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

小兕子吃着麪條,目光就看着桌上的奏章,皇姐與皇兄正在批覆着,雖說看不懂,不過眼神明亮。

等小兕子將碗中的麪條吃完,李麗質伸了懶腰,站起身稍稍活動了一番筋骨。

李承幹翻過一頁卷宗看着。

蘇婉扶着腰,一手也扶着肚子走到窗邊,稍稍將窗戶打開一些,也能讓外面的風吹入,讓殿內多一些新鮮的空氣。

安靜的殿內,只有書頁偶爾翻過的聲音。

李承幹拿起一旁的茶碗,喝下一口茶水。

蘇婉安靜地坐下來繼續織着衣裳,道:“今晚的風挺大的。”

寧兒低聲道:“恐怕要下雨了。”

安靜的殿內,又過了小半個時辰,外面果然下起了雨,凍雨不停拍打在窗戶上。

小兕子坐在椅子上,雙腳懸空着正在晃着。

東宮窗戶都是把手的,而且很嚴實,只要關上了窗,就不會有風漏進來。

李麗質將幾卷奏章整理好,道:“今年出征回來的人口該有七萬左右。”

李承幹頷首道:“孤也統計好了,此番大戰幾乎要把關中的儲備掏空了。”

“要恢復過來至少還需要三年。”

“大軍最快也要來年夏季才能回來。”

“夜色深了,你領着明達去休息吧。”

李麗質牽着小兕子回去了,李承幹坐在書桌邊看着如今各縣的情況。

出征的府兵回來之後,按照兵歸府,將歸朝的規矩,除卻一部分需駐防的兵馬,絕大部分的人都會回來生產。

來年才能加入生產中,而後還要再等一年才能看到效益。

寧兒幫着整理着卷宗。

蘇婉已將寢殿重新整理好。

其實麗質的預估還是過於積極了,從現實來看關中想要恢復元氣,恢復到大戰之前,豈止需要三年,大概是在五年,六年?

其實鄭公是希望將各縣的人都安排入作坊,參與生產的。

因如今的父皇越來越信重鄭公,依照鄭公所言不能讓國家太過安逸,將那些習慣了閒散的閒漢全部放入作坊,就算是綁也要綁進作坊內。

在如今的形勢來看,鄭公的意見是不錯的,效果也是明顯的,各縣的生產力都在提高。

寧兒拿起一旁的茶碗道:“殿下,夜深了。”

李承乾道:“嗯,夜深了,確實不該喝茶。”

翌日,李承幹在東宮外晨練,昨晚下了一夜的雨水,早晨雨水停歇的時候,地面上又結起了薄薄的一層冰。

今天休沐,李承幹可以不緊不慢地在東宮用早飯,這是一年之中難得的清閒時候。

李淵喝着黍米粥,配着醃蘿蔔吃着。

爺孫倆坐在一起,時而聽到筷子碰到陶碗的動靜。

“近來,你父皇睡覺都要笑醒了?”

“爺爺何出此言?”

“天山都打下來了,你父皇難道不高興?”

李承幹吃完了碗中的黍米粥,將碗筷擱下,道:“孫兒倒是沒見到父皇有多麼高興,可能眼下還有更擔憂的事吧。”

李淵用筷子夾起一塊醃蘿蔔,在嘴裡嚼着,隱有思量。

太監快步來報,躬身道:“太子殿下,中書省打起來了。”

李承幹神色淡定地飲下一口茶水,道:“嗯,現在還打着嗎?”

“被攔住了。”

“今天還在中書省批覆文書的有幾人?”

“八人。”

李承幹喝着茶水,目光看着前方,沒有再問。

見太子稍有蹙眉的神色,太監低聲道:“是鄭公與趙國公起了爭執,雙方先是吵着,中書省的官吏就動手了。”

“沒事,現在打完了,讓他們繼續做該做的事。”

“喏。”太監點着頭去又去吩咐。

李淵又狐疑地看向鎮定的孫子。

李承幹解釋道:“鄭公一直要求各縣將能勞作的人都安排到作坊裡,因現在是農閒,正是大力生產的好時候。”

李淵道:“好事呀。”

“但舅舅不這麼認爲。”李承幹放下茶碗,在冷空氣中呼出一口氣,又道;“舅舅覺得鄭公在竭澤而漁,可鄭公認爲不讓人們勞動起來,太過安逸了,對國家是有害的。”

李淵思量道:“朕也當過幾年皇帝,當初二郎登基之後就說過要休養生息,輕徭薄賦。”

“這話其實沒錯,對一個皇帝來說作出這樣的許諾,可以給臣子留下一個好印象。”

“那你覺得是鄭公不對了?”

“也不見得是鄭公不對。”

李淵撫須還有思量。

李承乾道:“爺爺今天與孫兒一起去釣魚如何?”

李淵擺手道:“不去了,朕去釣魚就想睡。”

東宮內,今天的文章題目是夢想,每個人都要寫一篇文章來稱述個人的理想。

見小兕子也端坐着,李麗質道:“明達,你就不用寫了,你連字都寫不好。”

小兕子點着頭還端坐着。

李治撓了撓頭,他費勁地看着眼前這張空白的紙張,也不知道該如何落筆。

如果眼睛可以冒火,多半這張紙就在他手中洞穿了。

再看一旁,李治發現慎弟正在奮筆疾書,他咳了咳嗓子。

李慎轉頭看向正在注視的皇兄。

李治也拋去眼神。

隨後李他又低着頭,這又不是答題。

午時,李承幹坐在太液池邊釣魚,麗質就將今天考試的文章送來了。

她擱下一卷考卷,雙手放在爐子邊取暖,又十分寵溺地抱着小鹿伸過來的腦袋。

李承幹拿過一張紙,看着文章。

東陽想要做一個能治病救人醫者,高陽想要成爲一個女將軍,臨川要成爲麗質皇姐這樣的人,汝南說要學琴。

再看到明達的文章,就寫了兩個字道士。

平日裡對弟弟妹妹就很瞭解,只有李治的文章寫着好好活着,更好地活着,活得更好等等反覆的幾句話。

李承干將考卷放在一旁,一手拿着魚竿,一手拿着呂氏春秋又看了起來。

人的特長通常與環境有關。

就譬如說李慎說他要成爲大匠,或許將來他成不了泥瓦匠,也可能會成爲一個設計師?

弟弟妹妹的夢想平凡且又有些不平凡。

讓李承幹不滿的是,他們之中竟然沒有以當皇帝爲夢想。

當皇帝難道不該是個夢想嗎?

呵呵……

李麗質放開了小鹿的腦袋,它就臥在公主的膝蓋上,也不想挪開了。

母后在太液池邊種了一些梅花樹,現在正是梅花盛開的季節。

坐在水榭中,李麗質看着太液池平靜的湖面低聲道:“皇兄,鄭公是竭澤而漁了嗎?”

“你也聽說了?”

“中書省門前鄭公與舅舅吵成那樣,如今朝野都知道了,妹妹今天早晨去看望母后,父皇就說起了要給雍州免除一年的租賦,還給了魏王府賞賜。”

李麗質說罷,有些苦惱。

現在的雍州與漢時的雍州不同,當年爺爺登基之時重新劃定了州府,北魏時期雍州泛指關隴各縣。

而爺爺登基之後,雍州包括了京兆府下轄的十二個縣。

今年天山一戰導致關中生產力幾近停滯,衆多的民壯府兵隨軍出征,來年確實要減輕租賦了,這是一個皇帝對民生扶持的必要行爲之一,依舊秉持着輕徭薄賦的理念。

李麗質又道:“父皇是不是站在舅舅一邊。”

李承乾道:“無關父皇站在誰的一邊,來年的租賦重心不在關中,而在洛陽,你是不是覺得父皇有點拆東牆,補西牆的意思?”

“嗯,考慮過。”

李承幹從湖中釣起一條魚,笑道:“來年該生產還是要生產的,田地的租賦該免除就免除,讓關中鄉民好好休養一年半載。”

兄妹在太液池邊說着話,天空又下起了大雪,貞觀十三年就在一片靜謐中過去了。

貞觀十四年,正月,長安各處坊間有官吏正在念誦着旨意。

因蘇婉正是懷孕最關鍵的兩月,皇后在正月初一這天就來到了東宮。

從去年夏天六月發現身孕,到如今的新年正月,東宮的第一位新生兒的出生就在這一兩月間。

東陽向母后道:“快則這月,最遲多半是二月。”

長孫皇后道:“你父皇還打算去驪山遊獵,母后就不去了,陪着孩子生下來。”

蘇婉頷首道:“讓母后牽掛了。”

長孫皇后扶着兒媳笑道:“這孩子一看就是急性子,多半是着急要出生的。”

蘇婉笑着點頭,道:“在肚子裡也挺鬧的。”

東宮一片安寧,玄武門北面的一處營地,這裡是父皇新建立的百騎營,李承干與父皇正在這裡比試着箭術。

李承幹騎在馬背上,張弓搭箭,瞄準二十步之外吊着的一枚金塊,將弓弦拉滿,一箭而出,箭矢擦過金塊,用細繩吊着的金塊不停晃動着。

“殿下好箭術!”李孝恭拍着手掌,在一旁大喊道。

尉遲恭神色凝重道:“陛下已很久沒有騎射。”

長孫無忌也點頭。

鄭公站在一旁沉默不語。

秦瓊與李績倒是笑着不語。

李世民拿着手中的弓,看着兒子的馬匹停下,心說承乾的好勝心還挺強。

心中思量片刻,李世民策馬而起,在馬背上拉弓而起,也瞄準了金塊。

箭矢放出,也是精準地擊中了金塊。

“彩!”衆人紛紛高呼,比太子殿下先前的呼聲更高了。

吊着金塊的木架又被後移了十步的距離,這一次是三十步遠。

李孝恭伸腿,用腳尖輕輕碰了碰正坐在火堆旁烤肉的程咬金的手臂。

“做甚!”

“可爲你家小子找到婆娘了?”

“在找。”程咬金沒好臉地回道。

馬蹄聲又起,在衆人的目光下,太子殿下放出的箭矢再一次精準地擊中。

而後,陛下的箭矢也同樣命中。

到底是誰提議的這一次比試,其實這件事說來話長。

李孝恭的目光看向了一旁的長孫無忌與鄭公。

太子殿下是站在鄭公這一邊的,而陛下則是站在長孫無忌一側的。

爲了不讓兩方的爭執成了皇帝與太子間的口角,李孝恭就提出了這一次的比試。

如果太子與皇帝之間不吵架,還是挺好的。

李孝恭覺得自己又一次拯救了大唐的社稷,由衷地。

幾輪比試,金塊已被移至五十步外,別說一箭命中了,就是現在放眼看去,那金塊只有黃豆大小。

“怕了?”

聽到父皇的話語,李承乾道:“有點難呀。”

李世民笑着道:“哪怕你的箭矢出去時稍稍吹來一點風,就會偏。”

要不算了?

父皇的意思多半是這樣的。

李承幹從箭筒中拿出一支較細的箭矢,試了試弓弦,道:“無妨,一時勝負罷了,兒臣就算是輸了也不會在意。”

“好。”鬚髮花白的李淵笑道:“這纔是我李家的兒郎。”

言罷,李承幹策馬在校場上跑起來,拉弓而起,箭矢在弓弦上很穩。

提着弓的手緩緩放鬆,深吸一口氣,直到箭頭與遠處只有黃豆大小的金塊重合,放箭而去。

那細長的箭矢發出更爲淒厲的破空聲。

“叮!”

金屬的箭頭觸及金塊發出脆響。

校場上又傳來一陣歡呼聲。

李世民的目光還看着遠處正在因撞擊而擺動的金塊,沉默不語,也從箭筒中拿出一支箭矢,它與尋常箭矢相比,更輕更細。

這是東宮孩子們訓練時用的箭矢。

承幹這一箭能夠命中金塊,多半是與這細長的箭矢有關。

李世民策馬而起,在衆人的注視下,這位大唐皇帝張弓搭箭,瞄着遠處的金塊一箭而出,當箭矢擦着金塊而過。

或許是箭矢帶起的風稍稍帶動了細線,讓金塊有了輕微的擺動,卻聽不到金屬箭頭落在金塊上的撞擊聲。

校場上一片寂靜,衆人不知該說什麼。

李承幹策馬緩緩走向木架子,拿起吊在繩子上的金子道:“謝父皇賜兒臣金子。”

本來這塊金子就是此番皇帝要去驪山遊獵的用度,成了這一次箭術較量的彩頭。

李承干將金子高高拿在手中,朗聲道:“正是因父皇主張節儉,此番去驪山遊獵減少用度,兒臣領會父皇用心良苦!”

長孫無忌朗聲道:“陛下聖明!”

尉遲恭與秦瓊,李孝恭也高呼道:“陛下聖明!”

校場上兵士們一次次高呼着。

李世民策馬立在校場中,見到兒子策馬而來,面帶笑容又低聲道:“朕不用你來解圍。”

面對衆人的笑容,李承幹策馬在父皇身邊,道:“是父皇聖明。”

“朕去驪山這段時日,朝政便交給你了。”

“兒臣已在驪山備好了糧草,父皇也放心。”

李世民笑道:“就連鄭公都說唯有太子能夠監理朝政,主持大局。”

“鄭公未免過譽了。”

父子和睦,皇帝一家如此,衆人心安。

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423.第423章 江邊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65章 難免的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23.第423章 江邊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161章 監察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154章 陳年舊事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74章 分寸第70章 家事第87章 通達?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33章 孫神醫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98章 奉命放假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85章 兵馬未動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572章 長安再見429.第429章 讓步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481.第481章 山下骨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213.第213章 旱情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441.第441章 塞人第90章 天大的誤會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76章 就孤最平庸478.第478章 臣慚愧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573章 終章478.第478章 臣慚愧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165章 難免的420.第420章 戰象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第168章 一夜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21章 負重鍛鍊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519章 待價而沽467.第467章 運糧第88章 活得明白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16章 德智體美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
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423.第423章 江邊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65章 難免的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23.第423章 江邊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161章 監察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154章 陳年舊事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74章 分寸第70章 家事第87章 通達?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33章 孫神醫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98章 奉命放假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85章 兵馬未動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572章 長安再見429.第429章 讓步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481.第481章 山下骨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213.第213章 旱情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441.第441章 塞人第90章 天大的誤會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76章 就孤最平庸478.第478章 臣慚愧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573章 終章478.第478章 臣慚愧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165章 難免的420.第420章 戰象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第168章 一夜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21章 負重鍛鍊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519章 待價而沽467.第467章 運糧第88章 活得明白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16章 德智體美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