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

排華法案不單單影響的是遠東帝國,實際上當這個消息傳回歐洲,同樣會影響東非,東非本身就有半數華人移民,且有大批在歐務工和留學人員裡有華人血統。

因爲美國排華法案規定:適用於一切華人,包括已經獲得第三國國籍的華人,這樣美國就自動把獲得東非國籍的華人移民歸類到“華人”行列,所以這件事從一開始就已經不是東非能置身事外的。

正在德國訪問的恩斯特,面色難看,因爲恩斯特並不瞭解排華法案的具體內容,他前世只是聽說過,直到東非在美國的華裔工作人員受到限制後,恩斯特才知道“這美國的刀還想斬東非的腦袋。”這不就是19世紀版本的長臂管轄麼?

如果東非不做迴應,那就擺明是對東非國民的污衊,東非對英國這個世界霸主還有點耐心,但是對美國那可沒有半點“尊重”。

“讓我們的媒體,把這次情況的詳盡事實發出去,不能讓謠言在歐陸盛行,同時讓歐洲人更加看清這羣暴發戶,小偷,強盜後裔的真實面目。”恩斯特把在德國的負責人托馬斯(湯姆)叫來後說道。

這種事其實和歐洲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世界輿論的中心在歐洲,所以決計不能讓美國排華法案的惡劣性質傳導到歐洲。

雖然美國是歐洲人眼中的爆發戶,但是再怎麼說也是白人,所以對華人的態度上會天然偏向美國。

“不僅如此,把美國的人權等級以在歐洲輿論公佈出來,這樣我看還有多少國家幫助美國人說話。”

美國人權等級,無非就是英格蘭人,猶太人,法國人……德意志人,斯拉夫人,意大利人,黑人,印度人,華人這種次序,省略號後面都是最底層,這樣德意志地區和意大利地區,以及斯拉夫地區的民衆就別想着光看熱鬧。

五十步笑百步,那也要看對象是誰,如果是英法德奧俄,那剩下的歐洲小國也就忍了,美國算老幾?

所以恩斯特打算裹挾當地民間輿論,把美國排華問題,上升爲美國種族和民族歧視問題,在中東歐造勢後,絕對夠美國人喝一壺的。

而這些地方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東非重要的貿易地區,同時是黑興根財團的輿論控制區域。

趁着前十年經濟危機和蕭條期間,黑興根財團在歐洲部分,也從實業開始向金融資本過渡,控股了大量中東歐地區的報紙。

在經濟危機前黑興根財團就回籠了資金,後面更是把一部分產能轉移到東非,畢竟當時歐洲衆多企業公司破產,機器成批賤賣,東非掏一筆船費,就能把工廠在非洲組裝起來。

同時黑興根財團也能把很多精力放到金融業領域,這樣的好處是黑興根財團向着國際投資方向發展,當地政府更不容易管控。

要是手裡全部是實業,那樣反而容易被各國政府收割,所以猶太人的套路值得黑興根財團學習,至於發展實業這種苦活,還是東非本土來更好。

托馬斯:“殿下,我記得在1870年左右我們當時在美國留下了很多膠片證據,這些華工照片是否也發表出去?”

托馬斯所說的是恩斯特當時在美國專門派人收集的華人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照片,保留罪證這個習慣恩斯特一直保留着。

“那就一塊發出去吧!狗改不了吃屎,美國人不是自詡自由平等麼?看他們怎麼狡辯。”

“還有質詢遠東帝國政府,讓他們務必迴應對美國排華法案態度,這件事他們不能裝死,美國惹不起,不要以爲我們東非就是好惹的,同時以太平洋艦隊名義,進駐膠州灣,表達我們的不滿。”太平洋艦隊總共只有五艘炮艇,但是象徵意義更大,東非和遠東帝國之間的經濟往來這些年規模越來越大,尤其是面積最大的淮海經濟區。

雖然淮海經濟區掌控在遠東帝國手裡,但是東非通過經濟手段在當地養了一大批利益代言人,主要是當地官僚和商人羣體,靠着以東非爲首的東德貿易吃飯,而不是美東貿易吃飯。

除此外,當地的輿論也被東非控制,清政府並不重視民間輿論,所以東非和西方國家就填補了這個空缺。

這樣東非就能調動淮海經濟區內的遠東官方勢力和輿論,逼迫遠東帝國政府對這次美國排華運動,做出反應。

實際上現在遠東帝國經過洋務運動,國力已經有所回升,尤其是軍事工業,幾隻海軍力量都得到大發展,而太平洋在這個時代不是那麼好跨越的,所以遠東帝國政府只要稍微態度強硬,美國政府絕對不會蹬鼻子上臉。

因爲美國貿易很大程度上依賴遠東市場,如果因爲排華遠東,造成美國和遠東帝國貿易受挫,那全世界人民都會樂見其成。

東非的動作很快,首先是東非國內,對在東非美國人進行同等制裁反制,東非沿海開放口岸已經有九處,這些開放口岸少不了重視商業貿易的美國商人存在。

同時,中東歐地區的黑興根財團喉舌開始把美國華人鐵路工人的悲慘遭遇向歐洲社會公佈,美國人“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的“英雄事蹟”廣爲流傳,同時在德國,奧匈帝國,沙俄境內得到積極響應。

本來形象就不好,現在東非挑撥離間之下,美國國際影響更是一落千丈,尤其是意大利地區國家媒體打出美國“虛假平等”的旗號,要求美國政府平等對待在美意大利人員。

七月份,東非駐遠東帝國大使理查德面見遠東帝國中央政府,同時淮海經濟區內的四省部分官員也上書朝廷,要求懲治國賊。

至於誰是國賊,自然是要求平息“美國排華事件”的官員,這個大帽子扣下來,加上德意志人施壓,遠東帝國政府不得不發表了一份稍微強硬的對美反制聲明,而且在東非的支持下,遠東帝國直接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進行經濟制裁。

直接把這次排華法案的排頭兵,打的七葷八素,美國其他州,尤其是西海岸地區,爲了各自利益,連夜撤銷“相關法律”,把責任推給加利福尼亞州。

同時東非背景媒體的渲染下,遠東帝國政府境內掀起了“抵制美貨”的浪潮,尤其是淮海經濟區和珠海通商區內。

在國際輿論和經濟利益雙重打擊之下,美國政府在八月,不得不修改“排華法案”,就是修改,而不是廢止。

尤其是針對“第三方國籍華人”這一項被廢除,力圖平息影響,但是又不想承認錯誤。

不過這一點東非的訴求就得到解決,不再針對美國咬死不放,至於遠東帝國政府什麼態度,那就和東非無關了。

而這場鬧劇中,英國卻非常舒服,尤其是東非和美國兩個眼中釘掐了起來,至於遠東帝國對美強硬態度,英國是支持的,因爲英國是遠東帝國最大利益國,美國人丟失的市場,自然就回到英國人手中。

第801章 恭賀第1457章 爆金幣第47章 聯姻事宜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336章 東非菜?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1099章 鋼鐵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330章 跑路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67章 奧拓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308章 滲透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290章 長絨棉第992章 入籍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360章 安排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155章 震怖第404章 暴富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1269章 距離感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284章 連環計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832章 押解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230章 水權第1540章 鐵路橋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103章 “大殺器”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276章 “老朋友”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117章 輿論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803章 威脅第852章 夏威夷第742章 大捷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681章 金沙薩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
第801章 恭賀第1457章 爆金幣第47章 聯姻事宜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336章 東非菜?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1099章 鋼鐵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330章 跑路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67章 奧拓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308章 滲透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290章 長絨棉第992章 入籍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360章 安排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155章 震怖第404章 暴富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1269章 距離感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284章 連環計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832章 押解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230章 水權第1540章 鐵路橋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103章 “大殺器”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276章 “老朋友”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117章 輿論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803章 威脅第852章 夏威夷第742章 大捷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681章 金沙薩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