胡人都稱臣了。”

李承幹又往銅鍋中倒了一些湯水,接着道:“西域人都向往成爲唐人,吐蕃人想着歸入大唐,天竺的女人都想要嫁給唐人,碎葉城與怛邏斯城都沒什麼活人了,新羅女人一心想來大唐,成爲新羅婢是新羅女人一生的志向。”

“朕時常想啊,這世道總覺得怪怪的。”

李恪笑道:“已很多年沒有饑荒了,當真該慶賀,恪滿飲!”

言罷,李泰看着他將酒水一飲而盡。

三兄弟又笑了起來,大家都年過三十了,李恪住在外面,成了一個伸冤人,但凡有冤情,他就會幫忙伸張。

李恪道:“去看過權萬紀了,他還擔憂現在的晉王與紀王。”

李泰解釋道:“當初稚奴與慎弟在洛陽留了一年,與權萬紀他們相處甚好。”

幹慶五年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過去了。

幹慶六年的新年正月,沙州的一處佛窟中,玄奘從佛窟中走出來。

沙州的唐人官吏見到玄奘依舊是光頭,懷疑這個玄奘還俗之後是不是還在剃髮,還是說長不出頭髮了?

玄奘又向瓜州走去。

現在的玄奘沒了束縛,他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官吏也管不着。

玄奘看到了一羣孩子拿着書卷正在一個支教夫子面前齊聲念着書,年輕的支教夫子今天就要回長安了。

孩子們哭着不想讓他走。

這個支教夫子名叫李德謇,是關中人士,是李衛公的兒子。

李衛公過世之後,他就奔赴西域前來支教。

見到玄奘正看着這裡,李德謇上前道:“我這一生漂泊慣了,不想在一個地方久留。”

玄奘見到孩子們不捨的神情,又道:“伱今年就要離開了。”

李德謇望着長安方向,他伸手拍着一個孩子的後背,這孩子正抓着自己的衣角,道:“玄奘你知道嗎?支教進行了十餘年,這些年來也有支教夫子放棄了仕途,在偏遠的地方留了下來。”

“之後支教夫子沒有回來,但有更多的孩子走出來,這或許就是興替了。”李德謇訕訕一笑,接着道:“我本就無心仕途。”

玄奘問道:“那你會爲了這些孩子留下來嗎?”

這個問題玄奘問得很認真,擡眼等着回答。

李德謇低聲道:“我再想想。”

翌日,有孩子牽着一頭駱駝而來,央求道:“夫子,不要走!這駱駝給你。”

玄奘爲了一個回答,也在這裡等了一天一夜。

李德謇看着眼前的十餘個孩子,思忖了片刻,朗聲道:“我不走了。”

孩子們大聲歡呼着,他們圍着李德謇正在轉着圈。

玄奘看着這個場面一時間看癡了,他擡頭看着天,想問問佛,支教的夫子能夠放棄自己的未來,給予孩子未來,佛可曾爲了孩子下來看看。

但心中的疑問,始終等不到回答。

今天李德謇照例又給孩子們講解論語,教孩子們寫字。

待今天的課結束,玄奘問道:“有人說我就是佛,但你們這些支教夫子,更像是拯救世人而生的。”

李德謇道:“我不是你,你也別用你的想法來揣測我,我所做的只是力所能及的。”

玄奘道:“我答應了陛下,不得再念佛號,天竺人說世人愚癡,你或許是個癡人,可你的癡拯救了一羣孩子。”

李德謇將駱駝還給了孩子,讓他們每天都來讀書,他回道:“玄奘,你知道嗎?等這些讀過書的孩子們長大了,他們就可以去長安,只要去過長安,他們的孩子也就不一樣了,等他們有了孫子,他們的孫子也會不一樣。”

玄奘頷首,“這是朝中的百年之計。”

李德謇搖頭道:“起初我們都會以爲這是朝中的百年之計,但當你真的開始支教之後,你就會覺得這是所有人的百年之計,無關朝堂與自己,你該自己切身體會。”

玄奘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又一次離開了。

有人說玄奘回了長安,又有人說玄奘又西行了,人們又找不到他了。

白方得知玄奘在沙州,這一年以來守備西域不能擅離職守,終於得到朝中召見,要去兵部述職,待他動身來到沙州,見到了李德謇,卻沒有見到玄奘。

一路隨行的張柬之看着四周的景色,尋找着在這裡的僧人,以前沙州有不少僧人,現在都不見了。

“他去哪裡了?”

李德謇道:“不知道他去了何方,也不會告訴我的。”

白方失落地去了河西走廊,在河西走廊一處酒肆用飯的時候,又聽到了有人說近來有個僧人在支教。

聞言,白方與張柬之策馬而起,一路離開河西走廊,在河西走廊的後方,有一座山,山後有一座村子,想要去找玄奘需要翻過山,山路很難走。

人們看着這位穿着甲冑的西域將軍與一個官吏開始爬山,當白方用了半天時間翻過這座山。

在夕陽下,白方見到了一個穿着白衣的僧人,他正在爲一羣孩子講課。

這景色一時間讓他看呆了,眼前看到的只是一個背影,始終沒有回頭。

張柬之剛想大喊,白方伸手迅速捂住了他的嘴。

喊叫聲成了嗚嗚聲,最後嚥了回去。

張柬之不解看他,道:“怎麼不敢相認?”

白方道:“我若去打擾他,他就又要離開這裡了。”

張柬之雙手叉腰道:“你們這些僧人是不是都這麼古怪?”

白方道:“隨你怎麼說。”

這一刻,白方心中再也沒有牽掛,也沒有去打擾玄奘,而後再次翻過山。

在夕陽下他帶着笑意與張柬之帶着三五個西域騎兵,朝着長安而去。

玄奘結束了今天的講課,一個孩子道:“夫子,剛有個西域將軍在山頭看我們。”

“夫子,那是西域的壞人嗎?”

玄奘回道:“他沒有打擾我們,應該是個好人,好了回家吧。”

一羣孩子在夕陽下奔跑着,他們矯健的步伐一路朝着家而去,村子裡傳來了各種熱鬧的聲音,整個人間也熱鬧了起來。

玄奘的支教夫子身份沒有外傳,崇文館的主事蘇亶沒有將這件事告知其他人,而後密奏給了陛下。

崇文館又多了很多學生,聽說張柬之要回來了,張晦之乾脆躲到了崇文館讀書,也可以躲着晉王。

晉王跋扈,也不敢在崇文館鬧事。

陛下還是太子時創立了崇文館,而崇文館與支教是當今陛下最重要的心血。

蘇亶看着各地崇文館送來的奏報,今年的支教夫子回來了七成,有三成的夫子留在了地方,有的是成家了,還有的是不願離開。

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96章 以前的事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第323章 新爺孫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554章 無底洞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326章 蘇亶家事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73章 “肥羊”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04.第304章 寒冬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49章 上架感言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161章 監察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559章 不可分割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368.第368章 新設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127章 遊園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267.第267章 蘇亶第55章 認真的一箭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128章 風波乍起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512章 倒春寒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96章 以前的事375.第375章 登泰山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512章 倒春寒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386.第386章 新年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65章 難免的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27章 長安傳聞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
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96章 以前的事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第323章 新爺孫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554章 無底洞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326章 蘇亶家事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73章 “肥羊”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04.第304章 寒冬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49章 上架感言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161章 監察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559章 不可分割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368.第368章 新設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127章 遊園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267.第267章 蘇亶第55章 認真的一箭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128章 風波乍起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512章 倒春寒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96章 以前的事375.第375章 登泰山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512章 倒春寒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386.第386章 新年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65章 難免的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27章 長安傳聞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