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再遇玄奘

第542章 再遇玄奘

松贊干布頷首,再一次行禮,沒有第一時間答覆。

郭正一道:“你是大唐的客人,自便。”

松贊干布回到了住處,這個在長安城的寬敞院子,這種宅院在如今的長安城很值錢,那時候是禮部佈置下來的。

在這裡還有兩個吐蕃人照顧着生活起居,既然是禮部的官吏安排的宅院,那麼在這裡也不用給任何的銀錢。

松贊干布在院內的椅子上坐下來,雙手放在膝蓋上,想着郭正一說過的話語。

第二天,休沐之後,每到這個時節的長安城顯得更加繁華,朱雀大街上的行人也更多了。

松贊干布習慣了這種景色,每天的早晨,長安城的早食中最豐盛的就是餅食與肉食,走過一條條街巷,來到一處食肆前,這裡就有正在吃着餅食的人。

松贊干布在這裡吃了一碗水盆羊肉,擱下了筷子給店家付了銀錢。

在食肆內,用飯的還有突厥與西域人,西市街頭總是有很多這樣的人。

今年在長安城的吐蕃人並不多,松贊干布從西市一路走,離開了長安城,的確沒有受到任何的盤問,也沒有人阻攔。

心中詫異之餘,松贊干布還是若無其事地沿着官道走着,直到走上熱鬧的咸陽橋,也依舊沒有人阻攔與盤問,後方更沒有官兵來追趕。

松贊干布在冷風中咳嗽了兩聲,腳步不緊不慢地走着,他看到一羣孩子在咸陽橋的人羣中奔跑而過。

松贊干布特意放慢了腳步,甚至在橋上買了一碗酒水。

“客人,三錢。”

松贊干布遞上三枚銅錢,便又朝着咸陽橋的另一頭走去,過了橋之後買了乾糧與一雙鞋子,再買了一匹馬。

就這樣松贊干布騎着馬走得並不快,一路朝着西邊而去。

先前出來走動,可能只是走動,如果這附近有不良人的話,買了馬匹與乾糧,肯定是要出遠門。

不良人得知這件事肯定會去稟報,之後就會有人來追趕。

在周遭中,這些看起來像尋常人家的人們,其中很有可能有不良人,如今的關中不良人遍佈長安城各個坊市與關中各縣,都受京兆府與大理寺,或者是軍中差遣。

心中就這麼想着,松贊干布讓馬兒加快速度,走了一天直到黃昏日落。

松贊干布過了涇陽,走在前往隴西的官道上,再回頭看去也沒見到後方的官兵,好似真的沒有人來追趕。

定了定心神,松贊干布連夜策馬,星夜兼程跑了一夜,直到天亮了後方還是沒有追兵。

松贊干布找了一處驛館,休息了一天。

接連幾天,松贊干布離開長安之後,便一路朝西而行,快到河西走廊的時候,距離出關只有一天的路程。

天可汗的兵馬沒有來捉拿自己,也沒有追兵。

進入河西走廊,松贊干布從武威郡離開,甚至這裡的官兵也沒有來查問,沒有阻攔。

一直到了姑臧城,松贊干布在這裡住了下來,有一個吐蕃人神色激動地跑來,用吐蕃人的禮儀恭敬地道:“贊普!”

來大唐治病也快十年了,這十年間病情好轉了,但卻白了頭,沒想到吐蕃的孩子還記得自己。

聽到贊普有些虛弱地咳嗽聲,這個吐蕃人忙扶上前道:“贊普,我是達佔東塞。”

吐蕃的孩子看起來年紀比關中的同齡人成熟,他擦着眼淚道:“贊普走時我六歲。”

松贊干布回憶着,他知道達佔東塞,他比欽陵還年幼。

現在的達佔東塞也就十六歲,卻已十分高大了,松贊干布又輕咳了兩聲。

“贊普是要回來了嗎?”

松贊干布沒有當即問話,而是與他一起走入了驛館,兩人用吐蕃語交談着。

話語中,松贊干布知道了吐蕃的近況,隨着達佔東塞一起來姑臧城的,還有一大羣孩子。

達佔東塞如今在吐蕃的崇文館讀書,也是吐蕃崇文館教出來的一批學子。

松贊干布問着他有關現在的吐蕃的近況,當看到一羣孩子捧着書卷來到面前時,這位贊普高興地笑了,在長安城這麼多年,從未見過如此多的吐蕃孩子。

松贊干布抱起一個孩子,大笑着甚至眼角還有些熱淚,十年了,這十年間是松贊干布最高興的一天。

在達佔東塞講述下,其實這些孩子都過得很好,尤其是唐人的官吏,他們對吐蕃的孩子尤爲關照。

松贊干布問道:“我崇文館會與我們的人搶孩子?”

這是當年的傳言,達佔東塞解釋起了這件事的起因,其實並不是崇文館與吐蕃人爭搶孩子,是那些吐蕃的父母不願意讓孩子去唐人的學館讀書,他們害怕自己的孩子讀了唐人的學識,以後就不是自己的孩子。

就因這種恐懼,吐蕃的父母與崇文館的夫子們經常有矛盾,爲此甚至還動過手。

矛盾與誤會總歸會化解的,唐人沒有用刀兵化解矛盾,而是經常與吐蕃人的孩子玩鬧在一起,之後唐人的夫子用另外一種方式與吐蕃的孩子相處,並且慢慢地教會了他們的關中話。

就這麼過去了三五年,吐蕃的父母才慢慢接受了唐人的學館,有孩子們去學館讀書,回家還能帶回來一牀厚實的被褥,甚至還能給吐蕃人看病。

如此一來,唐人與吐蕃人越來越和諧,達佔東塞一臉的嚴肅地道:“贊普,還是有很多人對唐人有成見,試圖讓我們與唐人爲敵,大相回來了,就有人想要大相與我,還有很多的吐蕃人,繼續與唐人爲敵。”

松贊干布反問道:“你們想與唐人爲敵嗎?”

驛館房間內的孩子們都沉默了,達佔東塞也沒有當即回答,還能聽到房間外,的喧囂聲,那都是驛館人們話語聲。

達佔東塞道:“贊普想要與唐人爲敵嗎?”

松贊干布盤腿而坐,他一個人從長安城一路來到了姑臧城,從窗外看去就能見到繁華的街道,他還記得以前的姑臧城是很荒涼的,沒有這麼多的人,也沒有這麼多的屋子,甚至都沒有城牆。

那時候只有一小片殘垣斷壁與斷成兩截的石板,告知過往的人們這裡是以前的姑臧城。

吐谷渾王還在的時候,就連姑臧城的遺蹟都快被拆完了,直到現在唐人又將這座城建設起來了。

城中往來的胡人也不少,這些胡人都說着關中話交談。

強大的大唐有一位強大的天可汗,在這位天可汗的統治下,胡人突厥人都是天可汗的子民。

松贊干布想起了他在長安城看到過的政令,天可汗建設了安西大都護府之後,都已經開始讓西域人交賦稅,大唐有了西域的賦稅,會更強大的。

達佔東塞又問道:“贊普?”

松贊干布搖頭道:“不能與大唐爲敵,一旦與唐人爲敵,吐蕃就會陷入無止境的戰爭。”

看着孩子們擡首看着自己的眼神,松贊干布伸手輕拍了拍這個孩子的頭,笑道:“回吐蕃。”

聞言,一羣孩子歡呼了起來,直到孩子們都離開了房間。

屋內就剩下了達佔東塞,松贊干布道:“我不會與大唐爲敵,我不能保證將來的人會不會與大唐爲敵。”

達佔東塞忙行禮道:“是的,贊普。”

看到達佔東塞與孩子們的笑容,坐在屋內的松贊干布接過糌粑,吃着糌粑熟悉的味道。

又接過達佔東塞端來的奶茶,松贊干布就覺得滿足了。

 

姑臧城很美麗,美麗得讓人不想離開,在這裡能夠聽到各種歌謠,各種語言,還有跳舞胡人,歡呼的突厥人,還有舉着酒碗的關中人,各種各樣的人居住在這裡。

離開了長安城,一路來到這裡,松贊干布覺得很恍惚,有一種不真實感,就像是一場大夢,要是這場大夢醒來,自己應該還在長安城的宅院內。

可當松贊干布踏實地睡了一晚,醒來之後發現自己還在姑臧城,這不是一場夢,他真的已離開長安城來到了姑臧城,並且是一個人策馬而來,沒有人阻攔,沒有人盤問,沒有人追趕。

松贊干布又見到了更多的吐蕃孩子,這些孩子是來姑臧城買書籍的,他們買了書籍與紙張就回去了,甚至還有吐蕃孩子拿着皮毛與馬匹與人交換筆墨。

松贊干布不想這麼快離開姑臧城,而是留在城內,有時候松贊干布覺得天可汗忘了自己是吐蕃贊普,大概等到天可汗想起了吐蕃贊普很重要,會派人再來追趕。

松贊干布在這裡等了一天又一天,等到達佔東塞帶着孩子們都離開了,也沒有等到天可汗的兵馬來捉拿自己。

直到塞外的寒風又一次席捲了西北,大風帶着如沙一般的風雪席捲而來,淹沒了姑臧城與河西走廊。

松贊干布還住在這個驛館內,見到了疾風暴雪席捲,飄過建築時出現如水流般的痕跡。

驛館內的燈火很昏暗,松贊干布走出房間本想用飯,外面的風聲依舊。

今天的客人很少,松贊干布見到一個僧人坐在這裡。

在姑臧城僧人並不少見,西域僧也不少,在這裡見到一個僧人不奇怪。

松贊干布看着這個和尚的背影,外面的風雪呼號,他就坐在一盞油燈邊,正執筆書寫着。

這個背影很熟悉,松贊干布帶着一些不確信,邁步走上前。

當看到這個和尚的正臉,松贊干布又覺得恍惚,低聲道:“玄奘?”

“原來是贊普。”

松贊干布在他桌邊坐下來,問道:“他們說你不在關中了。”

玄奘擱下手中的筆,吹拂着紙張上的墨跡。

如此,纔看清紙上寫着的字,這四個字爲人爲心。

玄奘是個僧人,也是佛的弟子,他很虔誠,也很固執,松贊干布想起了當年玄奘路過吐蕃時,修建了佛像。

爲人爲心其實是朝中理念,玄奘不寫佛號而是寫朝政理念。

松贊干布問道:“你現在還會念佛嗎?”

玄奘回道:“做什麼與念什麼無關,我正在教書,如今休沐便來姑臧城看看書籍,崇文館的書籍每年都會補充,我每年都要來這裡看書,看看明年要教孩子讀什麼。”

再一想,玄奘又道:“今年的數術與地理又增加了學識,一邊教給孩子們,一邊自己也要學,一邊學一邊教,不知不覺這麼多年了,學得越多,就越能明白皇帝想要建設一個什麼樣的江山。”

玄奘的身邊放着一個包裹,包裹很大看起來該是裝了不少書卷。

玄奘道:“我有六十個學生,今年有二十個人要去長安城,現在的學子就是這樣,每個學成的孩子都可以前往長安參加科舉。”

松贊干布安靜聽着,以前的玄奘是一個很虔誠的人,現在的玄奘看起來也是一個很虔誠的人,現在他虔誠於學與教。

真正看到他,松贊干布還有些不敢相信,一個唸了半輩子佛經的人,竟然開始教書了。

玄奘收起紙張,又道:“每當迷茫的時候就寫一些這樣的字,寫多了就不會迷茫了。”

外面的天色已經入夜,十餘年不見的兩人在這家驛館內聊了一夜。

玄奘現在過得很好,朝中與崇文館的人都沒有打擾他,看來這件事肯定也是天可汗授意的。

松贊干布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大唐發生的事多半就是皇帝想要它發生的。

何況是一個如此集權的皇帝,這位皇帝想要天下是什麼樣,這天下就會是什麼樣的。

天亮的時候,風雪也停下了。

驛館的門打開,兩人在門前分別,松贊干布與玄奘做了一個約定,明年的這個時候再來這裡相會。

松贊干布離開了姑臧城出關走到了塞外,從河西走廊一路走到了沙州,走了五天到了青海。

在這裡松贊干布見到了很多的吐蕃牧民,見到了吐蕃都護府的都護李安期之後,松贊干布獨自一人坐在帳篷中開始書寫策論,吐蕃的贊普拿着中原人的筆,寫着中原人的文字,一篇讓大唐如何治理吐蕃的文章逐漸成篇。

大唐要如何治理吐蕃人,是天可汗最想要得到的答案,松贊干布也不知道這個答案會是什麼樣的,但他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幫助天可汗,只幫這一次。

436.第436章 老將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514章 驚蟄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2章 “人肥”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62章 對錯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379.第379章 歸長安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80章 漠北恩怨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33章 孫神醫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88章 活得明白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85.第385章 登基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179章 效益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467.第467章 運糧第27章 長安傳聞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92章 兄弟三人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43章 一朝一夕間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77章 立冬宴席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49章 上架感言第80章 漠北恩怨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179章 效益第130章 請你道歉309.第309章 發兵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83章 頡利的近況309.第309章 發兵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424.第424章 重逢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第554章 無底洞
436.第436章 老將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514章 驚蟄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2章 “人肥”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62章 對錯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379.第379章 歸長安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80章 漠北恩怨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33章 孫神醫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88章 活得明白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85.第385章 登基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179章 效益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467.第467章 運糧第27章 長安傳聞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92章 兄弟三人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43章 一朝一夕間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77章 立冬宴席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49章 上架感言第80章 漠北恩怨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179章 效益第130章 請你道歉309.第309章 發兵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83章 頡利的近況309.第309章 發兵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424.第424章 重逢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第554章 無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