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 撤資

諾貝爾家族之所以如此急不可待的吞下東非脫手的產業,其實也是爲了對抗美國的財團,從而鞏固自身的優勢。

在過去,巴庫油田的競爭十分激烈,諾貝爾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以及一些小的俄國本地石油企業組成團體,對抗美國和東非資本。

沒錯,在他們看來美國和東非都是威脅,這些年巴庫油田的價值可是越來越高,整體石油產量甚至達到整個歐洲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在戰爭期間更是暴利行業。

而諾貝爾家族和羅斯柴爾德家族等巴庫油田的投資者,雖然利益不完全一致,但是他們在當地經營日久,自然不希望美國和東非這兩個後來者分一杯羹。

就拿諾貝爾家族來說,他們家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投資巴庫的石油產業,而彼時東非才剛剛建國,更不可能對外進行大規模投資。

所以最早巴庫的這些本土勢力,主要是歐洲內部資本競爭,後來,美國經濟崛起之後,他們就將美國資本視爲對手。

而等到東非資本進入巴庫時間就比較晚了,這個時候已經開發的油田基本上被劃分殆盡,所以東非只能在當地投資煉油廠從而節約成本。

東非對巴庫石油的進口,更多是從其他非東非背景的企業那裡進口,畢竟油田基本掌握在他們手中,東非企業也沒有興趣在當地尋找新的油田。

所以和當地石油企業合作,是東非引入巴庫石油的主要方式,就比如諾貝爾家族和東非有很多的合作,在戰爭爆發前,其石油主要出口東非。

這也導致,東非很容易就脫手了在巴庫的石油產業,畢竟東非本身在這裡石油產業的投資不多。

而且,這幾年東非的石油投資活動也發生了轉移,從歐洲地區,開始轉向南洋,委內瑞拉以及北部灣領地這三處地方。

在和比利進行了最後的確認之後,阿爾特霍芬問道:“不知道你們對我們在巴庫的一些其他產業是否感興趣?比利先生。”

東非在巴庫的投資除了石油以外,還有涉及其他產業,比如餐飲,娛樂等等,畢竟這裡可是俄國的富裕地區,消費能力不弱。

阿爾特霍芬的話引起了比利的興趣,他問道:“貴公司在巴庫還有其他產業?”

“這是自然,不知道比利老弟,你知不知道市中心的裡海之心酒店,那家酒店就是我們的產業之一。”

“畢竟,這些年在石油生意上的不順利,讓我們不得不將目光轉移到其他行業上。”

裡海之心酒店,比利還真聽說過,畢竟巴庫雖然這些年發展極快,光是人口就高達三十萬左右。

三十萬人口的城市歐洲完全可以看做大城市,畢竟很多歐洲城市人口連十萬都達不到,在一戰前,即便如德國那樣發達,人口超十萬的城市也只有不到五十座。

而且,巴庫除了人口多以外,他的特別之處還在於普通工人的收入高,當然,這是針對於俄國其他地區而言。

相對應的,巴庫的物價和房租也比俄國其他地方高的多,而裡海之心酒店可是位於市中心的酒店之一,在巴庫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如果經營得當的話,那顯然也是一筆優良資產。

於是,比利沒有着急離開,反而繼續和阿爾特霍芬談判起來。

“看來貴公司這次是真打算撤出巴庫了,看你們的手筆,估計所有的產業都要拋售掉。”

阿爾特霍芬沒有否認,反而說道:“其實從巴庫撤資,我們主要是對目前俄國的形勢並不樂觀,尤其是奧斯曼帝國,他們的威脅不容小視,我們害怕戰爭蔓延到巴庫來。”

比利對於阿爾特霍芬的這個說法嗤之以鼻道:“阿爾特霍芬先生,你太高看奧斯曼帝國的能力了,如果奧斯曼人真有這個能耐,我們諾貝爾家族早就跑路了。”

“俄國雖然目前處於劣勢,但也不是奧斯曼帝國能夠碰瓷的,而且我們從聖彼得堡獲得情報,新政府有計劃和同盟國和談,這也是他們的執政方針之一,所以接下來俄國的戰爭很快就會結束。”

“這樣一來,我們自然也不需要擔心奧斯曼帝國進攻到巴庫來,他們頂多將勢力拓展到高加索山脈地區。”

阿爾特霍芬則對比利的話沒有否認,畢竟奧斯曼帝國什麼德行,他也很清楚,這只不過是他找的一個脫離巴庫的藉口罷了。

所以阿爾特霍芬不在這個話題上和比利糾纏,而是問道:“貴家族在俄國消息靈通,不知道你們對俄國工黨有多少了解?”

比利說道:“工黨麼!那自然是罪大惡極,一羣亂黨而已,他們也就現在風光一時,等到明年,肯定會被剿滅。”

“不過是被別有用心之徒,鼓動的一幫無腦工人和士兵罷了,也就是聖彼得堡現在落入他們手裡,但是貴族和富人,可不會看着他們囂張。”

諾貝爾家族作爲俄國最富裕的家族之一,自然看不上工黨這個主要由工人構成的羣體。

比利接着說道:“而且,就算工黨真的坐穩政權也不足爲慮,畢竟他們也沒有辦法把我們諾貝爾家族踢開,畢竟離開了諾貝爾家族,巴庫一半的油井和工廠都要停工。”

“在尼古拉二世時代,我們就是當地官員十分倚仗的納稅大戶,給俄國創造了大量社會財富,並且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依照比利中透露的意思,他不認爲一羣工人,士兵和農民組成的組織,能夠治理好這個國家,並且他們大多數人連名字都不會寫,指望他們瞭解企業的運營和管理,經濟的發展那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比利最後總結道:“人才對於一個國家纔是最重要的,而我們這羣掌握知識的人,工黨是必然無法把我們排除在外的。”

可以說比利的態度也代表了諾貝爾家族對工黨的態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工黨很難在俄國成事,雖然目前工黨已經佔領了聖彼得堡等重要城市。

其二,則是即便工黨成功了,工黨想要治理好這個國家,也必須倚仗他們這些企業家。

很顯然,現在諾貝爾家族對工黨的“危害”沒有深刻的認知。

前世諾貝爾家族在巴庫的產業,就全部被工黨收爲公有,這導致諾貝爾家族撤出俄國後,一直都堅持和工黨政府做鬥爭。

不過比利的話也讓阿爾特霍芬瞭解了諾貝爾家族爲什麼敢做“接盤俠”的主要原因。

既然如此,他也就更加放心的和比利談生意,最終以雙方都滿意的價格,將所有產業打包出售給諾貝爾家族,包括一座煉油廠,一家酒店,一棟辦公樓等等。

巴庫只是東非撤資的一個縮影,在俄國的其他重要城市,聖彼得堡,莫斯科,敖德薩等等,東非國有資本和黑興根財團都在有序撤出,畢竟這個時候再不離開,未來這些產業就真給俄國工黨做嫁衣了。

實際上,即便東非脫手了這些產業,最後俄國工黨大概率還是會從倒黴蛋“接盤俠”那裡獲得這些產業,不過這就不是東非所考慮的了,畢竟死道友,不死貧道。

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87章 勸說第1013章 站隊第65章 電燈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617章 行動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1223章 “療養”第631章 準備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166章 體驗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330章 跑路第852章 夏威夷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698章 魚餌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98章 遊歷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1224章 收網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1152章 黑幫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976章 開始第545章 孤兒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50章 教育第714章 伊林加第488章 情報戰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793章 籠中鳥第1155章 震怖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50章 教育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008章 分析第958章 巴拉圭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03章 萊茵宮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56章 平衡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58章 密謀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28章 “圈地運動”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930章 漢薩省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867章 推銷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99章 結款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281章 酒館第837章 颱風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101章 招人第615章 交流電
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87章 勸說第1013章 站隊第65章 電燈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617章 行動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1223章 “療養”第631章 準備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166章 體驗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330章 跑路第852章 夏威夷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698章 魚餌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98章 遊歷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1224章 收網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1152章 黑幫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976章 開始第545章 孤兒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50章 教育第714章 伊林加第488章 情報戰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793章 籠中鳥第1155章 震怖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50章 教育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008章 分析第958章 巴拉圭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03章 萊茵宮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56章 平衡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58章 密謀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28章 “圈地運動”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930章 漢薩省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867章 推銷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99章 結款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281章 酒館第837章 颱風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101章 招人第615章 交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