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站隊

“殿下,現在應該是表現我國態度的時候了,根據我們整理的各種情報來看,基本可以判定沙俄和日本終有一戰,而且這場戰爭雙方都正在做出準備。”菲利克斯說道。

“俄國內部透露出過對於日本戰爭的想法,根據小道消息,俄國政府早就斷定和日本會在1903年到1905年之間發生戰爭。”

“所以,對於戰爭的態度,並不是突然萌生想法,而是俄國蓄謀已久的大事,我們從歐洲和遠東收集來的情報也指出,最近俄國政府正在加強遠東地區的兵力。”

“所以俄國流出的戰爭消息顯然不是空穴來風,他們很有可能率先對日本發動攻擊。”

對於菲利克斯的推斷,恩斯特基本上是認同的,但是,前世日俄戰爭的開端是日本偷襲俄軍開始的,不過菲利克斯也不可能想到日本這個“小”國,如此不講武德。

當然,恩斯特沒有打斷菲利克斯的話,反而是讓他繼續說下去。

“同時,日本也在積極備戰,尤其是和英國簽署相關協議後,兩國軍事合作日益頻繁,日本背後估計還有美國和遠東帝國勢力的支持。”

英國和日本的合作想不頻繁也不可能,畢竟日本艦隊大部分艦艇都來自或者仿製英國。

而遠東帝國支持日本也不足爲奇,這並非東非官員胡亂臆測,而是有真憑實據的,雖然沒有官方表態,但是已經有很多遠東帝國的重要人物和日本有所聯繫,這背後顯然有遠東帝國現政府的指使。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雖然兩國發生過戰爭,可現在沙俄對於遠東帝國的威脅遠大於日本。

而今沙俄太平洋艦隊就駐紮在旅順,並且有不少軍事力量非法進入遠東帝國境內,所以光從明面上來看,沙俄已經對遠東帝國的核心利益造成了嚴重侵害。

當然,在19世紀到20世紀初,“任何國家和沙俄做鄰居估計都這麼提心吊膽,因爲沙俄的紙面數據過於誇張,以現在人的角度來看,俄國光是放在那裡就挺讓人害怕的。

恩斯特這時也說道:“現在俄國和日本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至少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很有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年之內爆發,現在日本海軍擴張已經接近尾聲,等到日本政府的六六艦隊計劃徹底完成,距離戰爭也就不遠了。”

“而根據我們情報人員的估算,六六艦隊計劃應該在明年就可以徹底完成,而日本政府也不可能養着這支龐大的軍隊,他們只有通過發動戰爭來維持本國的運轉。”

“所以最遲明年,日本一定會發動戰爭,而日本能錨定的對手無非是沙俄或者遠東帝國,在兩國間,沙俄的機率最大。”

日本一直走在輕兵黷武的道路上,所以根本不可能收手,至於俄國就不太好確定了。

不過只要兩國有任何一個國家下定決心,這場戰爭就無法避免,所以恩斯特判定戰爭在明年爆發的概率超過百分之九十,而且必定是日本先動手。

因爲現在俄國纔開始四處借錢,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俄國對日本戰爭態度上的猶豫,這種猶豫也是前世俄國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凡俄國將對日本的重視程度提高一點,就可能改變戰爭走向,不過,從現在恩斯特獲得的各項消息來看,俄國極大概率重返前世覆轍。

思維特問道:“那殿下,我們應該在這場極有可能發生的戰爭中扮演什麼角色,是支持俄國還是支持日本?”

恩斯特說道:“不過日俄,誰勝出,對我們幾乎沒有太大影響,而且在我看來,日本獲得戰爭勝利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即便站在勝利者一方,我們東非也不可能成爲第一贏家。”

“如果是俄國勝出,獲利最大的無疑是法國,如果是日本勝出,那獲利最大的是英法兩國,所以我們東非沒有必要輕易站隊。”

“現在對於我們而言,那就是在不影響本國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儘可能從這場戰爭中積極謀取利益,而在日俄兩國中,我們在俄的利益最大,所以要儘可能從俄國撈取利益。”

俄國是東非的最大市場之一,並且資源十分豐富,加上俄國黑海能夠直達東非東海岸,這使得俄國成爲東非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

所以與日本相比,俄國對東非而言更加重要,所以在兩國之間下注,恩斯特必然要選擇俄國,即便俄國極大概率會在戰爭中失敗。

“俄國是我國農產品和工業品的最主要市場之一,尤其是汽車和電力等高等工業品消費名列前茅,而在日本,我們的利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日本經濟主要被英,美兩國操控,就算我們在努力,也不可能擠進去,而且日本也很難拿出讓我們心動的籌碼。”

“最後,不管是俄國還是日本,他們在遠東的擴張都有可能最後損害我們的利益,所以俄國和日本如果能兩敗俱傷,那對我們而言是最好的消息。”

在恩斯特看來,俄國戰敗的可能性最大,畢竟俄國海軍屬於空有其表的存在,而日本海軍雖然沒有俄國海軍規模大,但在遠東地區不輸任何國家。

而這也更堅定了恩斯特對俄國進行有限支持的態度,對於世界很多國家而言,俄國是很不受待見的。

但對於東非而言卻恰巧相反,至少在現階段,東非和俄國經濟上的互補性極高,這使得兩國關係因爲利益問題一直比較和睦。

所以東非斷然不可能得罪俄國,反而要支持俄國,而這種支持又不能讓俄國獲得戰爭的勝利,只是讓俄國失敗的慢一點,多消耗日本的潛力。

所以恩斯特說道:“和沙俄政府進行交涉,我們可以在資金等領域給予俄國一定的支持,不過俄國也需要拿出誠意,讓我國工農業商品更容易進入俄國市場,同時俄國應該加大和東非的貿易範圍,尤其是讓石油等產品進口,更加通暢。”

俄國石油成本是比較低的,現在俄國已開發油田主要位於裡海沿岸,只要通過一段陸地運輸就可以通過黑海,地中海,紅海等最後抵達東非。

雖然羅馬尼亞和奧匈帝國石油在運輸成本上更具優勢,但是產量相對較低,並且競爭對手較多,這也使得俄國石油資源在東非進口石油中的佔比不斷增加。

而東非石油工業和內燃機車輛的發展,使得東非對石油資源的需求日益旺盛,這些都使得東非不可能不重視俄國石油資源。

而石油只是一個典型資源,東非對於俄國的其他產品需求也比較突出,包括優質小麥,燕麥等等,兩國農業互補性很強,一個熱帶國家和寒溫帶國家,使得兩國優勢作物剛好不衝突。

而且俄國農產品的質量,尤其是穀物,口感和營養都是超過歐洲其他國家的,更是比東非要強的多,目前東非穀物除了水稻以外,更多向着工業生產原材料方向發展,就是因爲質量和口感上已經無法滿足本國民衆需要。

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861章 分贓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967章 奧拓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867章 推銷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871章 “萊茵”市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084章 底氣第29章 艱苦行軍第942章 宣戰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96章 鐵路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735章 廓爾喀第385章 煽動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84章 消息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157章 “0”號文件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509章 起步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577章 收尾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196章 鐵路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262章 慫恿第1326章 野望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326章 野望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387章 初交手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793章 籠中鳥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249章 熱度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77章 放牧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
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861章 分贓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967章 奧拓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867章 推銷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871章 “萊茵”市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084章 底氣第29章 艱苦行軍第942章 宣戰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96章 鐵路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735章 廓爾喀第385章 煽動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84章 消息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157章 “0”號文件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509章 起步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577章 收尾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196章 鐵路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262章 慫恿第1326章 野望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326章 野望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387章 初交手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793章 籠中鳥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249章 熱度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77章 放牧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