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

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

老太爺與老太公的話語聲越來越低。

李承幹走到武德殿外,看着寧靜的宮中,遠望太極殿前開闊的平地,也不見人影走動。

東陽跟着一起走出來,“皇兄,爺爺與舅爺很高興。”

殿內傳來了高歌聲,兩位老人家正在唱着,李承幹往殿內看了看。

東陽問道:“是稚奴到西域了?”

李承幹走下武德殿的臺階,一邊走着,道:“是啊,說是在那邊遇到了胡族,雙方差點交手。”

東陽跟在一旁,笑着道:“皇姐說得沒錯。”

李承幹忽然一笑道:“麗質又說什麼了?”

東陽感慨道:“皇姐說稚奴比牛還要笨,拉他又不走,打他還後退。”

再一想此話意思,這評價還挺中肯的。

“皇姐這才決定要將稚奴丟去西域,讓他好好磨礪一番。”

當年的東宮兄弟姐妹中,麗質是最牽掛弟弟妹妹們的,當年如此,現在也一樣。

冬日裡的寒風吹過這座皇宮,興慶殿的銀杏樹依舊是枯萎的。

李承幹來到太液池邊,這才發現當年稚奴養的鴨子也都一隻也不在,又看向正在一起讀着書的兩個女兒。

小鵲兒正在帶着小孟極唸書,兩人一前一後一邊讀書一邊走着。

李承幹問道:“鵲兒,這裡的鴨子呢?”

唸書聲停下,小鵲兒回道:“都被兄給抓走了。”

李承幹忽覺得好笑,又道:“他難道不知道那些鴨子是他的叔叔養在這裡的?”

“知道呀。”小鵲兒又回道。

“他叔叔若知道了,該是什麼心情。”

小鵲兒揣着手站在一旁,蹙眉道:“兄是將太液池的鴨子,分給村子裡的村民了,後來聽奶奶說才知道。”

李承幹走入水榭中,兩個女兒就跟在後方,水光倒映着父女三人的身影。

小鵲兒讓妹妹孟極背誦着論語。

剛換了牙的孟極,乖巧地張口唸着。

當今年關中的第一場雪到來的時候,一個消息送入了皇宮,柴紹大將軍過世了。

皇帝穿着素布衣裳爲柴紹大將軍舉哀。

其實柴紹早已將鎮國大將軍的印信交還了,但保留了鎮國大將軍府,那時候太上皇還在位,或許是爲了平陽公主,一直留着鎮國大將軍的府邸門匾。

而就在柴紹的過世這一天,柴哲威親手將這個門匾收了下來,這像是一種放下的感覺。

柴紹與平陽公主終於也能合葬在一起了。

看着姑丈的棺槨出了長安城,李承幹還記得這位姑丈的模樣,兩鬢斑白的一副憂鬱帥叔叔模樣。

雪花落在長安城內,一眼看去廣闊的長安城已有了一層薄薄的積雪。

見到送行的隊伍已走遠了,李承幹扶着爺爺走下城樓。

李淵拄着柺杖顫顫巍巍地走着,一路上沉默無言。

爺孫兩人走在一起,臨川快步而來道:“皇兄,父皇又醉酒了。”

“朕去勸勸父皇,你扶着爺爺回去。”

臨川點頭道:“嗯。”

站在街道邊,看着爺爺走遠,李承幹站在原地思忖了片刻,便朝着鎮國將軍府走去。

一路上,隨着陛下的走動,護送的兵甲改變方向,沿途清退了路人,一直排到了大將軍府門前。

李承幹不動聲色地走入大將軍的府邸,餘下來拜的客人也都離開了,靈堂內也就剩下了父皇一人。

李世民往嘴裡灌着酒水道:“你來做什麼?”

李承幹在父皇面前坐下,拿過一旁的酒壺道:“這麼喝酒,麗質與東陽會數落的。”

李世民將身體的重量放在椅子上,頹廢地道:“朕,心裡不好受。”

“不好受的人太多了,柴哲威本想繼續在沙場馳騁幾年,可他如今卻要留下來主持家業了,還有舅舅,老師,李衛公,他們都不好受。”

李世民醉醺醺地道:“上月,朕一見他,他還說他還能多活幾年。”

感受着父皇的情緒,李承幹沉默良久,這種時候是最難勸人的,但還是不能飲酒。

靈堂外,老邁的尉遲恭與李靖站在一起。

看到李靖的白髮也比黑髮多了,尉遲恭緩緩道:“你也老了。”

風雪還在不斷地從烏黑的天際往下飄。

李靖緩緩道:“你還有一根黑髮嗎?”

尉遲恭在臺階上坐下來,道:“現在最不好受的是陛下。”

“是呀,陛下就是這樣的人。”李大亮走了過來,他坐下來道:“一直如此,陛下是個重情重義的人。”

尉遲恭又點頭道:“現在,大唐又有了一個好皇帝。”

三位老將軍紛紛看向靈堂內,面帶笑意。

多半是父皇也說得累了,就這樣坐着閉着眼。

待到父皇的呼吸起伏越來越平穩,李承乾的眼神看向一旁的內侍。

兩個內侍快步走上前,李承幹讓他們將父皇扶到一處牀榻睡下。

三位老將軍看到疲憊的太上皇被扶了下去,見到陛下躬身行禮道:“陛下。”

李承幹走上前行禮道:“見過三位叔伯。”

“陛下,不必多禮。”李靖先言道:“諸多國事還要陛下主持。”

其實,李承乾道:“有勞三位叔伯照看父皇。”

聽到陛下的稱呼叔伯,三位老將軍齊齊行禮。

李承幹頷首,邁步離開了這裡,回到宮裡便書寫了旨意,追贈荊州都督,諡號爲襄。

一位大將軍過世,長安各處衛府的氣氛也低落了幾分。

整理着桌案上的卷宗,李承干將一些必要的卷宗都放在了新殿的書架上。

只有宮裡的內侍知道,新殿的佈置不能夠輕動,平日裡要打掃得纖塵不染,尤其是書架上的卷宗,都要保持在原來的位置。

陛下是個極其細心的人,哪卷卷宗,哪一年的卷宗放在什麼位置,都一清二楚。

倒是動了位置,會讓陛下的神色不好看。

李承幹整理了卷宗,便離開新殿。

這座長安城,在這個冬日裡寧靜了下來。

李承幹坐在太液池陪着爺爺。

“你父皇還在柴紹的靈堂嗎?”

“嗯,父皇想要在靈堂陪着姑丈幾天。”

“二郎啊,就是太重情義了,都說他是個豪氣雲天的人,各路豪傑都敬重你父皇。”

李承乾道:“要說號令天下羣雄,孫兒不如父皇。”

李淵搖頭道:“你舅爺說過,你比你父皇更適合當皇帝。”

“舅爺他老人家總是愛說笑。”

李淵輕笑道:“在朕這個老人家看來,你的確適合當一個皇帝。”

待小鵲兒與小孟極跑來,她們一口一個地喊着老太爺,讓李淵又笑開了花。 щщщ ¸тTk дn ¸Сo

李承幹自顧自坐在一旁垂釣着,等待着,等着蘇婉懷着的孩子哇哇落地,等着王玄策從天竺歸來,等着安西都護府的那些人掃平蔥嶺。

李淵道:“大唐又要打仗了?”

“朕還沒打算,都是朝野的傳言而已。”

“朕聽聞西域送來了急報,稚奴他們都在安西都護府?”

“爺爺放心,有飛虎隊護他們周全。”

李淵撫着花白的鬍鬚,努着嘴,“朕還聽聞你讓英公減少了各道州府的兵馬數量?”

李承幹思忖了片刻,接着道:“爺爺,孫兒的子民有很多,朕打算封阿史那杜爾爲突厥大可汗,執掌陰山南北與漠北,並且限制回鶻人。”

李淵點頭。

“因現在的大唐已不是當年,就像王玄策出兵,他手中有唐軍,也有吐蕃兵馬,往後的大唐確實不會再大規模地募兵,因各地建設都要以民生爲重,貞觀年間的幾次征戰,幾乎將中原各地都掏空了,現在孫兒最需要的就是時間,讓中原民生得到休養的時間。”

李淵低聲道:“當初你父皇要科舉,你就開闢崇文館,那時候朕說你,你比二郎還要集權。”

李承乾沒有否認,也沒有點頭。

“但朕看來,你的野心比二郎都要大。”

“爺爺啊,大唐還要繼續擴張的,安西都護府建立之後,孫兒就不再限制人們出關,孫兒希望可以讓更多的唐人走出去,走得遠一些,更遠一些,讓這天下更遙遠的地方,都有唐人的蹤跡。”

李承幹又道:“這個世界其實很大,有些事孫兒也不知道做得對不對,若讓更多的唐人能走出去,總不會有錯的,孫兒是個賢明的君王,總要做一些賢明的事。”

“呵呵呵……”李淵笑呵呵撫須,抱着小孟極不再搭理孫子了。

大唐的國力需要上升,就離不開開闢疆土,中原人活得已夠累了,身爲天可汗要號令突厥人,也要號令西域人。

治理很難,哪怕是遠方一片狼藉,只要有唐人能夠帶來更多的財富,那就是好的,只要有更多的唐人身上懷有冒險的精神,那就一定會有人去開拓遠方。

哪怕這些人不是唐軍,不是官吏,也不是崇文館,只要是唐人就好。

玄奘的經書至今留在崇文館,也沒有人去翻看那些卷宗,玄奘帶來的佛經不見得有多麼的必要,但玄奘留下來的精神,是大唐需要的。

所以,李承幹希望玄奘能夠好好活着,爲他書寫故事,在唐人的心中留存百年,幾百年。

柴紹過世了,人終究是會死的,包括自己與爺爺。

但故事會一直留在人們的心中,哪怕只是聽了一耳朵,可故事會流傳很多很多年,會有很多人記得。

小孟極見到一個個內侍將卷宗帶來,讓父皇批覆,她雙手圈着老太爺的脖子,問道:“太爺爺,爹爹這是在做什麼?”

李淵笑呵呵道:“你爹要處理國事。”

小孟極明亮且黑的眼睛,打量着坐在水榭內的爹爹。

見孩子有些不高興了,李淵道:“太爺爺陪你玩積木好不好。”

她扭頭道:“積木不好玩,我要玩毽子。”

李淵年紀大了,也踢不動毽子,只能讓人將毽子給孩子,看着孟極與鵲兒踢毽子玩。

去年的雪天,上官儀,李義府,劉德威清洗了揚州,抓了不少壞官吏。

而現在,皇帝所批覆的名單,是這一次吳王殿下與李義府在中原各地抓到的貪墨官吏。

治理天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漫長到需要周而復始的查問與清查,抓出貪墨的官吏。

在歷代的王朝中,這種事永遠都沒有盡頭,需要腳踏實地一件件地去落實,一次又一次地去巡查。

因此,往後這種巡查力度還會持續很多年。

去年派出去的御史,今年有一些回來的,還有回來之後又離開了長安,奔赴各地。

李承幹看着名冊上的名字,在上方批覆之後。

也在一個冬天,內侍腳步匆匆離開皇宮,奔跑在風雪中,他手中舉着一道旨意,一直遞到了上官儀手中。

隨着上官儀唸誦旨意,又有一批人被髮往西域,或者是就地問斬,查沒所有家產。

這就是律法森嚴的幹慶一朝。

當年的貞觀是一個寬仁且多有徵戰的二十年。

可現在的皇帝一邊治理着天下,讓天下萬民過得更好了,但死的人也更多了,今年又有這麼多的人頭落地。

史官來濟記錄史書,這一朝的天下沒有貞觀年間這麼波瀾壯闊,有的只是寧靜之下,一顆顆的人頭落地。

今天,奔波了兩月的李義表回到了長安城。

鴻臚寺卿郭正一迎接了他。

“讓我多吃點!”李義表一手拿着一個碗,另一隻手還拿着一張餅。

郭正一道:“小心在陛下面前失儀。”

話雖這麼說,可他還在吃着,郭正一也習慣了,每一個遠行人都是這樣,回到長安之後總要胡吃海喝一頓。

待吃完之後,李義表痛快地打了一個飽嗝,道:“下官一路快馬而來,累死了五頭戰馬。”

郭正一讓店家再端來一碗羊肉湯。

李義表伸手接過,又灌了一大口,長出一口氣,“郭寺卿不知,在天竺吃不到這麼美味的食物。”

郭正一自然沒有吃過天竺的食物。

良久,李義表似乎感覺自己的肚子裡吃不下東西,站起身原地抖擻一番精神,這才道:“走!去面見陛下。”

郭正一帶着走。

李義表跟在後方,道:“下官要是在陛下面前失了儀態該如何是好?”

“你可別在陛下問話的時候打嗝。”

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488.第488章 陳子昂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41章 大勝而歸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191.第191章 查到底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174章 分寸207.第207章 演武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91章 及冠賀禮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358.第358章 軍心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172章 精氣神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197.第197章 叔叔們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2章 “人肥”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41章 大勝而歸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270.第270章 新家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159章 父子春遊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3章 太子講故事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146章 早朝缺席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98.第298章 中秋第27章 長安傳聞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
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488.第488章 陳子昂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41章 大勝而歸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191.第191章 查到底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174章 分寸207.第207章 演武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91章 及冠賀禮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358.第358章 軍心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172章 精氣神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197.第197章 叔叔們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2章 “人肥”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41章 大勝而歸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270.第270章 新家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159章 父子春遊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3章 太子講故事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146章 早朝缺席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98.第298章 中秋第27章 長安傳聞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