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第368章 新設

褚遂良整了整官帽,也快步走入了殿內。

殿內,長孫無忌早已坐在這裡了。

如今朝野皆知,趙國公乃是太子殿下最倚仗的左膀右臂。

陛下東征期間,更是如此。

長孫無忌坐在大殿的一側,沉默不語,拿起茶碗,看着茶水遲遲沒有飲下。

內侍紛紛給幾位朝中重臣倒上了茶水,而後侯在一旁。

幾人不見太子來,便自顧自說着話。

褚遂良低聲與許圉師,郭正一談着。

許敬宗與顏勤禮,張大安也談着。

一時間殿內窸窸窣窣的話語聲不少。

“好了。”

趙國公終於開口,衆人這才安靜。

長孫無忌放下了茶碗,道:“今天太子讓我等在這裡議事,最好有一個結果,在陛下前往泰山封禪之前,來年開朝之後,就要將事辦下去。”

要拆分京兆府是一件很大的事,今年多半是完不成,可趙國公說要在封禪之前,這未免有些太着急。

封禪的日子要在明年的九月,也就是陛下要在九月前抵達泰山,那就要在來年五月前動身。

滿打滿算,距離明年五月,也就八個月。

少頃,殿內無人說話。

長孫無忌道:“茶都喝了吧。”

聞言,衆人這才紛紛端起茶碗,飲下一口溫熱的茶水。

內侍太監再給衆人將此茶水續上。

長孫無忌又道:“郭正一先說。”

“喏。”郭正一站起身道:“下官以爲在京兆府門下再分民,教,錢,糧,監察……”

“慢着。”許敬宗打斷道:“錢糧民,照理說是民部的事,這些事不歸京兆府管,再者說監察一事是御史臺的權責,與京兆府無關。”

話語被打斷,郭正一倒沒有訝異之色。

褚遂良的臉色黑了幾分,他看着許敬宗道:“他還沒說完,許少尹何故着急打斷?”

許敬宗端坐着,有恃無恐地道:“怎麼?褚侍郎是覺得老夫所言不對嗎?”

褚遂良冷哼一聲,示意郭正一繼續說。

看了看兩位侍郎,郭正一稍稍行了一禮,又道:“按照許少尹的意思,錢糧人都歸戶部統管,在各縣開設官衙。”

言罷,他又看了看兩位侍郎,才繼續道:“商與治歸京兆府,建設歸於工部。”

聽着郭正一的話語,長孫無忌喝着茶水,神色多有思量。

“慢着。”許敬宗又一次打斷了郭正一的話語。

“嘭!”褚遂良重重一拍桌案,站起身道:“許敬宗!你有完沒完。”

許敬宗反倒笑道:“建設調度人手按照京兆府的話語,是人力資源,這一定要歸於京兆府,不能交給工部。”

褚遂良揮袖指着許敬宗,大聲道:“許敬宗!你們京兆府多大權力啊,是不是朝中六部的職權都要在你手裡,你才高興?”

許敬宗頗有興致地道:“褚侍郎是何意思?是說老夫仗着太子,在這裡欺壓爾等了?”

也未等褚遂良再開口,許敬宗再拍案而起,“你休要提太子,老夫走到今日朝野皆知,我許敬宗是如何讓關中富裕的。”

“別議了,議什麼議!”褚遂良揮袖就要離開。

“褚侍郎”許圉師連忙攔住他,看向還坐在殿內的趙國公,低聲道:“切莫動氣,趙國公還坐在這裡,今天議得如何,趙國公會稟報太子殿下的。”

褚遂良這才重新坐回去,拿起茶碗灌了一大口。

雙方又開始了議論,長孫無忌知道褚遂良與許敬宗慪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從這許敬宗任職京兆府開始,矛盾便一直存在。

皇宮內,李承幹正在與蘇婉,還有寧兒放着紙鳶,兩個孩子擡頭看着紙鳶很是欣喜。

小於菟道:“四賢說孩兒頗有天賦,學什麼都很快。”

李承乾道:“是嗎?那你今天學了什麼。”

“孩兒今天跟着四賢學會了讀論語。”

蘇婉扶着腰,走到兒子身邊道:“好呀,念一句來聽聽。”

小於菟撓了撓頭,道:“學而……學……”

不出意外,這孩子一句都背不下來。

蘇婉扶着孕肚坐下,倒也沒有計較,於菟才五歲,讓他背誦論語太難了。

小於菟道:“孩兒忘了。”

蘇婉繼續道:“無妨,你跟着四位夫子好好學,現在不懂沒事,往後一定要懂。”

“孩兒知道了。”

他牽着孃的手,又道:“娘,孩兒想學兵法。”

蘇婉困惑道:“怎麼想學兵法了?”

“孩兒想當大將軍,像爺爺那樣,征戰四方。”說罷他擺出了一個放箭的姿勢,口中還,“咻”一聲。

“孩兒還想拜衛公爲師。”

蘇婉又道:“你連字都認不全,還想學兵法?”

小於菟頗爲認真道:“那孩兒識字之後,能學兵法了嗎?”

蘇婉又道:“聽你爹爹的。”

內侍拿着奏章腳步匆匆而來,道:“太子殿下,趙國公的奏章,褚侍郎與許侍郎議了半日,這纔有了結果。”

李承乾的手中還提着風箏線,道:“放在邊上。”

“哎。”

內侍看着正在玩樂的一家人,也不由自主的笑容。

向來足智多謀的小於菟,自然是不願意放風箏,他與爹孃交代了一聲之後,便要去找明達姑姑玩。

小於菟大步走到正在修建的皇城中,身後還跟着兩個內侍太監。

現在的明達姑姑在太史監,整個太史監平日裡也只有姑姑一個人。

還未走到太史監,一邊走一邊思考着學兵法的小於菟迎面撞到了一個人。

他擡眼一看,驚喜道:“舅爺!”

長孫無忌稍稍行禮道:“殿下。”

小於菟笑道:“舅爺會兵法嗎?”

長孫無忌道:“會一些。”

原本要去太史監的小於菟當即改變了主意,跟上了舅爺的腳步,走在皇城中,一路來到了中書省。

此刻中書省內,有不少官吏在忙碌。

小於菟那明亮的眼睛用力眨了眨,驚歎於這裡堆積成一摞摞的書卷。

長孫無忌走入中書省,便在上座坐下,準備處理今天的國事。

一衆官吏看到這位皇孫也紛紛行禮,小於菟坐在了舅爺身邊,目光看着桌上的文書,頗爲吃驚。

他擡頭問道:“舅爺,大唐的國事都是在這裡處置的嗎?”

長孫無忌笑着點頭,說話間就批覆了一份文書,又道:“當年太子殿下就是坐在這裡學政觀政,三五日間太子殿下就能處置別人需要忙一個月的政務。”

“家父當真這般厲害?”小於菟遲疑道:“難怪我天賦異稟。”

長孫無忌接着道:“不過學政觀政是一件很枯燥且耗費心神的事。”

小於菟拿起一卷厚厚的卷宗,入眼看到的是許多文字,他又眨了眨眼,道:“舅爺,這上面寫着的是什麼?”

長孫無忌看了一眼解釋道:“這是新羅送來的國書,說是在東海的倭人派來使者,他們渡海來到大唐,是新羅使者金春秋舉薦的。”

小於菟掰着手指數着,“高句麗人,突厥人,西域人,吐蕃人,南詔人,倭人……”

長孫無忌感到欣慰,看來東宮平日裡一定有悉心教導的。

“當年太子殿下在這裡學政一學就是一整天,時常問老夫政事,在參知政事之餘,還要治理關中,如此十餘年。”

小於菟道:“家父如此勤勉,於菟定效仿之。”

長孫無忌點頭,沒再理會他,繼續處理着今天的國事。

少頃,再側目看去,見到這位皇孫不知道何時,已趴在一堆文書上睡着了,口水還流淌着。

長孫無忌搖頭一笑。

睡了一覺醒來的時候,也不知是時辰了,外面還是陽光明媚,小於菟揉了揉眼道:“舅爺?”

長孫無忌又是點頭。

他撓了撓有些亂糟糟的頭髮,用袖子擦了擦口水,目光呆滯地坐在一堆卷宗上。

皇孫像是睡醒了,又像是沒睡醒。

好一會兒之後,他終於站了起來,痛快地伸了一個懶腰,而後大步離開。

本來在議京兆府改制後,長孫無忌的心情很不好,因爲這件事又一次因京兆府不想讓權,故而作罷。

對此,長孫無忌對東宮太子放任許敬宗的行爲是有些不滿的。

但今天看到了皇孫,此刻的心情卻格外的好。

五歲的小於菟每天都很忙,每天早晨都要聽四賢講課,午後用了飯纔能有一些自己的時間,這段時間他可以自由玩鬧,只要不闖禍。

到了夜裡,小於菟就要學寫字,這大概就是他一天的全部生活,偶爾能夠放假玩一整天。

夜裡,李承幹看着舅舅書寫的奏疏,這是今天許敬宗與褚遂良在幹陽殿的議事結果。

還要按照這份議論結果,書寫着往後的規劃。

小於菟與小靈鵲一左一右的坐在爹爹身邊,也提着筆,照着歐陽詢的字帖學寫字。

四四方方的正楷字,在兒女手中寫得歪七扭八。

父,子,女兒三人坐在一張長長的桌邊,各自手中提着筆正在書寫着。

安靜的家中,蘇婉看到這和諧的一幕,面帶笑容的看着書。

寧兒拿着賬冊走入殿內,見到這一幕也是放輕了腳步。

“啊……”小於菟一聲長長的哈欠打破了這片寧靜,他擱下筆,道:“爹,娘……我困了。”

李承乾道:“去睡吧。”

“嗯。”小於菟精神萎靡地去洗漱。

翌日的早朝上,許敬宗面對以褚遂良爲首的一衆官吏正在對峙着。

中書省想要瓜分京兆府的權力,許敬宗自然是不輕易讓渡。

別看許敬宗在朝堂上只有孤身一人,他面對中書省數十人的問話,絲毫不落下風。

李世民黑着臉聽大殿內的爭吵,已覺得煩了。

李承幹則是面帶笑容,許敬宗清晰的認識到朝中六部的繁雜,京兆府下若僅僅只是拆分給六部,那拆了等於沒拆,京兆府的作用就不在了,一切政務又回到了以往的三省六部流程,反而沒有了原本京兆府的高效與便捷。

許敬宗知道朝中舊制的冗餘與麻煩,他也體會過現在的京兆府辦事有多麼便利,他不會讓京兆府重走老路。

一種是舊的朝中結構,而京兆府則是一種更新的結構。

畢竟現在的朝中六部,很少有主觀的調動性。

京兆府最大的優勢,便是自主地調動性,能夠迅速進入各地,迅速接手地方的事。

在誰歸誰管的大事上,許敬宗的態度很堅定的直屬太子。

眼看雙方爭執不休,李承幹站出朝班,朗聲道:“許少尹。”

許敬宗連忙行禮道:“臣在。”

“京兆府與中書省安排人手,前往各縣各鄉詢問鄉民所需,具體事宜要具體去辦,各方面都要詢問,徵調各縣人手,詢問鄉民有何所需。”

“喏。”

李承幹又道:“六部各自調取卷宗,與京兆府的卷宗進行覈對。”

“喏。”

貞觀十九年,十月,洛陽正式入冬的這一天,朝中給各縣下達了政令,以人口,土地,糧食爲主,建設民,地,糧三司,並設立住建,商業,支教,農牧,水利,市稅各監。

命各縣統籌新設三司,六監的建設,由各縣縣令主持。

各縣保留原本職權協領三司六監。

保留京兆府治安緝拿職權,下設治安,防火二府。

命京兆府少尹許敬宗主持統籌,命京兆府少尹劉仁軌主持督辦。

京兆府書令張大安主持支教監,農牧監,水利監。

京兆府書令顏勤禮主持市稅監,商業監,住建監。

各縣下轄三司六監均交由京兆府兩位少尹統管,由中書省與御史臺監察。

在如今太子的主持下,大唐社稷的鄉縣規劃再一次細分,洛陽與關中增補官吏七百餘人,下發各縣。

長孫無忌看着手中這份政令,突然又咳了一聲,這位東宮太子又一次進行了集權。

這纔是太子真正的意圖,太子從未想過要將權力分給中書省與六部。

君臣二人坐在城樓上,李世民道:“輔機覺得如何?”

長孫無忌停下了咳嗽,深吸一口氣,道:“很完備,也很仔細,但增補官吏還是不夠多。”

“朕覺得太龐雜了。”

“陛下,若太子殿下在這裡。”他長出一口氣,道:“那麼殿下就會說,治理社稷的事就應該是龐雜的。”

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70章 家事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351.第351章 少了第169章 願爲前鋒304.第304章 寒冬第517章 大宛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131章 折衝府279.第279章 清查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269.第269章 蘇勖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520章 戰前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554章 無底洞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1.第1章 太子殿下250.第250章 夜釣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524章 同盟358.第358章 軍心第77章 立冬宴席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84章 戰書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56章 告老辭官第90章 天大的誤會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368.第368章 新設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554章 無底洞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207.第207章 演武257.第257章 活捉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55章 狄家父子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165章 難免的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572章 長安再見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179章 效益336.第336章 老府兵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165章 難免的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第12章 等暖風來第15章 你猜我猜?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42章 正義的一戰
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70章 家事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351.第351章 少了第169章 願爲前鋒304.第304章 寒冬第517章 大宛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131章 折衝府279.第279章 清查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269.第269章 蘇勖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520章 戰前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554章 無底洞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1.第1章 太子殿下250.第250章 夜釣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524章 同盟358.第358章 軍心第77章 立冬宴席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84章 戰書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56章 告老辭官第90章 天大的誤會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368.第368章 新設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554章 無底洞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207.第207章 演武257.第257章 活捉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55章 狄家父子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165章 難免的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572章 長安再見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179章 效益336.第336章 老府兵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165章 難免的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第12章 等暖風來第15章 你猜我猜?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42章 正義的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