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

記錄農事的書很少,記錄具體農家學問的書更少,關於土地肥料與種植技巧的書更少。

就算是《齊名要術》這種書,相關論述也就是簡要的幾句話,也沒有一個專業性的指導。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一桌子卷宗,這些卷宗都已被翻的亂糟糟。

拿下爐子上的水壺,倒了一碗白開水。

再皺眉看着眼前一張白紙,種地在百姓中是一種口耳相傳的技能,土壤的溼度肥力如何,適合種什麼樣的作物,這些也需要經驗總結。

關中不缺少經驗老道的老農,缺少的是這種農學相傳的專業性書籍。

眼看要入春了,想在東宮多種一些蔬菜。

弟弟妹妹要長大,離不開膳食營養,需要蔬菜中的種種微量元素。

人不能離開蔬菜,也不能不吃蔬菜,總不能整日吃肉喝酒吧。

喝酒後那胖臉紅彤彤的,那以後的妹妹們恐怕會長得跟張飛似的。

李承乾拿着一卷書,躺在榻上,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睡着的。

翌日天還沒亮,李世民早早睡醒,還未到早朝的時辰,東宮的起居注就送來了。

皇帝已經習慣了用肥皂洗臉洗手,用肥皂梳洗之後,整個人也清爽多了。

牙刷和肥皂是東宮送來的好東西,這兩樣好東西不知不覺已經成了宮裡生活必須品。

自從孩子們都被接去東宮之後,長孫皇后得以有許多空閒。

現在的皇后很少有心事重重的臉色。

李世民看着東宮的起居注,不悅道:“承乾這麼罵聖人,可不是一件好事。”

長孫皇后給陛下整理着衣衫,在一旁道:“東宮的宮女都很懂事,不會將這些事說出去的。”

“這孩子心裡對很多事都不滿意。”

皇帝與皇后在殿內說着話,晨曦剛剛出來,讓立政殿內多了一些明亮。

李世民頷首道:“他在朝堂上也是一副無心國事的樣子。”

身爲皇帝的髮妻,長孫皇后心裡明白丈夫的想法,又無力勸說,既要太子懂事,又要太子勤勉。

看了東宮的起居注,李世民便出了立政殿要去早朝。

長孫皇后拿起一旁的東宮起居注,放在書架上。

宮女低聲道:“皇后,寧兒姐說太子殿下昨日與許國公有過一次談話,談了許久,可沒人知道殿下與許國公說了什麼。”

“承乾這孩子心事重,陛下既要他懂事,又要他勤勉,還要他爲人寬仁和善,不知不覺給承乾的壓力也太大。”

宮女又低聲道:“太子殿下都已十五了,誰家少年人到了十五歲還不賜字行冠禮,應該早點準備的。”

聽着身邊宮女的絮叨,她們還是很願意爲東宮說話。

因東宮對待宮女都很和善,太子還願意將暖和的寢殿給宮女們睡。

這些事都發生在東宮,也很快就傳遍了後宮。

因此,承乾這孩子在後宮宮女們的印象裡,東宮太子是個很和善的人,如果能去東宮,她們的生活一定會好很多。

長孫皇后又道:“賜字行冠禮的事……”

言至此處,皇后又是長嘆一口氣,道:“既然陛下沒有說起,你們也不要再議論了。”

宮女躬身行禮道:“喏。”

李承乾早早睡醒,早起繞着東宮跑個三五圈,回來的時候弟弟妹妹還在睡着。

洗漱好了用了早飯,時辰也差不多了。

早晨的時候寧兒會教弟弟妹妹們識文解字,到了晌午時分,她們再去國子監講課。

相較於李泰早早就去太極殿,李承乾則是踩着早朝開始的點來聽政。

來到這裡的時候,太極殿內的文臣武將都到了差不多了。

太子是最後一個來的。

李承乾給了李恪一個眼神,就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閉目養神。

李恪會意之後,站在皇兄身邊,時刻防備皇兄會不會在睡着的時候,往後倒去。

過了片刻,陛下就來了,早朝正式開始。

今日的早朝很安靜,自從顏師古彈劾紅樓之後,便沒有人再說起這件事,其實紅樓在唐人的生活中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在大唐初期,就眼下,唐人的絕大部分家庭都達不到大觀園中的那種生活。

以至於樸素又彪悍的唐人距離那種故事還是很遙遠的,吃飽穿暖就已很不容易了,哪裡還有閒心管其他?

多是都是文人士子間傳播較多。。

早朝很枯燥,按照昨天的步驟各部進行的彙報。

與在朝堂上活躍的李泰相比,李承乾儘可能讓自己在朝堂上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一直到了下朝,閉着眼低着頭保持着這個狀態。

今天的早朝結束的異常順利,朝臣都是很忙的,更別要說朝中重臣,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這些人都是身兼數職。

陛下一走,羣臣也急急忙忙離開了大殿,要去忙各類政事。

等大殿中的人都走的差不多了,李承乾這才獨自一個人走出太極殿,在殿前停下腳步,目光看着殿前開闊的廣場,深吸一口氣,潔淨的新鮮空氣讓大腦清醒不少。

今天的陽光很不錯,關中不知不覺進入了三月。

大唐的朝政體系很簡單,也很明瞭,大部分的規矩也都是按照前隋的體制。

шшш ttκǎ n C 〇

李承乾獨自走向東宮,也不想聽李恪的建議,與李泰你卷我,我卷你。

如此內卷,除了會累死自己,沒別的好處。

揣着手腳步輕快的走着,今天的心情還算不錯,尤其是得到了舅爺的支持,妹妹李麗質的婚事也暫時擱置了。

李承乾揣着手哼着郎朗上口的歌調。

等到了東宮,便與弟弟妹妹們一起吃着午飯。

寧兒道:“殿下,今天於詹事與徐長史會來。”

李承乾將一些肉沫醬汁與蔥花撒在面上,簡單吃一碗臊子面,道:“孤今日想在長安城走走,就先不見他們了。”

寧兒點頭道:“奴婢這就去準備。”

用了午飯,休憩一個時辰之後,李承乾就要帶着弟弟妹妹去國子監上課。

她們下午的時光都會在國子監,盤算着往後給她們週末雙休。

可對太子來說沒有周末雙休,更不要說滿朝的文武,給皇帝打工,節假日基本上不休,加上偶爾朝堂開支困難,還會拖欠俸祿。

有時候會給一些祿米,或者是絲絹,分一些貢品,用來彌補一些俸祿上的虧欠。

好似每個王朝的初期都挺窮的。

東宮的卷宗很多是“東宮前任”在武德年間留下的,其中就有相關的論述,大唐收繳賦稅很困難,至今爲止中原還有不少地方收不到賦稅。

今天的寧兒穿了一身黑色的男兒裝,看起來很颯。

李承乾道:“寧兒姐這一身裝束很好看。”

聞言,寧兒還是一臉的嚴肅,低聲回道:“這是殿下穿過的,有點顯小了。”

李承乾頷首道:“是呀。”

“殿下很久沒有置辦新衣裳了。”

“是嗎?”

“嗯,奴婢已經向立政殿稟報了,說是今年入春皇后會安排人送來。”

“所以呀,有些條件上,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寧兒從來不會反駁殿下的話語,偶爾會提出一些言語上需要注意的意見,但從來不會頂撞。

帶着弟弟妹妹們出了承天門,將她們送入國子監上課。

李承乾站在課堂外,道:“孤來這裡兩次了,都沒有見過這裡的國子監祭酒,孔穎達老夫子。”

寧兒回道:“殿下要見,奴婢可以去通稟的。”

李承乾又是擺手道:“你不用打擾他老人家,你陪着孤在長安城走走吧。”

“喏。”寧兒帶着柔和的笑容,跟在殿下身邊。

兩人走出國子監,國子監內的學子並不多,這個時辰大多數學子都在弘文館。

一般的學子很難找到老師教授,更多人都是兒時蒙學,識文解字之後便開始自學。

更好一些的在孩童,他們兒時會讀論語。

所以兒時能夠接受蒙學是一種篩選,能夠接受蒙學就已很不錯了,蒙學篩選之後,大多數人都是自學。

鮮有人能夠專門請個老師來指導,這又是一次篩選。

以至於在大唐其它村縣,能夠有一個會讀文章的人,就已經很不錯了。

換言之,就是大唐的教育事業進行的並不順利,即便是現在已經有紙張了,可紙張價格居高不下,書籍傳播並不廣。

而印刷效率低,又導致了讀書人之間的書籍傳播,大多數也都是靠手抄。

想要興科舉,又沒有足夠的生產力製造更多的紙張與印刷。

沒有足夠的紙張與書籍,又很難培養出足夠的讀書人。

這就陷入了一個矛盾。

李承乾不想繼續往下思量,想多了就忍不住想要罵人,想罵這個賊老天,這世上多少年才能出現一個造福蒼生的人。

難道全靠我這個祥瑞嗎?

寧兒雖穿着男裝,腰配一把橫刀,一身護衛打扮,警惕四周不讓陌生人與殿下走得太近。

朱雀大街喧譁熱鬧,來來往往的行人有許多。

寧兒講述着以前這長安城的樣子,那時候陛下剛登基,貞觀元年時的長安城很蕭條,更不用李淵在位的武德年間,那時候還在平定各地的叛亂,分不出人手治理。

到了現在,經過這些年的治理,長安城這纔有了好轉,近來年遷入長安城的人口也逐漸多了起來。

寧二道:“殿下,以後的長安城一定會更好的。”

朱雀大街寬敞,李承乾走在大街上,揣着手一邊觀察過路行人。

叫賣行人不少,一直走到了東市,這裡的集市還是很熱鬧。

有人因買一頭羊吵架着。

見殿下停下了腳步,寧兒也站在一旁看着

就因爲這頭四個月大的小羊,一開始沒有說清楚是雌雄,買了羊的婦人便與這個賣羊的大爺罵了起來,

眼看吵個不停,當即就有人來按說,那是個二十歲出頭的男子,他上前三言兩語就將這個件事擺平了。

最後賣羊的漢子賠給婦人一隻母羊,此事才瞭解。

而那隻小公羊又還給了漢子。

李承乾蹙眉道:“爲何一定要母羊呢?”

寧兒回道:“多半是家中有女子懷着孩子,臨近孩子生產了,想要買一隻羊先養着,等以後孩子出生了,羊也長大了,那時候可以給孩子喝羊奶。”

那擺平了事的男子,望這裡看了看,往後作揖行禮,快步離開。

“在東市經常會有這種人來主持公道嗎?”

寧兒回道:“不是常有的,那位來平事多半是官府安排在這裡的。”

言至此處,李承乾頷首,便不再問了,就在這裡的商販手裡買了幾顆蘿蔔,還有些蒜,再買一些蘆筍。

寧兒姐道:“殿下,等入春到了四五月,就有更多的菜色可以挑選。”

“孤打算自己在東宮多種一些蔬菜,這東宮有如此肥沃的土壤,可不能就長荒草。”

“奴婢小時候跟着爹孃種過地,殿下若是想種菜,奴婢就可以。”

李承乾逛街的興致正盛,問道:“從未聽寧兒姐說以前的事。”

寧兒回道:“以前奴婢只是尋常人家的孩子,因那時候關中徵兵,父親便入軍了,只不過戰死了。”

說起當初的往事,寧兒神色失落的講述着,“家父好在立了些許軍功,可家中只有我一個孩子,病重的家母便仰仗着軍功將我送入秦王府,推辭了所有的軍餉與賞錢,皇后接納了奴婢,答應了家母會照顧好將士之後,哪怕只是一個小小伍長,奴婢很好命,能夠有陛下與皇后垂憐。”

“後來陛下登基了,奴婢從秦王府搬入了皇宮,皇后是個很好的人,善待像奴婢這樣的將士後人,從未苛責過,皇后說奴婢聰明手腳勤快又懂事,到了十二歲,皇后就將奴婢安排在殿下身邊,如今在東宮已有六年。”

聽着寧兒的話語,李承乾從東市離開,熱鬧與喧譁隨着腳步遠離,走到偏僻的坊市,就見到許多破敗的房屋,關係到長安城的面貌,朱雀大街兩側的主要房屋都經過修繕。

可一些偏僻的房屋,到現在還是荒敗的樣子,倒塌的空房子很多,長滿了荒草與青苔,就這麼空置很久了。

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179章 效益第6章 小女徐慧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82章 搶還是買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170章 多錢善賈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71.第471章 河東裴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11章 圖表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514章 驚蟄429.第429章 讓步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53章 崇文館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365.第365章 宴席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27章 長安傳聞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423.第423章 江邊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168章 一夜第61章 迎接陛下441.第441章 塞人269.第269章 蘇勖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2章 “人肥”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32章 拜訪舅爺第20章 忠誠不極端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131章 折衝府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37章 舅爺與舅舅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568章 長安之南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362.第362章 祭拜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47章 伏允的下場279.第279章 清查第130章 請你道歉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76章 就孤最平庸
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179章 效益第6章 小女徐慧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82章 搶還是買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170章 多錢善賈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71.第471章 河東裴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11章 圖表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514章 驚蟄429.第429章 讓步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53章 崇文館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365.第365章 宴席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27章 長安傳聞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423.第423章 江邊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168章 一夜第61章 迎接陛下441.第441章 塞人269.第269章 蘇勖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2章 “人肥”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32章 拜訪舅爺第20章 忠誠不極端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131章 折衝府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37章 舅爺與舅舅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568章 長安之南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362.第362章 祭拜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47章 伏允的下場279.第279章 清查第130章 請你道歉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76章 就孤最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