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待價而沽

站在怛邏斯城下送別了這個塞人猛漢,裴炎又道:“你很瞭解塞人嗎?”

白方解釋道:“以前我是龜茲的僧人,我看過龜茲很多的書,以前的塞人是很強大,後來中原的皇帝將西域打下,西域各地也出現了各種戰亂,再之後塞人也好,回鶻人也好,突厥人也罷,人們遷徙到了天山以西。”

說着話,白方又遲疑了良久,解釋道:“聚居的塞人越來越少了,當年波斯還在時,有很多塞人成了波斯人,之後就很難分清波斯人與塞人了,再之後波斯沒了。”

有時候感覺白方這人還是很多愁善感的,當他說起這段往事時,明顯有着悲傷的神情。

裴炎懷疑,白方的身世多半與塞人有關。

其實這一次去大宛城拿下這些戰馬,遇到這個塞人猛漢倒也是個意外。

城樓上響起了鼓聲,衆將領聽聞鼓聲便知是大將軍相召,這才走入怛邏斯城。

狄仁傑將馬匹交給軍中的馬伕照看,便跟着裴炎一起走上城樓。

此刻的城樓內已有不少人了,狄仁傑坐到一旁,掃視着在場的人,薛大將軍最後一個進入城樓。

狄仁傑撓了撓自己下巴的鬍子,又短又密的鬍子着實難受,像是一圈刺圍着下巴,心說自己也年有二十歲了。

二十歲的年紀,放眼軍中這個年紀的男子,算不上年少了,大可以成爲老兵之流。

二十歲的老兵嘛,在唐軍隊伍中,是很常見的。

狄仁傑拿起桌上的一卷書,道:“這是朝中送來的?”

裴炎解釋道:“是啊,朝中剛送來的文書,聽說婁師德也快到了。”

狄仁傑笑道:“這位婁御史真是人還未至,文書先到。”

這卷文書是兵部尚書于志寧讓人送來的,狄仁傑雖說嘴上這麼說着,這卷文書的確與婁師德無關。

文書所寫是朝中的近況,軍中已很少關中在募兵了,並且在科舉與支教中多了一個從軍的選項,以至於多數十五至十七歲的孩子,在得不到支教名額又在崇文館考試考不過的情況下,想要得到科舉名額也只有從軍兩年這一條路。

如果科舉落榜了,也大可以繼續在軍中留任兩年,但凡留在軍中都是兩年爲期,中途是不能退的。

因此每一個決定都要慎之又慎,這也導致崇文館在各地折衝府中摻了不少新兵,讓諸多折衝府的大將軍沒少折騰。

學子能入軍也好,在軍中的確很磨鍊人,朝中也不像當年那樣是個學子就能去支教,現在能夠去支教的學子都是經過挑選的,不再以優良爲主,而是直接按照年齡劃分,十九歲以下的學子都不能去支教,每個去支教的年輕人,地方必定有一個持重的老夫子主持事宜。

大唐的支教事業也開始變得更加精細了,而學子想要在朝中入仕爲官的成本也更高,如果一個學子從七歲開始蒙學,讀書到十五歲,如果學得夠好,最快十五歲就能入崇文館。

而後入軍中鍛鍊兩年,等這兩年結束也就十七歲了,那麼之後的學子就有兩個選擇,一是直接參加科舉,落榜之後再去支教,又或者繼續留在軍中。二是留在軍中或者是去支教兩年,按照朝中兩年一次的科舉,再支教兩年,接着科舉循環往復直到入仕爲官或放棄。

當然了,朝中也是培養武將的,如果學子在軍中有立功也可以在軍中任職,留在軍中四五年待十八九歲了,按照資歷也可以得到一個軍中職位,大量的年輕學子發往軍中,按照府兵舊制在各地折衝府戍邊屯田。

狄仁傑看着這卷文書,心中感慨,相較於以往的選人方式,又或者是選人制度,大唐相較於前隋朝與南北兩朝,大唐已有了一個完整的選人以及人才儲備條件。

皇帝想讓全天下的孩子都讀書,讀了書的孩子再去從軍或者是科舉。

從五歲或者最晚七歲開始蒙學,一個孩子讀書識字十餘年,放眼天下能夠讀這麼久的孩子並不多。

狄仁傑覺得皇帝的理想是好的,但也正是因皇帝的理想也太好了,這天下怎麼能讓全天下的孩子都有書讀?

狄仁傑自覺沒見過別的皇帝是怎麼做的,但至少這個理想要實現,就必須要有一個十分強大的皇帝。

也必須要有十分厲害的朝政集體。

看罷,狄仁傑將其放下,閉目養神着。

城樓內又傳來了另一波議論聲,是從外面傳進來的,聽着聲音是太子的話語。

李治與李慎帶着於菟來到這裡,衆人也都到齊了。

身爲蔥嶺道行軍主管,樑建方自然是坐在上首,先看了看邊上的太子。

意識到馬上就要打仗了,於菟道:“還請大將軍下令。”

太子一開口就是大將軍下令,讓樑建方很受用,一張巨大的地圖從牆上掛下來,朗聲道:“小勃律國送來消息藥殺水以西的石國與康國都已投效了大食人。”

這其實是幾天前送來的消息,大家都知道。

狄仁傑道:“我們把大宛王子殺了。”

另一頭的高侃,他端着碗的動作明顯一滯。

在這裡的將領有很多,狄仁傑就覺得自己與裴炎,薛仁貴,裴行儉,白方算是一路人馬。

而在另一頭,晉王,紀王與太子,還有飛虎隊的程處默,李景恆,算是一路兵馬。

再之後,李孟嘗,高侃算一路兵馬。

欽陵所帶的吐蕃兵馬算一路。

而後方的劉仁軌與婁師德也算一路兵馬。

而在碎葉城的文官還有張大安與李義琰。

再者說小勃律國號稱五萬兵馬,在這裡的唐軍自始至終沒有見過小勃律國的大軍。

王玄策與天竺崇文館主事劉弘業,他們兩人時常會送消息過來,但衆人也沒過天竺的兵馬。

聽狄仁傑說他們將大宛王子殺了,衆人神色各異。

樑建方道:“怎麼殺的?”

“稟大將軍,軍中缺少馬匹,不得已而爲之。”薛仁貴先開口了。

裴炎遞上一卷牛皮包着的書卷,解釋道:“早在半月之前,小勃律國的人送來消息,有一個安延偃的胡人打算將大宛的天山汗血馬賣給大食人,這些戰馬不能落入大食之手。”

狄仁傑也道:“我們殺了一個幾個大食商人,也殺了幾個大宛人,其實大宛王子不是我們殺的,我們只是想要戰馬,大宛王子死在了那個塞人手中。”

李孟嘗道:“不論怎麼解釋,大宛人都會覺得是唐人殺了大宛王子。”

程處默滿不在乎地道:“那又如何?有本事現在就殺到怛邏斯城下,來試試某家的陌刀。”

話音落下,城樓內安靜了片刻。

也正如程處默所言,大不了打一仗,反正大軍出來就是打仗的。

只是現在的天氣依舊寒冷,這蔥嶺高原上的四月還能看到遍地的積雪,這裡的冬季十分漫長,溫暖的夏季十分短暫,終年不化的雪山,高山草甸邊的河流邊還有不少冰渣子。

以前的波斯人稱這裡爲帕米爾,意思就是屋頂,波斯人將這裡比作是大地的屋頂。

如今高原依舊在,但給這裡取名的波斯已經滅亡了。

李景恆問道:“安延偃是什麼人?”

城樓外還有寒風呼號,白方站出來解釋道:“安延偃是粟特人,是當年死在安西都護府安元壽的族親。”

言罷,他又補充道:“安元壽是以交易牧民爲生,是我殺了他。”

坐在後方的張大安飲下一口奶茶,發出咕咚一聲。

城樓內依舊安靜,白方接着道:“我殺過的人有很多他是其中一個,安延偃與安元壽都是粟特人,自從安西都護府建設之後,安延偃一直在蔥嶺諸國中走動,當年在俱蘭城他逃了之後,就在石國與康國走動。”

張大安詢問道:“此人有什麼過人之處嗎?”

還未等白方開口,狄仁傑道:“這個安延偃想要將大宛的戰馬賣給大食人,給他自己換取財富與地位,他沒有任何的付出,只是從中游說就能得到財富與地位。”

樑建方冷哼道:“哼!用別人的戰馬,給他換來財富與地位,倒是有意思。”

白方道:“粟特人向來善於買與賣。”

裴炎道:“不過一個胡商而已,不成威脅,大將軍不用憂慮。”

正如裴炎所言,那就是一個胡商,在蔥嶺地界最不缺的就是胡商,而且是行徑較爲惡劣的胡商,差點讓唐軍失去了大宛的戰馬。

裴炎說着從大宛國得到戰馬的過程,前後佈置踩點五天,還畫圖,摸清侍衛巡查規律又三天,這才潛入城中,百餘人前後配合,纔將那些戰馬帶來。

如今大宛失去了絕大多數的戰馬,安延偃的盤算落空了。

衆人正在商議着,城樓外傳來了話語聲,侍衛上前稟報道:“大將軍,小勃律國使者來了。”

小勃律國的使者是個很典型的西域小夥子,看模樣更偏向當年的高昌人,只不過他的五官與慕容順一模一樣。

狄仁傑道:“你是慕容順的兒子?”

“外臣是來送信的。”

眼看着對方從一個牛皮袋中取出一張紙,狄仁傑甚至可以想到慕容順現在戴着國王的王冠,穿金戴銀指揮着千軍萬馬的模樣。

早知道此人是個禍患,沒想到一年過去了,他成了小勃律的國王。

李治將小勃律國的書信遞上。

那使者行禮道:“諸位大將軍,小勃律派出了三萬兵馬征討大宛,大軍已開拔,還望諸位將軍能夠攻打石國。”

樑建方遲疑道:“你們攻打大宛,我們去打石國?”

如今距離怛邏斯城最近的就是大宛與石國,想要攻打大食人繞不開兩個小國。

使者又道:“大將軍,天竺的王將軍送來消息,說是石國與康國已準備攻打怛邏斯城,一旦大宛也來協助石國,三路大軍進攻下,唐軍容易被動。”

薛仁貴道:“當年大食十萬的大軍埋骨蔥嶺,即便是石國與大宛聯手,又如何?”

唐人的確有驕傲的本錢,當年對戰大食人那一仗的確贏得太漂亮了。

越是這麼說,樑建方反倒是越冷靜,他道:“等你們拿下了大宛國,就是我們攻打石國之時。”

狄仁傑側目看了眼地圖,道:“大宛距離我們這裡最近來回也就兩天的路程,快馬一天即可。”

薛仁貴啃着一張餅道:“看起來的確是大宛更好打,反倒是石國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從早晨到現在正是用飯的時辰,熱氣騰騰的牛肉與餅,還有酒水端了進來。

衆人乾脆一邊吃一邊談着。

於菟擺手道:“我不喝酒。”

樑建方尷尬一笑,又將酒壺收了回來,見太子這麼懂事他也不好意思飲酒了,在場的將軍沒一個敢碰酒壺。

這位太子滴酒不沾,說是在未行冠禮之前不能飲酒,至此來西域之後也沒有飲酒,不得不說皇帝家的家教,的確很嚴。

於菟吃着牛肉,目光看向衆人,嘴邊留着些許黑乎乎的軟鬍子,樑建方唯獨不敢在太子面前大聲講話,氣勢上莫名就弱一頭。

這位太子平日裡玩鬧倒也放鬆,一旦嚴肅那談吐神情與氣場,跟當今陛下一模一樣。

無它,這與樑建方早年前的經歷有關,那時候爲謀出路的他,也碰過一鼻子的灰,與當年東宮有關。

這也是於菟讓樑建方往東,樑建方屁都不敢放一個的原因。

薛萬備早給太子準備好了開水,這一年間於菟喝奶茶早就喝膩了,他早早就喜愛上了茶葉。

於菟接過茶水,飲下一口與口中的牛肉一起嚥了下去。

負責太子生活起居的薛萬備十分盡職,一邊照顧着太子,一邊看管太子,幾乎是日夜不離。

而太子與薛萬備十分親近,當年這位太子要與陛下登泰山,薛萬備揹着年幼的太子登上泰山,距離峰頂只有十餘丈。

當今太子最信任的人,就是薛萬備。

裴炎嘴裡嚼着牛肉,放下一截牛骨頭,拿起一旁的布巾擦了擦嘴,聽着周遭其他人的咀嚼聲,目光瞧着從小勃律國而來的使者,道:“這位使者怎麼稱呼?”

“慕容宣。”

裴炎點着頭又咽下一口牛肉,道:“大宛距離怛邏斯城更近,距離小勃律國更遠。”

使者慕容宣行禮道:“是的。”

裴炎又道:“在這蔥嶺地界,誰都知道大唐要西征,大食要東進,在這片地界的胡人部族早早就投效了能夠保護他們的靠山,也有像大宛那樣想要在大唐與大食的相爭中,待價而沽。”

慕容宣面露難色。

“如今大宛失去了戰馬,也就失去了價值,我聽說慕容順是個十分精明的商人,他從來沒有虧本過,對慕容順來說耗費兵力攻打一個失去了戰馬的大宛是不值當的,況且唐軍隨時可以拿下大宛,並且所付出的代價比你們小勃律國更小。”

裴炎坐直身子,目光盯着這個使者道:“若真是慕容順的意思,某家倒想問問他,這小勃律國的安逸是讓他忘了祖宗是誰?大宛早晚會被我們拿下,由不得他去動,還是說先前的一番話是你的自作主張。”

慕容宣紅着臉低着頭。

裴炎又道:“我們只要六百兵馬就能拿下大宛國。”

失去了戰馬的大宛國如今一片慌亂,而驍勇的唐軍得到了戰馬轉頭再去攻打,大宛國說不定很快就降了。

沒了汗血馬的大宛,沒人會去幫助他們,因汗血馬而貴的大宛,在如今蔥嶺諸胡眼中,不值一文。

如果還是在以前,大宛王只需要獻上一些汗血馬,就能付得起戰爭的費用

這裡是一片很殘酷的地界,金子與五色鹽最珍貴,其次是戰馬與美人,至於人命,還要看人命有多大的價值。

正如粟特人安延偃,他們十分擅長待價而沽,哪怕是人命他都能給出一個十分“合理”的價格。

慕容宣用關中話又道:“願聽諸位大將軍號令。”

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55章 認真的一箭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127章 遊園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385.第385章 登基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386.第386章 新年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127章 遊園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179章 效益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41章 大勝而歸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260.第260章 談人生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128章 風波乍起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304.第304章 寒冬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101章 東宮爭吵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153章 崇文館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41章 大勝而歸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97章 謠言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6章 小女徐慧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191.第191章 查到底365.第365章 宴席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168章 一夜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286.第286章 轉變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174章 分寸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86章 補貼與孝順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127章 遊園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34章 儲君心事第533章 冬至大壽
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55章 認真的一箭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127章 遊園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385.第385章 登基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386.第386章 新年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127章 遊園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179章 效益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41章 大勝而歸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260.第260章 談人生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128章 風波乍起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304.第304章 寒冬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101章 東宮爭吵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153章 崇文館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41章 大勝而歸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97章 謠言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6章 小女徐慧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191.第191章 查到底365.第365章 宴席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168章 一夜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286.第286章 轉變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174章 分寸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86章 補貼與孝順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127章 遊園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34章 儲君心事第533章 冬至大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