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

上一次在揚州大開殺戒的是李義府,那時候是爲了查賦稅。

這一次劉弘業也是要大開殺戒,是爲了查鹽稅。

整個村子混亂了半個時辰,劉弘業依舊坐在馬背上,看着一個個的村民被押了出來。

這些村民原本守着村口,不讓唐軍進入村子。

劉弘業與李義府並沒有進村子,當唐軍將他們全部從村子裡帶出來,村民們纔有些後知後覺,皇帝的御史原來並不打算進村子盤問。

人不會輕易將自己置於險地,御史也是如此。

當這些村民紛紛被押在了地上,包括一羣羣的孩子,劉弘業依舊坐在馬背上,他掃視這些人,問道:“村子裡還有活人嗎?”

這個御史的話語冰冷,冰冷得沒有人性。

“回劉御史!都帶來了。”

劉弘業吩咐道:“膽敢抵抗唐軍,但凡謀害御史,私藏軍械,違抗皇帝旨意,你們知道是什麼罪過嗎?”

人們安靜地跪在地上沒有出聲。

劉弘業又道:“形同謀反,都殺了!”

“喏。”

“慢着!”村民中一個穿着稍好的中年人跪着爬上前,道:“你們不是要查鹽稅嗎?我有賬目。”

劉弘業稍稍擡首俯視着他,又道:“本官還需要嗎?”

那中年村民目光詫異,他支支吾吾詫異地道:“需……需要……”

李義府道:“殺了可惜,送去萊州吧,需要有人造船出海。”

劉弘業冷聲道:“總要殺幾個的。”

兩人商量了兩句話之後,又是一個個人頭落地。

劉弘業的確不需要他們的賬冊了,也不需要他們給,更不需要聽他們多言,從這些人打算抵抗唐軍開始,他們就必死了。

收拾完,劉弘業低聲道:“讓李御史見笑了,本官行事就是如此,能簡單解決,很好。”

李義府微微點頭,又道:“兩淮的鹽販沒這麼好對付,也不是隻有這一家,我們還要去其他地界。”

隨行的兵馬都覺得劉弘業是一個十分冷酷的人,他比李義府更狠辣,更沒有人性。

李義府殺人還會有所斟酌,但劉弘業不會斟酌。

只要對方該死了,他就一定會將人殺了。

朝中的御史令人膽寒,尤其是帶着兵馬的御史。

好在御史平日裡只有查問之權,沒有緝拿之權,只有皇帝允許他們才能拿人。

御史還沒成爲一個掌刑獄與情報的怪物。

御史想要行使緝拿權力,需要向軍中調兵,需要皇帝旨意。

當今陛下將御史養成了一頭頭虎狼,好在沒有放任這些虎狼。

現在想來,皇帝將緝拿,查問,刑獄三權分開設立,讓人覺得當今皇帝是何等的遠見,不會有任何一方獨大。

再看眼下的情形,收不到稅,對國家來說是很危險的,對此朝中就需要劃定絕對的紅線。

揚州,今年的春天顯得很蕭條,人們似乎也沒有往日的熱情。

瘦西湖成了禁地,皇帝住在那裡,人們只能繞開瘦西湖。

揚州的春天很溫暖,溫暖得讓李承幹打了一個哈欠,看着湖邊的楊柳依依,還有吃不盡的肥美的活魚。

李承幹躺在躺椅上,赤着腳享受着春風拂面,聞着瘦西湖的空氣味道,偶爾還會有奏報送來,多是揚州各地的奏報,或者是李義府奏報。

年邁的高季輔就站在邊上,正稟報着近來的進展。

“陛下,兩位御史近來抄沒的家產有十萬貫,坊間都說陛下來揚州就是爲了……”

李承乾道:“朕來揚州就是爲了銀錢是嗎?”

高季輔沉默了片刻。

李承幹嘆道:“還是他們覺得朝中缺錢了,朕來揚州查鹽稅就是爲了拿錢?”

高季輔還是沉默以對。

“無妨。”李承幹自顧自說着,接着道:“當個皇帝總歸會被人記恨,朕也沒想當個人人稱頌的好皇帝,鹽與稅對朕很重要。”

“臣明白。”

李承幹站起身,穿着草鞋從一旁的鍋中撈出一個茶葉蛋,放到碗中遞給他。

高季輔接過茶葉蛋,行禮道:“謝陛下。”

“等回去之後,還要勞煩你教導太子,朕封你太子師。”

貞觀年間,杜正倫與高季輔都是那時候的年輕翹楚,可如今杜正倫任吏部尚書,卻已年邁,高季輔聽到這個任命,又覺得自己年邁。

他忙行禮道:“臣已年邁,臣不敢當。”

李承幹又道:“你放心,太子的老師不會只有你一個,朕還要讓劉仁軌也擔任太子師。”

“喏。”

時代早就變了,如今的朝中中堅力量也不再是許敬宗,馬周,褚遂良這些人了,再往後的幾年,上官儀,狄仁傑,裴行儉,薛仁貴,郭正一,裴炎,張大安,與劉仁軌,李景恆這些人會是朝中的中堅力量。

細想之下,這會是一個多麼強大的朝堂,有他們在。

大唐往後兩代皇帝,都不用爲治理社稷而愁。

李承乾道:“父皇是天縱奇才的,而朕到如今還要爲招攬人心苦惱,你說朕讓兩位監察御史殺了這麼多人,往後的人們會如何看待朕。”

高季輔又沉默不言。

能不說就不說,能不犯錯就不犯錯,在皇帝面前,高季輔始終保持着謹言慎行。

這樣的人適合輔佐太子,如果哪天太子得意忘形了,劉仁軌與高季輔應該會給他一盆冷水的。

天縱奇才的人終究是少數,李承乾道:“朕太平庸了。”

幹慶二十五年的夏天,李義府與劉弘業兩位監察御史殺了很多人,殺了很多鹽商,繳獲了他們家產高達數十萬貫,這些銀錢被悉數送去長安。

多數鹽商都破產了,不講道理的皇帝讓他們武德元年開始罰,開始補繳,武德九年,貞觀二十年,幹慶二十五年,前後五十四年。

這根本沒人能夠付得起這些賦稅,要明搶就直說……

甚至在兩淮地界還出現了幾支造反的兵馬,被迅速撲滅了,那些鹽商收買了私兵也就是所謂的部曲,在爲了羣衆利益的大唐兵馬面前,他們的造反顯得不堪一擊。

崇文館在軍中多年的教導與訓誡真的不是白做的,自陛下登基後的二十餘年間,崇文館一直有將夫子派去軍中,而其中教導最多的是一個理念,折衝府的將士們都是鄉民中來的,他們將來也要回去。

他們保衛家國,保護身後家人與鄉民,都是爹媽養大的孩子,所做的一切,哪怕是戰爭,也是爲了萬千鄉民的利益與安寧。

其中沒有皇帝個人的好惡,所以在春明門,每年都有一大羣孩子宣誓,經年累月,如今這些護衛皇帝下揚州的兵馬,都是在春明門前宣誓過的年輕人。

他們一起宣誓過,互相見證過,當皇帝說要讓鹽降價到五錢一斗時,這些年輕的將士們便會將皇帝的理念貫徹到底,因爲皇帝說到做到,絕對不會食言。

哪怕與吐蕃二十年的君子之約,皇帝都沒有殺了松贊干布,言而有信的皇帝能服衆,也得人心。

幹慶二十五年,就要入秋時,李承乾坐着車駕離開了瘦西湖,就在兩淮地界到處走着,有時候也會在一些名勝之地流連幾天。

幹慶二十五年,深秋,李承幹來到了寒山寺。

在姑蘇城外有一座楓橋,每每到了秋季這裡的景色都很好看,李承幹來這裡是想體驗夜泊楓橋的意境。

但這裡楓樹只有一棵,寒山寺也不敲鐘,那些僧人知道皇帝來了,寺裡的和尚全部跑光。

李承乾沒有爲難他們,而是讓人畫了一幅畫,畫中有着姑蘇城與寒山寺,掃興的離開了。

皇帝離開後,劉弘業與李義府兩位監察御史又殺了很多人。

尋常百姓都是茫然無措的,他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們只知道兩位監察御史殺了很多人,殺了人之後,鹽的價格就變成了五錢一斗。

中原的鹽絕對是足夠的,哪怕人口再上升一倍,中原的鹽也夠吃。

哪怕是將來送去了中原各地,鹽價都是五錢一斗,誰敢將鹽價提高半錢,可以上告朝中,御史會再來殺一遍。

揚州發生的事大抵如此。

平日裡,高季輔總是蹙眉不語,他擺出一副有心事的樣子,站在陛下身邊一站就是半天。

李承幹喜安靜,身邊有個話不多的老臣相伴,這種感覺很不錯。

幹慶二十五年冬,李承幹順着運河來到了河北地界,河北是中原的糧倉,遼東與河北有着十分豐富的礦藏,還有廣袤的田地。

在涿州,李承幹吃到了遼東的大米,這大米很香,很美味。

在各地走動時,又有一份急報送到皇帝的面前,當今太上皇病重了。

得此消息,李承幹讓人星夜兼程地趕到長安城。

奔波一個多月,趕到安寧村,以往住在這裡的村民都換上了甲冑,恢復了禁軍的樣子。

李承幹先是聽了東陽的話語,好在父皇的病情好轉了,可如今父皇都七十有四了,若再來幾場大病,恐怕……

李世民緩緩睜開眼,見到了兩鬢微霜的兒子,緩緩道:“承幹,打擾你出去遊玩了。”

東陽與臨川低頭站在一旁。

李承乾道:“孩兒還沒讓父皇好好看看這天下,父皇要多活幾年啊。”

李世民道:“朕記得你登基的時候才二十八歲,你怎麼兩鬢都白了。”

握着父皇的手,李承幹緩緩道:“兒臣登基有二十五年了,兒臣都五十三歲了。”

李世民笑着道:“真快啊。”

時光的確過得很快,父皇已垂垂老矣,母后也是一頭的白髮。

冬日裡的早晨,天還未完全亮,冷風正在呼號着,李承幹推着輪椅,陪着父皇走上了龍首原的一處高坡上。

李世民坐在輪椅上,低聲道:“你將國事都交給了於菟?”

李承乾道:“待他能夠獨當一面,兒臣就退位告老了。”

“他若不能呢?”

“那就讓人幫他獨當一面,兒臣還是要告老的。”

李世民輕笑道:“朕看你是對那些國事煩了,厭了。”

“知子莫如父,讓父皇見笑了。”

李世民搖頭道:“朕可看不穿你,你的城府比朕還深,當年你初登基,輔機都要對你小心翼翼,你舅舅說……他怕你。”

“舅舅何故怕兒臣?”

李世民笑道:“朕也不知。”

於菟快步跑來,他得知爺爺的病情好轉,父皇回來了,天不亮就跑來了。

關中有着八百里的秦川,在關中平原的東面,在視野的盡頭看到了一絲天光出現,而後金黃的陽光撲面而來。

於菟見到了站在陽光下的父皇與爺爺,在他眼裡這是大唐的兩道最偉岸的身影,這身影不能被撼動,一位是天縱奇才的爺爺,還有一位是最得民心的皇帝,也就是父皇。

於菟站在原地,望着爺爺與父皇的背影一時間挪不開腳步,漸漸地紅了眼眶。

父皇總說他是一個很平庸的人,可在父皇與爺爺面前,於菟覺得自己纔是最平庸的一個,這還怎麼比較,怎麼趕超。

悲從心中起,再將這種悲傷化作動力,默不作聲地離開,去學習政務。

皇帝回來之後,便沒有當即回到皇宮,而是在外面陪着太上皇與皇太后。

而於菟抓着上官儀開始了苦學政務,上官婉兒有了身孕之後,上官儀更是對東宮言聽計從,維護東宮成了他性命攸關的事。

上官婉兒是個極其聰明的女子,她與太子一起長大,還能政務上指點太子。

一位鬚髮斑白的老臣站在了太子面前,他行禮道:“臣高季輔,奉陛下旨意前來東宮任職。”

於菟恭敬地行禮道:“有勞諸位老師前來指點。”

而在高季輔身後,還有劉仁軌,許圉師,張柬之,此三人與高季輔一起來教導太子。

東宮彷彿散發着什麼光芒,璀璨奪目,皇帝給太子安排了最好的團隊,團隊的權力與勢力不算大,但個個恰到好處。

他們是守着洛陽三十餘年,對產業建設頗有經驗心得的高季輔。

爲人端正,嚴於律己且嚴於律人的劉仁軌,還有善於錢糧調度,掌握運河形勢的許圉師,以及深刻貫徹鄭公理念,大唐新學派的堅定引領者張柬之。

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169章 願爲前鋒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131章 折衝府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37章 舅爺與舅舅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82章 搶還是買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424.第424章 重逢368.第368章 新設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92章 兄弟三人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367.第367章 看洛陽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420.第420章 戰象第554章 無底洞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152章 東宮舊人503.第503章 老君山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163章 杖責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326章 蘇亶家事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85章 兵馬未動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314章 臘月336.第336章 老府兵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127章 遊園
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169章 願爲前鋒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131章 折衝府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37章 舅爺與舅舅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82章 搶還是買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424.第424章 重逢368.第368章 新設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92章 兄弟三人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367.第367章 看洛陽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420.第420章 戰象第554章 無底洞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152章 東宮舊人503.第503章 老君山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163章 杖責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326章 蘇亶家事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85章 兵馬未動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314章 臘月336.第336章 老府兵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127章 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