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

在長安坊民的眼中,縣官們每每來京兆府,而後灰頭土臉地離開這都是常態,大家也都見怪不怪。

當年京兆府尹是許敬宗,那是一個十分嚴厲的府尹,而現在的顏勤禮更有一種變本加厲的架勢。

京兆府的嚴厲只對縣官,對各縣的縣民還是長安城的坊民還是很溫和的,有時京兆府還會幫着鄉民罵這些縣官。

坊民與各縣的縣民是京兆府的根基,這是當年陛下所定的基調,因此這麼多年以來,不論京兆府對這些縣官如何,哪怕是將這些縣官當牛使,各縣的縣民依舊是擁護京兆府的。

至於各縣的縣令如何想,京兆府的人根本不在乎,京兆府上下經營關中多年,其根基深厚,京兆府早已成了關中鄉民維護自己的腰桿。

只是現在,劉仁軌去了西域,要是劉仁軌在關中,恐怕關中的鄉民遇到不平事,多半是會去打縣官的。

顏勤禮忙完眼前的事,有些疲憊地站起身,整理好眼前的卷宗。

朝會還未正式開始,朝中各部都開始忙碌起來了。

眼前的事剛結束,又有內侍快步而來,面向京兆府的衆官吏,這位年輕的內侍笑着行禮道:“陛下知曉諸位忙碌,近來爲了社稷而少了許多休沐時節,賜京兆府茶葉蛋一鍋。”

言罷,放下了一鍋熱乎的茶葉蛋,這些內侍就離開了。

顏勤禮整了整衣襟,拿了一顆茶葉蛋吩咐道:“都分了吧。”

“喏。”

今天是顏勤禮祭拜祖父的時日,也不好在京兆府多留,祖父顏之推留在世上的後人不多了,如今也就剩下自己這一脈興旺。

顏勤禮穿着官服快步離開了京兆府,一路上還吃着陛下所賜的茶葉蛋。

翌日,盧照鄰向吏部遞交了文書,正式接過了官身,現在他是朝中的禮部侍郎,並且還要繼續兼任崇文館編撰。

吏部侍郎張玄素道:“往後,你聽從禮部安排。”

盧照鄰一想到許敬宗其人,爲人睚眥必報也是個出了名的酷吏,便覺得多有爲難,又道:“下官……”

“禮部需要一個善寫文書的人。”

未等盧照鄰說完,張玄素便言語了一句,他又道:“你是有什麼顧慮嗎?”

盧照鄰本想說自己在禮部任職侍郎,恐做不好,可話到了嘴邊,他還是行禮道:“這就去禮部。”

張玄素點頭收回目光繼續忙自己的事。

盧照鄰拿着文書走出吏部,他擡眼看去見到了皇城內忙忙碌碌的人,找到了禮部的方向,就快步走去。

自從來長安入仕之後,這些年盧照鄰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崇文館任職,那時候在崇文館也都是與書卷爲伍,當時還覺得一切都挺好的,可現在走出崇文館,要與朝中各種各樣的人來往,莫名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來到禮部的官邸門前,盧照鄰站在原地遲疑了良久,猶豫要不要現在就走進去。

“盧……盧照鄰?”

話語聲傳來,盧照鄰回頭看去,見到來人忙行禮道:“原來是郭寺卿。”

來人正是鴻臚寺卿郭正一,鴻臚寺本就在禮部的下轄,時常會過來走動。

郭正一打量着盧照鄰的新官服,又道:“今天是來任職的?”

盧照鄰頷首。

“我今日也是來任職的。”郭正一整了整自己的官服道:“我即是鴻臚寺卿,還升任禮部侍郎,你我往後一起共事。”

盧照鄰作揖行禮。

郭正一比盧照鄰還年長几歲,便又道:“現在鴻臚寺少卿是李敬玄,你我任職禮部侍郎,往後可以相互幫扶,我幫着許尚書處置諸國往來的事,你寫得一手好文章,往後文書往來就有勞了。”

聽着對方三言兩語就將事分好了,盧照鄰心中感到莫名地踏實,心中對禮部又有了改觀。

難怪禮部近年來功勞不少,朝中才俊衆多,這位郭正一看着只比自己年長几歲,卻大有指揮若定,能夠獨當一面的氣勢。

盧照鄰行禮道:“往後有勞郭兄照拂了。”

“無妨,當該互相幫扶的。”郭正一整了整衣襟道:“隨我來吧。”

兩人走入禮部,現在禮部尚書許敬宗並不在這裡,盧照鄰聽了衆人的談論這才知道,許敬宗與上官儀去陪陛下釣魚了。

盧照鄰還發現今年晉升了很多人,除卻自己還有趙仁本,李義琰,上官庭芝,岑長倩等人,官至侍郎的人有許多新面孔。

西北的寒風依舊吹着關中大地,倒春寒讓關中經歷了幾天的雨雪,現在又是接連的陰天,還寒風不斷。

好在釣魚的位置是在背風處,一片高高的旱塬擋住了從西北方向吹來的寒風。

河岸兩側都是枯樹枝,暖春還未到來,這裡的一切都增添幾分枯寂之色。

這種景色看起來就令人不自覺感覺到幾分淒涼。

實際上,現在大唐正是一片興興向榮,人們都在說着大唐就要迎來盛世了,千萬不要話淒涼。

不過,在李承幹看來,這樣的大唐真的能算盛世嗎?猶未可知,大致上大唐應該能更好纔是。

近來朝臣的進諫多有拍馬屁之嫌,比如說又有人說封禪事宜,哪怕皇帝不去泰山封禪,天下名山這麼多,再找一處名山也不是不可以,還有人想要皇帝改年號的。

以前也不是沒有皇帝做過改年號的事,大抵上朝臣們都喜歡用以前的經驗,以一種過來人的角度教自己如何做好一個皇帝。

也有人說皇帝也該休息,朝臣也該休息,讓皇帝放慢發展的腳步,再用奇怪角度下解讀出來的黃老之學,來教導皇帝該怎麼做事。

聽別人教自己做事,這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

皇帝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受害者”爲保持賢明的形象需要欣然接受朝臣的這種行爲。

當了十一年的皇帝,也早就習慣了,看歸看,看了之後該如何又是另外一回事。

李承幹提着魚竿,看着河面沉默不言。

上官儀與許敬宗也提着魚竿,陪着陛下坐在一旁,見陛下似乎有心事,兩人也不敢開口講話,並且蹙眉思考是不是在來時,有什麼舉動讓陛下不悅了。

“市稅的事還是要看緊,不得徇私,更不得講情面,這是朝中的底線。”

陛下忽然開口講話,許敬宗先是一愣,而後忙道:“喏。”

李承幹又吩咐道:“此事御史臺也可以多過問,不定期私訪,不定期查探,做到應知盡知。”

“喏。”

李道彥腳步匆匆而來,遞上一卷奏章道:“陛下,這是蘇主事送來的。”

李承幹拿過文書,看着自家丈人讓人送來的奏章。

釣魚的閒暇片刻,還能靜下心處置國事,卻也是極好的。

現在崇文館正在積累着自己的師資力量,並且留在各地建設書舍的支教夫子也已有一定規模了,這些人絕大多數都不求仕途,不求在朝中能夠得到多大的權力,而是一心在教書。

蘇亶覺得可以提高他們的待遇,並且鼓勵更多人能夠留在地方任職支教,形成一種團體。

師資力量是一種很特殊的存在,就比如說在漢朝,許多文人想要入仕,或者是想要在朝中爲官,尤其看重出身門第,以及師承何人,或者說各地的老師名望如何。

而這種風氣在東漢時期尤甚,一個名仕的弟子名額,動輒需要數十萬錢才能得到,並且直接成了世家與門閥的便捷渠道,而這種風氣一直持續了很多年。

從而也就有了入朝爲官必問出處的風俗,大抵上來說,這可以歸結爲一種風俗。

其實,李承幹也能夠感覺到,現在的大唐也有這種情況,關中的師資力量是很強大的,在圍繞科舉的體制下,雖說更公平了,但師資力量的差距也讓關中的學子第一時間成了既得利益者。

這是一種很無奈的現狀,崇文館也只能一次次將人手散出去,從中找補一些均衡。

所以不論是京兆府還是崇文館,在學子們的精神意志建設上很重要,而這種建設絕大多數都來自鄭公。

讓學子們背誦鄭公說過的話語,讓學子們將鄭公當作一生的老師,李承幹很樂意促成這個局面,沒有人比鄭公更合適了,因鄭公不像孔子或者孟子這麼遙遠。

鄭公距離他們更近,甚至學子們還能前往鄭公的靈位前祭拜。

將鄭公擡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就拋卻了其它,諸子百家都化作了古典。

換言之,唯有現在需要的,纔是最合適的。

見陛下又沉默了,坐在胡凳上的許敬宗稍稍換了姿勢,身子後仰讓自己坐得更舒服一些,他打了一個哈欠。

上官儀釣上了一條魚,將魚從鉤子上取下來,放入一旁的魚簍中,前後動作連貫又嫺熟。

時常陪着陛下來釣魚的臣子,都已如此。

看罷蘇亶的奏章,李承乾道:“讓崇文館先放慢腳步,不用太着急,將書卷編寫好更重要。”

李道彥行禮道:“喏。”

李承幹提起自己的魚竿,見也沒有魚,搖頭笑着道:“這關中的魚真是越來越難釣了。”

許敬宗忙道:“臣也是。”

“倒是上官儀有三兩條魚。”

上官儀行禮道:“臣在陛下與許尚書的上游,自然先得魚。”

李承幹提着魚竿往回路走着,道:“釣魚的風氣在關中越來越盛行,若是劉仁軌在這裡,多半會指責朕,人們爲了見一面皇帝皆在釣魚,讓關中的魚苗減少,而影響了民生,他多半會說朕不該顯露喜好的。”

說着話,李承幹走上了回去的車駕,在將士們的護送下回了宮。

上官儀還站在原地,蹙眉想着陛下的話語。

許敬宗看了看他魚簍中的活魚,道:“你家可有酒?”

上官儀道:“老許,你說陛下這話是何深意?”

“再念想劉仁軌了,說不定他就要被召回來了。”

“非也。”上官儀搖頭道:“劉仁軌不是鄭公,他不會對陛下說那樣的話的。”

“那又是爲何?”

“與劉仁軌無關。”上官儀又是重重一嘆,神色帶有頗重的悲傷之意,緩緩道:“陛下是在想鄭公了。”

不知爲何,許敬宗也是突然鼻子一酸,眼淚竟當場流了下來,用袖子一邊擦拭着,可淚水一時間越來越多。

上官儀領着他走回長安城,又道:“你這是怎了?”

許敬宗道:“年紀大了,一吹風就流淚。”

天氣依舊很冷,欽天監內,小兕子走在一條繩索,一手拿着書正在看着,雙腳踩在繩索上,如履平地般走着,又遞給一旁的宮女一塊令牌,道:“明日開朝?”

宮女道:“回公主殿下,正是明日開朝。”

“告訴皇兄,明天多穿一些,會下雪的。”

“喏。”

過了上元節,已是二月,關中下起了大雪,寒風吹着鵝毛大雪落下。

皇帝下旨,除了必要的早朝臣子,其餘人等及五品以下的官吏皆不用至太極殿前。

因此,今天的早朝在太極殿內進行,太極殿外的空地上沒有留下官吏。

外面天寒地凍,太極殿內還能聽到大臣們因受凍,而有些吸鼻子的聲響。

衆人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等着陛下前來早朝。

許敬宗聽着顏勤禮的講述,好在京兆府是把該收的市稅都收上來了,他低聲道:“當年老夫執掌京兆府,各縣爲了自己的功績也急功近利,沒想到如今又是如此,這些縣官竟然敢用市稅向商賈約定,定要嚴懲,此風決不可助長。”

盧照鄰站在後方,與郭正一站在一起,正巧聽見了許尚書的話語。

又有人快步趕來,在殿前拍去身上的積雪,快步進入殿內道:“今年蔥嶺多半又要打仗了。”

上官儀手拿着笏板道:“何以見得?”

“前些天送來的消息,大宛國與小勃律國打了一仗,碎葉城的兵開拔怛邏斯城。”

言語中幾人看向了站在朝班中如同入定一般的兵部尚書于志寧。

許敬宗不動聲色地走向褚遂良,問道:“今年可有糧食調往蔥嶺?”

褚遂良也擺着一副入定的模樣,閉着眼低聲道:“有,而且有很多。”

270.第270章 新家第321章 臂膀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362.第362章 祭拜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321章 臂膀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514章 驚蟄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127章 遊園第170章 多錢善賈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375.第375章 登泰山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113章 班底構成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365.第365章 宴席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49章 上架感言第15章 你猜我猜?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512章 倒春寒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31章 折衝府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116章 用心險惡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67.第467章 運糧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309.第309章 發兵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158章 講學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467.第467章 運糧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121章 負重鍛鍊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45章 冒失舉薦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06.第206章 真話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1.第1章 太子殿下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99.第499章 千秋殿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257.第257章 活捉375.第375章 登泰山270.第270章 新家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
270.第270章 新家第321章 臂膀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362.第362章 祭拜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321章 臂膀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514章 驚蟄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127章 遊園第170章 多錢善賈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375.第375章 登泰山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113章 班底構成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365.第365章 宴席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49章 上架感言第15章 你猜我猜?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512章 倒春寒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31章 折衝府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116章 用心險惡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67.第467章 運糧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309.第309章 發兵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158章 講學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467.第467章 運糧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121章 負重鍛鍊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45章 冒失舉薦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06.第206章 真話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1.第1章 太子殿下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99.第499章 千秋殿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257.第257章 活捉375.第375章 登泰山270.第270章 新家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